03.08 她隱姓埋名,放棄諾獎、不與家人聯繫,只為一句:祖國,我願意

56年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而提起中國的“原子彈之父”時,我們只知道鄧稼先、錢三強,卻不記得

一個投身原子彈研究而隱匿30年的女人——王承書

她隱姓埋名,放棄諾獎、不與家人聯繫,只為一句:祖國,我願意

鄧稼先、王承書、楊振寧、張文裕四人合影

為了這一顆原子彈,王承書放棄了太多,而這一切只為了兌現那句:

“為祖國需要,我願意犧牲一切!”

這位被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的女性,曾被美國物理學界大佬認定一定會拿到諾貝爾獎,而就在物理學界的目光聚焦在她身上時,她消失了。

她去哪了?她做了什麼?

原子彈科研廠裡唯一女科學家,隱姓埋名30年

原子彈爆炸前的倒數第二年,王承書49歲,在世界物理學界都饒有成績的她突然消失了,甚至連她的丈夫和孩子都無法聯絡她。

此時的王承書進入504廠進行科研,在廠裡她是唯一一名女科學家。即便是唯一的女性,王承書也絲毫沒有任何特殊優待,她和科研人員們並肩作戰。

術業有專攻,聽起來是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但事實上王承書在廠裡的研究工作是和她的專業完全不同的領域,為了祖國的需要,她拋棄榮譽,一切從零開始

那時,已經年近半百的王承書沒日沒夜地紮根在研究中,她的頭髮不久之後就變得花白。

她隱姓埋名,放棄諾獎、不與家人聯繫,只為一句:祖國,我願意

科研人員合影

致力於原子彈研究的科研人員其實都是一群和時間賽跑的人,1964年1月,王承書所在的504廠成功提取出高濃鈾產品,這是推動原子彈爆發的關鍵燃料。

同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這一坨蘑菇雲在華夏大地熊熊燃起時,也預示著中國的國際地位又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她隱姓埋名,放棄諾獎、不與家人聯繫,只為一句:祖國,我願意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直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發後,這項偉大的事業暫時告一段落,但王承書身上的使命仍在繼續。

隨後她擔任大型國產擴散機的總設計師,研究激光分離,而這同樣是國防機密性的任務,也就意味著她仍舊不能回家,依舊要做一個“無名英雄”

就這樣,她陸續參與了國家的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卻始終不能出席任何國際會議,也無法獲得任何學術界的讚譽。

1992年,頭髮花白、身患眼疾的王承書依舊在一線科研,當80歲的王承書還在發揮餘熱、竭盡所能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時,我們很好奇王承書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女性?

一生情定物理學,丈夫成她背後的男人

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物理學是極其需要邏輯和數理的一門學科,而男性似乎更擅長這樣的學科,女性就稍顯落後。

但是誰又能說,女性就是不行呢?

王承書偏偏作為一位堅持自我的獨立女性,在物理學領域嶄露頭角。

“王承書”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知書達禮。王承書出生的時候,家裡按照“詩書禮易”的順序,給她取名“承書”。

1912年,一個女娃娃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的四合院裡呱呱墜地,很小的時候,她就被家裡人發現有著得天獨厚的數學天賦。

她隱姓埋名,放棄諾獎、不與家人聯繫,只為一句:祖國,我願意

學生時代的王承書

當這個女娃娃成長到17歲時,她的小小夢想就和祖國聯繫了起來。那時的她清楚飽受戰亂摧殘的中國,迫切需要科學發展的支撐,她想要做的就是學習物理學。

這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等舊觀念還遺存的社會里,其實是很令人刮目相看的想法,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她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

王承書不僅被保送到燕京大學物理系,那個時候班裡有13個人,而她是唯一的女生,她還成為物理系連續三年裡唯一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的女生。

她隱姓埋名,放棄諾獎、不與家人聯繫,只為一句:祖國,我願意

王承書讀書時的照片

如此優異的成績,讓王承書拿到了美國巴爾博獎學金,還有機會去密歇根大學研究空氣動力學。

看起來完美無缺的人生軌跡已經劃好了,而此時的她早已結了婚,家庭和婚姻成為人生新的重心之一。

哪怕在今天,已婚婦女去追求事業都會有異議的聲音,何況是已婚後再遠渡重洋繼續學業,可想而知不甘相夫教子的王承書所面臨的困境,但她很堅定地說:

“女子能否幹事業,絕不是靠已婚與未婚來裁定。”

而此時與她相伴的張文裕無條件支持她,張文裕不僅支持她去留學,還在不久之後也一同前去留學。

她隱姓埋名,放棄諾獎、不與家人聯繫,只為一句:祖國,我願意

王承書同丈夫張文裕的合影

王承書的丈夫張文裕曾是燕京大學的老師,因丈夫家裡窮被王家反對,兩人卻不顧反對結了婚。現在看來,王承書的眼光沒有錯。

有了張文裕的付出,王承書才可以在自己的事業中縱橫馳騁,哪怕在王承書為原子彈研究而隱匿30年的時候,張文裕也始終是站在她背後、支持她的男人。

與諾獎失之交臂,為祖國三次轉行

如果說隱姓埋名、放棄家庭是王承書做的兩次選擇,那成就這些選擇的便是她放棄了諾貝爾獎!

在美留學期間,王承書和導師創建了以他們姓氏命名的“WCU(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這個方程轟動了全世界,至今仍被科學界沿用。

而更讓美國科學界驚訝的是,王承書第一個證實了索南多項式

,當人們得知這樣一個偉大例證出自一個年輕女孩手裡時,人們不禁感嘆其前途不可估量。

就在王承書以一名中國女科學家的身份在國外備受矚目之時,她說她要回中國。美國的教授無法理解她為什麼要回到落後貧窮的中國,甚至有人說:

“王,留在美國吧,你一定會拿到諾貝爾獎。”

他們不理解王承書的選擇,而王承書依舊是那個17歲時為國家科學發展而選擇物理學的女孩,她毅然決然要回中國,要為祖國做些什麼。

她隱姓埋名,放棄諾獎、不與家人聯繫,只為一句:祖國,我願意

王承書親筆

幾次申請後,王承書終於回到了中國的土地上,隨她一起回來的還有承載著她在美多年知識的300多個書籍資料包裹

但是奇妙的是,這300個包裹都沒有用武之地,王承書一回國就轉了行,投身於另一項對她來說從零開始的科研項目。

該原子彈項目的高濃鈾研究實際上只是王承書轉行經歷之一,這樣的經歷早在她回國之時就有了,空白領域熱核聚變是她第一次轉行。

原子彈爆炸之後,她又走向了第三次轉行——核事業研究。當初邀請王承書加入原子彈事業的錢三強再度找到了她,這一次的對話感動了很多人。

“你在這裡工作有什麼困難?”

“沒有!”

“那生活有什麼困難?”

“沒有!”

“有什麼話讓我捎給文裕嗎?”

“沒有!”

“如果讓你繼續選擇核事業,繼續在504廠發揮作用,你願意嗎?”

“我願意!”

她隱姓埋名,放棄諾獎、不與家人聯繫,只為一句:祖國,我願意

王承書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次轉行,都是為國所需,無論年紀多大的王承書都擲地有聲地說“我願意”。

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著實值得銘記,後來王承書的學生在回憶起她時,這樣說道:

“希望當下能有更多像王先生那樣的女性,永不限制自己,敢闖敢拼,踏踏實實做事,對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如今,她已離世,卻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成就,殊不知王承書的一輩子也是中國原子彈的一輩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共看人間好時節

我是CC醬,關注我,我們一起看人間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