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祝各位little women节日快乐!

《小妇人》也是个经过无数次改编的经典了(虽然我没看过原作):生长在上世纪美国平民家庭的四姐妹的故事。

主要分为十几岁的少女时期和二十几岁的少妇时期两个时间点。交叉叙事,虽然转场的时机抓的很妙,两个时间点的色调也有很大差别——少女时期明显亮很多,但我承认我一开始角色和时间点都认不清,也不知道算我的问题还是电影的问题。当然,看到后面就好很多了。

祝各位little women节日快乐!

第一女主角jo,作家人设对我胃口(肝帝恐怖如斯)。追求靠教书和写作养活自己不需要男人,很女权,正牌的女权。那句预告片里就有的“女性身上有很多东西,不是只有爱情”的台词我也很赞同。只不过,因为是个太标准的女权角色了,说来也不少见,反而在《小妇人》中显得更加特别的是meg和amy。(ps.自己不懂恋爱有什么好所以拉着姐妹都别谈恋爱,这点挺可爱的,确实是现实中常见的女孩心态)

祝各位little women节日快乐!

Meg拒绝了jo所说的成为著名女演员浪迹天涯的梦想,选择和爱人结婚组建家庭,“不能因为我的梦和你的梦不一样,你就说它不重要”。虽然我本人在[功成名就]和[结婚生子]中间会选择功成名就(如果有第三个不用工作不带孩子不愁吃喝的咸鱼选项那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但如果有人真正的梦想就是组建家庭,那这个选择也一样令人倾佩,被社会裹挟了自己真正的愿望才是可悲的。

当然,meg演戏的天分在电影中和其他姐妹的天赋比起来是最不明显的一个,jo的那句“你比那些名演员演的都好”也不知是否出于冲动/年少无知/姐妹滤镜,但假设jo说的那句是真的……才能的正确使用方式,就又是另一个跑题的话题了。

祝各位little women节日快乐!

而amy,既不像jo那样相信自己的才能,也不像meg那样选择真爱,而是选择傍个大款嫁了(当然,真爱正好也是个大款),“既然找个有钱人嫁了就是这个社会女性应有的生存方式,那我有什么好为此羞耻的”。这在当时那个社会,是对某些既觉得女人就该找个好人家嫁了又觉得这样没良心的双标人士,铿锵有力的反驳。现在嘛,可能力度要弱了点,但还是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

所以说,《小妇人》确实不愧为女性群像,放在上世纪的美国不说,放到现在,几位角色的代表性也没有过时。(beth,弹钢琴和照顾穷人都是闪光点,可惜或许是戏份不足,总觉得她游离于主线之外,甚至有点工具人)

祝各位little women节日快乐!

jo和amy的爱情纠葛嘛,初恋组很甜,有着孩童时期特有的兄弟似的爱情,更是两个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之人的心有灵犀。他们分开的原因我也很服气:“我们在一起迟早会伤害彼此”。

两个人都不沉稳,这倒,不一定100%会有问题,但是甜茶无法理解jo的写作爱好这一点,至少和soulmate无缘了(如果扯可以彼此慢慢磨合的话就没完没了了)。所以甜茶和amy结婚,说“我也爱她,和你不一样的爱”这我也服气,毕竟amy是个处事比jo入世但内心也很聪明清醒的女孩,是个客观上主观上都挺好的选项。

祝各位little women节日快乐!

amy和甜茶在巴黎的互动多少也拍出恋爱的感觉了,所以我觉得最莫名其妙的感情线倒是jo和教授。虽然教授的人设让我一看就知道他和jo有戏,但我确实没有看出一丁点情愫的感觉,可能也就开头那个on fire还有一点吧,结果最后所有人都说jo的真爱是他???

当然,这个结局嘛……interesting。jo在这部《小妇人》里面最终没有结婚完全可以实锤都不需要分析,毕竟jo自己都这么说了。“雨伞下”肯定是因为书商要求改的结局,“真爱”那一块是不是这我不太确定。虽然结婚生子是个同等美好的选择,但既然四姐妹中有两个结婚一个去世,剩下一个neither,不也挺好?更何况jo就影片中的表现,我也觉得“虽然不恋爱有点寂寞但我还是更爱自由”这样的结局更适合她。

祝各位little women节日快乐!

《小妇人》大卖(这倒肯定是事实),jo在老家办了学校,让一群亲朋好友在其中教学的结局我希望是真的。毕竟雨中追出去不一定要谈恋爱可以谈事业嘛,和我签订契约成为学校老师吧,不也挺好?而她的姐妹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发挥她们的天分,既能赚钱又能坚持爱好,真心是个美好的happy end(如果beth还能当音乐老师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