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兒為何經常出現積食,如何處理?

郜素清


小兒出現積食比較普遍,也比較讓大人頭疼,我家二寶前段時間剛斷奶,拒絕喝奶粉,每天不停的吃東西,不給他吃就會哭鬧,這樣過了半個月左右,突然開始發燒,嘔吐,食慾不振。後來去醫院判斷是積食引起的發燒和身體不適。退燒後經過兩天的休息才得以緩解。

小兒為什麼會經常發生積食?

主要原因是餵養不當,小兒的消化功能未發育完善,吃的太多,造成消化功能紊亂,沒有消化掉食物。

像我家二寶前段時間發生的積食就是因為不停地吃,餵養習慣不好。因為母乳餵養是經常性的吃,沒太有規律,後來斷奶後一時半會兒也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總是說餓,什麼都想吃。

長期吃得太多,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食物消化不了,引起積食,身體提出警告,讓你減少進食。積食的症狀有很多,可能會發燒,嘔吐,厭食,腹痛,精神差等。

孩子發生積食了,如何處理?

1,孩子積食,應該怎麼辦,首先減少進食。

積食的主要原因就是吃的不規律吃得太多,首先要解決的肯定就是少吃。吃的少了,讓腸胃有時間休息再工作。

2,吃的食物結構需要調整。

積食的引起除了吃得多,也有可能是吃的東西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一些糯米丸子,米飯太多,或者肉食類,吃得比例高也容易引起積食。這時候就要調整一下用餐結構,多吃青菜,水果,孩子如果不喜歡吃可以水果榨汁,青菜做成蔬菜餅。把肉類用魚蝦代替。

3,增加運動量。

孩子積食了,就是消化不到位,除了減少進食和調整飲食結構之外,還需要多運動,可以帶孩子多去戶外運動一下。我家孩子如果在家,就會總想吃東西,帶出去玩的話就會好很多,會轉移注意力。

小兒積食不可怕,如果發生了,就積極處理,少吃東西多運動,如果嚴重症狀比如嘔吐,發高燒,還是要去醫院的。

我是清泉,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左手寫字,右手育兒,分享育兒知識和養娃心得,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學習進步。


清泉育兒


小朋友脾胃功能弱,胃也不大,如果吃的多,又無法排出來,就會堆積在身體裡,自然就會積食。


兩週前我家小朋友前兩週也是因為積食發高燒,最高39.4度,經過舌相和種種症狀,判斷是積食引起的高燒,所以我想辦法讓他排便,但是,排便過後,體溫仍然沒降,在晚上體溫上升,我也沒給他物理降溫,因為他總說冷,一晚上就一直觀察他的體溫,一直是39度上下,於是我給他進行推拿,每個穴位300次,最後體溫終於降了下來。從週六早上開始發燒,晚上高燒。推拿之後,週日傍晚開始慢慢恢復到正常體溫。幼兒園也沒再去,提前兩週給他放假了。

體溫降下來以後就是嚴重的咳嗽流鼻涕,去看了中醫,支氣管的問題,脾胃也虛,所以抓了中藥喝,也順帶調理脾胃,大夫讓忌口,不吃蛋奶肉水果。到今天為止,調理身體已經進行半個月,基本上已經沒什麼大問題了。


T哥孃親


我家大寶前年除夕晚上肚子疼,然後伴隨發燒。第二天大年初一帶她去醫院治療,醫生診斷積食引起的,事後回想起來,跟從小養成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每次吃飯奶奶都怕吃不飽,總勸多吃點,有時候孩子吃的比大人還多,這是不正常的;而且晚上睡覺前總是吃塊蘋果,吃完倒頭就睡,有時候吃著吃著就睡著了。孩子積食的原因多半跟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小兒一旦積食一次就會對脾胃造成很大的傷害。由於孩子生長快的特點,脾胃本來就虛弱,所以積食後恢復起來是很慢的,一旦不注意飲食問題,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又會出現積食。這就是小兒反覆出現積食的原因。


後來我和孩爸分析商量後,對大寶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補救措施,現在基本無積食現象出現了。

1、睡覺前30分鐘除了喝水外,不要吃任何食物包括水果。睡覺後脾胃的消化功能會減弱,睡前吃任何食物都會加重負擔。常常有的孩子吃完就睡,醒來肚子不舒服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2、晚飯後和孩子玩一些運動性質的親子游戲,比如捉迷藏、老鷹抓小雞、比賽競走等。這個方法很提倡,個人感覺效果很明顯。一般活動20~30分鐘即可,然後喝喝水,休息一下再讓孩子睡覺。

3、平時小兒飲食要規律化,且不能暴飲暴食。小兒就該有小兒的飯量,不是吃的越多長的越快。試問:讓你一頓飯吃一天的飯量,然後一天不吃飯可以嗎?所以要多勸勸總怕孩子吃不飽的爺爺、奶奶,這種做法要不得。

4、如果發現小兒有積食徵兆,可以給孩子做小兒捏脊治療。這個是我後來買書籍自學的,對於小兒積食預防效果很明顯。如果發現孩子舌苔厚膩或者有草莓舌現象,還有就是孩子最近不愛吃飯了,都可能是要積食的前兆。這時就要引起父母注意,給孩子捏捏脊,是很有幫助的。



以上四點是目前我在用的預防小兒積食的方法,個人經驗之談,希望在小兒積食方面可以幫到有需要的父母!


親子游戲分享


我孩子幼兒園時出現過一次積食發燒,我才認識到積食的危害,孩子積食分享下我們的處理方法。


中班女兒積食發燒

孩子沒上學時,家裡飲食清淡,孩子吃的好消化,沒發生過積食現象。中班時一次孩子過生日,寶媽買了大蛋糕🍰給小朋友分享,當時老師一個娃分兩塊,女兒吃了自己的,組裡有個女孩吃了一塊,剩下的沒吃,女兒又多吃了一塊。

晚上接孩她說肚子疼,頭還有些熱,我當成了普通的感冒發燒,吃個消炎藥💊,沒想到一會孩子把藥吐了出來,體溫也不斷升高。嚇得趕緊去了急診,大夫摸孩子的肚子,問了飲食情況,懷疑吃多積食了。

做了B超,胃的上部滿滿的,下午吃的蛋糕一點沒消化。看病的過程中,孩子忍不住吐了出來,全是沒消化的奶油。大夫說積食吐出來就好了,又開了些藥慢慢調養脾胃。

之後女兒喝了幾天小米粥,吃些養胃的藥,兩天孩子不燒了,又空了幾天肚子,才慢慢恢復。孩子小,脾胃未發育好,太硬太涼不好消化的儘量少吃,每次也不要吃太多,吃多了不消化也容易積食。

積食如何處理

積食初期飲食注意。孩子一旦積食,食物運化的不好,吃的越多越不易克化,所以孩子積食後要調整飲食,控制總量,一次別讓孩子吃太多,飲食結構清淡好消化,積食的頭幾天粥類比較合適。

平時飲食注意。小孩子遇到喜歡吃的東西,有時候很難管住自己,需要我們幫孩子注意下飲食,肉魚蛋奶適量,蔬菜要保證,水果太涼的注意一次少吃,換季水果,比如西瓜等兩性的水果冬天儘量別給孩子吃。

吃些適合孩子積食的藥物。女兒小時候爺爺(老中醫)給開了一個嬰兒化積口服液,我們喝了幾瓶,慢慢的調理孩子脾胃好些,另外孩子兩歲左右有些挑食不愛吃飯,老人說給孩子補補鋅,春秋時補了一段鋅,孩子胃口慢慢變好,可以帶孩子到兒科醫院諮詢下大夫,適當吃些調理脾胃的藥。

教孩子吃飯別太快。女兒幼兒園時,老師分好飯,多數孩子剛吃完一半,有個小夥伴已經吃完了,孩子吃的太快沒咀嚼充分,也積食了好幾次。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吃飯別急,每口飯在嘴裡嚼8次再咽。

另外奶油少給孩子吃。大夫說好的奶油身體正常代謝要7天才消化完,一般的要21天才能消化完,所以奶油儘量少給孩子吃,非常不好消化。


總而言之,孩子脾胃未發育完全,若飲食不注意或吃的太多、太快,不好消化時極易造成積食,積食後一定注意飲食調理,適當吃些調理脾胃的藥,以後多注意些,孩子胃口會好起來。養孩子真不容易,每時每刻都有想不到的事,孩子養育上只能精心再精心,讓娃們吃好、休息好、身體好,最後還要玩好,願寶寶們都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長大!


格桑花談育兒


寶寶積食在嬰幼兒身上出現的頻率比較高。多因寶寶吃東西不自節,或餵養不當,或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食物,加上寶寶的腸胃消化能力弱、差,造成食物停滯於腸胃,損傷脾胃形成的。

那寶寶出現積食時該怎麼處理呢?

傲嬌喵先推薦兩道有調理積食效果的食譜給大家參考下:

1 雪梨蘿蔔水

參考月齡:12個月以上

食材準備:雪梨 白蘿蔔

製作方式:

1 白蘿蔔去皮,擦成細絲後,水開後入鍋焯水兩三分鐘。(蘿蔔絲焯水可以去除蘿蔔大部分的辛辣味,寶寶更容易接受)

2 雪梨用流水沖洗下然後用鹽搓洗外皮在洗淨,去核切小塊。

3 鍋內一次性加足水,放入蘿蔔絲和雪梨塊,煮開後轉小火燜煮半小時左右。



2 山楂蘋果水

參考月齡:12個月以上

食材準備:鮮山楂 (幹山楂也行) 蘋果 冰糖

製作方式:

1 鮮山楂用流水洗淨,浸泡一會兒。然後去頭尾和核,切小塊。

2 蘋果也去皮,切小塊。

3 山楂、蘋果、冰糖放入鍋裡,加足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煮1小時左右。

ps:冰糖一兩小粒就好,多了寶寶吃了更不消化,放一點調解下山楂的酸味就好。

以上兩道就是喵嗚推薦的調理積食食譜,寶寶發生積食了,增加一些有食療效果的食物做調理。山楂和蘿蔔都有消食清肺的作用,在寶寶積食期間可以適量添加,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慾,幫助消化。

除此之外,要調理寶寶積食問題還可以在飲食上做調整。調理期最好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麵湯之類,適當控制肉食的攝入量,避免再給腸道增加負擔,多喝水,保證睡眠。同時媽媽們也可以學些有助於調理寶寶脾胃、消食的小兒推拿按摩法,當寶寶出現積食時候可以和食療食物一起配合調理。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沒有見效,那就建議去看看醫生,讓醫生配一些消食的藥物幫幫助寶寶,用藥物療法來治療來緩解寶寶積食。

其實寶寶會出現積食的情況是很正常的,能調理也是能預防。

預防寶寶積食,首先要保證寶寶規律的飲食,不管在家還是出門,都不要讓寶寶吃太多,胡吃海喝。飯前儘量不要給寶寶吃零食,每頓輔食的攝入量儘量均衡,千萬不可以飢一頓,然後狠狠的吃飽一頓。如果寶寶出現拒絕輔食的情況,不要強制餵食,以免進食過多影響消化或者抗拒食物。其次媽媽可以要帶寶寶多運動,多玩耍,像飯後出去散散步,這樣能幫助寶寶更好地消化食物,避免積食的情況發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我是在全職育兒路上越走越遠的傲嬌喵嗚,歡迎你在評論裡分享你的育兒小經驗。當然也非常歡迎你給我點贊贊贊喲……

喵嗚做輔食


積食,在中醫裡是嬰幼兒常發的一種病症,主要是指寶寶奶的攝入量過多,損傷了脾胃,使奶液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腸胃疾患。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肚腹脹熱等。積食與西醫裡消化不良相近,脾胃虛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餵養的寶寶容易出現積食現象。



寶寶出現積食主要有兩種症狀:

一,乳食內積

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造成的寶寶積食,一次性喂的太多、太稠或者每天喂的次數太多,寶寶不消化,食物積於腹中,腹部脹滿,寶寶睡不安穩,煩躁哭鬧,食慾不振或者拒食,還經常噁心嘔吐,容易發低燒,大便穢臭,舌頭髮紅舌苔黃膩,這些症狀都屬於乳食內積。


治療方法

寶媽可以取一根香蕉,去皮搗爛成泥給寶寶吃。如果是冬季,香蕉太涼,可以在微波爐高火加熱1分鐘再加工即可。1天1次。連吃3~4天,寶寶積食症狀就會減輕。香蕉有清熱潤腸、潤肺止咳的功效,尤其是對寶寶因積食產生的大便乾燥非常有效。


寶媽還可以幫寶寶按揉一下羶(dan)中穴,能夠促進寶寶消化,還可治療寶寶因積食產生的咳嗽。每次按300~500次,5~8天為一療程,注意按的時候力度不要太大哦。

二,脾虛夾積

主要是嬰幼兒脾胃比較虛弱,中氣運轉不足,面色發黃,體型消瘦,不愛吃奶,吃點就會腹脹,嘔吐物有酸餿氣味,大便不成形,夾有乳凝塊或者食物殘渣等,舌頭淡紅色,舌苔白厚等,這是脾虛夾積的症狀。

取豬肚半個,白朮6克,生薑幾片,胡椒5克,適量食鹽(一歲以內寶寶添加幾少量食鹽調味即可)。將豬肚洗淨去油脂,放入沸水焯一下,撈出晾乾,把白朮、生薑、胡椒放進豬肚裡縫合,外面用牙籤刺幾個小孔。大水燒開,轉小火煮2小時添入食鹽。撈出豬肚,切塊喝湯。(一歲以內的寶寶只喝湯)

這個豬肚湯每週吃一次就好,連續3~4周症狀就能好轉,此湯有溫中散寒、補脾益氣的功效,適於脾胃虛寒的寶寶。


如果寶寶配合,可以幫他按摩足三里也能夠調理脾胃,增強脾胃功能,還能提高寶寶免疫力。用大拇指或中指幫寶寶按壓足三里5~10分鐘,1分鐘按20次左右,一星期左右為一療程。

對於寶寶還是提倡母乳餵養,儘量定時定量,不能讓寶寶過飢或者過飽,須知“要想小兒安,須帶三分飢與寒”就是這個道理。給寶寶吃母乳的寶媽飲食忌辛辣,儘量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寶寶添加輔食以後,也要注意寶寶每個月齡適合吃什麼,循序漸進的添加,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讓寶寶身體健康強壯。


好媽媽養成之路


一方面由於小孩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對腸道的調節功能差,同時腸胃本身消化功能還沒發育好;另一方面小孩體抵抗力比較弱,容易受到有害菌的侵襲,再加上不恰當的調理方式很容易腸道黏膜受損,導致小孩動不動就消化不良、積食。

積食時,飲食非常重要,記住不強喂,避免攝入難消化食物,禁夜奶,嚴重的禁肉蛋類三天,奶稀釋一倍喝,主食米粥為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也是改善積食很好的方法:

1、早晚喝山藥小米陳皮粥(粥米、小米和鐵棍山藥一起煮,同時放一小撮3年以上陳皮一起煮,煮好後把陳皮挑出來)

2、蘿蔔水(白蘿蔔煮的濃濃的,飯後代水喝,適合吃多了不消化大便幹有口氣等情況)

3、補充益生菌和鋅,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消化。

4、捏脊、腹部按摩

5、艾灸中脘穴、神闕穴(肚臍)、足三里穴

6、焦三仙(2歲以上可以吃),方法: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各3克、炒雞內金3克,煮水後早晚各喝一次,連喝3天,適合吃多了消化不良,5歲以上孩子,以上量可以各用9克。


營養師媽媽藍弧


小兒容易積食以及應對的方法如下:

1.生理原因,小朋友脾胃功能弱,胃也不大,如果吃的多,又無法排出來,就會堆積在身體裡,自然就會積食。判斷是否是積食,方法是:舌苔是否白膩厚,大拇指外側是否有烏紅色的線,肚子是否疼痛脹滿,食慾不振,如果有那就是積食。應對方法:經常健脾,多參加戶外活動。

2.吃得太多,超出胃功能負荷。都怕吃不飽,總勸多吃點,有時候孩子吃的比大人還多,這是不正常的,孩子積食的原因多半跟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應對方法:控制食量。

3.受涼引起:不小心受涼凍著了,減弱胃功能,消化不動。應對方法:保暖,用講堂紅糖水喝一下。

4.寶寶平時可以吃點健胃消食片,雞內金散等等助消化的藥物,但是不要連續吃,一個星期吃個兩次,幫助一下,對身體沒有壞處,還能起到輔助作用。

覺得有道理的話給個收藏,給贊,加關注啊,這是對我們文人最大的肯定了,謝謝你


疫苗小能手


孩子積食不長個,“兇手”是這5樣常見的東西,再不“戒”就晚了

這幾天,能明顯感覺到氣溫的回升。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萬物復甦,更是孩子生長髮育的好季節。

為了能抓住時機,好好讓孩子長身體,不少父母準備了很多營養十足的食物,結果適得其反,造成了寶寶積食的情況,看著醫院的兒科門診,到處都是身體不適的孩子,讓人心疼。

根據醫生所述,好多孩子是因為積食引起的,比如食慾不振、發燒、咳嗽等,而寶寶的積食卻大多是由於父母過度的“好心”所導致的。對此,很多家長應該進行反思,給孩子補營養可以,但是不能亂來,一個不對,就會給寶寶的脾胃造成傷害,孩子就會無辜受罪,得不償失。

春季,這5樣東西儘量不要讓孩子碰,容易導致孩子脾胃不良、積食不長個,家長們一定要把好關。

1. 重口味的食物

天天大魚大肉給孩子補營養,所以孩子的脾胃比較脆弱,很容易受傷。因此,家長應該慢慢給孩子戒掉重口味,換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辛辣食物,孩子更不能吃,刺激孩子脾胃,積食時常發生,不生病才怪。

2. 五花八門的零食

零食種類豐富口味好,是很多孩子的最愛,但偶爾吃一下就好了,畢竟營養極低,而且含有很多添加劑和防腐劑,吃多了會給孩子身體增加負擔,導致孩子消化不了,脾胃失調,影響發育。

3. 生冷寒涼的食物

春季晝夜溫差大,很多家長還是沒給孩子除去棉衣,因此孩子常常覺得熱,“陽火旺盛”,導致愛吃涼。但是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忌生冷,以免造成孩子體內溼氣滯留,損傷脾胃,造成積食,傷害孩子身體,耽誤孩子發育。

4. 油膩食物

大魚大肉少給孩子吃吧,脾胃承受不了,輕則食慾不振,重則積食、便秘。孩子還小,吸收營養的能力有限,不要過度給孩子滋補,控制著點。

5. 宅在家裡“躺屍”

冬天寒冷,不想運動人之常情,但春天氣溫回暖,正是動起來的好時機,宅了一冬的“脂肪”正在燃燒呢,千萬不要讓孩子在家裡“躺屍”。如果孩子整天窩在家裡,不僅脾胃得不到鍛鍊,身體代謝降低,積食幾率更大。

孩子積食了,怎麼辦?

想要解決孩子積食問題,要先調養寶寶脾胃,脾胃好,消化好,自然清積食。平日裡,可以給孩子喝點雙低聚乳清,這是一種結合蛋白,內含雙歧因子,調節孩子腸胃菌群平衡,促消化,減輕脾胃負擔,增強孩子脾胃的運化能力,幫孩子調養脾胃,清除積食。

除了調養孩子脾胃,處理孩子積食,還要謹記十字:晚餐不吃肉,睡前奶取消!(當然,如果是6個月內的孩子,還沒開始添加輔食就用不到了,這時候遵循“按需餵養”)。


枯葉蝶angel


小兒為何經常出現積食,如何處理?

寶寶出現肚子脹、吐奶、厭食、舌苔厚膩、上腹部飽脹、大便稀且有酸臭味等表現,都是小兒積食的表現。

積食大多發生在嬰幼兒階段,因為嬰幼兒的消化器官發育還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不充足,酶的功能也較弱,胃及腸道內黏膜柔嫩,消化功能還比較差。

如果父母餵養不當,什麼都給寶寶吃,就會影響到寶寶的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滯胃腸所形成的一種胃腸道疾病。

小兒積食如何緩解呢?

1、食療法。

當寶寶出現積食,建議先從飲食上適當調理,要少吃多餐,不要吃得太多。“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餓。”尤其是讓大人餵飯吃的寶寶,自己不會控制食量,媽媽喂,寶寶就張扣吃。這時候,就需要大人控制好寶寶食量,積食的時候,一定要減少食量。

平時的輔食食譜可以用白蘿蔔、山藥煮粥,還有山楂、陳皮加適量冰糖煮水給寶寶喝,也有一定的效果。

2、增加運動時間。

天氣好的時候多帶孩子出去戶外運動一下,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運動後,記得給孩子及時補充水源,多喝白開水,也能促進新陳代謝。

3、適當按摩。

最簡單的按摩手法就是,順時針給寶寶輕輕地來回按摩小肚子,避開肚臍眼輕輕揉動,可以促進腸道蠕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關注萌媽百寶箱,可以查閱更多原創的輔食食譜、親子手工和科學育兒等優質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