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防疫促產 精準幫扶 寧波金融念好“80字”口訣

救急幫困、保重扶優,流量暢通、時間延展,利率優惠、費用減免,普惠小微、增加首貸,提高八率,考核激勵,產品創新、服務綠色,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精準施策、細化落地,向上爭取,擴大增量,萬員萬企,銀政聯動。

記者張正偉通訊員張立峰

近日,一段寧波金融防疫促產的“80字”口訣在業界流傳。短短80個字,高度概括了寧波戰“疫”40天來,全市金融系統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精準施策,運用金融工具做好保障、解困、創新、提效等工作,展現了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的決心。

應急信貸支持“多而快”

疫情衝擊下,市委、市政府快速出臺幫扶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甬18條”和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甬20條”政策,金融支持是重要的一環。

市金融管理部門要求各銀行機構安排專項規模,制訂信貸投放計劃,保障防疫重點企業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融資需求。政策性銀行在甬機構落實市級50億元政策性緊急融資額度,截至2月28日,累計授信達142.11億元,發放貸款39.18億元,平均利率3.3%。國開行寧波市分行安排150億元“補短板”專項貸款,進出口銀行寧波分行安排50億元穩外貿應急專項貸款。

此外,我市銀行機構還積極向總行申請專項規模信貸。中行寧波市分行安排200億元“疫”路同行專項貸款,建行寧波市分行和光大銀行寧波分行還分別對我市建築業復工復產提供專項貸款。

加大對困難企業幫扶力度,轄內金融機構密切關注受疫情影響企業資金鍊風險,對有需要的企業提供延期還款、分期還款、展期、無還本續貸等幫扶措施,做到不轉逾期,不計罰息、不下調貸款分類,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切實提高信貸投放率、續貸率、減免優惠率、不良容忍率、信用貸款率、中長期貸款率、融資擔保率、首貸率。

普惠中小企業“穩而新”

在寧波1.8萬餘家出口企業中,年出口額3000萬美元以下的中小微外貿企業佔95%。疫情來臨,它們中的大多數,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

面對企業復工難、用工難、開工難、產業鏈配套難,資金壓力大等難題,我市金融機構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突出位置,通過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等措施,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優惠支持,激發實體經濟主體活力。

我市銀行法人機構按照總規模100億元額度,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貸款減免3個月利息,每戶最高可享受100萬元貸款額度;對2020年4月30日前到期的,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貸款實行無還本續貸。

寧波銀行向防疫相關企業發放專項貸款,加上財政貼息,實際利率1.5%,低於同期LPR利率265個BP。市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免收再擔保費,免除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和“三農”主體的擔保費。寧波股權交易中心免收2020年度企業掛牌、託管登記、開戶服務費和交易過戶費……

截至2月28日,全市總規模100億元的3個月免息貸款已完成認領102億餘元,累計發放70億元,惠及2.26萬家企業。無還本續貸累計辦理金額約180億元,惠及4萬企業及個人。

保險施策“精而準”

支持“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和“225”外貿雙萬億行動,對列入省市復工名錄的重點企業給予針對性、差異化、優惠性金融支持。作為國家保險創新改革“試驗田”,寧波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服務“加速”。暢通線上服務渠道、明確線下服務專員,升級“非接觸式”服務,我市保險機構充分發揮出口信保海外信息渠道優勢,緊急提供全球400餘家醫療物資供應商名錄,幫助解決戰“疫”物資短缺問題。

保險“減費”。對受政府委託進口醫療物資的企業,進口預付款保險費率下降50%;小微統保平臺費率平均降低20%。2月以來,關稅保證保險、城鄉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建設工程綜合保險平均降低費率分別達51.3%、27.2%、23.6%。

增信做“乘法”。相關金融機構推出“甬貿貸”融資業務,以財政資金撬動金融槓桿,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信用保險融資”和“信用保證融資”。利用保險機構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等金融工具,調動銀行機構向中小微外貿企業放貸積極性。

流程做“除法”。保險行業加快理賠,開通“綠色通道”,適度放寬理賠標準,對受疫情影響的案件應賠盡賠、能賠快賠。

科技助力“全而實”

2月24日,市金融辦、人行市中心支行、寧波銀保監局和寧波證監局共同啟動金融業防疫情促復工“萬員助萬企”專項行動。深入製造業、商務外貿、交通物流、信息技術等行業問需解難,為復工復產提供精準金融服務。目前,全市已組織金融服務員10058名,對接企業41628家。

金融服務員通過實地走訪和微信、互聯網等方式向企業宣傳金融扶持政策,精準“投放”“政策包”和金融“產品包”。此外還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搭建線上對接服務平臺,打造以服務企業成效全景圖,多色服務碼,企業需求表、問題跟蹤表和服務評價表等為核心的“一圖一碼三表”可視化服務信息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