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我從來沒見過一個男人流這麼多眼淚。"《只有芸知道》的編劇張翎這樣說。主演黃軒則說:"整個拍戲的過程中,他每天都出現在片場,但是拍到某些場景時,他會先打個招呼提前走。走時兩隻眼睛通紅,一看就是剛哭過的樣子。"

張翎和黃軒口中的這個男人,就是影片《只有芸知道》中男主角隋東風的人物原型張述。這部影片就是根據張述和妻子羅洋的故事改編的。

張述是馮小剛的發小和助理,倆人相識合作多年。馮小剛被張述的愛情故事打動,將之搬上大熒幕。很多觀眾在看完這部影片後,都感慨道:"看完《只有芸知道》,我又相信了愛情。"

觀眾說的沒錯,這是部不折不扣的愛情片。但它絕不僅僅是愛情片。它是一部關於忠誠、關於理想、關於生死的影片。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最浪漫的愛情是陪伴,芸的陪伴忠誠而憂鬱,它們屬於同一種顏色,藍色

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愛情。一旦遇見,人生便再也無法平靜。

羅芸遇到了隋東風,遇到了世上最愛她的人。他們的愛情是藍色的,和他們相伴的狗、鯨魚和長椅都是藍色的。

在確定羅芸無法懷孕之後,那條名叫布魯的狗,就成了隋東風和羅芸的孩子。狗代表著忠誠。布魯讓獨在異鄉的隋東風和羅芸,有了陪伴有了寄託。

這條狗的中文名叫布魯,英文名是blue,藍色的意思。

羅芸有個理想,就是想看到鯨魚,而且只是藍鯨。藍鯨的英文名是Blue Whale。於是,隋東風就把臥室裝成大海的樣子,巨大的藍鯨遨遊在遼闊的藍色海洋裡。

隋東風努力讓羅芸看到夢裡的景象。因為他愛她,她的夢想也就是他的夢想。

最後,羅芸在彌留之際,告訴隋東風,去定製一條藍色的長椅。他每天坐下休憩,就像她永遠陪伴在他身邊。死亡也無法將相愛的人分開。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為什麼在羅芸和隋東風的愛情裡,有這麼多藍色?因為在英文裡,藍色象徵著忠誠。

傳說中一名少女為了等待愛人歸來,長久站立在兩人分開的路口,最後變成一朵開著藍花的菊苣。在中世紀文學裡,象徵忠誠的少女絲苔特就穿著一條藍色的裙子。

直到現在,英國傳統中女子結婚時,嫁妝裡一定要有四種物品,一些舊的一些新的,一些借來的和一些藍色的。

戴安娜王妃結婚時也未能免俗。婚禮上王妃的陽傘和腰帶上都有藍色飾帶,手上戴的是鑲有藍寶石的訂婚戒指。現在這枚藍寶石戒指又傳給了凱特王妃。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不管在張述和羅洋生活的加拿大,還是隋東風和羅芸生活的新西蘭,都有著濃厚的英國文化傳統。相信導演在劇中做這樣的安排,不是巧合。

但同時,藍色又代表著憂鬱。Blue在英文中除了作藍色講,它也是情緒低落、憂鬱悲傷的意思。張惠妹在《聽海》裡唱到:"夜夜陪著你的海心情又如何/灰色是不想說藍色是憂鬱。"

名叫blue的狗忠誠體貼又粘人,可惜中途重病離去,給人留下無盡的哀傷和思念。藍色大海里美麗的藍鯨,只能留在羅芸的夢裡和臥室的牆上。最後只有她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和藍鯨相伴。令人心酸。

而那條藍色的長椅,更是孤獨的代名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許是永遠),椅子上坐著的,都是一個孤單的男子,和另外一條名叫blue的狗。

為什麼隋東風和羅芸如此相愛,這愛卻又充滿哀傷?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安全感不是一座房子和一個生意,而是一份理解和一種自由

在劇中,羅芸經常夢見藍鯨,她告訴隋東風說她非常喜歡藍鯨,非常想去看藍鯨。於是,隋東風花了10個春捲的錢,買了一塊兒旅遊局的廣告版,把臥室裝扮成海底世界。床頭就是一隻巨大的藍鯨。

但他們的當地好友梅琳達卻說,夢見藍鯨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這一點隋東風就不理解了。因為經歷過人生風雨滄桑的林太曾告訴他,給女人一座房子和一個生意,女人就有安全感了。

現在,他們有了一所大房子,有了家生意不錯的中餐館,還有一條忠誠可愛的大狗,為什麼羅芸還有不安全感呢?

隋東風愛羅芸,卻不懂羅芸。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羅芸心裡知道,自己生命的長度無法和常人相比。她就像家門口的那棵樹,每一天都在拼搶活著的權力,用盡全力生長。

這樣的生命不該被困在一家小小的餐館裡。她想像梅琳達那樣,到非洲看動物大遷徙,到大海上看鯨魚,到南極看極光。

法國作家加繆在《西西弗神話》中說:人生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因為你很難說怎樣是活的最好,而"多"是生命的豐富性。這種豐富性是衡量一個人生活的一種標準。

羅芸想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富。所以她多次向隋東風說:"把餐館關掉吧。"而隋東風總是說:"趁著年輕,再多幹幾年,多賺點錢。"他不懂羅芸對生命的看法。"只有芸知道。"

無奈最後羅芸對著極光許下心願:"讓那個餐館消失吧。"這個願望同樣"只有芸知道。"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有人說劇中梅琳達這個人物的存在缺乏意義,她倏忽而來飄忽而去,對劇情的發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在我看來,梅琳達非常重要。梅琳達就是羅芸想要活成的樣子。

梅琳達不需要攢很多錢。她在隋東風和羅芸的餐館裡打工,攢點錢就出去旅行。沒錢了就在當地教英語。這樣的生活隨性而自在。

梅琳達身體健康,她像風一樣自由,像雲一樣浪漫。她的目光所及是洶湧的大海,高遠的天空,遼闊的非洲大草原,美麗的極地風光。

而羅芸身體羸弱,她只有狹小逼仄的中餐館,和永遠在賺錢的丈夫。

梅琳達就像一面鏡子,讓羅芸看到了生命的另外一種可能,另外一種選擇。

生命的意義,是止步是禁錮,還是自由是飛翔?只有芸知道!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死亡既然無法避免,那就選擇少點遺憾

死亡是所有生命的終點。《只有芸知道》之所以動人,是因為最真摯的愛情,也無法讓死亡走開。

陪伴隋東風和羅芸的狗布魯死了,他們愛情的見證者,事業的資助者林太也死了。最後,羅芸也死了。

死亡意味著什麼?這是留給生者最大的難題。羅芸說:"半路剩下的人,苦啊!"

林先生死了,林太是剩下的;布魯死了,隋東風和羅芸是剩下的;林太和羅芸也死了,只有隋東風剩下了。

除了苦,隋東風還能做點什麼?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羅芸的生命在愛的陪伴下,延長了25年,但她的願望還沒有實現。未完成的理想,需要愛來延續。隋東風踏上了還願之路。

羅芸生前最大的未竟的願望是看到藍鯨。於是,隋東風帶著羅芸的骨灰,長途跋涉克服困難,來到浩淼的海上,看巨大的藍鯨躍出水面,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羅芸的一部分被永遠留在海上,和藍鯨自由舞蹈。

有人會被隋東風的行為感動。妻子去世,他幫妻子實現夢想。這個過程的確很感人。

可是,所有這一切為什麼要等到羅芸去世之後呢?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人總是期待冥冥中有種力量,可以連通前世今生。就像隋東風期待羅芸遺像前的戒指會自由移動,從而指引他彌補曾經的缺憾。他也希望自己看到的藍鯨,羅芸也能看到。

對於前世今生,尼采有種"永恆迴歸"理論。簡單來說,從倫理上,他認為"永恆迴歸"是一種正面的東西,人需要對自己的生活做出努力,以便讓好的一面能夠迴歸。就像隋東風在羅芸去世後所做的努力。

但是米蘭·昆德拉卻認為,"永恆迴歸"是不可能的。這使得人只能有唯一一次生活。人的生活沒有排練機會,也不能試錯。這使得人無法真正去糾正自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無法後悔。

這麼說來,隋東風的補救對羅芸來說毫無意義。他不過是在安慰自己而已。沒有在有生之年親眼見到藍鯨,永遠是羅芸的遺憾。

《只有芸知道》:一段刻骨的愛情,該拿什麼去拯救

離開是一種撕扯,扯斷處如針如芒,不小心碰上就會扎出血來。人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在《只有芸知道》中,隋東風多次泣不成聲。隋東風的原型張述,在影片製作過程中,也被發現"經常兩眼通紅,明顯是剛哭過的樣子"。只有情之深,才知失之痛。失去卻不留遺憾,該是減輕這種傷痛的唯一辦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