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老張
我看過的第一部名著,是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當時高二,一個同學買的,他自己還沒看完,就被我先看完了。
為書中關於青春,關於中學時代的悠傷的句子而產生無以言表的共鳴,總之就是非常喜歡那些悠傷的句子,可能這就是註定此生要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的原因吧,當時還摘抄了不少,多少年了,我依然能出口背訟,如
“中學時代的友情啊,將永遠伴隨著我們的一生,直到我們進入了垂暮之年,我們依然會將我們記憶的帆船,駛向那些金色的日子,那如詩般純潔的心靈,那如金子般無瑕的友情”
少平好友,孫波,參軍回來,之後又找遍天涯海角,找尋軍營對面那個美麗的姑娘,和年輕時逝去的愛情,寫道,
”天空是永恆的,大地是永恆的,而我年輕時代曾經深愛過的美麗的姑娘,此時此刻,你又在哪裡?”
哪種振臂狂呼,蒼天無應的悲壯與無奈,每一次讀來,都令人無比的震撼。及至多年後,自己也丟失了初戀,那令人刻骨銘心的悲傷和痛苦,也許只有經歷過,你才能懂!
文學是什麼,首先能欣賞別人的作品,能讓人從內心深處產生心靈的共震和共鳴,讓人能感同深受。這就是文學永遠的使命,也是無論歷經多少年曆史滄桑鉅變,文學都能永放光芒的根本原因。
奔浪詩歌朗誦演講
讀高中之前,我從來沒離開過我家那個小山村,去的最遠的地方不過是十公里以外的鎮子,家裡別說小說了、連課外書都沒有,不止我家這樣,我熟悉的所有鄰居們,家家都是如此。經濟不好、交通不便、意識不足,總之,我的童年是沒有課外書的。
小學五年級的暑假,我讀到人生中第一本小說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十多年了,至今還背誦得出書中的一句名言: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了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當時年紀太小,其實並不能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但是第一次讀到便如被雷電擊中了一般,莫名的激動,
當時,這本書是從鄰居家借的。鄰居家的大哥哥在外地打工,過年時帶了這部厚厚的名著回來。他家人沒有好好保管,我發現這本書時,書皮和前面幾頁已經不翼而飛了,但我央求著借回了家裡。
第一次讀外國名著,對那時的我來說有點吃力,有時候那些拗口的人名就能讓我頭暈腦脹,但是讀起來又有那種接觸新事物的欣喜感,於是,半開心半強迫似的讀完這本書。
要說這本小說對我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影響,好像也沒有,只是從那以後更喜歡讀書了。到現在很多情節已經忘記了,但依然記得發現這本書和讀這本書的時候,欣喜的心情。
初一的時候寫了一篇關於這本書的作文,我的語文老師知道我很喜歡讀書,於是主動借給我很多書籍,所以初中三年我陸續讀了《簡筆》、《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魯迅全集》等各種各樣的書籍。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在那個物質和精神都非常貧乏的時代,因為讀書,我發現了另一個更廣袤、更深遠、更自由的世界。
騎白馬的貝瑪:我有一家溫暖的民宿和一個可愛的寶寶,喜讀書,愛旅行,關注女性成長和終身學習,願用文字與你分享生活中的美、暖與感動。
騎白馬的貝瑪
我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歐陽海之歌》。那還是我上小學的時候,覺得好大的部頭,但還是在爺爺的指導下,堅持看完了。
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這篇小說了,但當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崇高的種子。《歐陽海之歌》是現代作家金敬邁創作的長篇紀實小說。歐陽海出生在湖南一個山村的窮人家,因怕抽丁而被起了一個女孩名字。解放後,他協助解放軍巢匪,參加革命。1958年參軍當了工兵,生活艱苦任務繁重,但他從不叫苦。在中國共產黨的培養下,他入團、入黨,當了班長,對自己要求更嚴了。1963年,在野營訓練後的歸途中,一匹馱著鋼炮的驚馬脫韁奔上鐵軌,幾秒鐘內就要與飛馳而來的列車相撞,歐陽海衝了上去,用生命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
小說描寫歐陽海在短短23年裡所走過的道路。他從渴望成為英雄而不是英雄,到已經成為英雄而不自覺為英雄。現在疫情肆虐,像歐陽海這樣平凡的英雄層出不窮。我們現在還是應該讓小孩子讀些這樣的書,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很多人覺得這類書過時了,但我覺得這種精神永遠也不會過時,還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瀟瀟雨810
我看過第一部小說是《烈火金剛》,那是一九七一年春季的事情,那年我十歲,上小學三年級,學校在桂家衝大隊一生產隊保管室裡,那是一個單人教學點。保管室分為三部分,西邊有一間房是生產隊的糧倉;中間一間大房子,一樓是一、二年級的教室,二樓星三、四年級教室和老師的一間寢室;二樓的走廊還存放有生產隊的糧食;東邊一間房,一樓是學生和老師的廚房,二樓是生產隊的糧倉。
我特別喜歡讀書,同班同學榮光家裡有很多書,他父親是老三屆的初中生,當地的文化人,我當時非常羨慕榮光手中的一本《烈火金剛》。
怎樣才能閱讀這本書,我有一支自制的手槍,槍筒是“炮子筒”做成的,“炮子筒”是步槍子彈打過之後留下的彈殼,把彈殼尾部鑽一個可放引線的小孔,插上引線,裝上火藥,並用頭髮掩上,點燃引線就可發射。手槍製作木材,裝藥發射的材料,都是從舅舅家拿來的,舅舅是方圓百里的神槍手,家裡步槍、火銃都有。當時,我表哥是一位造手槍的能手,有他的指點,手槍造得有模有樣,刷上黑色的油漆,這手槍自然成為小朋友心目中的一件好玩具!
物物交換好,我的一把玩具手槍從同學榮光手中換得一本《烈火金剛》。
我打開《烈火金剛》,八路戰士史更新在死人堆裡復活,丁尚武大刀劈日寇,肖飛孤身闖敵陣……,抗日英雄是我心目中榜樣!
說也奇怪,長大以後,七十年代,我的同學榮光真的成了一名軍人。七十年代,恢復高考制度,我也考上中專!
多少年過去了,我讀過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烈火金剛》,在我腦海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傳記人劉幫
我料定這個話題不會火,願意回答這個問題,也和前面的人一樣,不過是藉此對自己的少年時光做一次深情的回憶。
我在鄉村長大,童年時光基本和文化無緣,村裡面散養的生活現在想來恐怕就是神仙一般的日子,無拘無束,真乃江湖一散仙。五歲的時候開蒙,小蘿蔔頭磕磕絆絆的讀到五年級,10歲的時候正是武俠片和武俠小說開始在華夏大地開始風行,班上一位同學住在鎮上,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一本《射鵰英雄傳》,下課之後他就坐在操場臺階上面看小說,我就坐在旁邊蹭著看。這位同學看書慢,我看書快,看完一面之後我就心急火燎等著他早點把這一張給看完,那種心情,猶如尿急的人在客滿的廁所等待空位。有時候實在忍不住了,低下頭伸手去看下面那一頁,同學不高興了就會警告,再這樣就不帶你看了啊。於是只好悻悻然枯坐一旁等人家慢悠悠的走節奏。
一部《射鵰英雄傳》當時只是看熱鬧,喜歡裡面的蓋世神功,還有五光十色的江湖。但是一個個人物的個性和稟賦,也鐫刻進了童年的記憶裡,一旦遇到同齡知己,還是會把這部小說拎出來交流一番。香港那些帶著黑口罩的青年搞事請的時候,我的第一直覺就是:你們要當郭靖,不要去做楊康。
上了初中之後,初一有機會讀了《紅樓夢》,初二自己攢錢買了《紅與黑》,到了初三的時候可不得了,武俠小說鋪天蓋地的湧向了我們生活的鄉鎮,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自不用說,就連柳殘陽、臥龍生、諸葛青雲的作品一樣的一時流行。女生自然也有言情小說滿足她們紫色的夢幻,白馬王子白雪公主的神話依舊是她們的最愛。那時候我們對此不屑一顧。當時還有一句順口溜:男金庸、女瓊瑤、不男不女讀三毛。這大概就是那個時代最粗略的讀書人分類法了吧。
武俠小說當時對我來說就是一罐泡泡糖,嚼的時候活色生香,吐完之後沒有任何營養。所有武俠小說對我的益處,還趕不上初三畢業的時候讀過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薄薄的一個小冊子,卻讓青春萌動的我看的如痴如醉,甚至最後古羅馬莪相的古詩,都讓我迷戀不已。
至於《平凡的世界》,現在的讀者可能不是很瞭解,當時這部小說是先在廣播上走紅的,後來才成為標杆性的文學作品。我是大一的時候,買了一部盜版的《平凡的世界》,沙包大的拳頭我沒有見過,但是螞蟻大的鉛字我是看過不少,六號字的鉛字印刷,可以把整部《平凡的世界》壓縮到語文課本那麼大的體積裡。下面這張圖片,就是我看過的那一版。當然,我看的是盜版。
那個時候,我們為孫少安流淚,為孫少平敬佩,為田曉霞傷感,毫不誇張的說,《平凡的世界》,成為一代人的精神家園。儘管今天回過頭來有人可以指出來小說的諸多不足,但是裡面透露出來的對祖國深沉的熱愛,對苦難的反思與直視,對生活永不言敗的昂揚追求,正是現在極其可貴的精氣神。
想念那些陪伴過我的小說,更懷念那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歲月,它像小鳥一樣一去不回來,我只能幻想它在時空中劃過的痕跡。如果我願意,一幕一幕,我都記得。
鐵錘文史
我很小就開始看小說了,好象是小學三年級下學期,那時有的字都還不認識,但是連在一起看懂得什麼意思的,小時候哥哥有一大箱連環畫和小說,剛開始就是從看連環畫看起,但後來覺得看連環畫不過癮,就偷偷拿哥哥的小說看了,看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記得是打仗的,不記叫什麼名了。你看的路遙文集《平凡的世界》是我以前最愛看的小說了,反映70年代前的農村真實生話情況,對我們70後來說好親切,但你現在跟九O後和00後說他們是不相信的。
今生欠你個微笑
我是初三開始看網絡小說的,我記得一本看的小說是唐三的《狂神》,那時候是在書店租的書看的,一塊錢一天,整整四本,看了一個星期,上課完全沒有聽講,那時候覺的有小說看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結果一發不可收拾,眼鏡近視了,成績直線下滑。奉勸朋友們,小說看可以,適可而止
徐徐風9
《鬥破蒼穹》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也是第一次接觸網絡小說
嘶,鬥氣化馬,恐怖如斯
對於當時一個上初中的男孩來說,這部小說的誘惑力不亞於現在我上班單位發的的獎金
每天沉迷在小說之中,經常幻想著自己就是那個蕭炎,當時就覺得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看的小說,後來多看了幾部玄幻修仙類的發現,呵,原來都是一個寫作套路
不過現在回想起,那部小說確實帶給我還有很多男孩子一段很美好的回憶
茶餘飯後冷知識
我看過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應該是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那個時候我還在上初中,後來我就愛上了三毛的小說,以及這位自由奔放、富有傳奇色彩的作家。
書中先是記錄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結婚,白手成家的生活,而此時她的文學創作生涯也隨之開啟;後來移居加納利群島後,三毛的生活漸趨安定,她的創作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再後來,荷西在一次潛水時意外去世,三毛的心靈受到巨大創傷,人生陷入低谷。一段時間後,三毛再度出走,遊歷中南美洲,開始新的生活。而這段經歷,也使她的文風發生了一定的轉變。
流年落英
我看過的第一部長篇是《紅巖》,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
我深深的被江姐,許雲峰等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所感動。共和國的旗幟為什麼這麼紅?就是先烈們的鮮血染紅的!為小蘿蔔頭的命運而憤然,被“瘋子”程子華的工作而提心吊膽。
《紅巖》是我高中畢業後的第一部看過的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