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人至70才明白,“養兒防老”是最大的騙局


人至70才明白,“養兒防老”是最大的騙局

老家有個鄰居,很早的時候就蓋起了二層小洋樓。為的就是給家中唯一的兒子準備婚房,當然代價是小女兒很早就輟學了,外出打工掙的很多錢都被父母要走蓋房子了。

女兒終歸是潑出去的水,在她要嫁人時還被孃家索要了很多彩禮。哥哥結婚了,父母和嫂子同住,兩代人在一起總歸有些矛盾。

他的哥哥從小就屬於沒主見的孩子,任何事情都被父母安排妥當才去做。他一切事情都聽媳婦的,母親身體不好全靠老頭一個人照料,還被嫌棄晦氣。

他們老兩口把一切都給了兒子,除了當牛做馬,並沒有享受到任何被愛。設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動彈不了了,那真的是誰也指望不上了。

眼前的兒子就像是木偶,沒有溫度,養兒防老到底防的什麼?

01 重男輕女思想不可取

傳統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源在於,生兒子老了有依靠,生女兒到最後都成了別人家的。這種思想越是嚴重,教育方式就越有問題,最後兒子不孝的概率越高。

首先這種思想就是帶有自私性的,眾生本平等,無論男孩女孩都一樣。

飛飛懷孕的時候一直是婆婆照顧,對她無微不至。但一切在她生了女兒後就變了。婆婆儘管離異,但還想要一個孫子傳宗接代,覺得是個女孩就沒必要在城裡待著,月子沒坐完就藉口有事回農村了,讓飛飛非常寒心。

其次在這樣的家庭,對男孩的溺愛超過女孩,會助長很多不良習性的產生。一味地給予,甚至掏心掏肺的付出,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課:感恩,

曾經看過一檔情感求助節目,男孩逼迫父母買房,父母買不起,男孩在臺上講:“你們生了我就得養我!”全然不覺得自己有錯。

02 別再讓兒子背鍋

很多人的觀念裡都覺得兒子長大了不孝順,所以養兒防不了老。但其實孝順與否,父母是直接責任人。現實生活裡孝順的兒子很多,時代在進步,要用新的觀念去看待。

綜藝節目《有請主角兒》有期嘉賓李帥,有著成功的事業,也是個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他的孝順讓很多人觸動。

他講當自己有錢時,先從香港給母親買了奢侈品包,從法國帶了香水,但是母親卻捨不得用。為了讓父母吃的好點,他購買了父母所在地區幾家餐飲店鋪的股份,讓父母可以隨時去隨時籤他的單。

人至70才明白,“養兒防老”是最大的騙局

人至70才明白,“養兒防老”是最大的騙局

人至70才明白,“養兒防老”是最大的騙局

演員胡歌就是一位非常孝順的男明星,他對父母充滿了感恩,有很多人紋身是為了追求新鮮或者紀念愛情,而他的紋身竟然是父母的結婚照。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患病,抗癌近30年,他竭盡所能地賺錢貼補家用照顧母親。為了讓母親開心,他總是很聽她的話,而這也被很多人吐槽成媽寶男。

人至70才明白,“養兒防老”是最大的騙局

03 親情被綁架就會變質

紀伯倫在《先知·論孩子》中講,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借你們而來, 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但是有很多人會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年紀越大心理越不平衡,自己付出一生培養的兒子到老卻把控不住。於是使出各種花樣去刷存在感,最後反而讓親子關係更加糟糕。

小諾婚後和老公住在城裡,倆人都有正式工作,雖然很忙,但也會半個月回去探望一次。公婆住的老家離他們車程1個小時,想把公婆接到城裡住段時間,公婆以不適應城裡的生活為由拒絕了。

有時候週末有事,加班或是應酬就不回去了,公婆的意見很大,覺得兒子兒媳不把他們老兩口放在眼裡。有一次倆人去別的城市參加同學婚禮,順便旅遊了一天。結果公婆不依不饒,到處控訴兒子不孝。小諾的老公解釋也沒用,最後索性賭氣不回去了。

所以別總是綁架親情,理解孩子,孩子一定會更愛你。

04 惜緣是幸福的開始

朋友的奶奶80多歲,老伴走的早,她一個人孤零零地住在農村,卻活的非常幸福。她自己生活,做飯洗衣,甚至還做些手工活賺點零花錢。兒女們都在城裡安了家,也會給她生活費,但她更願意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每年兒女們都會帶她在城裡住一段時間旅旅遊,她覺得很幸福。

父母孩子一場是緣分,珍惜在一起的時光,成為親密的朋友。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吳若雄的《幸福書房》提到一個觀點:孝順不是還債,也不是一種報恩。

養兒防老這個思想到底是否可取?知乎上關於養兒防老有個高讚的觀點,

養兒防老這個現在越來越不現實了。孩子成年壓力也會很大,會組建自己的家庭。大概率不在你身邊,在大城市,甚至在國外,甚至提前比你先離開這個世界。說到底,養老這事還是要靠自己。

聽起來很心酸,但確非常現實。

孩子不是人生的附屬品,把晚年拴在孩子身上也非常不保險。不如互相體諒,誰也別為難誰。當你想明白這件事,天空才會晴朗,也會收穫更好的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