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當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為什麼?

迎春花笑


圓明園是中國近代史上永遠的國殤,每每提到圓明園被焚燬一事,無數國人都心痛不已。但是近年來關於“誰燒了圓明園?”的問題卻鬧得沸沸揚揚,許多人一提圓明園就是怒斥八國聯軍,控訴這幫披著文明外衣的野蠻人。

對此我真的懷疑這幫控訴八國聯軍燒燬圓明園的網友到底上沒上過歷史課?八國聯軍侵華是在1900年,而此時距離圓明園被焚燬已經過去40年了!

(圓明園遺址)

近代攻入北京的侵略軍共有三波,第一波是第二次鴉片戰時的英法聯軍,第二波是庚子國難時的八國聯軍,第三波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日寇。而圓明園則是在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法聯軍給焚燬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等西方國家與清國保持了十多年的和平,但是雙方之間的矛盾卻沒有完全化解。

英國雖然贏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割佔了香港島,迫使清廷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享有領事裁判權和關稅協定權,並還獲得了2100萬銀元的賠償。但是在戰後的十多年裡,英國對華貿易仍舊沒有出現大的改觀,這讓英國十分著急。

此外按照《南京條約》(原本稱《江寧條約》)的規定,廣州是清政府對外開放的五個口岸之一,因此英國人要求進駐廣州城,但當時廣州地方官員卻總是以各州理由搪塞英國人,於是在盛怒之下英國佬開始尋釁滋事,準備挑起新的戰爭。

1856年10月初,廣州水師突襲搜查了一艘停泊在廣州城外名為“亞羅號”的中國商船。該商船從船員到船主都是中國人,但是由於為了防止被海盜劫掠,亞羅號船主也將該船在英屬香港進行了等級,並長期懸掛英國國旗。

清軍在突襲搜查該船的時候撕毀了英國國旗,並逮捕了船上的船員,理由是懷疑此船私通海盜。英國香港當局則抓住機會,準備尋釁滋事,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立即要求廣州政府放人並出具書面道歉聲明。

英國人無理要求自然遭到兩廣總督葉名琛的拒絕,於是在1856年10月23日英國炮轟廣州城,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戰爭開始後英軍迅速拿下廣州城,此後英國並沒有迅速擴大戰事,此戰英國人的目標是直接北上與清帝簽約,攫取更大的利益。

次年,英國又請求法國一同出兵中國,而法國則藉口馬神甫事件一同出兵,沙俄和美國則以調停人的身份介入其中。

1958年3月英法美俄四國在上海與清政府交涉無果,隨後英法聯軍便率軍北上直抵天津並佔領大沽口炮臺,強迫清政府簽署了《天津條約》。

《天津條約》除了繼續擴大西方在華通商口岸以及加大賠款以外,還要求各國公使可以常駐北京,直接與大清皇帝打交道。

清廷迫於英法的軍事壓力,暫時同意了該條款,但是在英法聯軍返回南下之後,咸豐皇帝又立即反悔,不同意義各國公使在北京換約,也拒絕各國公使進駐北京。

因為按照清政府的思維,不論是賠款還是割地,清政府都能接受,唯獨洋人常駐北京無法容忍,咸豐帝認為京師內出現夷人是大清的恥辱。

眼瞅著清廷出爾反爾,英法聯軍又殺了回來。不過由於過分輕視清軍,此番英法聯軍前來有些輕敵,在大沽口被僧格林沁擊敗,清軍毀傷敵艦十餘艘。

此次大沽口之戰的勝利讓清廷人心振奮,於是咸豐皇帝對英法的態度更加強硬。但很顯然,咸豐皇帝高估了此次大沽口大捷,隨著英法聯軍的再度來襲,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在英法聯軍登陸天津之後,清廷重啟在於英法的議和,雙方使節在今天的北京通州張家灣進行談判。

由於分歧較大,雙方並沒有達成和解,清廷則順勢扣押了所有的使節,將其作為人質帶往北京關押。而在談判破裂後,英法聯軍則向北京進軍。

1860年9月21日英法聯軍在八里橋擊敗清軍,咸豐皇帝聞訊倉皇出逃,到10月13日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

(八里橋之戰是八旗最後的衝鋒)

佔領北京的英法軍隊發現了在通州談判中被抓的兩國使節,此時39個抓使節中只有18個還活著,其他人都已殘忍殺害,有的人甚至被肢解,而活下來的人則是奄奄一息。

隨後英法聯軍便藉口使節被虐殺一事,對北京城外的圓明園進行了洗劫,陳列在園內的古玩國寶不是被搶掠就是被砸毀,損失不可計數。而在搶完園子之後,為了湮滅證據,英法聯軍又縱火燒燬了圓明園。

(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

英法聯軍的暴行徹底嚇傻了清政府,清廷隨後立即與英法美俄等國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在此要強調一點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對中國傷害最大國家正式披著調停外衣的沙俄。

在圓明園被燒燬一個月後,沙俄強迫清廷簽署《中俄北京條約》,沙俄正式割佔東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高達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四年之後,沙俄又強迫清廷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再度割佔西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比之下沙俄對中國的侵略絲毫不亞於英法。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沙俄強佔中國領土)

圓明園的被毀讓咸豐皇帝痛心疾首,他此生也再也沒有返回過圓明園,而是直接病死於熱河。不過圓明園畢竟規模宏大,雖然經過英法破壞,但還是留下了不少殘垣斷壁,此後清政府也一直對圓明園進行修復。

但是到了1900年隨著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再度陷入無政府狀態,圓明園周圍旗人和聯軍對這處寶貴的園林又進行了一次洗劫,園內大量珍貴樹木和巨大史料被搶劫一空。到民國時期,圓明園已經徹底破敗了。

可以肯定的說,圓明園是英法聯軍在1860年焚燬的,所謂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真的很可笑。

不過相比於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對北京的破壞也是一點都不遜色。因為八國聯軍直接將整個北京城都搶了一遍,北京城內的文物和財產是遠遠多於圓明園的,圓明園好歹能有個損失統計,而北京城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的損失是沒法統計的。


千佛山車神


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本來沒打算火燒圓明園,他們只是想和慈禧談條件,沒想到慈禧溜之大吉,逃跑的慈禧下了一道旨意,在圓明園刻了塊石碑,上寫【蠻夷八國聯軍,追朔到1732年,你們是八旗軍的後人,雖然各自建國,不可忘記祖宗……】

八國聯軍看到此碑,捶胸頓足如喪考妣,他們終於明白滿清的罵人堪比槍炮,八國聯軍當時氣死134人。聯軍總司令湯姆克魯仰天長嘆【諸葛亮罵死王朗,慈禧罵死八國聯軍】。

再看圓明園四周,到處寫著豬八戒是八國聯軍親爹。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沒想到不堪一罵。圓明園附近居民親眼目睹八國聯軍滿地打滾,痛哭流涕。當時的滿清政府剝削民眾,民不聊生,早就與清政府貌合神離。據記載,當地有17個90高齡的老者出來勸聯軍,聯軍說,被罵的想家了,想他娘了。老者們語重心長,回家吧,大老遠的,在家幫你娘燒火多好啊?

八國聯軍聽到燒火,來了精神,說,不能幫俺娘燒,就在這裡燒。聯軍燃起火把衝進圓明園,燒光搶光。幾個老者後悔自己多說話,在火裡每人撿個元青花回家喝酒去了。

慈禧回來後,得知燒了圓明園,大罵十七老者,為啥幫著外國人不幫自己人?狠心下旨把十七老者十分鐘後成了太監。慈禧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怎麼能是逃呢?


白這個顏色


從目前的檔案和文獻記載來看,沒有證據表明八國聯軍火燒過圓明園,但他們確實參與了二次洗劫。火燒圓明園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為英法聯軍所為。

英法聯軍為何要火燒圓明園?據參與洗劫的一名法軍軍官回憶,聯軍之所以會下焚燒圓明園的命令,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阻止如潮水般搶劫的華人。

其實這只是一個藉口而已,真正的原因就是貪婪與報復。面對圓明園中琳琅滿目的文物古蹟,英法聯軍在大肆洗劫的同時,用放火來阻止寶物被他人所佔有。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人巴夏禮等被僧格林沁俘獲關入刑部大牢,其中有二十一人被折磨致死。英法聯軍在洗劫時為了洩憤,放火燒了圓明園。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及後續修復

1860年,英法聯軍攻到北京城下,咸豐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當時清軍的防守力量主要集中在城東,而城北幾乎沒有防守。俄情報人員將這一消息告知了聯軍。

英法聯軍又得知大清皇帝就在北邊的圓明園中,於是他們繞過安定門,直接向圓明園進犯。於是有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園內文物被洗劫一空。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除了上述原因外,其目的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徹底摧毀清政府的抵抗意志,迫使清朝立即簽訂條約,從而進一步擴大其在華所獲的利益。

據統計,圓明園被掠奪的文物數量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歷代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當時六百多座園林建築僅有二三十座亭閣倖存。

安佑宮中有三百多名太監和宮女被燒死,慈禧在同治年間下令重新修建圓明園,規劃重修三千多間殿宇。但開工不到十個月,就因朝廷資金緊張而被迫停工。

之後的修復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光緒年間,基本都是小規模的維修。甲午戰爭後,雙鶴齋、課農軒等景點被修復。在八國聯軍侵華前,這些修復還在繼續。

八國聯軍對圓明園都做了些什麼?

1900年,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攜光緒倉皇西逃。看守圓明園的清軍作鳥獸散,化身成為第一波洗劫圓明園的匪兵。園中建築材料被盜賣,小件用作柴火。

首先進入頤和園的是一部分德軍,之後意、俄、日、美、英等軍隊相繼進入。園中的殘餘珍寶被聯軍劫掠一空。部分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就是在這此時被盜。

在八國聯軍劫掠完之後,兵匪和遊民蜂擁而至,搶掠活動持續了數月,圓明園中倖存的百餘座園林建築均徹底毀滅。據檔案記載,這次洗劫比英法聯軍更甚。

每天被匪兵運走的石材木料就有二十多車,有人直接在園中開辦炭廠,將價值不高的木料燒成木炭出售。到了民國時期,一些軍閥也曾大規模搬運園中石材。

周邊百姓的建材都是來自圓明園。抗戰期間,圓明園被農民大量開墾,種植水稻。到解放後,圓明園已是一片農田,僅剩大水法和海晏堂殘留下的一些石柱。

這些說法都是來自檔案記載,八國聯軍在劫掠過程中,只是搶走了最為珍貴的文物和珍寶,沒有對宮殿進行破壞,更無焚燒一說,否則不會有兵匪搶掠數月。

綜上所述,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而非八國聯軍。當然,圓明園的被毀,八國聯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與匪兵、軍閥及民眾的破壞也脫不了關係。


野史也是史


法國作家雨果說:“兩個強盜進了大清的夏宮,一個進行搶劫,一個進行焚燒。然後,他們高高興興地回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一個法國作家,都看不下去“火燒圓明園”這樣的行為了,可想而知,這事情是多麼的醜陋。

聲明,火燒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時期的事”,而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的行為。

那麼,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呢?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為了“毀屍滅跡”

有一種犯罪,叫“毀屍滅跡”,是指作案者為了減少罪責,徹底破壞現場的行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就有這樣的意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進了圓明園後,開始進行了超大規模的搶劫,文物和工藝品成了他們的首選。

因為園子裡的好東西太多了,讓英法士兵搶得那叫一個不亦樂乎,而且還出現了為奪得文物而發生的掐架。近年統計,圓明園裡的物件約有150萬件流失在外了。

但是,英法聯軍搶了一大堆文物後,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火燒圓明園”。

那些運不走的文物,或者英法聯軍不認可的文物,全部葬送在了火海中了。

事後,英法聯軍並不承認“搶了很多物品。”

後來,當英國和法國博物館裡出現了大量中國文物時,活生生地打了英法兩國人的臉。而且,參與到火燒圓明園的部分軍官和士兵,後來都成了大富豪,毋庸置疑,這都是沾了“圓明園文物”的光了。

問題來了,既然是“毀屍滅跡”,為何英法聯軍如此高調的毀屍滅跡?

因為他們做此事還有一個重要的用意。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有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意思

英法聯軍的一場大火,燒壞了大量搬不走的物件,同時,燒死了宮女和太監等300餘人。

一場大火,用以掩蓋“英法聯軍醜惡的搶劫嘴臉”,但基層的宮女、太監多麼不幸。

火燒圓明園,其實不是臨時確定的計劃,是提前策劃好的。當時的情況是,咸豐和眾妃子一起逃到了熱河承德避暑山莊,名義上是去狩獵了,實際上是逃難去了。

英法聯軍本來要和大清的最高層簽訂“不平等協定”,但是大清採取了拖字訣。這讓英法聯軍非常不爽。

為了讓清政府趕快低頭,英法聯軍選擇了“火燒圓明園”,因為圓明園地理位置特殊,是清朝皇帝們所謂的“夏宮”。

燒了它,彷彿就是在清朝咸豐等人的身上點了一堆火,臉上啐了一口痰。

燒了圓明園,可以間接說明“英法聯軍什麼殺人放火的事情都能幹得出來”,這是英法聯軍嚇唬大清政府的一種手段。

10月24日、25日,英法聯軍又以焚燬紫禁城作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整體來說,焚燒圓明園有兩個原因,一是為“搶劫文物”而“毀屍滅跡”,二是逼迫大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


藍風破曉


什麼原因都不能洗清當年八國聯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拿著槍,打進別人家裡,還埋怨沒有受到人家的禮遇,並一怒之下燒了別人家的皇家林園圓明園,這和土匪強盜沒有什麼區別。

首先無端軍事入侵一個國家,就讓八國聯軍不論出於什麼動機,都不能作為他們隨便火燒圓明園的任何藉口,如果有的話,那都是強盜邏輯!

圓明園是清朝皇家園林,其藝術和歷史價值不可估量。作為中國人,應當銘記歷史恥辱,更應該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只有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才能不會重演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悲劇!


知未是也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但這優秀的古建築群最終卻毀於戰火。圓明園究竟是不是八國聯軍焚燒的?這個問題近期已有不少學者給出了答案:它是八國聯軍中的英軍焚燬的。除此之外,仍給後人留下了兩處不解之謎。

一、這處皇家園林究竟是為什麼被焚燬?

大多數學者認為圓明園被焚燬完全是英國土兵被關進園內引起的報復行為,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是英軍“為了掩蓋他們搶盡圓明園的行為”而實施的放火惡行。不過,這種說法似乎說不通,因為不僅英軍,其他國家的聯軍對搶奪戰敗國的財物也都視為理所當然,所以沒有必要去掩蓋這一畢行。還有的學者認為焚燒圓明園是為了對清王朝施加壓力,以保證合約的順利簽署。因為當時冬天即將來臨,寒冷的境況讓英國人極為不適,便索性通過火燒圓明園來向清政府施加壓力,以逼迫清王朝簽約。

二、圓明園被燒後是什麼樣的?

一種說法認為圓明園被英軍燒得乾乾淨淨,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裡當時並不像現在一樣只剩下幾處斷垣殘壁,英軍放火後園內還有13處建築存在。後來反而是清王朝的內宮之人將園內殘餘的一些古物盡數偷走、破壞,所以圓明園才落了個完全被毀…

不管這兩處謎的謎底是什麼,這段歷史至今仍讓中華民族視為恥辱,這座被毀去的園林也讓所有仰慕中華建築文明的人們痛心不已。


老梁趣談古今


前兩天有這樣一個“段子”,腦洞大開地說,1860年12月24日、25日、26日,八國聯軍在這三天入京,火燒圓明園,徹夜狂歡,由此而誕生了平安夜、聖誕節、狂歡夜。而且,以前就有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說法,以至於有些朋友有個很大的問號,八國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段子”就是“段子”,漏洞百出,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甚至連節日來歷、命名,全部錯完。眾所周知,聖誕節根本不是得名於火燒圓明園,是得名於耶穌的誕生。狂歡節也不是12月26號,而是12月25日晚上。



火燒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而是英法聯軍。其實他們燒的也不只是圓明園,而是包括圓明園在內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安佑宮等諸多建築。為了方便描述,以下通稱圓明園。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18日星期四(咸豐十年九月初五,距今58141天),英國指揮官八世額爾金詹姆斯布魯斯,在這一天下令火燒圓明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有無數的稀世珍寶,珍貴圖書、畫作、古董、建築,毀於一旦。還燒死了大量的太監、宮女和工匠。安佑宮清朝皇家祖祠,和景山壽皇殿、熱河永佑寺性質差不多,起到一定的太廟作用。後來,慈禧在清漪園的遺址上又建了頤和園。

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 and 12th Earl of Kincardine, KT, GCB, KSI, PC (20 July 1811 – 20 November 1863)

早在焚燬圓明園12天前,即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英法聯軍將領,號召士兵為為他們的國家,他們的國王,搶奪珍寶。當時法國的皇帝是拿破崙三世,他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侄子,其父親是拿破崙的三弟,荷蘭國王路易.拿破崙。這些有罪的人,也沒有好下場。三年後,額爾金因心臟病發作去世。十年後,拿破崙三世,被巴黎公社所推翻,1873年,拿破崙三世在倫敦病逝。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呢?


圓明園復原圖

這個跟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太平天國起義。列強們認為有機可乘,紛紛曲解先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要求修改條約,進一步擴大在清朝的利益。他們製造事端,挑起戰爭。

英法聯軍邊打邊談,以巴夏禮為首39人代表團和清朝談判。清朝要求巴夏禮下跪,被巴夏禮嚴辭拒絕。清朝試圖將巴夏禮一行扣為人質,已實現英法聯軍的退兵。清朝的所作所為,激怒了英法聯軍。他們兵臨城下,咸豐帶著愛妃們跑了。清朝交還給他們18個人質,另外21個卻是屍體。更令英軍憤怒的是,他們的泰晤士記者竟然被大卸八塊。

兩國交戰,不殺來使,清朝的行為突破了底線,激怒了英國。憤怒的額爾金決定,讓清朝付出代價,這才有了攻佔圓明園、搶劫圓明園、火燒圓明園的滔天罪行。


小姐姐講史


歷史不是這麼玩的,愛國固然沒錯,造假和謠言就是大錯特錯了,燒燬萬園之園”圓明園“的不是八國聯軍,是英法聯軍。

1856年英國和法國,利用清朝因為太平天國起義而內亂的機會,想要進一步擴大和鞏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成果,於是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時英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而法國則是拿破崙的的侄子拿破崙三世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代。

八里橋之戰,蒙古騎兵完敗於英法聯軍

第二次鴉片戰爭打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856年到1858年,這個階段清朝已經戰敗求和,簽訂了《天津條約》,但是由於在履行《天津條約》的時候清朝的咸豐皇帝出爾反爾,同時因為涉及到換約的細節,清朝與英法矛盾再起,而主戰派的僧格林沁等人又在天津的大沽炮臺,擊敗了耀武揚威卻毫無準備的英法聯軍,取得了少有的勝利,清朝統治者被打了雞血,全面推倒《天津條約》,扣押先期在北京談判的英法使節,並進行了非人的折磨。

結果英法聯軍捲土重來,規模繼續擴大,並在攻佔天津後,一路北上進攻北京,在八里橋大敗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而後攻佔北京,進行燒殺搶掠,特別是在得知多名前期談判的英法使節被清朝折磨致死後,英法聯軍進行大肆的報復行為,其中就包括洗劫圓明園,而據說晚清著名人物龔自珍的兒子龔橙就是其中著名的帶路黨之一。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北京被英法聯軍攻克,這是清朝歷史上都城第一次被攻佔,而咸豐帝北狩承德,1861年死在那裡,也是承德,咸豐帝唯一的兒子同治帝繼位,繼而27歲的慈禧垂簾聽政,開始她40多年的統治。

而後來的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攻克北京,此時的圓明園早已經是殘垣斷壁,但是列強們沒有放過北京城,清朝中央府庫被日本人劫掠,而全城被列強們洗劫,其中光緒的老爹奕譞為慈禧主持修建的頤和園慘遭橫禍。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克北京

而事實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後來組成八國聯軍的八國有些還不存在,他們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

  • 法國是法蘭西第二帝國

  • 美國南北不和,內戰即將爆發

  • 日本仍舊閉關鎖國的狀態,但是德川幕府已經已進入毀滅倒計時,倒幕之戰即將爆發

  • 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英法暴揍,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沙俄正在舔舐戰敗的傷口,但是他們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敲詐中國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 德國當時還不存在,普魯士還在野心勃勃的準備統一德國

  • 奧匈帝國是統治中心在歐洲的二元制帝國

  • 意大利,當時統一的意大利還不存在,而意大利最大的敵人是法國。


無論是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還是後來八國聯軍再次攻克北京,洗劫頤和園這段歷史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僅僅是100多年的時間,可是為何很多人仍然是驢唇不對馬嘴呢?

忘記歷史等於背叛,我們要記錄的是真實的歷史,而不是謠言和虛假。


大東北的小豆包


不是八國聯軍,是英法聯手的。

不過,火燒圓明園倘若從“愛國”角度,是重複得老掉牙的課題,讓人打呵欠,談及一定扯上“西方列強”“國恥”這類情緒性名詞,會讓人熱血沸騰,恨得咬牙切齒,血壓升高。

如果有足夠的胸襟,不妨看看另一個西方版本,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如果閣下是愛國憤青,五毛黨羽,請速速離開,勿再看下去,轉到中國歷史網頻道。

首先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在中國教科書裡面極不完整,中國將這場災難歸咎於英法派兵,劫掠財寶欺壓人民,但根據牛津大學和大不列顛博物館的資料,結合親身經歷火燒圓明園的將領日記,故事卻是另一回事。

1860年英法兩國的軍隊抵達天津,當時英法兩國選了哈利珀嘉(Harry Parkes)率領39人的代表團走入通州與清國和平談判,過程裡面沒帶一兵一卒,代表團只有:英法兩國外交家,印度隨從和一名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但由於咸豐皇帝離開北京,朝廷裡面的一幫昏為了向皇帝表示自己很愛國,竟然派兵把39個英法使節全部抓起來,之後施以酷刑。

根據當年有份參與使節團的法國人寫的回憶錄,引述當時的情況——清兵將他們困在一個木牢裡,用浸泡過水的麻繩綁住他們的身體,裸露並放在酷熱高溫之下暴曬,連續幾日幾夜,沒有水喝,隨著麻繩蒸曬,繩子會越索越緊。最後,這幫英法使節不少都橫死高溫之下,誘發屍蟲腐食。

身在熱河的咸豐皇帝聽到消息後六神無主,唯有下令讓大臣將這幫西人從通州押送到圓明園,遠途奔波,使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結果又死了一半,剩下的都被關在圓明園的天牢裡,後來更導致《泰晤士報》的記者在獄中死亡。在惡劣的環境下大部分西方使節非正常死亡,最後只有19個人死裡逃生。這一場人間慘劇,無一個清官問責。

死了二十多人,消息傳到英法兩國,大為震驚。英法兩國的國民認為是中國人違反國際條例和普世價值觀在先,於是在全民通過的議會支持下,英法兩國決定報復,以火燒一座宮殿為代交,就選擇了罪惡落腳點——圓明園。

其實在火燒前夕,英國駐清的特派官員早就在北京城裡貼出公示,講清楚行動的目的,火燒時間和地點,呼籲中國百姓不要去,結果中國人偏偏就要去。為何?因為火燒圓明園,英法兩兵固然有順手牽羊,可中國人自己也在哄搶,一眾太監、奴才和姦妃也忙於搜刮各種財寶中飽私囊,接下來的幾年,更時不時有盜墓者進去偷盜,所以才演變為至今的破敗景象。

勿激動,換位試想一下,倘若我國的一幫手無寸鐵的大使去韓國和平談判,卻遭到韓國大動刀戈,並將我們的使節虐殺,換作是你,你會怎樣做?教訓就是——有仇不報非君子!


奮鬥的年紀mpf


其實火燒的不止圓明園,至於為什麼八國聯軍會火燒圓明園,我們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一起去看看到底為什麼?

火燒圓明園說的是上個世紀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分別對我國圓明園進行搶劫和燒燬的事件,火燒圓明園不僅導致圓明園等一些歷史建築遭到毀壞,還使園內的不少瑰寶文物都被掠奪,這對我國是一個不可彌補的傷害,那麼火燒圓明園是怎樣的呢?

火燒圓明園原因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1840年的鴉片戰爭發生之後,西方的列強就強迫清政府簽下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喪失很多自主權,海關也逐漸被列強控制,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

,其他列強也開始來佔中國的便宜,英美法等國家修改條約的請求被清政府駁回後,他們惱羞成怒,於是決定要發動侵華戰爭,考武力來掠奪。

第二就是亞羅號的無理藉口,亞羅號事件發生後,英國竟然要求清政府要向英國賠禮道歉,還索要賠償,這加大了清政府和英國的矛盾。

第三,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美國、俄國、英國、法國,四個國家狼狽為奸,為了各自的利益開始研究入侵中華

,1857年底,廣州被英法聯軍佔領後,英法聯軍繼續北上,目標直指北京城。

第四就是咸豐皇帝虐待英法的使節事件,1860年,英法聯軍已經打到大沽、天津,咸豐皇帝派遣他的六弟駐守北京,自己避難走了,後來39名談判代表被清政府扣押,這些人後來被關押在圓明園,最後活著出去的只有18人,這讓英法聯軍非常生氣,於是決定要報復清政府。

火燒圓明園歷史背景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禛(後來圓明園遺址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說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燬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10月17日,英國首席代表額爾金以清政府“不講道義,不顧國際法”,將捕獲的英法“僑民”十八人虐待致死為口實,照會清政府:“圓明園者,英法僑民所受痛心疾首慘刑而死之地也。(英國)誓必毀為平地”野蠻地命英軍於10月18、19兩日,將北京西北郊的五園(即圓明園、暢春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三山(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皇家園林焚為灰燼。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10月18日至19日,是又一個應該用黑色石碑加以標記的日子。

讓我們記住這恥辱的歷史,強我國魂,揚我國威,以全新的面貌樹我中國之精神!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