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最早的“口罩”並不用來呼吸防護


口罩最開始可考究的雛形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當初的“口罩”並不是為了保證安全或者是為了衛生。


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認為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因此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要用布包住臉。波斯教古墓墓門上的浮雕中,祭師就帶著“口罩”。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唐朝陶俑,一個正在參加宗教儀式的波斯拜火教教徒

在歐洲,早年醫療產業被巫師所把持,真正的醫生勢單力薄。瘟疫盛行時,醫生四處奔走救治病人,控制疫情,巫婆神漢們覺得醫生搶了自己的生意,不斷地對他們進行騷擾追打。醫生只好用紗布遮住面目,讓巫師認不出,以防遭到報復。


直到到了元朝(公元13世紀左右)的時候,“口罩”才跟衛生扯上一點關係。據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記載:“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元代獻食的人

根據這項記載,“口罩”一物,早在原中國元代就存在了,原因是怕口氣重的太監汙染了皇帝要吃的食物。

真正“口罩”的雛形


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哲學家和博物學家普林尼,把鬆散的動物膀胱皮膚當做“口罩”,捂住鼻子來過濾粉塵,以免在粉碎硃砂時吸入這種有毒的汞硫化物,這才真正成為了現代口罩的“祖先”——為了呼吸防護而存在。


中世紀的西方醫學界認為霍亂、黑死病等傳染病都是由空氣中的“瘴氣”產生的,所以為了抵禦“瘴氣”,當時的一些醫生,在診斷呼吸疾病的時候都會帶一個放置香料和草藥鳥嘴面具,儘管不懂其中原理,但的確從一定程度上阻斷疾病傳播。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鳥嘴面具

16世紀的佛羅倫薩,著名的畫家、博物學家——達芬奇在為其領主提供諮詢的時候提出:使用織布浸水捂在臉上,可以防止煙霧等有毒化學品對呼吸系統的傷害,這種超前的方法至今寫在防火逃生指南中。


近代口罩漸漸用於醫學領域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呼吸防護的研究慢慢有了新的進展,當然,這跟近代科學家的對於物質的探索脫不開關係。


1827年,蘇格蘭科學家羅伯特·布朗發現了“布朗運動”這一現象,從理論上研究了口罩對於粉塵的隔離與防護。1849年,美國人劉易斯·哈斯萊特發明了“肺保護器”使用羊毛過濾器來防塵。


1861年,巴斯德用實驗有力地證明了空氣中有細菌存在,“口罩”才漸漸有了如今的形狀。


在口罩應用於醫學之前,外科醫生會穿手術衣,戴手術帽和橡膠手套,卻唯獨沒有對口腔的防護,因此在做手術時,時常會把自己口腔中的細菌傳染給患者,從而導致傷口感染。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外科醫生並未佩戴口罩

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了空氣傳播病菌會使傷口感染,從而認為人們講話的帶菌唾液也會導致傷口惡化。於是,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也就是口罩。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粗糙的口罩

1897年,英國的一位外科醫生在紗布內裝了一個細鐵絲的支架,使紗布與口鼻間留有間隙,從而改變了外科口罩包紮過緊又不舒服的現狀。


直到到了1899年之後,口罩被改成可以自由繫結的,用一個環形帶子掛在耳朵上,這便是現代口罩的誕生。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不斷進化的口罩

大眾開始使用口罩


口罩真正被大眾所熟知的轉折點,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這場流感傳播極快,致死率極高,短短的半天時間,100多名士兵就被感染,出現相應的症狀。幾天之後軍營裡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流感病人。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一戰期間的口罩

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約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全世界估計死亡人數約為2000萬(也有研究估計約為1億),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西班牙流感人們佩戴口罩

疫病蔓延期間,人們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別是紅十字會和其他醫護人員。這也是口罩轉而面向大眾的一個契機。


除此之外,工業革命以來,倫敦就以「霧都」出名。煤炭是支持英國工業革命的核心燃料,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急劇增加。


1952年,煙霧使數千倫敦人染上了支氣管炎、氣喘和其他肺部疾病,最嚴重的時候,四天就有四千至六千人死亡,多數是小孩和呼吸系統脆弱的人群,並且在之後兩個月內,又有近八千人因為煙霧事件而死於呼吸系統疾病。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1952年倫敦街頭

從那時起,街上的行人們紛紛帶上了口罩,以此來應對惡劣的空氣狀況。


中國人對於口罩的認識


說到中國人對口罩的認知,那就不得不提到伍連德——一個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熟悉的名字,而他卻在20世紀初為中國的防疫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華人醫學家伍連德

1903年,年僅24歲的他在劍橋大學獲得細菌學博士學位,1907年,伍連德受當時清政府直隸總督袁世凱聘請,擔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相當於副校長)。


1910年,清王朝最後一年,哈爾濱爆發了一場極其嚴重的烈性傳染病,當時的伍連德臨危受命,擔任了“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他到東北後用嚴謹的醫學方法展開調研,首先是解剖屍體,這在彼時的中國還是禁忌,他不得不秘密進行。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東北鼠疫時候堆疊的棺材

經過解剖和調研,他判斷這次烈性傳染病為“肺鼠疫”,是比普通鼠疫更嚴重的一種烈性傳染病。


於是在他的隔離建議下,東北多條鐵路、公路被切斷,他開始組織疫區進行嚴格隔離,並且費了極大精力說服當時矇昧的人們同意焚燒屍體。


在此期間,為阻擋鼠疫的飛沫傳播,他發明了一種用兩層紗布製作的口罩,被稱之為“伍氏口罩”,在1911年4月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伍氏口罩”被各國專家稱讚——“伍連德發明之面具,式樣簡單,製造費輕,但服之效力,亦頗佳善。”

口罩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伍氏口罩

從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到2012年PM2.5、霧霾等詞逐漸被大家所熟知,人們對口罩的認識也更加深入,對專業防霾口罩的需求也在增加,像是N95、KN90等口罩型號成為了時下的熱門。


而在近期,疫情當下,口罩再一次成為必備之物。無論是普通醫用外科口罩還是高效過濾顆粒物的N95口罩,都能有效阻斷飛沫傳播,防止病毒侵襲。


市場上的口罩瞬間成為“斷貨之王”,各電商平臺、線下藥店一罩難求,也陸陸續續爆出有人買到“假口罩”的新聞。如何挑選口罩也是當下熱議的話題。


下期文章預告:口罩怎麼選?敲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