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年級孩子平時作業都能完成,週日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就是不做,厭學了,怎麼辦?

堯閃閃


平時作業都能完成,說明孩子還是願意學習的。在孩子的印象中,週末應該是休息時間,平時上學的時候沒有時間玩,週末孩子想休息一下也是正常的。

另外,平時的作業是孩子自己做的還是家長監督下做完的呢?如果是家長催促著、監督著做完的,那麼孩子可能本身就是在不情願地寫作業,這種情況下,週末好不容易不用上學,更加不願意寫作業啦。


我不知道您說的週末的額外作業是什麼類型的?是額外的新內容還是給孩子鞏固或者是補差?


要想讓孩子不反感您佈置的作業,您首先得滿足一下孩子的願望。先跟孩子商量好週末可以怎麼玩,有條件的情況下,家長也要儘量陪孩子瘋玩一下。讓孩子玩得舒坦了,你再跟孩子商定每天必須要學習多長時間,學什麼,什麼方式學習。

可能孩子會認為週末不應該學習了,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平時什麼都會做都做對了,那麼週末就不需要學習。

實際上大部分孩子都能夠在週末學習一兩小時的,前提是首先讓孩子瘋玩,玩夠癮了。

平時上學孩子積壓的情緒能夠在瘋玩之後釋放掉,這個時候你再讓孩子學習,往往孩子的抗拒會比較小一些。

我的建議是儘量不要讓孩子看電視,孩子很容易被電視誘惑,ta如果一直惦記著電視的話,即便是坐在書桌旁也是無心學習的。


孩子抗拒寫作業的時候,你可以先從少量的作業開始。慢慢從心理和行為上調整孩子,等他習慣之後,阻力就沒有那麼大了,多些耐心。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在我家女兒一年級的時候,我也是一個很焦慮的家長,給女兒買了語文的《階梯閱讀》和數學的《應用題強化訓練》,剛開始的時候給你做幾頁,你不盯著她她就不做的,然後從考試測驗來看,對成績並沒有幫助,然後到第二個學期,我還是不死心,總覺得不買課外輔導作業,作為一個母親很失職,結果還是和第一次一樣,我也就放棄了,星期六天除了興趣課,我就帶她出去玩或在家一起閱讀,學習成績反而上去了。

其實在班裡有一大批家長是這樣的,輔導作業一大堆,每天都在不停地刷題,拿現在的英語來說,班裡有個女孩子從幼兒園大班開始上英語的應試教育,到現在學了4年了,可是每次班裡的英語測試她都只能排在中上。

總結了一下自己帶孩子學習的經驗,我覺得週末給孩子額外佈置作業可能會給孩子幫倒忙。

一、 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我看來,家長這樣抓孩子的學習,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為孩子一直是被你拖著拽著學,是為你學,為了讓你高興,一直走不到“主動學習”的正軌上來。小學,是孩子建立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家長佈置過量的加餐作業,恰恰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干擾了正常教學節奏

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記憶,促進知識點的掌握,提高應用能力,在數量和難度上是有專業考量的。實際上,每天保質保量完成學校作業,完全可以達到掌握所學的目的。

許多家長只滿足於做題,做了幾面,做了幾張卷子。完了對一下答案,錯的地方家長也一知半解或者講不清楚,反而把孩子弄迷糊了。弄的不好,把原本在學校掌握的知識也攪和了。

三、 孩子的拖延症、不自信,與你有關

如果孩子早早做完作業,可以休息,可以略微輕鬆一下,那這個動力就會讓他想辦法快點做。但是現實是,做完了也沒用,還有額外作業等著,於是慢慢拖延症就形成了。一會兒肚子餓了,一會兒上個廁所,一會兒發發呆,一個小時的作業拖他兩小時。

這些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過於勤奮”的家長造成的。

如果家長真的要給孩子“額外作業”,最應該做的是課外閱讀。

現在才一年級是培養閱讀習慣最關鍵的時刻,很多一年級考試90來分的就是審題不清,不理解題意造成的,所以閱讀不管是對數學,語文都是很重要的習慣。週末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圖書館看看書也是不錯的哦。

我是育有二寶的蝸牛媽媽,讓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一起成長,如果覺得我的見解對您有幫助的話,可以關注我哦~

蝸牛媽媽家庭教育


不可能吧,我家的挺愛學習的,寫作業快,有時候放學回家,作業就完成了,寫字快,我給她買的複習資料是一年級同步看拼音寫詞語,小學專項同步一年級練習冊一套七本書,還有53天天天練語文數學,還有課課練語文數學,還有一個隨堂筆記,還有一本一年級專項造句練習冊,數學有應用題,計算高手,53天天天練,作業完成同步這裡面的內容,寫的快,寫完用不了半小時,完畢出去玩,回來寫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抄下,生字組詞,以及課文內容,第二天早上六點起來預習課文,總的來說學的還可以,都會

星期六舞蹈班,中午回來還是這些書,複習前面學過的內容,星期天早上英語班,下午和我一起來單位,然後帶造句專項練習冊,看圖寫話,53天天天練單元測試卷,這貨做的不亦樂乎,我看人家不但想學習,而且愛學習

你可以問問孩子,看看他為啥不想學,是理解不了,還是字不會寫,還是被老師罵了?我家的不會,知道快考試了,反而比原來更加努力了,有這樣就行

下面是她這幾周在我這裡寫的看圖寫話,小作文,以及今天要學習預習的課文內容,自己抄,自己讀,我很少教她讀書,挺好的











諸葛筱蝶



一年級孩子平時作業都能完成,週日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就是不做,厭學了,怎麼辦?

我的孩子上一年級後,曾經我也很焦慮過,擔心她輸在起跑線上。平時除了孩子的家庭作業,我還買了課外習題給她做。孩子說,作業太難了,我不想做!我的家庭作業已經做完了,為什麼還要做這麼多。經常為作業的事,孩子和我哭鬧。不得已,我放棄了另外給她佈置作業。放下內心的焦慮,陪孩子一起玩。在和孩子的遊戲中發現,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引導孩子接受更多的知識。比如說玩撲克遊戲中,可以玩數字遊戲,在玩中可以學習到加減法,孩子也很喜歡玩。

晚上睡覺之前,孩子喜歡聽故事,我們就互相講故事,在互動中,孩子的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看圖寫話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孩子高興的時候,會說,爸爸來當學生吧,你來聽我說。看著孩子有模有樣的給我講課,我很欣慰,孩子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額外的作業沒有必要給孩子佈置。


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新的環境和學習難度需要孩子花時間去適應。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融入新的環境,學會和老師與同學相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一年級的課並不算難,沒有必要另外佈置。校內課堂和課後的作業已經足夠鞏固所學的知識。家長要做的是培養好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時按量完成作業。為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多陪伴孩子,去看看大自然。孩子的童年很短暫,課業負擔會越來越重,趁低年級作業不多,時間充足的時候,帶孩子去看看世界,陪伴孩子好好玩耍,幫助孩子開闊眼界,並且給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做好了這些,孩子未來的學習更有動力。

我是程橙,電視臺工程師。教育領域創作者,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程俊談教育


大家好,我是小學班主任張老師,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想說的第一句話是:學習很重要,但絕不是生命的全部。教育在人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畢業、升學給了學生和家長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逐漸下移,由高中到初中,由初中到小學,甚至延伸至幼兒園直至還未上幼兒園的幼兒。這些一個是社會原因造成的,一個是由人們錯誤的人才觀、就業觀、教育觀造成的。

第二,對於小學生來說,分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身體健康,學習上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優秀,甚至是更優秀,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認為,小學生成績只要跟上大部隊就行,當然不能拉下。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只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肯定錯不了,即使在小學成績不優秀,到中學成績照樣很好,反而有些在小學成績優秀的同學,到了中學後成績會下降。

三、對於一年級小學生,只要學習中游以上,能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家長就沒有必要再給孩子不知額外的作業。如果不知額外作業過多,就像題主所說的那樣,孩子可能會厭學,如果孩子厭學了,結果就是不願學習,成績下降。


那麼,孩子已經厭學了,該怎麼辦?

最主要的就是心理疏導。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做心理疏導的必須是家長。

家長首先要認識到給孩子佈置過多額外作業已經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家長要採取補救措施。第一就是家長要誠懇地向孩子道歉,家長不該給孩子佈置過多的額外的家庭作業,只要孩子在學校認真學習,能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家長不應過多幹涉孩子的學習。當然,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家長應該干涉,這種干涉應該是用商量的口吻,或者是用潤物無聲的方法,而不能採取過激的行為。

第二,陪伴是最好的愛,家長應抽出時間多陪孩子前段時間,我也是過多的干涉了孩子的學習,孩子雖然沒有厭學,但是產生了逆反心理,只要放學回到家就回自己屋裡,上鎖。後來,我不過問他的學習,只關心他的身體健康,這段時間關係緩和。再就是到時帶著孩子出去玩玩,放鬆一下心情。


只要孩子盡力了,家長不應有過多要求。對於孩子來說,能夠身體健康,快快樂樂,這是家長最大的期望。當然,如果孩子學習能夠優秀,那就更完美了。


小學班主任張老師


才一年把孩子逼的那麼緊幹嘛,學習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把學校的作業完成了已經不錯了,不要沒事找事的給孩子佈置很多額外的作業,孩子作業不會做找你輔導的話你又生氣,所以何必的,還不如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學習的好。

1、不要額外佈置很多的刷題任務

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從幼兒園的狀態中萌芽出來,所以不要著急的給孩子刷題,現在有的小學的作業量也是驚人的,所以孩子正常的完成作業就可以了,很多的孩子課內的作業量都比較困難,所以更加的沒有必要再加到了。因為孩子現在的認知還沒有人知道自己要寫父母佈置的作業,他們總是覺得老師佈置的才是作業。

2、可以加大閱讀量

如果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後的話,那麼就加大閱讀量,閱讀量大的孩子一般學習成績都不會差,因為自己腦子裡知識比較多,可以聯想的內容比較多,知識多的話對於其他學課的理解能力也是有幫助的。我姐姐是一名小學老師,她說一般閱讀量比較多的同學學習成績都不會很差的,因為閱讀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與其有時間讓孩子浪費再刷題上還不如直接讓孩子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海量閱讀。

3、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

如果小學一年級都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的話,以後的日子要怎麼過哦,畢竟以後還有十幾年的上學的時間呢,小學的時候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的樂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如果孩子已經對於學習已經厭惡了。那麼就暫停一下哦,讓孩子從心底不排斥學習才是正向循環的開始!


親子成長手冊


一年級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顯得非常重要!針對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就是不做的這種情況,我有一下幾點看法:

1、適當的作業,合理的休息、玩耍!

老師已經佈置了一些作業,如果已經花了孩子很多時間了,家長最好不要在佈置類似作業了!畢竟孩子還小,要休息、要玩耍的,不能一直學習、寫作業啥的!畢竟沒幾個家長喜歡只會悶不出溜學習的孩子!

2、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週末了,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他們最高興的就是家長能陪他們,無論幹什麼都行,你給孩子佈置額外作業,他不願意。我就想知道,家長這會兒在幹什麼,有沒有陪孩子學習,亦或者家長也在看書、練字等。如果讓孩子在寫作業。家長在一旁看電視、玩手機、聊天,作為孩子肯定不樂意!

3、度的把握要注意,也很難!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做啥事都要有度,過了會適得其反,一年級正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不能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否則悔之晚矣!

幾點不成熟的看法,歡迎大家討論!


奎哥數學


這是孩子的心理,也是一個正常人的心理,側面說明孩子其實心理比較健康的,也有勇氣,懦弱的孩子是不敢反抗的。

這跟前陣子"996"事件是一個理兒,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誰學的時間越長,花的時間越多,取得成果自然越高。這個道理相信所有人都懂,但是實際遇到就不是這樣的了。在公司裡,老闆讓咱加班,週日也加班,你會做何感想?相信很少人會沒有怨言,大多數人會用自己的方式反抗。

而孩子恰恰就是這樣的情況。平時的作業是孩子自己的本職工作,完成理所應當;週日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就是加班加點,厭學只是孩子反抗家長的一個方式。叛逆點的孩子,他可能就會反問家長:“為嘛你不996還要求我996?”

有一款家長,叫“永不滿足”

有一款家長,具備“永不滿足”的屬性。當家長具備這樣的屬性時,他們會有這樣的表現:

“我是為你好!”“你不學多點,怎麼趕超別人?”“別人家的孩子...”“你是學生,除了學習就還是學習”...

所有的這些,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出發,為孩子好,並不尊重孩子個人的意願和選擇。這就和公司裡的一些老闆一樣:加班是為公司好,公司好你才有工資漲,不加班?你不是好員工,差不多你就給我滾吧!

“永不滿足”的後果

永不滿足的後果,到底只有一個:蛇吞象,撐死了。

有兩種“si法”,其一是孩子叛逆,輕則厭學,重則完全棄學,走上與家長期望完全相反的道理;其二是孩子服從,壓抑自己的本性,輕則討好型人格,重則抑鬱輕生,走上絕路;

曾經遇到這樣一個孩子,5年級的他成績不錯,字寫得很醜。媽媽委託讓他做練字的練習。

調動了興趣,舉辦了一些小比賽,他也確實努力的練著。終於他在班上面進步是最快的。第二天他眼眶都哄了,也說什麼都不肯練了。因為他興高采烈的把得獎的字給媽媽看,當時媽媽就回了句:“沒什麼了不起的,你要能拿書法比賽我就表揚你一個。”

他做到了練習了嗎?做了。他進步了嗎?進步了。他只是沒讓家長滿意了而已,而他也知道家長永遠不會滿意,就跟他的成績一樣,沒100分是不會有表揚的,即便100分滿分了,也不會有表揚,只有一句“如果你一直保持一百分我再表揚你。”,所以他一直的成績就只是“不錯”而已,其實他完全有能力滿分。

孩子不練成績差,隨著他玩嗎?

除了說一句“槓精”,真的無話可說。到底是想獲得孩子的配合,還是想操控孩子?

配合建立在雙方平等,而且自願的情況下。學習使人進步,娛樂使人墮落,孩子不明白這些道理嗎?他們比誰都懂,比任何人都能切身體會。

在這種槓精思維裡面,孩子的生活除了學習就是玩這兩種,孩子學習使他們開心,孩子娛樂使他們不滿。非常單調的思維模式。因為除了加練,他們想不到其他方式來幫助孩子,應該說想不到其他方式來操控孩子。

展開說實在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建議多學習,多陪伴,多引導,尊重孩子而不是操控孩子。


淅爸育兒記


水要一口一口喝,飯要一口一口吃,做事需要有個度,需要循序漸進,否則過猶不及,適得其反。

一年級的孩子處於好動期,又是幼小銜接期,也不會那麼明白事理,玩性還是比較大的,除了學習任務完成之外,很多孩子都會把精力放在玩上面。

如果家長不能很好的與孩子溝通,通過逼迫的方式讓他去學習學校老師佈置以外的作業,一般情況他是拒絕的,因為他會覺得自己一天的學習任務已經完成,剩餘時間都是他用來玩的,剝奪了他的自由時間,反而會對學習沒有興趣,有的會通過拒絕學習的方式進行無聲的抵抗,更有的可能還會產生厭學。

其實,一年級的孩子,我們首要做的不是各種課外輔導和補習,而是應該放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作息規律和如何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愛好上。

而要達到以上這些,我們必須要給孩子充分的耐心和適當的鼓勵、表揚和誇獎,包括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讓孩子明白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會得到什麼樣的收穫和報酬,讓他從小能夠樹立目標並按計劃努力前行並實施計劃,同樣包括孩子的自律能力。

當然,培養孩子適當的興趣愛好也是可取的,也是能提高自信等的一種方式。

我覺得以上能做到,比任何額外作業都強,因為一個積極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又獨立和自律,對他以後的成長,絕對是最有幫助的。


逆流家長


“一年級孩子平時作業都能完成,週日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就是不做,厭學了,怎麼辦?”

孩子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就直接對其進行“題海戰術”——讓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再完成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結果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

第一個原因:孩子可能在想——“我已經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完作業我就可以好好地玩了,憑什麼讓我多做作業?”其實,換位思考,如果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很可能會有類似的想法。

第二個原因:在孩子看來,週末就是應該好好玩的時間,除了作業還是作業的日子讓孩子看不到盼頭。“反正做完老師的作業之後,還有無休無止的額外作業,我還不如干脆‘罷工’算了……”看不到做完家庭作業後的一線希望,一些孩子就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與家長對著幹。

第三個原因:孩子因作業過多而厭學,還因為家長患上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躁症”。家長缺乏一種“靜等花開”的耐心,那麼孩子的“學習之花”就有可能在家長“額外作業”的“催熟”下過早“凋零”。

孩子家庭作業完成後,家長額外再佈置的作業孩子不願碰,家長應該注意以下這些方面,做到以下幾點應該更穩妥一些:

(一)讓家庭作業提質增效少加量。

⑴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要保質保量完成。

家長在考慮為孩子增加額外作業的時候,必先思量這麼一個問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孩子能否保質保量完成?如果孩子在完成老師佈置任務的時候,其字跡和“畫符”有的一比,那麼家長哪怕佈置再多的“額外作業”也無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更無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⑵要讓孩子額外再多做作業,要用商量的口吻與孩子商談。

家長讓孩子額外再多做作業,我覺得有必要先尊重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在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之後,對做作業有一種“吃不飽”的狀態,那麼在徵求孩子意見之後酌情加一些也是沒有關係的。但如果孩子對老師佈置的作業感覺“已經吃得非常撐”了,那麼在孩子不樂意繼續完成“額外作業”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就此作罷,對於加作業量這件事應該從長計議。

⑶孩子做完家庭作業後儘量少加作業量或者不加作業量。

書面作業過多的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做作業的“倦怠感”。這就好比我們第一天每頓飯吃一海碗蛋炒飯感覺比較爽口,第二天每頓飯再吃一海碗的蛋炒飯感覺還能接受……第50天別說吃蛋炒飯,就是看到一海碗滿滿的蛋炒飯就會有一種嘔吐的衝動。老師佈置一定量的家庭作業,家長就應該在書面作業方面儘可能少加量或者不加作業量,否則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額外作業”要與“額外獎勵”相“綁定”。

如果家長想要讓孩子完成一定量的額外書面作業,那麼在經過孩子的同意下,可以讓孩子嚐到多完成“額外作業”的“甜頭”——孩子喜歡旅遊,答應孩子做完“額外作業”後去旅遊一次;孩子喜歡去遊樂園,可以在孩子完成“額外作業”直接陪孩子去遊樂園逛一逛;孩子喜歡某一種玩具,可以在孩子完成“額外作業”後給孩子一個驚喜……當“額外作業”和“額外獎勵”(或者叫“額外驚喜”)緊緊“綁定”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對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就絕對不會反感,反而會有一種非常期待的想法。


(三)讓“額外作業”發揮出更大的魅力。

一方面,家長的“額外作業”不能搞“題海戰術”。

在有些家長看來,給孩子佈置“額外作業”就是多買幾本練習題讓孩子多練習練習。其實,孩子能不能在學習上“加大油門”,只需一兩本課外練習就夠了,再給孩子來一大堆的練習題讓其練習,搞“題海戰術”只會消磨孩子的學習興趣,損害孩子認真的學習態度,而對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多大的幫助。

另一方面,家長的“額外作業”可以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讓孩子完成。

舉個例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傾聽家長講故事的過程當中佈置“額外作業”:“認真聽媽媽講這個故事,然後你試試把媽媽講的這個故事告訴爸爸。”如果孩子能夠完成這個“作業”,那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再比如孩子的“額外作業”可以滲透在孩子游覽風景的過程中:帶孩子游覽了某一處風景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按照一定的順序把觀察到的風景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讓孩子說完整的話,再把自己的話用三五句話寫在日記本里,這對積累孩子的寫作素材也是大有裨益的。

總而言之,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就算不能讓孩子做起來興味盎然,但也不能讓孩子萬分反感。家長讓孩子在完成“額外作業”的時候,既要保證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保質保量,也要讓“額外作業”與“額外獎勵”獎勵相掛鉤,還要讓“額外作業“如同“磁石”一般吸引著孩子,讓孩子對家長即將佈置的“額外作業”有一種期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