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區分內痔、外痔、混合痔?

摘菊繡手


這三種是對痔瘡的最基本的分類。

內痔通常發病於肛門以上,直腸黏膜末端下。內痔總體分為四期:無痛性地便血、滴血或者噴射性的出血、痔核脫出、痔核脫出後難塞回。

外痔也是通常由人們飲食不當而引起的便秘誘發,通常是位於齒線以下。

混合痔則同時擁有內痔與外痔的特點。

如何區分外痔,內痔和混合痔呢?

一是根據痔瘡的生長部位判斷。外痔生長在肛門皮膚表層,內痔生長在肛門黏膜出,兩個地方都長有則是混合痔。

二是根據痔瘡的症狀進行判斷,通常內痔主要表現痔核脫出或者出血,而外痔通常表現則是肛門瘙癢,混合痔則每種症狀都會存在。

歡迎轉發或分享。獲得更多肛腸、痔瘡相關知識,請關注【李勝龍痔瘻工作室】


李勝龍痔瘻工作室


痔(俗稱痔瘡)是一種位於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在我國,痔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




鑑別點

內痔:內痔發生在肛管齒狀線以上,內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脫出為主要症狀,嚴重時會噴血、痔核脫出後不能自行還納,還有大便困難、便後擦不乾淨、有墜脹感等。

外痔:外痔位於齒線以下,以疼痛、腫塊為主要症狀,肛門周圍長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根據其病理特點不同,又可分靜脈曲張性、結締組織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種。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見,主要表現為肛緣皮膚皺襞突起,紅腫熱痛、水腫、充血明顯,有壓痛,排便時疼痛加重,並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

混合痔:也稱裡外痔。混合痔以發生於肛門同一方位齒線上下,靜脈曲張形成團塊,內外相連、無明顯分界為主要表現的痔病類疾病。兼有內外痔雙重特徵,臨床以直腸粘膜及皮膚脫出、墜脹、疼痛、反覆感染為主要症狀。


醫學之巔


痔瘡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種肛腸疾病,根據發生部位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發生在肛管齒狀線以上的為內痔,齒線以下的是外痔,混合痔是發生在齒線上下,那麼,平時我們如何區分這三種痔瘡呢?可以從以下幾種方面來區分的:

1.內痔一般不疼,就是大便後肛門有下墜感,和吃辣椒後肛門火辣辣的感覺;外痔才有疼痛感覺,而且外痔是持續的疼痛,一般炎性外痔較輕,血栓外痔比較重。混合痔也會有疼痛感。

2.內痔發生在肛內,輕的時候看不到,只有在它嚴重到一定程度,脫出肛門外才能看到,如果發生嵌頓形成了血栓,這時也會疼的。外痔長在肛門緣,容易看到。外痔患者有明顯感覺肛周不適和瘙癢感如果裡面靜脈叢發生了血栓或者肛管皮下有血腫,把痔撐得比較大的時候,這時候肛管皮膚受壓產生明顯疼痛。混合痔一般是無痛間歇性便後出血,以滴血為主,中期會有痔核脫出,繼而出現疼痛,墜脹等症狀;後期由於痔核長期脫出和肛門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出現,分泌物刺激肛週會引起肛門瘙癢或肛周溼疹,臨床兼有內、外痔的症狀。

不管是哪種痔瘡,都與平時經常便秘,不注意節制飲食,好吃辛辣刺激食物,經常飲酒和長時間坐著不活動,缺乏運動、飲食過於精細、久蹲廁等因素有關係的。所以,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日常生活預防便秘,最好進食易消化、質地較軟的食物;可以多多食用粗糧、如玉米、燕麥、五穀雜糧等。多吃含纖維高的蔬菜、新鮮的水果,如芹菜、菠菜、香蕉、火龍果、紅薯等,不要吃辣椒、胡椒、桂圓、生薑、蔥、蒜、白酒、黃酒等刺激類食物;平時多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積極預防肛腸疾病的出現。如果發現有肛腸病症狀的患者千萬不要拖延,以免導致病情加重,增加治療的難度和時間,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才可以有效擺脫痔瘡疾病。


家庭醫生名醫在線


對於肛腸疾病中的痔瘡,大家並不陌生,生活中大家常常會聽到“十人九痔”這一說法,但是有人會問,如何區別這些痔瘡呢,譬如內痔、外痔、混合痔?可能有些老鐵們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

在我們說到肛腸疾病的時候,常常會提到齒狀線這一名詞,齒狀線其實是一條虛擬的線,可又是一條至關重要的線,它的上方是直腸,下方是肛管。齒狀線的上方受植物神經系統的支配,常常沒有感覺,所以不會感覺痛,齒狀線下方分佈的是脊髓神經系統,敏感度比較高,可能感覺痛。這個知識點,跟痔密切相關,希望大家要牢牢記住!

那麼痔到底是個什麼鬼呢?痔,其實就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生了曲張,所以就形成了“痔”,位於齒狀線上方的直腸上靜脈叢發生曲張形成內痔,位於齒狀線下方的直腸下靜脈叢發生曲張形成外痔,而內痔與外痔連起來橫跨齒狀線的叫作混合痔。這樣簡單的區分,想必大家都能理解。

其實呢,痔的區分很簡單,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複雜,對於自己到底患了哪種類型的痔,大家只要自己稍微注意觀察一下,就會有所瞭解。實在不是太放心的話,也可以去醫院專門的肛腸科室做一些簡單的檢查,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患了那種類型的痔,然後再進行相應的對症治療。

本期答主:常雙慶,醫學碩士


杏花島


先血後便是內痔,先便後血是外痔。


健康家園WGC


  內痔和外痔是以齒狀線分界的,那麼什麼是齒狀線 ?在肛管皮膚與直腸粘膜相連合處,可見到一條由肛瓣的邊緣和肛柱下端連接所圍成的一個鋸齒形環形線,叫做齒狀線。

  1.內痔

  發生在齒狀線以上,以無痛間歇性出血,鮮紅,滴血或噴血為主,痔核脫出為主要症狀。根據痔脫垂情況分為四期:

  I 期:無痛性便血為主,血不與大便混淆,無脫出,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期:便時滴血或噴射狀出血,有痔核脫出,便後可自行回納。

  Ⅲ期:便時帶血或滴血,出血有減少,痔核脫出後需藉助外力才能回納,當患者久站久蹲,咳嗽,勞累,負重等時痔核會再次脫出。

  Ⅳ期:痔核長期脫出不能回納,可伴發絞窄、嵌頓,疼痛等症狀。

  2.外痔

  發生在齒狀線以下的肛管及肛門緣。外痔表面蓋以皮膚,可以看見或觸摸,痔核不能送入肛門內,不易出血,以疼痛,異物感,肛門墜漲為主要症狀表現,臨床分為四型:

  ①炎性外痔:常有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肛緣皮膚皺壁突起如水泡樣。腫脹疼痛明顯。

  ②血栓性外痔:肛門靜脈叢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點為起病突然,局部腫脹、疼痛劇烈。

  ③結締組織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刺激,反覆發炎、腫脹,致使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

  ④靜脈曲張性外痔:肛緣周圍皮下曲張的靜脈團,下蹲腹壓增加,排便時增大,恢復正常體位後症狀可不同程度的減輕。

  3.混合痔

  混合痔發生於肛門同一方位齒線上下。無痛間歇性便後出血,以滴血為主,中期會有痔核脫出,繼而出現疼痛,墜脹等症狀;後期由於痔核長期脫出和肛門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出現,分泌物刺激肛週會引起肛門瘙癢或肛周溼疹。臨床兼有內、外痔的症狀。



我是混和型的醫生讓傭妙......慈金........粒膏不到一個月就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