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正史上真實的董卓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一個人的歷史


歷史上的董卓和三國演義裡面描寫的是不一樣的,並且基本上完全被羅貫中給黑化了。

董卓的父親曾經擔任縣尉,他年輕的時候好打抱不平,性情豪放,和羌人部落關係比較好。

董卓年長後,在隴西郡府擔任官吏,曾經大破匈奴。後來他戰功卓著,連續升遷,官拜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

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和袁紹合謀除掉宦官,遭到太后阻攔。兩人便邀請董卓進京給太后壓力,以便能夠達成目的。

何進被太監殺害後,董卓便殺入洛陽城,另立了劉協為皇帝,史稱漢獻帝。

到這時,董卓希望能夠象霍光一樣,成為輔佐一代聖主的丞相。袁紹和曹操則希望能夠改變漢朝政府的政治格局,消滅掉外戚和宦官干預朝政的亂象。

董卓的行為嚴重傷害了士族集團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抗。

袁紹曹操和孫堅等人組成了反對董卓的聯軍,在他們的聯手進攻下,董卓接連戰敗,後脅迫皇帝遷都長安。

董卓原本是武人出身,看不起當朝的文官。文官們本來就屬於士族集團的成員,看到中國不斷的侮辱文人,就準備聯手除掉董卓。

他們買通越騎校尉伍孚,讓他身藏利刃,去刺殺董卓。結果刺殺沒有成功,涉案大臣紛紛逃跑。這就是三國演義裡曹操刺殺董卓的原型。

司徒王允花重金收買了董卓的義子呂布。

公元192年4月23日,李肅手持長戟刺傷董卓,呂布上前一刀殺死董卓。

董卓的死亡並不代表東漢朝局混亂的結束,而僅僅是一次開始。


新知傳習閣


提到董卓,在人們的印象裡,他“焚燒宮室、劫遷天子。”他貪圖享樂,建造郿塢,裡面存放著不計其數的糧食、珠寶、美女,他本人則殘暴而昏庸。那麼,西涼鐵騎的領袖、震動天下的董卓真就一無是處嗎?歷史上真實的董卓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我們先要揭掉後人給他安上的“臉譜”,才能探究真實的董卓到底什麼樣。把《三國演義》放到一邊,我們打開《三國志》和《後漢書》。一起看看董卓的生平事蹟:

《三國志》從他的少年時代記起:“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少年時期的董卓有一顆俠義之心,四處遊歷,結交各部族的首領豪強,這體現了他在人際交往的才華出眾,《後漢書》說他:“性粗猛有謀。”雖然性格粗魯,但作為一個西北大漢,這無可厚非,他粗猛,但“有謀”,粗中有細。看似粗直,實際上心思縝密,有自己的想法,這在西涼地界實在算是難能可貴了。

隨著他年紀增長,四處遊蕩的生涯宣告停止,他回鄉耕種,而有的當年交好的首領來找他,“卓為殺耕牛,與共宴樂,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遺之,由是以健俠知名。”

為招待朋友,他不惜耕牛宰殺,換來的則是眾首領們一起籌集,回贈的一千多頭牲畜,並且他憑藉這一事蹟在西涼名聲遠揚,大家都知道了他是個不會虧待朋友的人,這種“營銷”手段,實在非常高明。

後來他被徵召入伍,“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在沒有馬鞍穩定身形的東漢,他在馬匹左右各放一個箭袋,一邊飛馳,一邊左右開弓,武藝超人,令人驚歎。

憑藉著過人的武勇,很快他就被重用,跟隨中郎將張奐征戰幷州,立功後,他“(被)賜縑九千匹,卓悉以分與吏士。”把受賞的財物全部分給下屬,可見董卓十分懂得籠絡人心。

不久他又“遷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免,通“勉”,意即,他在任期間盡職盡責。少數民族動亂時,他展現出了軍事才華,史載:“為羌、胡數萬人所圍,糧食乏絕。卓偽欲捕魚,堰其還道當所渡水為池,使水渟滿數十里,默從堰下過其軍而決堰。比羌、胡聞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時六軍上隴西,五軍敗績,卓獨全眾而還。”

他的軍隊被數萬人圍困,糧食已盡,他假裝捕魚,,在河道上游築大壩,使得數十里河水大漲,而他的軍隊偷偷從大壩下逃走,並把大壩掘開,等到羌、胡的軍隊聽說他逃跑,想要追擊時,河水已經深到無法通過。當時六支軍隊前往平定動亂,五支都大敗而歸,唯獨董卓全身而退。此戰之後,他“拜前將軍,封斄鄉侯,徵為幷州牧。”

到此為止,董卓還是個沒什麼汙點的普通大漢官員。然而,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這個道理也適用於董卓。站上權力巔峰前,他還是安安分分,朝廷吩咐什麼就做什麼,可那或許只是野心沒有迎來施展的時機。

很快,時機來到。外戚與宦官爭鬥,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而董卓還沒到達,何進就已經身死。帶著精銳西涼軍進京的董卓,成為了唯一的力量,一時間權傾朝野。

有軍隊就有話語權,而董卓作為唯一的軍隊,也就擁有了唯一的話語權。權力面前,他的狼子野心,哪怕原來不大,此刻也極度膨脹。

初平元年(190)二月,因為忌憚東邊的討董聯軍,董卓“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取寶物。”到了長安,他“為太師,號曰尚父。乘青蓋金華車,爪畫兩轓。”

後來的故事則更為人熟知,他在長安實行恐怖統治,以酷刑為樂,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百姓則不堪其苦,“法令苛酷,愛憎淫刑,更相被誣,冤死者千數。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他還破壞經濟制度,濫發錢幣,以致市場紊亂。

初平三年(193)四月,董卓被愛將呂布奉詔誅殺,“長安士庶鹹相慶賀,諸阿附卓者皆下獄死。”

他死後“屍卓於市。天時始熱,卓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然火置卓臍中,光明達曙,如是積日。諸袁門生又聚董氏之屍,焚灰揚之於路。”說他的屍體被扔到集市,因為他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屍體的官吏在他的肚臍裡點火,火光一連亮了好幾天。董卓家族的屍體也被挫骨揚灰,死狀何其悽慘。

筆者認為,董卓有罪,且罪惡滔天。但他犯的錯,和歷史的偶然性也有很大關係:倘若何進召別的諸侯進京,董卓或許仍然安安心心在他的西涼盤踞;倘若何進沒有意外身死,董卓或許協助他平定宦官就原路返回,不會做出一系列荒唐事。如果是另一個人,突然的站到權力巔峰,也未必就能剋制。縱覽他的一生:前半生,一步步爬上幷州牧的位置,盡顯他的交際和籠絡人心的能力,帶兵打仗,也常有巧思計謀;後半生,入京後發現,原來大漢的最高權力竟是如此容易取得,膨脹之下接連犯下罪行暴行,落得慘死的下場。令人大快人心之餘,卻又生出一絲唏噓。


鄧海春


說三國,要從董卓說起,正是他的亂政毀了漢朝僅剩的一點威勢,也間接造就了紛亂的三國。

董卓是西北人,那裡是漢王朝的邊疆,胡漢雜居,羌人、鮮卑人和漢人都有,成分複雜就容易出亂子,造反、民變時常發生,養出了這裡彪悍的民風。董卓是一個典型的西北大漢,性情豪爽,這樣的人總是善於結交朋友的。

董卓的出身算是地主階級,有不少田地,比平民要富足的多,但是比起世家大族又遠遠不如。但有這份家底,加上他為人又慷慨豪爽,漸漸地也結交了很多四方的豪傑。

青年時代的董卓喜歡仗義行俠,於是就在西北遊歷,當地有很多羌人部落,董卓跟他們打上交道,和一些胡人豪傑結為朋友,這些胡人有的是部落的首領,有的是當地的小軍頭,有的甚至兼職幹些打家劫舍的行徑,董卓可以算是黑白通吃了。

時常有胡人來董卓家中拜訪,董卓每次都盛情招待,甚至連家裡的耕牛都宰殺來款待客人,那時候的耕牛都是相當珍貴的財產,這番盛情搞的這些客人感動的不行,他們回去之後紛紛宣揚董卓的情誼,合計著要報答董卓。也不知道誰出的主意,他們每人出幾頭牲畜,湊一起作為禮物送給董卓,結果響應的人越來越多,最後足有千餘頭牲畜,一齊送給董卓。當時的場面一定不小,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董卓立刻聲名遠揚,遠近的豪傑都敬重董卓。

董卓也不是光靠請客吃飯就讓這些胡人對他敬重的。董卓有一身好武藝,力大過人,縱馬奔馳的時候還能夠左右開弓,連胡人也很少比得上,這讓崇尚勇武的西方漢子們人人佩服。當地官府看重他的勇武和人望,讓他負責本地的治安,緝捕盜賊。後來涼州刺史也找他作自己的部屬,率騎兵討伐塞外的胡人盜匪,董卓大破這些匪徒,斬殺千人,可見董卓的聲名也是打出來的。

董卓,字仲穎,隴西人

亂世戰事不斷,勇武的人機會多多,要是再有些權謀,那就更容易得到權勢地位。

機會很快來了,西北的鮮卑人與羌人聯合起來叛亂,朝廷派名將張奐率大軍平叛,董卓也被徵召,在軍中擔任“軍司馬”,算是一個低級軍官。戰事順利,董卓也因為軍功升官,任“郎中”,朝廷賞賜了一些財物,董卓又一次顯示自己的慷慨,他說,雖然立下功勞的是我,但是這些賞賜應該讓將士們一起享有嘛。於是把所有財物全分給將士,自己一點不留。董卓看上去慷慨無私,但更像是作秀,沽名釣譽而已,將士們不明真相,但他的上司張奐卻看的明白,十分討厭他的為人。

不久戰事再起,“黃巾之亂”爆發,漢王朝十三州中有八州響應,朝廷派名士盧植為帥前往冀州,董卓也在軍中,本來連戰連勝,沒想到,盧植因為沒有向宦官行賄而被罷免。這時董卓的機會來了,跟這些宦官們搭關係交朋友當然是他擅長的嘍,他很快如願以償,朝廷封他為“東中郎將”,接替盧植的位置繼續平定黃巾。這下董卓可謂高升,可是董卓哪比得上盧植這海內大儒的地位,大軍能服他嗎?臨陣換帥本來就是兵家大忌,自鳴得意的董卓很快就笑不起來了,大軍連吃敗仗,董卓束手無策,最後終於被朝廷罷免,送到軍事法庭審判。本來董卓被判了重罪,結果他運氣好,正碰上朝廷大赦天下,才被釋放。

征戰四方

董卓被赦免,官位畢竟沒了,但董卓自有辦法,他上下打點,等待新的機會。亂世果然不缺機會,董卓的老家涼州發生叛亂,這次是漢人韓遂等人聯合羌人一起造反,聲勢更大,朝廷重新起用董卓,而且官職更進一步,封為“中郎將”。但這次的造反派實力更強,戰事持續了兩三年也沒有結果,叛軍始終沒有消滅,反而董卓這位統兵大將開始尾大不掉。

這時的皇帝漢靈帝已經生了重病,開始不放心董卓,畢竟董卓是西涼人,在當地本有聲望,現在麾下掌握大軍,他可不像是那麼忠君愛國的人。於是皇帝下旨封董卓為“幷州牧”,意思就是給你升職加薪,但你自己去東方的幷州上任,把軍隊留下來交給別人統領。可是董卓不幹了,他已經發展成半獨立的軍閥,麾下的大軍是他最看重的本錢,只是他也不想就這麼造反,就謊稱,“我這些將士跟著我時間太長,捨不得離開我,能不能把大軍一起帶到幷州。”朝廷當然不幹,催促他早點上任,董卓繼續跟朝廷扯皮,“我麾下這些羌胡士兵說軍餉和賞賜都不夠,拉著我的車馬不讓我走,這些胡人就像狗一樣乖戾,我只能順著他們的意思,留下來慢慢安撫他們。”雖然知道董卓在說瞎話,但朝廷這時候已經沒有什麼好辦法,事情就拖了下來。

漢末涼州及三輔地區

漢靈帝很快去世,漢少帝劉辯繼位,皇帝太小,朝中執掌大權的是“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與宦官勢力“十常侍”,兩邊鬥得厲害,何進的幕僚給他出了個餿主意,招邊疆的部隊來京城勤王,誅殺宦官。其實宦官權利再大也都在宮廷裡,也沒有軍權,你何進身為大將軍,帶幾百親兵也就把他們滅了,非要等邊疆的軍隊來京城,結果勤王大軍沒等到,逼急了的宦官搶先殺了何進,何進麾下的袁術等人看情形不妙,才橫下一條心殺進皇宮誅殺宦官。鬧到最後,漢王朝的外戚和宦官勢力都瓦解了,董卓正好帶兵進京,人們這才發現,原來“槍桿子才是硬道理”,於是沒人敢再爭,董卓控制了朝政。

董卓這時已大約六十多歲,年紀大了往往更自負,他本沒有治理天下的本事,卻非要亂來。

他知道自己缺少威信,就策劃著幹一樁大事——廢立天子,廢掉皇帝劉辯,另立他的弟弟劉協為新帝,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這可是天大的事,當時皇帝劉辯也沒什麼大錯,憑什麼廢掉他?再說你董卓一個西北軍閥頭子,來中央沒幾天,有什麼資格廢立天子,天下人能心服嗎?朝堂一下子炸了,但董卓用手中的刀讓眾人都閉了嘴。

正統的皇權是古代社會穩定的基礎,雖然董卓憑著武力強行換了皇帝,但這麼一折騰,漢室的僅剩的權威垮了一多半。

自認有擁立之功的董卓正式任命自己當了朝廷一把手,可該怎麼管理這個國家呢,董卓是不懂的,但他有辦法,就是提拔天下有聲望的名士,這樣自己既有了舉賢的名聲,又可以拉攏他們來幫自己治國,一些名士被提拔入朝,像蔡邕、荀爽、陳紀、韓融,另一些名門子弟被委派到地方為官,有韓馥、劉岱、袁紹、張諮。

董卓又錯了。蔡邕、荀爽之流名望確實是海內無雙,學問也都做的很好,但哪裡會治國之術呢,拿來裝點門面挺好,真靠他們治理國家那是緣木求魚。更糟糕的是,那些名門子弟根本看不起這暴發戶似的軍閥頭子,而且很實際,領官印不領情,後來這些人大都參加反董聯軍,董卓可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董卓對經濟也是一竅不通。關東諸侯一造反,朝廷的經費開支捉襟見肘,軍隊也缺糧餉,董卓的辦法是多發鈔票。那時候的錢幣是銅錢,京城附近的銅像、銅鐘都倒了大黴,全被融化了鑄錢,董卓又想了一記高招,把市場上通行的銅錢回收,鑄成小一號的銅錢發行。董卓大概不知道什麼叫通貨膨脹,但很快市面上物價飛漲,錢變的不值錢了,一筐米賣到上萬錢,商業從此垮了。

但董卓麾下的大軍還得要錢要糧啊,那就只能搶了,先搶掠京城的富戶,再挖掘古墓盜寶,等京城周圍實在沒東西可搶,就乾脆把大軍派出去往中原去搶掠。最後董卓只鬧的眾叛親離,就算沒有王允、呂布殺他,早晚也要死於非命。

4、

後世有人說董卓是想學王莽,要謀朝篡位,其實未免高看了他。

董卓在長安作威作福的時候足有七十歲高齡了,他在離長安兩百多里處建了一個小城叫“郿塢”,城牆建的跟長安一樣高,囤積著夠吃幾十年的糧草,揚言要是大事不成以後就呆在這裡養老。他自己收集的金銀珍寶都收在城裡,這回也不說要分享給將士們了,可見董卓已經有些灰心喪氣,只是權力之路有進無退,敗就是家破人亡,小小的“郿塢”建的再牢固又有什麼用呢,董卓死後,留在“郿塢”的宗族老弱全被屠殺,連董卓九十歲的老母也不放過,可見這政權更迭之間其實難分善惡的。

董卓在史書中更是背上累累罵名,畢竟漢朝的覆滅總要有惡人來負責啊,你董卓的亂政是事實,自然要擔負罵名,史書記載董卓殘忍、暴虐,甚至肥胖,說他死時身上的油脂都能點燈用,還亮了好幾天,聽上去更像是傳奇故事。民間的董卓形象,更是荒淫無道、窮兇極惡,而且肥的跟豬一樣,難以想象他當年其實是一個縱馬奔馳、左右開弓的勇士。

董卓的民間形象:殘暴,好色,還很肥

若是董卓當年一直留在西涼當他的地主,平日裡結交豪傑,行俠仗義,想必將來也是一方英雄;若是董卓從軍後志在征戰四方,平定戰亂,未嘗不能成為張遼、徐晃那樣的名將;或是後來他滯留涼州,不聽王命,據地自保,成為一地諸侯也是沒問題的;可董卓偏要入主京都,執掌朝政,雖然地位高了,但他哪有這樣的本事呢。

美國人勞倫斯曾提出彼得原理,“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董卓的道路正是這樣,他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遊俠、將軍、諸侯,卻不能勝任掌控天下的地位,他的野心讓他走上這條不能回頭的絕路,雖然是巍巍峰頂,前路卻是深淵。

當董卓終於被呂布刺殺的時候,他想必在後悔,或許在他長住“郿塢”,而不願留住京城的時候,就早已後悔,可惜這時他已經不能回頭。世人在這追名逐利的路上,若能時常停步自省,想必能免去董卓這樣的悲劇。


我們的三國


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裡,對於董卓有如下記載:

行俠仗義,武藝超群

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人。他從小喜歡行俠仗義,曾經遊歷羌人聚居地區,與羌人所有的首領都相交結。後來返回家鄉在田間務農,羌人首領中有人來看望他,董卓和他們一起回到家中,殺掉耕牛置辦酒席,與他們一起暢飲作樂。羌人首領們被董卓的真誠豪爽所感動,回去之後,收集各種牲畜一千多頭贈送給他。

漢桓帝末年,朝廷徵召六郡良家子弟充任羽林郎。董卓由於武藝高強,力大無比,能夠攜帶雙份弓箭騎在飛馳的馬上左右發射,被任命為中郎將張奐的軍司馬。跟隨張奐征討幷州立下戰功,朝廷任命他為郎中,贈絲帛九千匹,董卓把這些賞賜全部分給了手下將士。

有勇有謀,全身而退

黃巾起義爆發之後,朝廷徵招董卓,任命他為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升任中郎將,率軍討伐黃巾軍,因戰敗被免職抵罪。韓遂等人在涼州起兵,董卓又被任命為中郎將,統軍西進抗擊韓遂。在望垣硤北,董卓軍被羌人萬人包圍,軍糧斷絕。 董卓假裝要捕魚,在回軍路上需要渡過的河中築壩截流,使數十里的水流靜止不動,暗中率領軍隊從壩下通過後再決開堤壩。等著羌人軍隊聽說消息後追來,河水已經很深,不能渡過了。

當時朝廷派出六支軍隊進兵隴西,五支軍隊大敗而回,只有董卓一支全軍而返,駐紮在扶風。朝廷任命他為前將軍,封斄鄉侯,後又徵調他出任幷州牧。

奉命進京,軍權獨攬

漢靈帝去世,漢少帝繼位,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劃誅滅眾宦官。

何太后不同意,何進於是徵招董卓,讓他率領軍隊到京師,並暗中命董卓為朝廷上書說:“中常侍張讓等人竊取並仰仗皇帝的寵愛擾亂天下,從前趙陽發動晉陽的軍隊來驅逐君主身邊作惡的人,臣下我集合將士來到洛陽,就是要討伐張讓這些人。”

何進此舉的目的是想脅迫太后同意他的計劃,董卓還沒有到京城,何進已經事敗身亡,中常侍段珪等人劫持少帝逃至小平津。董卓便率領將士到北芒山迎接少帝,保護少帝返回宮中。當時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被何進手下將士殺掉。何進、何苗的部眾沒有歸屬,便都依附了董卓。董卓又指使呂布殺掉執金吾丁原,吞併了他的部隊,所以京師的兵權只掌握在董卓一個人的手裡。

廢立揚威,兇殘不仁

這時董卓以很長時間不下雨為藉口,迫使少帝下令罷免司空劉弘,而由自己出任司空,不久升任太尉,又讓少帝授予他符節及虎賁衛士。

董卓廢黜少帝為弘農王,隨即又殺掉弘農王和何太后,改立靈帝的小兒子陳留王劉協,這就是獻帝。董卓升任相國,並讓獻帝封她的母親為池陽君,併為母親設置家令、家丞等官員。董卓率領精銳部隊來到京師後,正趕上朝廷大亂,所以能夠獨斷自主做廢立皇帝這樣的大事,控制了朝廷的武庫和軍隊,佔有國家的珍寶,威震天下。



董卓生性殘忍暴虐,於是用嚴刑酷法來威懾眾人,睚眥必報,滿朝官員人人都害怕自己不能保全性命。他曾經派遣軍隊到陽城,當時正好趕上二月初二,百姓都在設灶下拜祭神靈。軍隊的士兵衝上去,砍下所有男子的頭顱,駕駛他們的車輛和牛,裝載著婦女財物,把砍下的頭顱拴系在車轅和車軸上,一輛挨一輛回到洛陽,並說是攻擊盜賊所繳獲的,士兵們高呼萬歲。軍隊進入開陽門後燒掉帶回來的頭顱,把婦女們分給士兵做婢女侍妾。董卓甚至還進入宮中,姦淫宮女和公主,他的兇殘叛逆就是這樣。

遷都洛陽,權傾朝野

河內太守王匡派遣泰山郡的軍隊,駐紮在河陽津準備進軍洛陽討伐董卓。董卓派出一支疑兵做出要從平陰渡河的態勢,然後暗中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從小平津北渡過黃河,繞到王匡的軍隊後面發動突然襲擊,在河陽津北大敗王匡軍,王匡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滅。

董卓因為山東群雄都想起兵來討伐自己,惶恐不安。初平元年二月,他便脅迫獻帝離開洛陽遷都長安,臨走前焚燒洛陽皇宮,把洛陽地區皇帝、大臣的墳墓全都挖開,盜取裡面的寶物。



董卓到了西京長安後,自任太師,給自己加稱號尚父。 董卓又在郿縣修築城堡,城堡的牆和長安城的城牆一樣高,裡面儲存了夠吃三十年的糧食。聲稱如果大事成功,可以雄踞天下。如果不成功守在郿塢裡,也足以終老。

弄權害民,人神共憤

董卓十分殘暴,他曾經將投降的士卒幾百人押到酒席間,當眾割掉他們的舌頭,還有砍掉雙手雙腳,挖出雙眼的,但他鎮定自若,泰然無視。


太尉張溫素來與董卓關係不好,董卓對他懷恨在心,藉著天氣變化,讓人誣告張溫與袁術勾結,將張溫鞭打至死。

董卓還派人嚴密監視天下百姓的言行,一旦發現有不軌言行,立刻嚴刑拷問,輕則刑罰重則處死。當時天下百姓人人自危,見面也不敢交頭接耳,生怕被人聽到受到懲罰。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

初平三年四日,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董卓的將領呂布共同謀劃誅殺董卓。這時,漢獻帝的疾病剛剛痊癒,在未央殿大會群臣。呂布讓同郡老鄉騎都尉李肅等人,率領十餘個親兵穿上宮廷衛士的服飾,裝作守門的衛士。


呂布按懷裡藏著誅殺董卓的詔書,董卓剛到,李肅等人就上前用兵器刺殺董卓。董卓說:“呂布在哪?”呂布說:“皇帝詔書在此。”於是殺掉董卓,又誅滅他的三族。

董卓的主簿田景撲向董卓的屍體,呂布又把田景殺掉,一共殺了三個人。

董卓手下沒人再敢亂動,董卓被除掉,長安的百姓都高興的互相慶賀,那些討好董卓的人都被抓進牢獄處死。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歷史上的董卓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要知道人無完人,沒有極惡之人,也沒有極善之人。

尤其是對於董卓這樣的歷史人物,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其兇殘、獨斷的一片,應該以全面的眼光,360度環繞的去看。



人物簡介

東漢末年時人,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佔據京城,削弱朝廷的勢力,挾持並廢立了漢獻帝,是造成東漢末年政權消亡的最大元兇。

董卓在歷史上犯下了很多惡行,是被後人負面評價最多的一位奸臣。

人物評價

1. 體型健壯、野蠻兇狠

董卓的家境殷實,所以自小便任性妄為。他所居住的岷縣與西北民族羌人的領地十分接近。

董卓少年時常常主動到羌人遊牧的地方去玩耍,帶上弓箭,騎馬射雁,其勇猛的程度不低於羌人。以至於很多羌族人都對董卓畏懼三分。



2. 善於御人、性情直爽

董卓與羌族人保持友好的往來。羌人畏懼董卓的勢力,所以對他百般討好。董卓也心知肚明,所以借勢拉攏,以他們為自己所用。

羌人獻上了大量的牛羊給董卓,董卓收下了確實為他們做了很多實事。他不僅利用自己的勢力保護羌人安穩的生活,還不斷地接濟流浪的無賴之徒。他所謂的豪爽的“俠義”行為,為他樹立了一定的威望。

3. 野心勃勃、慾望膨脹

董卓既然已經成為了一代豪強,但是並不滿足於此,開始思量著如何在政治、朝廷上也能夠有一番作為。

朝廷欲清理西北民族反叛的羌人,董卓抓住了這個機會大殺四方,至此以後青雲直上。

董卓所掌握的權勢和兵力越來越大,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東漢政權的利益,東漢朝廷開始想方設法削弱董卓的勢力。



但是為時已晚,董卓的羽翼已經豐滿,他甚至已經開始計劃如何謀得中央政權。

4. 喜殺戮,縱容不下

董卓以嚴格的刑罰來對待俘虜,常常以殺人為樂。如果有人針對自己,他也會睚眥必報。縱容自己的部下在城中燒殺搶掠,他卻視而不見。時間久了,名聲就越來越臭,同僚們不敢招惹他只能忍氣吞聲,百姓怨聲載道卻又無可奈何。

5. 有一定的軍事才能

董卓要是很愚蠢,僅僅靠蠻力是無法統率部隊,擴大勢力的。他從一個地方軍閥成長為伸手可以操縱整個國家形勢的人,自然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不過他的惡行太多,統治過於暴力,也意味著他根本無法走的長遠。



董卓是被自己的義子呂布殺死的。呂布雖然與董卓是義父子的關係,但是呂布早已對董卓心生不滿。加上王允從中作梗,離間呂布與董卓的關係,這使呂布下定決心除掉了董卓。

董卓死後,滿朝文武都高呼百姓,民間的百姓們也都歡欣鼓舞。


浮生說歷史


【優質回答】來自野史日記!

董卓是一個行俠仗義之人

董卓的父親是一個縣尉,後來離職不幹了 ,董卓就與父親一起回到了涼州,這個董卓並非是一個虎了吧唧見人就殺的莽夫,他少年時期也是一個講究人,想當初他去羌族部落溜達,當時的羌族的幾個首領與他關係不錯,玩到一起去了。後來羌族的幾位年輕哥們兒前來涼州看董卓,董卓父親都下崗了,家裡也沒啥錢,但是好哥們兒來了不能不款待啊,於是把自己家餬口的耕牛一刀宰了,請大夥美食了一頓。

當然了,羌族首領們也是講究人,回到部落,整了一千頭牛送給了董卓,董卓說啥不要,最後盛情難卻收下了。

董卓封侯拜將是靠一刀一槍幹出來的

別看電視劇裡的董卓是一個一身肥肉的廢物,你要是小瞧了這位大哥,你可能會吃虧啊。就算真是胖子,這董卓也是最靈活的胖子。

長大後的董卓,當了隴西郡府的片警,管著當地的治安,旁邊的匈奴沒事就來人燒殺搶掠,這還行了,董卓被徵辟為從事,帶兵把來找事的匈奴硬是給揍了一頓,這匈奴人在歷史可一直都是狠角色,董卓上去就給他們一頓胖揍,可見董卓的厲害,斬殺千人的董卓,一下子就被朝廷相中了,朝廷想,有這麼一個人賣命不是挺好的嘛。

既然董卓有能耐,那就繼續讓他幹匈奴好了,於是給他個官,軍司馬。讓他帶兵去平叛亂的羌人部落。

董卓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大破羌人,斬殺其大首領,抓了一萬來人。這可是大功一件啊。那賞賜是嘎嘎豐厚啊,但是董卓很瀟灑,賞賜的賞賜九千匹縑全部分給下屬,自己一點沒留。

後來董卓得罪人了,被免了官回鄉了。其實不是董卓弄權,在當時腐敗的朝廷,沒背景沒靠山啥的,也不好混。當時他的上司張奐帶禮物來看他,他不得意張奐,說啥都不回去,禮物也沒要,這董卓啊,也是一個性情中人。

董卓這個人,後來因為黃巾軍起義,他又被用,平黃巾軍有功,但是這老小子命不好啊,他當時的戰略是放棄廣宗縣,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張寶據守的下曲陽縣。結果曲陽縣也沒打下來,好嘛,這罪過大了。

不過他運氣好,中平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至此,這董卓也算是榮馬半生了,早就歷練出來,不是當初的毛頭小子了。他也看明白了這官場,也打遍了沙場。

後來張溫帥六路人馬平叛,結果五路人馬都扔那了,只有一路人馬全員返回,未損失一兵一卒。這路人馬就是董卓帶的隊啊。受到朝廷嘉獎,封斄鄉侯,封邑一千戶。至此,董卓有了自己的根基,再不是憑藉一腔熱血四處亂撞的熱血少年了。

其實董卓進京,平了十常侍之亂,那也是需要本事的,十常侍真那麼好對付的話,何進就不會死了。這裡也看得出來董卓的一些手段,雖然狠辣,但是好使。

愛才的董卓

別看董卓五大三粗的粗人一個,他不僅武力超群,還有愛才之心,他知道自己缺少什麼,最有名望的蔡邕,就是蔡文姬他爸,當年就是受董卓的重用啊,董卓對蔡邕也是有知遇之恩的,並且驕橫的董卓,誰都不好使,但是就聽蔡邕的話,對他言聽計從。

也正是因為如此,董卓被王允搞死的時候,人人拍手稱快,只有這蔡邕忍不住嘆息一聲,就是這一聲嘆息,就葬送了他的性命,令人惋惜這一代大儒,董卓知道珍惜,王允卻不知道珍惜,可惜了。否則以蔡邕對大漢的瞭解,漢史會更加健全。

董卓柔情的傳說

董卓有一孫女,叫董白。長的好看,還善良,董卓特別得意她,可以人無完人,這個董白是一個啞巴,不能說話,於是董卓遍尋靈藥,費盡心思,還是沒能治好董白。

有一次,有人說漢武帝陵墓中或許有仙丹或者方子能治療董白的頑疾。於是董卓二話不說,前去挖陵墓,可惜沒能得到靈藥,卻得到了一張布絹,上書“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是董,“十日卜”是卓。正是說董卓要死啊。據說正是因為如此,董卓後來才死去,也算是為了孫女喪命吧。

這雖然是個傳說,但是也可以看出董卓對孫女董白的愛。可惜,後來董卓死後,牽連全族,董白也因此喪命,年芳十六。

結語

董卓固然是殘暴的,但是他也是武藝超群、行俠仗義、惜才愛才、柔情似水的人。凡事都有兩面,這人又何嘗不是呢?董卓的殘暴在死後也得到了懲罰,他被做成天燈,點了三天三夜,或許,這三天時間他靈魂仍在,回憶自己的一生吧!


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支持我!謝謝大家!


野史日記


我認為董卓用一句話評價就是是一個有勇有謀又為人張揚的野心家。

作為將領驍勇善戰且有謀略



其本人為涼州人氏,而涼州之地位於邊塞胡漢混居自古民風彪悍,也許是受此影響其本人性格粗猛豪爽。《後漢書》中說其體力過人能左右開弓,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其武力水平應該不低。其本人也與羌族作戰中多年戰功赫赫,還有其在日後平定邊章韓遂叛亂中立下的戰功。再說到其本人的謀略水平也是不錯的。再平定邊章、韓遂的叛亂時曾被敵軍包圍用建築水堰來迷惑敵軍最中全師而還。在其剛帶兵進入洛陽城時兵力只有三千為了避免讓人乘虛而入,他讓自己帶來的軍隊每天夜裡悄悄出城白天再大搖大擺地進城,讓人誤以為他有大批的軍隊調入城中從而達到了震懾異己的效果。

其本人出身不錯,文化水平並不低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董卓的形象一直是一個膀大腰圓且又文化水平低下的大老粗。其實不然,他的父親曾在豫州做過官,在這樣的家庭條件下絕對會讓他自幼讀書接受教育。之後再其廢少帝立獻帝時引經據典用了伊尹和霍光的典故,就此我們可知董卓的文化水平特別是文史水平也是不低的。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從其奉命帶兵入京之後剷除異己增強自己的實力,甚至廢掉漢少帝把持朝政就可以看出他當初帶兵進京的目的就不單純。之後他僭越禮制使用近似天子的車服想等時機成熟便廢帝自立。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其野心勃勃。

為人張揚,終究害己



董卓之所以落了個不得善終遺臭萬年的下場與其過分張揚不知收斂是脫不了關係的。他在控制了漢朝中央後便忘乎所以目空一切,甚至縱容自己的兵士到權貴家中姦淫擄掠,使得朝中眾人敢怒不敢言。除此之外他還帶劍穿鞋上殿,又讓人盜掘帝陵取走珍寶。後來因形勢所迫遷都長安強迫百姓也一同前往,弄得民怨沸騰。修建塢堡存儲了夠用三十年的糧食(也可看為其積攢實力以圖自保)。以上種種作死行徑也使得其樹敵太多最終被王允與自己的義子呂布聯手除掉。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炮灰團小太爺煩啦


董卓三國時期真正從草根成長起來的諸侯,年輕時的經歷還很勵志。他好遊俠、有勇有謀、武藝出眾,跟少數民族部落交往很多。粉絲多了,董卓收羅親信,只要有人他就熱情招待,人們覺得董卓豪爽,又能借助董卓力量保安全,歸附的人越來越多。一個羌族首領見董卓的牛羊快吃完了,一次送了上千頭,他的影響力非常大。當官後立了功,朝廷賞賜近萬匹布,這是很大一筆財富字,董卓全部拿來賞給部下,自己一匹都沒留。依靠仗義疏財,身邊的粉絲越來越多。

董卓是怎麼敗亡的呢?

首先是廢立皇帝。這是董卓乾的最大蠢事。董卓本想以此立威,卻不料得罪了整個官僚集團,給了天下諸侯一個口實。他當時應該放下架子,爭取支持,鞏固統治。換皇帝的理由很可笑:因為皇帝軟弱,要換一個能力強的。他想把皇帝玩弄於掌中,也不想想,哪個更好玩呢?

第二是大量提拔官員。廢立之後,董卓想得到官僚集團支持,大量提拔任用名士。蔡邕被董卓逼著出來做官,一出山就為祭酒,三天後當升官,很快就當上了尚書;荀爽為平原相,到任三天提拔為司空。

董卓還聽從周毖、伍瓊建議,任用一批名士。韓馥為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豫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張諮為南陽太守。當時曹操逃往陳留,封了個驍騎校尉;袁術逃往南陽,封了個南陽太守;袁紹逃往渤海,封了個渤海太守,這些人後來成為十八路諸侯的主力。董卓一怒一下,先把出餿主意的周毖、伍瓊殺了,然後一把火燒掉洛陽回老家。


九州歷史


說到董卓大家想到最多的三個字就是:好色、肥胖、殘暴。確實也是這樣,霸佔貂蟬淫亂後宮,西涼軍入主洛陽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據說董卓死後,肥腸流滿地,有值班的士兵拿他的腋下做作燈罩,裡面的人油燒了三天三夜。

但歷史總要辯證的來看,其實董卓其人也並非一無是處,可以這樣說,一個張角一個董卓敲開了東漢末年的大門。

年輕時的董卓其實並不這樣

1、弓馬無雙

老董排行老二,年輕的時候其實並不是這樣,有人這樣評價過他說“西涼董卓,弓馬無雙”這個評價還算是比較高的,老董在年輕的時候武力值還是槓槓的。

2、為人仗義,樂善好施。

據傳當時只要有綠林好漢落魄了,無論富有或貧賤,只要你輕輕釦開董卓家的大門,老董立馬飛奔而來,熱情款待,走的時候還有重金相送,典型的讓你吃好喝好拿好,“典型的及時雨宋公明”啊,所以這也是後來他起兵能成功的原因。

3、八面玲瓏

為人仗義使得老董積累了越來越多的人脈,而後不斷的成長為當地的一方巨擘。當然是逢亂世,肯定是要有一番作為的。當時董卓應了朝廷分方面的徵召,跟隨劉備的老師盧植一起去鎮壓黃巾起義,並且很快因為自己的勇武,嶄露頭角,但是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和他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總結一句話會來事。

至於後來入主洛陽後就變的驕奢淫逸,好逸惡勞,加上貂蟬的事關乎男人尊嚴的問題,一個沒處理好,就把自個搭進去了。



查理99




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講到了董卓在控制了皇權之後,開始表現的殘暴無度,這和他少年時候的一些經歷不無關係,他的殘暴直接摧毀了東漢政權。

董卓在成為一方諸侯的時候一直都是很成功的,直到他進入朝廷,接觸了政治,開始混亂的一塌糊塗。從這可以看出董卓沒有政治眼光,目光短淺,錯把握有生殺大權以為是終極目標。

妖百慧翻閱了很多歷史資料,剖析董卓一生的幾個階段,就可以清晰看出董卓是一個怎樣的人。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01

少年時期董卓尚武,廣交友,善遊歷,見識廣,為他以後的帶兵打下了基礎。

(1)董卓家住今甘肅岷縣,緊靠民風彪悍的少數民族。董卓喜歡遊歷,經常到他們地盤上去。董卓敢去,是因為董卓武藝高強。



董卓遊歷最多的是羌族地盤,彪悍的少數民族粗獷尚武,但多數打不過董卓,得到羌族的認可,成為朋友。

(2)雙方經常往來,西北民族吃肉喝酒,董卓不惜殺牛來款待他們,那時候的耕牛可是家裡的頂樑柱,不久羌族人回訪,送他上千頭牛。

(3)董卓少年時的經歷對他的性格和以後的處事方法不無影響。能夠打得過羌族人,得到羌族人的禮遇也不是件小事,在當地迅速傳開。董卓的人生自此開始轉變。

02

青年時的董卓武功高強,待人豪爽,得到部下的擁戴,也得到了州郡的認可,機會越來越多。

(1)董卓出名了,郡和州府都想招募他。東漢末年,朝廷招募皇帝護衛羽林郎,從6郡中選拔良家子弟,地方上就推薦了他。

“董卓武藝高強,力大過人,能夠備兩隻箭袋在縱馬急馳中左右開弓,沒有人能比得過他,故而被朝廷選中。”

董卓後來收的義子呂布,勇猛過人,很少有對手,呂布有勇無謀,能夠聽命於董卓,也是因為董卓武藝高強他才能信服。




(2)董卓初任軍司馬,因戰功而升郎中,他學習羌人的做法物品共享,把獲得的賞賜全部分給了軍士。這個做法在這個當時是很有效的,贏得了威信。

(3)董卓仕途一路高升,後來升至中郎將,因為他統兵有方,智勇雙全,贏得了一次次戰役的勝利,可以說是常勝將軍。東漢末年天下亂,董卓也奉命平叛,打韓遂的時候,一共派出6支軍隊,只有董卓帶隊勝利歸來。

(4)董卓升任將軍,封鄉侯,又任幷州刺史。到了漢靈帝駕崩少帝即位時,大將軍何進和司隸校尉袁紹,聯合董卓,計劃除掉把持朝政的太監,因走漏了風聲何進被殺,少帝被劫持,董卓帶軍追趕到北芒把少帝接回宮來。

這一次董卓撿個大便宜,何進兄弟倆的部屬全都被他收攏,又派呂布殺掉執金吾丁原,收編了他的部隊,一下子成了勢力強大的諸侯,控制著京城。



董卓後來被皇帝任命為司空,再遷任太尉,持皇帝特授的符節,掌握了軍權。

03

有了軍權,董卓開始把持朝政,更換皇帝。董卓不懂政治謀略,不懂國家治理,一切以殺戮開道,搞的朝廷政權崩塌,民不聊生。

(1)董卓有了大權,廢掉了少帝,立陳留王為漢獻帝。至此,董卓在政治上的短板開始完全暴露出來。

他慣拿嚴酷的刑罰來脅迫群眾,弒殺,弄得人心惶惶、朝不保夕。陽城二月份大社集,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廟會,全城百姓聚集在那裡。董卓下令將男子全砍頭,婦女和財貨全搶了分給下屬,一城百姓幾乎全滅了。

(2)初平元年二月,董卓挾持獻帝到長安,焚燒了洛陽皇宮,又開始挖掘皇室陵墓,搜刮財寶。董卓自號“尚父”,出行車轅金碧輝煌,龍鳳旗幟飛舞,儼然天子,出入皇宮猶如在自己家。自家親戚全封了要職。



(2)應該說董卓目光短淺,沒有政治頭腦,不會長遠謀略,只適合當個豪強軍閥。他耗費巨資建造郿塢,在裡面囤積了足夠30年吃的米糧,打算萬一謀劃失敗,守住郿塢可以頤養天年。

(3)董卓殺朝廷王公大臣,完全以自己的喜好,有次董卓預先備好帳幔和宴席,邀請迎接他的王公大臣們飲酒,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指揮手下將有些人斷舌、砍手腳、挖眼,下油鍋,哀嚎一片,剩下的全都嚇得手腳痠軟。

(3)董卓此人具有超強破壞性,把持朝政3年,隨他的喜惡濫施刑,百姓隨意殺戮,朝中大臣隨意殺戮,地方上的地主豪強們日子也不好過,也被他手下殺了再搶,一切為了斂財。

這年正好又鬧蝗蟲,乾旱無收成,民間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京都洛陽更慘,“皇宮被董卓一把火燒了,只留下殘垣斷壁;街道田野一片荒蕪,公卿百官自己除草,尚書郎以下的官員親自出去打柴,沒有力氣的直接餓死倒地不起。”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司徒王允用離間計挑撥董卓義子呂布殺死董卓,誅殺了他的三族。消息傳開,整個長安城的士人百姓,都互相慶賀。

04

結束語。

董卓就像是東漢末年爆炸的炸彈,促使東漢政權迅速瓦解。“董卓死後,關東各大割據勢力乘機搶佔地盤,擴大實力,群雄割據的亂局已經形成。社會從此進入大混亂時期,為後來三國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董卓算不上梟雄,因為他沒有梟雄的戰略眼光和胸懷,頂多就是一大軍閥,也註定了他掌權不會長久。他的一手“挾持天子”,使得以後的軍閥們從中學到了掌權的捷徑。

他對社會的破壞性就像催化劑,導致後來中原近400年分裂割據局面,直到強權的大唐王朝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