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吳軍:團隊養庸人的3大原因

吳軍:團隊養庸人的3大原因

吳軍:團隊養庸人的3大原因


內容來源:本文摘編中信出版集團出品吳軍人生進階三部曲《見識》《態度》《格局》套數書稿,筆記俠經出版社授權發佈。

第 4363 篇深度好文 : 5179 字 | 8 分鐘閱讀

三種好公司來自筆記俠00:0007:11

點此聽精華版音頻 ↑ 更多精彩內容,還需閱讀全文哦

讀書筆記•文化生活

本文優質度:★★★★★+ 口感:紫薯味餅乾

筆記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公司該如何權衡員工、顧客和股東之間的利益?
  • 在職場上,為什麼不可能對所有人都好?
  • 職場生態裡,如何避免被腐食者盯上?

2018年,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以下簡稱“美聯航”)出了一則大新聞。因為超售機票,還要安排三位內部員工乘機,導致座位不夠,美聯航便將一位越南裔乘客拖下飛機。


這位乘客找律師訴諸法律手段,美聯航也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以和解的方式解決了這件事情。據我的律師朋友估計,和解金額應該在幾百萬到幾千萬美元之間。


當時,很多媒體對此進行了追蹤報道。媒體和社交網絡上比較流行的觀點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早知這樣,把我拖下飛機好了”。


但事實上,就算真把持這種觀點的人拖下飛機,他們可能馬上就接受那 800 美元的代購券補償了。大部分人只是嘴上硬,真遇到事情就不行了, 這種評論不看也罷。


第二種,狂罵美聯航以及美國的航空公司,特別是指責它們超售機票。


其實,超售機票是世界航空業的行內規則,否則絕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會虧損。這一點我也不做評論。


第三種,指責美聯航為了照顧內部員工利益而損害顧客利益, 因此認為美聯航不是一家好公司。


美聯航照顧員工利益不假,由於它經過幾次破產重組,工會成了美聯航的大股東,員工的利益自然被放在前面。


但問題是, 把員工利益而不是乘客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就不是好公司嗎?恐怕也不是這樣的。

一、三種好公司


托爾斯泰寫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好的公司卻未必相似。

總體而言,好公司可以分成三種:對員工好,對顧客好, 以及對投資人好。


任何公司都需要兼顧三方面的利益——員工利益、消費者利益和投資人利益。


但是,這三者常常無法兼得,就如同不可能既讓馬兒跑得快,又讓馬兒不吃草,還要讓馬兒不掉膘。


如果一個行業發展得很快,蛋糕變得很大,又很容易分,那麼三者的利益看似都能兼顧到。

但任何市場都有飽和的一天,那時候,這三者的利益就近乎一個零和遊戲,無法再兼顧彼此。


IBM 在小沃森時期(20 世紀 50 ~ 70 年代)對員工很好,對投資人和顧客也很好。但是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公司發展停滯,就顧不上員工的利益了,福利越來越差。


甚至為了降低成本,IBM 將大量在美國的工作轉移到印度。在郭士納接手 IBM 後的 20 年裡,IBM 的營業額沒有增長,利潤倒是漲了很多,這就是節省人員成本的結果。


這樣一來,投資人很高興,但是員工和顧客不再滿意。航空業的情況比 IBM 還慘,讓它兼顧各方利益更是不可能。

最終,所有公司必須在員工、消費者和投資人之間做一個選擇。不論選擇哪一方的利益優先,都有好公司和壞公司之分。

吳軍:團隊養庸人的3大原因

我們熟知的星巴克就是優先維護員工利益的好公司,而這樣的選擇和老闆舒爾茨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舒爾茨的父親在一家企業工作時,曾經因為腳受傷無法上班。那家企業對員工極為糟糕, 舒爾茨的父親不僅沒有收入,還得不到救治。


舒爾茨從此下定決心,如果自己將來辦公司,一定要優先保證員工利益。他後來確實是這麼做的,星巴克的臨時工都有醫療保險。


舒爾茨時常來中國,每次和員工開會都只是講講心靈雞湯的故事,鼓勵一下大家, 從來不批評下屬。


像星巴克這樣以員工為優先的公司還有谷歌、騰訊、基因泰克等。谷歌已經很多年被評為美國最佳僱主,而之前獲得這個榮譽的常常是基因泰克。


不過,由於員工福利太好,谷歌的股票表現遠沒有同量級的 IT(信息技術)大企業好。


選擇顧客優先的好公司也有不少,比如亞馬遜、阿里巴巴、美國運通等。我在谷歌的一個同事來自亞馬遜,現在是谷歌搜索部門的副總裁,當初我是他的面試官。


等他到谷歌上班後,我問他對亞馬遜的印象,他只說了一個詞:frugal(節省)。


我還有很多朋友在亞馬遜工作,都說公司的福利比較差,特別是醫療保險。但是看在股票瘋漲的分兒上,他們一般也就不介意福利了。


不過,亞馬遜對顧客——無論是商業夥伴還是個人——態度一直很好,它做的很多工作就是為了方便顧客。至於美國運通, 對顧客,特別是對那些高收入的顧客,簡直好得不得了。

還有一種公司,對投資人很好。


這種公司很多,巴菲特投資的那些公司大多如此,比如 IT 行業的 IBM、英特爾和蘋果等,它們總是不斷地派息、回購股票。對巴菲特來講,它們就是“現金奶牛”。


不過,對員工、顧客和投資人都不好的公司也不少。比如國內曾經有一家半導體公司,上市前耍滑頭,把員工期權的行權價格(員工購買股票的成本)由人民幣換成美元(比如,由 10 元人民幣變成了 10 美元),結果大部分員工辛苦幾年卻一點好處都沒有得到。


同時,它對投資人和顧客也不好。投資人經常抱怨找不到首席執行官,而顧客則對它那完全沒有品質保證的產品很頭疼。


類似的還有不少互聯網公司,它們不僅拖欠員工工資,讓所有投資人的錢打了水漂,還不遵守對顧客的服務合同。當然,這些企業難以持久,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我想強調的是,全世界的公司雖然很多,但是能在一方面做得很好,另外兩方面做得不太差,就很不錯了。


試圖同時討好三方就如同水中撈月、緣木求魚,最後反而成了哪方利益都照顧不好的壞典型。

不僅公司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在職場上,我們很難對所有人都很好。不過,有三個群體值得我們重點關注:領導,下屬和周圍同事。


雖然很多人想同時讓三者都滿意,但實際上做不到。因此,在職場上,比較簡單而有效的生存之道是根據我們的特長保住一頭。


吳軍:團隊養庸人的3大原因

要麼對領導負責,要麼對周圍同事和下屬負責, 要麼對公司負責。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去損害其他兩方的利益。


對公司負責的人,只要幹得好,領導即便不喜歡這個人也會認了,因為公司缺不了他。如果領導聰明一點兒,應該把這種人看成自己的資源。


對領導負責就不用說了,只要領導不倒臺,這種人就有人罩著;不過,領導倒臺了,這種人就不保了。


這時候,他們最好識趣地主動換一個地方,因為他們過去難免得罪過不少人。


對周圍同事和下屬負責的人看上去最容易受欺負,但他們常常用同事和下屬鎖定自己在公司裡的安全地位。


當這種人和領導有矛盾時,公司甚至會保護他,趕走領導。因為這個人一走,可能會帶走一大片人,而那個領導則可能是一個已經被架空的人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看到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特長, 才是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的不二法則。

二、職場生態裡如何避免被腐食者盯上?

但是沒有誰是不敗的,職場上的生態和自然界的生態一樣,人數比較多的單位往往存在腐食者。


一方面,腐食者對我們是一個威脅,被他們盯上可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每一次公司裁員,被腐食者盯上的人很容易成為犧牲品。


另一方面,腐食者在幫助我們清理環境,給我們更大的發展空間。


正如沒有腐食者就沒有自然界的進化一樣,如果一個單位裡沒有腐食現象,所有人無論能力高低、業績好壞、同事間相處得是否融洽,最後都不會被淘汰,那麼這個擠滿了不作為個體的單位自己就會死掉。


但每個人都要爭取做生態裡健康的一環,針對腐食者的這些特性,我們能做的就是避免成為腐食者攻擊的對象。


腐食者不會攻擊什麼樣的人呢?就如同禿鷲不會攻擊健康動物,做空者不會做空牛氣沖天的股票一樣,腐食者不會主動攻擊那些根基牢固、風頭正盛的人。


在單位裡,有的人即使暫時落魄,腐食者也知道他將來必定能東山再起。

腐食者不僅依然對他比較客氣,甚至還會幫助他(如同在股市上抄底一樣)。


反之,如果腐食者認定一個人永遠不會有大出息,在需要找一隻替罪羊的時候就會對此人出手,各種倒黴事就會落到這個人頭上。

三、瞭解管理層才能理解處境的危險

什麼人最容易成為腐食者的犧牲品呢?我把他們歸結成 5 種人。不過,在介紹這 5 種人之前,我想先講一講公司裡各個層級管理者的心裡話。


這些話是他們平日內心所想卻又不好意思說的。只有瞭解了管理者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這 5 種人的處境很危險。

首先,管理者的地位常常取決於團隊的規模。管理 100 個人的管理者,在單位裡的重要性通常高於只管 10 個人的管理者。除非後者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精英團隊。


通常,管理者要往上爬,就要將自己做的事情表現得很重要,不斷擴張自己的團隊。


我有一個在微軟做到副總裁級別的朋友, 他在被提升之前和我講,他要努力將自己的團隊從 100 多人擴大到 1000 人,這樣他就可以當副總裁了。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因此,除非萬不得已,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管理者一般也不會解僱自己的手下,即便那些人做得很差。也就是說,管理者通常不會扮演腐食者的角色。


吳軍:團隊養庸人的3大原因

這樣一看,公司中層幹部和公司在利益上是有衝突的,而公司和基層員工的矛盾反而較小。我在給一些公司把脈時,最常給出的建議就是讓它們辭掉一些中層幹部。


其次,現在在任何單位裡,業績幾乎只來自極少數人。也就是說,就算團隊裡的絕大部分人離開了,單位的業績也不會有絲毫影響。這意味著,絕大部分人都可能成為腐食者攻擊的目標。

四、為什麼職場上存在庸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大部分單位要養這麼多庸人呢?原因有很多,單位不同,原因也不盡相同。除了維護團隊規模之外,通常有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為了找到最有用、產出最高的少數能人(他們通常只佔團隊成員的 10% ~ 20%),管理者不得不招上 100% 的人。


因為“能”或“不能”很難從簡歷中看出來,甚至很難通過簡短的面試就下定論,管理者得把人招進來,用一用才知道。


第二,管理者的領導其實知道中層幹部心裡的那點兒小九九, 因此他們每年會要求中層幹部淘汰一些績效差的員工。而中層幹部不願意縮小團隊規模,便會在能擴張時儘量擴張,等到年終淘汰掉一些人後,團隊還是能保持足夠規模。


第三,對團隊貢獻最大的 10% ~ 20% 的能人是變動的。可能今年是這批人,明年就變成另外一批人。由於不知道明年哪朵雲會下雨,領導者只好都保留著。


當然,那些情商太低、和所有同事都處不好關係的員工,因為那些人本身有缺陷,成為機構精簡的對象本來就在情理之中。


而我們要說的這5 種人,他們本身沒有什麼過失,只是因為所處的位置、自身的能力和資歷讓他們位於被腐食盯住的危險位置。

五、避免成為這5種人

第一種人是本來就在領導者淘汰名單上的。不客氣地講,這些人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被淘汰,以便管理者可以向上級交差。


比如,一個單位要求末位淘汰 3% 的員工,但這種事既不會有明文規定,也不會有文字記錄,只會通過管理層之間的溝通傳遞, 以免搞得人心惶惶。


因此,這些人就成為每次末位淘汰或者裁員的對象。處在這種位置上的人其實應該有自知之明,因為他們每次績效評估的排名都很靠後。


當然,靠後的原因未必是能力問題。總之,這些人一旦被列為淘汰的首選,最好趕快找下家,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

第二種人是能力遠達不到單位要求,當初只是出於各種原因被照顧進來的。在美國,這類人通常是因為平權而被聘用的;


在中國,則常常是因為人情關係。這類人總以為自己很安全,但他們在私下裡是被歧視的,因為其他人都知道他們是被照顧進來的。


當然,領導者為了不惹麻煩,不會親自觸動這些人,但其他同事就不同了——他們為了自身安全,會將這些人趕走。


於是, 其他同事成了腐食者,而那些被照顧進來的人就是被腐食的對象。當大家都對這些人表示不滿時,領導者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將他們請走了。


此時,其他同事會覺得領導者英明,甚至感激領導。

第三種人是一些職級和承擔的責任不相稱的資深人士。很多人覺得,資深人士人脈廣,過去的功勞大,應該是最安全的,其實不然。從腐食者的角度看,他們中的一些人恰恰是最脆弱的。


如果一個人能維持不斷晉升的勢頭,那麼他的地位是安全的, 因為晉升代表他對公司的作用越來越大,自然沒有人敢惹他。


但是當一個人的上升勢頭已經停滯,且在一個職級上待了很長時間, 他的價值就會越來越小。


一方面,他的收入比新人高很多;


另一方面,他的產出未必比別人高。這時候,新人要往上走、升職級, 就要擠走在前面擋路的人。


因此,那些資深人士會成為腐食的對象。要想避免這一點,需要能力和職級同步提升。有些時候,職級提升得太快,能力跟不上,並非什麼好事。


第四種人是不能為領導者帶來價值的人,或者說既不能幫助領導者成功,也不能給同事帶來幫助的人。


我在前文講過,一個只需要 10 個人的領導者,可能會搞出一支 100 個人的團隊。當然,任何領導者都不會讓那 90 個人閒著, 他們會“創造”出一些事情給下屬做。


只不過,這些事情對單位來講可有可無。如果一個人被安排做這些可有可無的事情,在一個組織蒸蒸日上時,他的存在不會被挑戰;可一旦有點風吹草動, 他就會成為腐食者的對象。

第五種人是還沒有證明自己價值的新人,這既包括剛入職的員工,也包括剛剛從其他部門調過來的人。


一個公司一旦大規模裁員,這兩種新人都是首當其衝被裁掉的,因為裁掉他們對單位業績的影響幾乎是零,對企業最安全。不過,當一個單位迅速發展時,這兩種人是安全的,因為新人常常好使喚。


因此,如果想換部門,最好在單位比較景氣的時候換,而不要選擇它風雨飄搖的時候。領導者在遇到必須裁員的壓力時,除非他已經考慮好了要淘汰的人,否則最不得罪人的做法就是讓新人離開。

職場上,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健康起來,不要成為腐食者或者任何人攻擊的對象。一個自身健康、各方面都被看好的員工,沒有任何人會去自討沒趣地招惹他。


*文章為講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