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三歲小男孩上幼兒園坐不住怎麼辦?老師教唱歌跳舞一點也不感興趣,寧願自己躲在角落玩?

star44664


1、三歲小男孩坐不住往往是因為專注力不夠,可以往提高專注力引導;

2、寧願自己躲在角落玩也許是因為在幼兒園感到內向、膽小,並且和小朋友不熟悉導致的,建議多帶著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熟悉;家長多與寶寶交流,講故事,平時多帶寶寶到戶玩耍,參加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寶寶慢慢會好的;

3、如果在家裡,孩子也是一個人躲在角落玩,孩子可能有點輕微自閉症,去醫院兒童保健門診檢查一下,多帶孩子出去多和同齡小朋友接觸;


寶媽育娃生活記


我小外甥就是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喜歡和老師玩,也不願意互動什麼的,現在四歲多了了,可皮可皮了,可回村裡他能老實坐著看老頭打牌也不願和別的老頭帶來的小孩玩,反正挺另類的,能跟比他大很多的小孩或是大人老人玩,但不和小哥哥小弟弟們玩,天天搶手機和電視看動畫片我姐和我姐夫也不捨得管太嚴,現在全家就我這個舅舅能鎮得住他,他正看的電視正玩的電話只有我能搶過來。去諮詢過人家說就是從小沒和別人玩過我爸又天天帶著跟村裡的健身場所盪鞦韆跟一些老頭玩他習慣,所以不願意跟別的小孩玩,總之典型的鄉下孩子特徵。我爸說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帶他盪鞦韆人家別的小女孩吃餅乾他看了饞上去一把搶過來讓我爸拍了一頓屁股有陰影了自己以為是不能接觸別的小孩了,可現在他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他就跟我爸最親,一見面就抱著姥爺姥爺的,吃飯也往他姥爺懷裡鑽,明明自己會吃飯可就等他姥爺喂。現在在城裡幼兒園快一年了也不會和別的小孩玩,幼兒園換過老師別的小孩都沒事,就他嗷豪哭的不像話。。。


灰翔的千紙鶴


我小侄子剛上幼兒園時候就這樣。我覺得這跟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環境,家長引導有關係。

我侄子主要是爺爺奶奶帶,因為附近的鄰居沒有跟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他接觸的基本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跟小朋友接觸的也比較少。

在家裡孩子要什麼爺爺奶奶就買什麼,說什麼就是什麼,即使做錯了也沒關係,爺爺奶奶也從不會正確引導,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想管管他,他就找爺爺奶奶護著。最後導致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因為沒跟小朋友玩過,導致他不會交朋友,想跟小朋友玩但是找不到跟人家打招呼的方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交際障礙,搞得孩子不會交朋友。

由於在家裡他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即使錯了也不會有人說他,偶爾爸爸媽媽教育幾句還有爺爺奶奶護著,所以他不知道做錯事是要受懲罰的。導致上了幼兒園也沒有規矩,對於幼兒園的規則也是視而不見。

對於有這些表現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不能著急,因為孩子的錯誤行為也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慢慢幫他改正,讓他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是需要時間的。大人亦是如此,更何況一個三四歲的孩子。

即使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的多麼不好,家長也要堅持把他送到幼兒園裡,讓孩子慢慢融入到幼兒園的新環境,讓他慢慢適應,我的侄子現在好多了,他已經有自己的好朋友了,也知道怎麼跟人家相處了。

所以家長不用慌,也不用著急,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差一點,有的好一點,家長正確引導,慢慢來會好的。


聶清蜓


我碰到過一個小孩就是上幼兒園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玩,課間休息跳舞的時候總是一個人站在最後面不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放心回到家以後他玩的很開心,也肯說話,常常說些幼兒遠裡的事,就是到學校以後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後來家長就幫他換了一個幼兒園,沒事的時候就帶他出去玩,看見小朋友多的地方也認他一起參與進去玩,一年以後感覺孩子大變樣了,不想以前那麼內向了。其實小孩性格大多數都是家庭環境造成的,為了孩子能有個快樂、健康的童年,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多多關心。


ZXC0813


孩子坐不住,原因在於他的專注力較弱,家長今後就應該注意不要任意的打斷孩子在玩或作其他的事情,並刻意的給孩子創造一種能夠專心玩的環境。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總是自己一個人在邊上玩,不與其他的小朋友做互動、遊戲,說明孩子的社交能力比較弱。社交能力強有助於幫助兒童建立積極的同伴關係。


許多研究證明,在兒童的這種同伴關係中,社交能力與兒童在團體的社會地位密切相關,能與不同的同伴互動,可以快速掌握結交朋友的技巧。能從他人的角度思考事情和問題,在同伴中也比較受歡迎。相反,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因此,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是有助於他們建立受歡迎的地位的。美國早期干預專家伊齊格勒指出,對孩子進行社交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必要條件,並且有助於孩子學習認知能力的提高。

傳統教育認為孩子學習是單獨個體式的,當下的教育當,兒童的學習卻不是這種單獨的個體式的學習過程,而是要與同伴進行相互的學習,或者小組探究式的學習,都是現在最重要最普遍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要積極去參與、討論。
這種互動方式不僅幫助孩子瞭解對某些事情的看法,還能學習同伴的長處和同伴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一些能力方面的不足。作為家長,我覺得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給孩子創造機會,來提高他們的社會能力,比如經常與同伴進行交往等等。


育兒手記365


三歲的小孩上幼兒園坐不住,與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有關,家長不用過於著急。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普遍專注力都不夠好,家長需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慢慢學會控制自己。

平時在孩子玩玩具的時候,家長儘量不要打擾他們,讓他們專注地去玩。家長也可以看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培養他們畫畫、玩積木、閱讀等興趣愛好。親子閱讀其實是最好的方法,家長每天陪孩子讀半個小時的繪本,不僅可以讓孩子愛上閱讀,而且還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另外,關於孩子在幼兒園喜歡自己獨自在角落玩,應該是和他剛上幼兒園有關係。

孩子三歲剛剛上幼兒園,難免會有一些不適應。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尤其是性格較內向的孩子。這時候需要我們家長給予孩子一些引導和幫助。

第一,家長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

家長可以約幼兒園班級裡的家長孩子們一起出去玩耍,讓孩子熟悉班裡的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當孩子和小朋友們玩在一起了,以後在學校裡就不會那麼孤單了。

另外,家長平時也要多帶孩子外出遊玩,讓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學會交朋友。

第二,家長要多和班裡的老師溝通,讓老師多幫助孩子。

孩子不願意跟老師玩唱歌跳舞的遊戲,多半是和老師之間的關係還沒有那麼親密。

那麼家長和老師溝通以後,老師如果發現孩子有什麼表現比較好的地方,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漸漸孩子也就會敞開心扉,和老師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

第三,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觀察孩子,瞭解他們的興趣。如果孩子對唱歌跳舞不感興趣,那麼我們可以看看他在其他方面有些什麼樣的愛好。家長多陪伴和鼓勵孩子去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慢慢他們就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有自信。

當一個孩子的內心有了自信的時候,自然願意在班級裡和老師同學一起開心玩樂。祝福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生活健康快樂!


黃黃媽媽育兒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

從孩子的成長規律上來說,三歲,是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自己的重要階段,他要成為他自己,他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恭喜你,你的孩子寧願享受一個人的安靜,而不是從眾的熱鬧,是多麼的了不起。

做最懂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精神內核會指引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知您是不是被老師的焦慮情緒感染,不妨與孩子聊聊,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尊重孩子當下不喜歡唱歌跳舞也無妨。作為孩子的父母,請記得任何時候都要考慮老師把這件事傳遞給你的真正原因,而你要做最懂孩子的那個人,而不是和老師統一戰線來管教你的孩子。

孩子的氣質類型

林文采博士的《心理營養》一書中寫到人的5種天生氣質類型。

天生氣質,是指人類在出生時,與生俱來就帶有的性格傾向。天生氣質獨立存在,並不受遺傳影響。

人的身體裡面,同時存在五種氣質類型。當我們說你是一個樂天型的人。只表示在你的內在人格中,樂天型氣質傾向的比例最多。

一、天生氣質之樂天型

樂天型人的性格特徵

積極樂觀,注重關係

喜歡享受,渴望肯定

二、天生氣質之憂鬱型

憂鬱型人的性格特徵

悲觀被動、完美主義、富有天分

三、天生氣質之激進型

激進型人的性格特徵

意志堅決、注重行動、

精力充沛、勇敢果斷、

喜歡控制

四、天生氣質之冷靜型

冷靜型人的性格特徵:

天生謹慎、溫和穩定

任務導向、富有責任

五、天生氣質之奉獻型

奉獻型人的性格特徵

關係導向

溫和謙卑

在乎他人感受

有奉獻精神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不能被當下的問題困擾,同時我們也要清晰孩子的性格特徵,做一個最懂自己孩子的父母,不會為某一個成長階段的問題而焦慮、困擾。

PS:1)作者在頭條號“二胎之家”專欄中所分享文章均為原創,歡迎交流。2)文章中圖片均來自網絡,感謝創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二胎之家


這其實很正常,是我們人類面對陌生環境的一種本能的反應,就跟我們一樣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見到的都是陌生人我們肯定會下意識的沉默或是變得很安靜是一個道理。

孩子從家庭走進幼兒園,接觸的環境和人都是陌生的,有的孩子就會很牴觸,孩子在這樣的群體環境中會感到自己是被忽略的,因為老師只是上大堂課,不可能會顧及所有孩子的內心需求,那麼依賴感比較強的孩子,在家習慣了家人時時刻刻的關注,那麼到了幼兒園就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沒有自己的意願,在某個時刻想要抱抱的時候不敢表達或是沒有機會表達,那麼孩子就會變得膽小,需要在一個角落裡尋找存在感。

其實,這樣的孩子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多鼓勵孩子有事情一定要找老師,有什麼想說的話或是想做什麼一定要找老師,要勇敢,要敢說敢做,不要怕錯,要敢於和老師和小朋友交朋友,一起玩耍,要學會尊重老師,在老師上課的時候遇到自己不感興趣的不要不聽躲到一邊,而是靜靜的坐在位子上,學會尊重老師,如果某個時刻想要抱抱等一定要找老師,老師也會抽時間顧及孩子的情感需要.

上了幼兒園的孩子會在適應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在我們成人看來不太正常的行為,其實還是孩子融入陌生群體的很正常的一種表達方式,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他們遇到不喜歡的課或是陌生的群體可能最直接的表達就是躲起來,一方面可能真的是不喜歡想自己在角落靜靜地待會,一方面可能是想用這樣離群的方式引起老師的注意然後關注自己,這個時候家長一方面要做好孩子情緒與心理的疏導,一方面還要和老師多溝通,及時的掌握孩子在園時的表現,配合老師積極地對待孩子的情況進行糾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阿雅生活分享vlog


小朋友坐不住,這個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太活潑,第二是有多動症,但是這個東西如果想把它改正過來,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配合,監督你像我家孩子就是屬於那種坐不住的那種人小朋友,但是我每天回家都會讓他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看書?或者說是看電視,我監督他每天做十分鐘,手不能動,腳也不能動,哪裡都不動?這樣時間久了,比以前好一點,至於興趣的話,可能是你還沒有找到或者發現他對什麼東西感興趣,這個需要老師跟家長的多方面監督與觀察,讓他做什麼事情都要集中注意力?時間久了,都會好


沉默滴螞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