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什麼?

XLR四塊


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目的是融合土地資源,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這是農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不僅擴大了農民的自主生產權,也解除了農民被土地的捆綁,農民可以隨意流動,決定自己的生產生少方式,因而出現大量的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村人員,也出現農民工這一特殊詞彙。

而越來越多的人進城務工,也帶來了農村大量土地無人耕種,出現農村土地大量撂荒的現象。同時,一家一塊的生產模式,也極大地限制了農業機械化作業。晏子從那個時代經過,對此深有體會。聯產承包以前,我們這兒基本實現機耕機播,但是,聯產承包初期,家家養上耕牛,一下子迴歸了傳統生產模式。後來農民慢慢買上12馬力拖拉機或手扶拖拉機,但是還是難以適應大型機械作業,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發展。土地流轉,主要目的是將一家一戶承包的土地集中起來,便於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模式。

那麼,農村進行土地流轉,對於農民農村和農業來說,具體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土地流轉,農民承包的土地可以變成一種資本,無力耕種或者離開農村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可以通過流轉土地獲得經濟補償,在獲得農村土地收入的情況下,安心進城務工經商,所以直接增加了經濟收入。

第二,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通過土地流轉,可以解決“有田無人種”的土地撂荒問題,整合閒置的土地資源,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第三,可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通過土地流轉,可以使部分農村勞動力徹底從土地上分離出來,促使農村勞動力向其他非農產業轉移,既解決了農村閒置勞力就業又推進城鎮化進城,對於全域城鎮化的推進,有著極大的作用。國家規定,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甚至轉為城鎮戶口,照樣擁有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

第四,可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打破了土地只有農村人口經營的瓶頸,可以吸引更多元主體的資本進入農村,按照市場需求合理進行產業佈局,同時有利於農村基礎設施改善,極大的促進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為農業產業化創造條件。

事實證明,一家一戶為單位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針對大鍋飯式的農業生產,雖然可以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但是,對於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和現代化經營是一種束縛,可以解決溫飽,卻難以帶動農民致富。所以,農村土地流轉是破解小農經濟瓶頸的一種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導傳統農業向現化化農業發展,加快農村發展進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