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美國越戰老兵的夢魘之聲

1961年4月底,美國出於地緣政治考慮,正式出兵越南並陷入了越南戰爭的泥潭。越南戰爭和過去所有的戰爭不一樣,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和媒體技術的不斷升級,戰爭不再帶有浪漫色彩,媒體將血淋淋的真實戰爭場面播放給了觀眾,引發了美國國內的反戰浪潮。

“河內簡”在越南之旅中見到了當時美軍的夢魘之源

期初,反戰運動只爆發在校園之中,但是隨著美國派往越南的士兵越來越多,以及媒體報道的尺度越來越大,到了1967年反佔規模已經無法控制,而且已經出現了上千人在林肯紀念碑和五角大樓前示威的事情發生,電影《阿甘正傳》中也對這些反戰示威者有所描述。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美國越戰老兵的夢魘之聲

簡方達1972年訪問北越南,不明所以的民眾認為她支持北越打擊美軍,謾罵她為“河內簡”。


在這些反戰示威者中,就有年輕的簡方達(JaneFonda)。簡方達是好萊塢巨星,同時也是堅定的反戰主義者,她甚至發起了多次反戰演講,在其國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1972年,簡方達訪問北越南,並向國內傳達了“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得到了戰俘待遇”這一信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明所以的民眾謾罵她為“河內簡”,認為她幫助北越進行政治宣傳。在簡方達訪問越南期間,簡方達見到了無數美國越戰老兵噩夢的起源——鄭氏午(TrinhThiNgo,國內也有翻譯為鄭氏娥的),相比她的本名而言,顯然他的外號更為出名:河內漢娜。

鄭氏午出生於河內,家庭環境優渥的她自1950年就開始學習英語,1955年她成為了越南廣播電臺節目越南之聲(VOV)的主播。1965年,能夠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的她,開始對美軍播報心戰宣傳廣播。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美國越戰老兵的夢魘之聲

在河內漢娜去世時,法新社所公佈的圖片,河內漢娜年輕時也是個美麗大方的女子。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節目細節

鄭氏午的節目很正規,每期廣播的時長為30分鐘,並且節目開頭都相對固定,即鄭氏午用冰冷的英語念出的“大兵們,你們的政府不在乎你們的死活,官僚們命令你們去送死”或“不要相信他們,他們欺騙了你。大兵們,你們知道,你們無法贏得這場不正義的戰爭。”

開頭結束之後,鄭氏午就會用一種充滿惋惜的語氣播報美軍的陣亡名單。在當時很多美國紙媒都會每個月更新一次美軍在越南的陣亡名單,因此鄭氏午會盡量具體的播報陣亡美軍的姓名、軍銜、籍貫以及陣亡地點。鄭氏午並不完全按照美國紙媒上的名單念稿,而是在這些名單中夾雜一些虛構的人以及對應的虛假背景以達到節目效果。對於陣亡名單上的美軍,鄭氏午偶爾還會播報一些感慨,比如“這個小夥子只有19歲,真可惜”或“美國故鄉還有一位和這個小夥子相戀數年姑娘,她在等待這個小夥子回家,可惜永遠等不到了”等等。這立馬就引起了美軍的恐慌,因為名單本就是真實的,還有一些名單上美軍的戰友會向其他美軍證實河內漢娜的播報是真實的。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美國越戰老兵的夢魘之聲

《紐約時報》每月都會更新伊拉克戰爭的陣亡名單,越南戰爭時期也有多家媒體每月更新越戰的陣亡名單。


在播報完陣亡美軍名單之後,鄭氏午會在廣播中為美軍播放來自家鄉的音樂,這些音樂大都是經過挑選的反戰音樂,如皮特·西格(PeteSeeger)、瓊·貝茲(JoanBaez)的反戰民謠,有時候鄭氏午也會單純地播報一些美國鄉村歌曲,以激發美軍的思鄉之情。末了,鄭氏午也會像其他音樂廣播的主播一樣,對所播放的音樂進行點評,只不過她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引導美軍士兵,試圖讓他們“放下武器回到家鄉好好過日子”。對於“放下武器回到家鄉好好過日子”這一點,鄭氏午很少點透。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美國越戰老兵的夢魘之聲

1963年8月28日,鮑勃迪倫和當時的女友,“民謠女王”瓊·貝茲參加了著名的“進軍華盛頓”反戰運動。


在廣播了音樂之後,鄭氏午開始了與美軍士兵的電話連線。這個環節並不是每期節目都有,畢竟敢於與河內漢娜直接通話的美軍少之又少。在這個環節中,鄭氏午會以一個鄰家大姐姐的語氣與美軍聊天,聊天內容十分廣泛,從戰爭局勢到士兵的情感都有涉及。此環節並不被美軍反感,鄭氏午在這個環節中儘量不聊政治和戰爭,以至於不少美軍士兵真的將鄭氏午臆想成了鄰家大姐姐。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美國越戰老兵的夢魘之聲

越南戰爭中美軍裝甲部隊的反戰標語,這表明了已經有部分美軍開始厭戰。


在電話連線之後,節目也就到了尾聲。節目的結尾和開頭一樣,再次用冰冷的聲音,播放心戰宣傳內容,至此,整個節目正式結束。

因為專業,所以有效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效果,遠高於二戰時期的東京玫瑰(TokyoRoss)和軸心國莎莉(AxisSally)。從節目風格上來看,河內漢娜的播報是平淡而真實的,這種平淡而真實的效果要比她的兩位前輩高明不少。比如東京玫瑰就經常播報“美軍在家鄉的嬌妻已經紅杏出牆”這樣的下流又虛假的內容,軸心國莎莉的播報內容也好不到哪去,一直圍繞著戰爭和政治,虛假內容還非常多,大兵們根本不愛聽。相比之下,河內漢娜的節目就明顯高出了幾個檔次,播報美軍陣亡名單外的其他環節,都比較受歡迎。除此之外,節目開頭與結束時冰冷的聲音與節目本身的溫情路線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此河內漢娜的節目令人過耳難忘。至於那冰冷的開頭,則成為了不少越戰老兵噩夢的源頭。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美國越戰老兵的夢魘之聲

某遊戲廠商根據美軍的想象,做出了他們心中所想的“河內漢娜”的播報時的背影,圖為CG截圖。

另外,河內漢娜的節目效果良好也是有原因的,區別於東京玫瑰和軸心國莎莉,後兩者本身就不是專業的播音員,所受教育程度也根本無法和河內漢娜相比。從鄭氏午的履歷上來看,鄭氏午受文化教育程度較高,且本身就是經驗豐富的國家級電臺主播,因此節目的效果高下立判。

尾聲

鄭氏午和簡方達的交談據說非常愉快,兩位女性對戰爭的看法幾乎是一致的,並且兩位女性都互相支持對方的做法。如果忽視掉這兩位女性的國籍以及當時的國際環境,那麼按照今天的看法,鄭氏午和簡方達都是身處維護和平第一線的女戰士。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美國越戰老兵的夢魘之聲

美國報章上的河內漢娜。


鄭氏午在1994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我的工作是讓美軍士兵明白,他們參加這場戰爭是不對的。我和他們聊了越南人反抗侵略的傳統,我想讓他們明白這場戰爭的真相,做一點微小的工作來打擊他們的士氣,這樣他們就會拒絕作戰。”


河內漢娜的心戰宣傳:美國越戰老兵的夢魘之聲

美聯社攝影記者霍斯特·法斯於1965年6月18日拍攝了這張標誌性的照片,該士兵頭盔上寫著:戰爭就是地獄。


戰爭結束後,鄭氏午在胡志明市的電視臺工作,並與一名軍官組成了家庭。鄭氏午在戰後變得極為低調,過著半隱居的生活,極少公開露面。2016年10月,鄭氏午因肝臟疾病於胡志明市去世,享年8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