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基建”背後的歷史進程

最近,隨著“新基建”被政治局會議提出,幾乎所有的券商和財經媒體都在加班加點的寫“新基建”研報和新聞,窮盡所能想要去挖掘“新基建”中醞釀的機會。


“新基建”背後的歷史進程


還有好事者,去統計各地發佈的所謂“新基建投資計劃”,整出來個放衛星式的40萬億投資版圖。


“新基建”背後的歷史進程


甚至還有一些喜歡吹牛逼的,把之前文章中例如“新一輪基建”愣是解讀成了“新基建”的,包裝成政治局的決議是他們引導出來的。


看著這些事後諸葛亮們,政事堂總是忍不住想笑。


相信作為政事堂的讀者,對於“新基建”三個字不會陌生,從2018年開始,政事堂就用十餘篇的系列文章論述了什麼是新基建,什麼是舊基建,並詳細的說明了我們投資新基建的,是為了發展新動能。


甚至政事堂2019年的國內文章,一半以上都是圍繞著這一輪政治局提出的七大投資領域,其中除了實在是不懂的人工智能之外,其他六個領域的哪個都不少於五篇去分析。


以至於不少喜歡開玩笑的讀者,剛給我起了“顧進程”的外號,又改成了“顧基建”........


不過,雖然“顧基建”看起來很緊跟風口,其實我還是更喜歡“顧進程”。


因為政事堂研究的,從來都是歷史的進程。


譬如,繼預判了2019年初的小陽春之後,去年年底,政事堂也預判了2020年一季度資本市場會出現新基建主導的小陽春。


甚至年初還專門撰文表示,即使強悍如新冠肺炎,也改變不了這一波新基建小陽春的歷史進程。


“新基建”背後的歷史進程


因為,歷史進程既然被稱為歷史進程,自然就不是那麼容易被輕易修改的。


而藉助歷史進程來奮鬥的人,往往也會像歷史進程一樣不可阻擋。


就像孫子兵法中說的:“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08年之前買房子的人,根本想不到後來房子的增值遠超於他們個人的奮鬥,因為他們是坐在了歷史進程的勢能之上。


同樣,在歷史進程的範圍之內,做事情並不需要太多的糾結,只要控制槓桿率,不用擔心價格的波動,傻子躺在家裡,都能開開心心的把錢掙了。


“新基建”背後的歷史進程


就像07年之前買房子的,不用擔心08年的那一輪暴跌;今年一季度買新基建的,也不用擔心肺炎帶來的股指重創。


因為,在歷史的進程的滾滾車輪之下,事物都是按照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即使被意外打斷,歷史也會憑藉強大的慣性推動他繼續前進。


甚至,大家還記得政事堂在2018年經過分析給出的操盤建議,“國際原油期貨2019年不買跌,2020年不買漲”嗎?


雖然油價在這一年多來波動起伏很大,但按照上面思路操盤期貨的朋友,基本都可以別墅朝大海了。


說起來,政事堂從寫公眾號以來,寫作的領域不斷的變化,但有一個初心沒變,那就是去探尋歷史進程以及其背後的邏輯。


而研究中順帶著,在探尋到進程的“底牌”,知道了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一些事情之後,接下來“打牌”的時候,也最起碼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不過,就算知道了歷史的進程,每個人的資本和能力,決定了他們的操作卻不盡相同。


譬如馬雲捐日本100萬口罩,霸佔了日媒頭條還搭上了自民黨二號人物;“鹿鹿俠”在日本街頭髮了1000個口罩,獲得了央媒狂轟濫炸式的報道;而絕大部分普通人,卻只能在家裡遠程感受著東京熱。


甚至很多時候,同一個歷史的進程,政事堂也會根據不同人群,不同的資金體量,給出完全相悖的操作方案。


譬如,政事堂2017-2018年的時候建議有錢人賣出多餘的房子,但是同時卻說2019-2020是剛需買房子的時機。


譬如,政事堂一邊在2月20號左右反覆呼籲護盤的朋友們清倉撤退,另一邊卻反覆堅稱小陽春不會那麼快終結,怎麼也能堅持到三月。


世上往往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行動方案,這是因為,同樣的歷史進程,對於不同的人,往往境遇卻是截然不同。


這就像燒油的收割機和需要化肥的韭菜,他們所需的養料就截然不同。


“新基建”背後的歷史進程


因此,最近那些券商和財經媒體鼓吹的新基建標的,也不要將他們神化,當地球人都知道了,基本距離尾聲也就不遠了。


畢竟,基建就是基建,就像韭菜們滋潤了新基建那樣,未來新基建也是為新動能提供發展的土壤。


而我們多讀書,多動腦的意義,就是能踏上歷史的進程,避免成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