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明的仁宗朱高熾究竟是怎麼死的?

蒼茫大地顧煒斌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病逝於返京的途中,享年65歲。
朱棣的病逝帶給這個大明王朝前所未有的影響,始於他在對待皇嗣不同的態度。
對於太子朱高熾,事實上朱棣生前並不是很滿意,但因為佔據嫡長子這個名分在,朱棣不敢輕舉妄動。
雖然朱棣很喜歡自己的二兒子朱高煦,但在國家大事上,朱棣仍表現的十分審慎。
然而這並不妨礙朱高煦奪權。為了避免這一幕,隨行的大臣立刻掩蓋了朱棣的死訊,同時快馬傳報京城的太子朱高熾。
朱高熾立刻控制住了京城的一切局勢,並於當年的九月十六日繼位,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
終於可以放鬆心情了,這恐怕是朱高熾內心第一個念頭,然而他沒有想到的就是,他登上皇位也僅僅只有10個月就撒手人寰。
朱高熾的年歲並不輕,47歲在我們現代人眼中,也不算是年紀比較大,可以說朱高熾從他繼位到病逝,也蒙上了一層頗有陰影的意味。
明史仁宗本紀中記載: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於南京。辛巳,大漸,遺詔傳位皇太子。是日,崩於飲安殿,年四十有八。
有關明仁宗病逝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概括。
還有史書記載,說朱高熾夜觀天象,一夜忽見有星變,急忙找見楊士奇等大臣說:我命不久矣。然後就去世了。
合著明仁宗還有夜觀天象的業務,看來還是隱瞞了太多。
正史中,記載仁宗皇帝,大致上都是無疾而終,也因此衍生出了多種版本。
比如被他兒子暗害的說法,按照這個版本描述,明仁宗朱高熾生前身體一直都不是很好,也是在夜觀天象即將命不久矣的時候,名義上繼位的太子朱瞻基這時候還在南京。
為啥在南京呢,是因為朱高熾繼位以後,還是希望把國都遷回南京去,因此4月份的時候派朱瞻基打前站。
但朱高熾五月二十七日病逝,朱瞻基六月二十八日就即皇帝位,比他父親快了兩個月,可見這當中事情緊急程度。
有人懷疑,是朱瞻基暗中操縱了父親的死,因此他能夠從南京提前出發,因為按照時間來推算,按照明代交通的速度,朱瞻基這兩個月的時間,只夠在路上走一個來回,根本就來不及準備,所以朱瞻基暗害自己父親的說法甚囂塵上。
不過這一切都只是猜測,實際上朱高熾的身體不好,是個事實,在父親忽然去世的情況下,加上身心忽然放鬆的前提下,確實有可能導致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加上朱高熾體態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本就攀升,病亡也是在所難免的。

漫步史書


明仁宗朱高熾突然死亡,享年48歲。然而他在位時間不過短短的一年。為何明仁宗朱高熾會突然死亡呢?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而明仁宗朱高熾的死也一直都是個迷。但是朱高熾突然死亡必然有所蹊蹺,民間也出現了很多傳聞。

有一種說法是:朱高熾因為貪圖美色,嗜慾過度而死的。眾所周知,朱高熾是一個貪圖美色之人。有一次,大臣李時勉上奏勸誡朱高熾不要縱慾過度。朱高熾聽到之後很生氣,便下令對李時勉動刑,而李時勉也險些喪命。李時勉一個小小的勸誡便上朱高熾這麼大動干戈,想必是李時勉正好說出了事實,朱高熾懷恨在心,才會下令對李時勉動刑。可是朱高熾究竟是不是因為縱慾過度才死亡的呢?這個我們無從考證。

還有一種說法是:朱高熾是因為後宮妃子的矛盾,自己誤服毒酒而被毒死的。有一次宴會上,郭貴妃向皇后敬酒,可是皇后卻遲遲不喝。朱高熾便問:愛妃為何不喝?於是便從皇后手中搶過酒杯,一飲而盡。而喝完不久之後,朱高熾便中毒身亡。

另外的說法是這樣的:朱高熾是被自己的兒子朱瞻基謀害的。據說是因為朱高熾的父親朱棣覺得朱高熾是一個貪圖享樂之人,生性懦弱,一直對朱高熾很不滿。朱棣一心想著廢掉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可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卻和父親性格不一樣,朱瞻基英勇善戰、懂兵法謀略,有膽識,是一個很好的人才。朱棣在世時很喜歡自己的這個孫子,處處都偏愛自己的孫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寵愛,於是心中也萌生了自己的小心思。朱棣想要立朱瞻基為太子,可是想到如果自己這樣做,朱高熾肯定會不高興,這樣肯定會造成麻煩。於是便他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朱高熾。而朱瞻基本來就受寵於朱棣,而且朱瞻基這個人很有想法。朱高熾繼位後,朱瞻基便虎視眈眈,後來朱瞻基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自己稱帝,稱為明宣宗。

這三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我更加偏信於第三種。我認為第三種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雖然朱高熾在位的時間很短暫,但是朱高熾卻是一個很有建樹的皇帝。朱高熾是一個生性文雅、仁愛的人,他繼位之後便開始重用文人,深受文臣的愛戴。朱高熾還實行了許多緩解社會矛盾的措施。他重用賢臣,並且對科舉制度也做出了一些新的改革。這一改革制度一直流傳至清朝。

朱高熾重用賢臣,其中歷史上的三楊輔政便是出自朱高熾之手。朱高熾以唐代為模範,學習唐代的一些制度,朱高熾愛民如子,他還下令減輕賦役,對一些貧困地區實行救濟。朱高熾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他的儒家理想主義一直影響著後人,還下令建立了弘文館,在弘文館裡與大臣們談論儒家經史。可見朱高熾在文化的建樹上還是頗有成就的。朱高熾還是一個善於納諫的人,他主張大臣們積極進諫。在朱高熾當政的這段時間,洪熙年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安寧。朱高熾是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他在靖難之役中率領萬人大軍前去阻擋建文帝朱允炆的五十萬大軍,最後他成功地阻擋了朱允炆的五十萬大軍。這一阻擋成功對靖難之役的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一戰役也成為了朱高熾軍事上最輝煌的一筆。

雖然朱高熾在位只是短短的一年,但是他在政治和文化領域的建設還是具有很大貢獻。可以說朱高熾是一位好皇帝。


奮鬥的年紀mpf


明仁宗朱高熾死於糖尿病和好色,沒有野史所說的陰謀論。

朱高熾還是燕王世子的時候就與朱棣的其他幾個兒子有很大的區別,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對朱棣的幾個兒子還是很關注,還專門把他們從北平接到南京來接受教育。

朱元璋很喜歡朱高熾,因為他性格平和、安靜,很有點像太子朱標。朱棣卻不一樣,他一生征伐,對孔武有力,勇猛善戰的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很喜歡,對世子朱高熾不怎麼感冒。

朱高熾自小不得朱棣的喜歡,除了性格與朱棣大相徑庭外,重要的是他的體型不好,好靜愛文的朱高熾體型肥胖,胖到自己都無法自己走路了,行走需要有侍者攙扶,走路還跌跌撞撞的,這個形象實在不像世子。

按照現代醫學來看,朱高熾有點典型的肥胖病和糖尿病,自小身體很羸弱的朱高熾估計也很抑鬱,從小爹不愛,受旁人嘲笑,內心不會太強大。

朱棣靖難成功後,正式立了朱高熾為太子,但是日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他的太子也是當得戰戰兢兢,不但皇帝老爹猶豫著想廢了他,立朱高煦為太子,而且自己的親弟弟朱高煦在背地裡沒少使陰謀詭計。

朱高熾在47歲那年終於熬死了明成祖朱棣,自己登基當了皇帝,算是守得雲開霧散,天下老子最大了,可是他也只活了47歲,只當了9個月的皇帝。

朱高熾怎麼如此的短命,偏偏當了9個月的皇帝就突然死亡,在這之前毫無病重的徵兆,很蹊蹺,於是各種傳聞就蜂擁而出,傳得最為傳神的就是太子朱瞻基陰謀殺害了明仁宗朱高熾,為了急於登基。

陰謀論相當扯淡,太子朱瞻基此時還在南京監國呢,他沒有時間和條件謀殺朱高熾,難道他不可以用其他人嗎?比如收買宮內的宮女,太監什麼的。這完全不可能,如果朱瞻基不在北京,就敢貿然陰謀弒君,他如何能夠快速的掌控朝局,萬一朝中重臣另立新君,朱瞻基不是為他人嫁衣了。

既然朱高熾不是死於陰謀論,那麼他短短9個月就駕崩,原因是什麼呢。

這就與他的另外一個愛好有莫大的關係——好色。男人好色不是毛病,但是需要本錢,本錢就是要有一個好身體,大家都懂的。大家懂,朱高熾不一定懂,以前當太子的時候戰戰兢兢,時刻要留意皇帝朱棣對自己的印象,這下當了皇帝了,這點愛好可以任意發揮了。

當了皇帝的明仁宗有了滿足自己任何愛好的權力,卻沒有享受這個愛好的本錢,他的身體情況完全不允許他天天滿足他的愛好。朱高熾卻不明白,可勁的造,一個勁的玩起了他的個人愛好。

針對他的這點不惜身體滿足個人愛好的事情還鬧得滿朝皆知,其中有一個大臣還上奏疏勸誡明仁宗朱高熾,差點被他給殺了,老子就這麼點愛好,你們還要管。

身體有嚴重的疾病,還日夜“操勞”,朱高熾終於把自己給掏空了,洪熙元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熾駕崩,遠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星夜入京繼位登基,是為明宣宗。


沉墨I方之城


朱高熾是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的長子,明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葬於十三陵獻陵。朱高熾之死十分可疑,一般認為有以下兩種觀點:

第一種:明仁宗之死與他的長子朱瞻基有關

仁宗的性格相對平庸,並不受明成祖的愛戴,但是迫於輿論和太祖制訂的立嫡立長的制度,才立朱高熾為太子。倒是仁宗的長子朱瞻基很受明成祖寵愛,永樂九年(1411年),他被立為皇太孫。朱瞻基的性格與明成祖倒是相似,他熟諳武事,且善於應變,頗具口才,明成祖十分喜愛他,在二徵漠北時,特命皇太孫隨侍,讓他有戎馬軍旅的磨練。朱瞻基工於心計,在保全父親仁宗的儲位上有貢獻。仁宗與朱高煦、朱高燧之間的皇儲之爭,表面上沒有撕破臉,但暗地裡也是波濤洶湧。

有專家經過詳細考證,認為有二場關於朱高煦、朱高燧的誣陷案,其幕後策劃者是朱瞻基。永樂十四年有人告發高煦有謀反狀如私立護衛、大造兵器等,永樂二十一年高燧糾集常山護衛王瑜等“將不利於上及皇太子”,而事後經明成祖仔細審查,二事都是言過其實。

但是仁宗忠厚,他對這個性格與他反差很大的長子卻沒有什麼好感,感情上很疏遠。當他即位後,並沒有馬上立太子,後來雖然立朱瞻基為太子,但是在立太子的冊文中,寫了不少讓太子好好做人的道理。
明仁宗於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突然暴斃,在位僅十個月。同年六月長子朱瞻基即位,是為宣宗。洪熙元年三月,仁宗命皇太子往祭風陽皇陵、南京孝陵,並讓他留守南京。《宣宗實錄》上記載,明仁宗暴斃之後,由於太子當時沒有回京,朝廷就秘不發喪。而實際上太子還未從南京上路,人們就已經在暗傳仁宗駕崩的消息了。即使在北京也沒有人知道的消息,在南京人們怎會知道?
看來仁宗的死是一些人早就預料好的。而當時宣宗的舉動言行也十分反常,很讓人起疑。有人勸他為了安全從小路回北京,他卻說:“君父在上,天下歸心。豈有他哉!且予始至遽還,非眾所測,況君父召,豈可稍違。”於是從大道驅車回京。問題就在於,他怎麼知道他要“始至遽還”,這不是在掩蓋他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結果嗎?

因此,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仁宗之死與宣宗有關。

第二種:仁宗之死與他的過度縱慾有關

仁宗喜歡女色,早在為太子時就十分露骨。朝鮮《世宗實錄》說朝鮮使臣尹鳳曾把朱高熾和朱棣作過比較,回國後告訴朝鮮國王說:洪熙皇帝“好戲事”,“沈於酒色,聽政無時,百官莫知朝暮”。《明通鑑》和《明史》談到仁宗上臺不久,有個著名大臣叫李時勉的給他上了一篇奏疏,中心內容是讓他不要嗜慾過度。因此觸怒了仁宗,被下了大獄。
據說仁宗縱慾過度,體虛乏力,得了不治之症。陸釴在《病逸溫記》中記載,有人懷疑仁宗是被毒死的,經他與太監核實,仁宗是得了陰症。就當時的醫療條件來說,治好這個病有難度,因此,也有人說仁宗為了治陰症,而服用了金石之藥,最後有可能是中毒身亡。但這些正史中也沒有記載,所以可信度也不高。
但是,仁宗皇位剛坐十個月就暴斃,確實有些可疑,值得人們繼續關注。

讀書悟道


明仁宗朱高熾之死是一個謎團。他在位不足一年就駕崩,引發了朝野的諸多揣測。

按照正史的記載,他是被大臣氣死的。

當時,有一位名叫李時勉的大臣給朱高熾上了一份奏疏,其中提到:

側聞內宮遠自建寧選取侍女,使百姓為之驚疑,眾人為之惶惑。

就是說當時還在明成祖朱棣的孝期內,聽聞朱高熾有從民間選美的打算,所以李時勉上奏勸阻。

結果朱高熾一聽這話,直接怒氣上頭,命武士以金瓜錘打斷李時勉的三根肋骨,並送入詔獄。但他並沒有消氣,反而越想越怒,再加上身體不好,這種動怒直接讓他送了命。根據《明史》的記載:

仁宗大漸,謂夏原吉曰:“時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按照野史的說法,朱高熾是死於後宮爭鬥。

明人《病逸漫記》記載道:

仁宗皇帝駕崩甚速,疑為雷震,又疑宮人慾毒張後,誤中上。

這番話的意思:民間傳聞,朱高熾可能是遭受了雷擊。此外還有一種傳聞,就是後宮嬪妃想要毒殺朱高熾的妻子張皇后,結果這杯毒酒卻讓朱高熾喝了下去。

這個進獻毒酒的人是朱高熾的郭貴妃,所以她也因此而被殉葬。

總而言之,這些傳聞真真假假,就當個笑話看吧。


HuiNanHistory


《大明風華》裡那個胖胖的太子朱高熾,登基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廟號仁宗,享年47歲,算不得高壽。

近年來有種無稽之談,說朱高熾是被他的兒子朱瞻基害死的——這種說法在我看來真的太過荒謬。

從政治角度來看,朱瞻基是板上釘釘的大明繼承人,朱棣極其喜愛他,甚至因此而定下了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朱高熾最出名的地方就在於“仁孝”,不會輕易違背父親的意願。而且,朱瞻基是嫡長子,朱高熾本身就對他很看重。

所以朱瞻基的地位非常穩固,他只需要等著父親去世,再繼位登基就行,用不著鋌而走險,給自己留下壞名聲。

從父子之情來看,朱瞻基和朱高熾感情深厚,兩人同心協力戰勝了總想爭位的朱高煦和朱高燧,更有一份“戰友情”。

只要朱瞻基沒有喪心病狂,他就不會謀害父親。雖然皇位吸引力很大,但所有弒父的太子,都是處境艱難被逼無奈,要有可能的話,誰不想做個讓人誇讚、光明正大上位的太子?

還有另一條明證:朱高熾去世的時候,朱瞻基沒在北京,被派去考察南京了,因為朱高熾想把都城遷回去。

自古皇位交替時是最容易發生事故的,如果真是朱瞻基下手,他一定不會離京,肯定得守在朱高熾跟前,免得被別人摘了桃子。

那麼朱高熾是怎麼死的呢?猝死。

大家都知道,這人一胖啊,各種病就找來了。朱高熾從小就胖,身體一直很虛弱,沒兩個內侍扶著走路都走不穩,當年朱棣猶豫著不肯立他為太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身體差,朱棣擔心他像朱標一樣早逝。

除此之外,朱高熾還有一個特點:好色。驚訝嗎?不必要,沒人規定身體肥胖、寬容仁慈就不能好色。

可是本來身體就弱了,再縱慾無度,那不就更差了嗎?再加上各種提升雄風的“神藥”,朱高熾像現代每天加班的上班族一樣,疲憊不堪,突然就猝死了。

事實上,好色和用藥,是後世好多位明朝皇帝短命的主要原因。

比較神奇的是,朱高熾“明於星象”,據說能夠通過觀星看到未來一些重要的事情。

去世之前一段時間,朱高熾某晚夜觀天象,發現星象有變,忙召來心腹大臣蹇義、楊士奇等人,嘆息道:“天命盡矣!”意思是他命不長久了,接著和大臣們說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讓他們好好輔佐兒子朱瞻基。

果然,沒多久他就猝死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仁宗朱高熾,明朝第4位皇帝,是個爺爺不疼爸爸不愛的受氣皇帝,好不容易熬了20多年的太子,登上皇位才9個月就死了,而且前一天還好好的處理政務,頭一天就病倒,第二天就駕崩了,這未免太快了,直觀感覺這是非正常死亡,但《明史》和《仁宗》實錄隻字不提,以至成為歷史之謎,當年多年來,人們對仁宗朱高熾之死有幾種說法。

明朝洪熙皇帝朱高熾畫像。

一種說法朱高熾之死是郭貴妃誤殺的,郭貴妃想當皇后,在一次酒宴上,向張皇后敬毒酒,張皇后與郭貴妃不對眼,就是不喝,一旁的朱高熾打圓場,搶過酒喝了,結果毒死了,郭貴妃因誤毒死皇帝,羞愧之下也殉葬了,此事記載於祝允明的《野記》,這事仔細分析,漏洞百出,郭貴妃就算想害死張皇后,當場獻了毒酒,豈不是自己就是兇手,肯定滿門抄斬,還當什麼皇后,而且郭貴妃是武定侯郭英後人,朱高熾死後,郭氏一族活得好好的,再說明朝殉葬制度,朱元璋定的是太子即位,除了太后和生母,其餘妃嬪全部在殉葬之列,郭貴孔殉葬是正常程度,不存在郭貴妃誤殺。

朱高熾原配張皇后。

二種說法是朱高熾是被大臣李時勉氣死的,《明史·李時勉傳》記載,朱高熾死的前幾天,李時勉上了一道奏摺,說“涼閣中不宜近妃嬪,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對不屈”,實為提醒皇帝不要放縱過欲,在大殿上說這樣的話,完全是不給皇帝面子,朱高熾便叫到一邊,兩人對論,朱高熾氣個半死,幾天後去逝,死前還說“時勉廷辱我”,當時李時勉已經下了詔獄,兒子朱瞻基登基後,張太后下令嚴懲,結果是朱瞻基親審李時勉後,無罪,官復原職,假設先帝是李時勉氣死的,那李時勉絕對活不了,可以肯定的是,朱高熾之死與李時勉沒有關係。

朱高熾的獻陵。

三種說法是誤服藥服暴亡,朱高熾的身體從小就不好,體弱多病,還非常肥胖,走路都要兩個太監給架著,朱棣就曾親口說世子多病,《明史紀事本末》有“世子多疾”的記載,朱高熾從發病到死亡,雖然突然,但後世做的井井有條,不但詔令太子朱瞻基回北京,還敕令太子即位詔書,可見中間還有迴旋的時間,民間史料《病逸漫記》記載“蓋陰症也”,意思是朱高熾有陰虛方面的毛病,於是服用了補陽的藥物,《明史·孫汝敬傳》記載仁宗是“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如果綜合這些線索,大概可以理出,朱高熾本就體弱多病,有點陰虛,服用了下面進獻的金石丹藥,本想補陽,結果藥物毒性發作而死。

欽安殿,建於永樂年間,裡面供奉著真武大帝,為皇宮內道教法事場所。

另外,仁宗朱高熾本是性格溫和,甚至有點懦弱的皇帝,但查看《仁宗實錄》會發現,在他去世前幾個月,會常有暴怒、突然發火的現象,前面那個李時勉就因為在朝廷上講了幾句話,就大怒拖下去打,死前嘴裡還唸叨時勉廷辱我,這些現象很像服用金石丹藥的副作用症狀,而且朱高熾沒有死在自己寢宮,而是死在欽安殿裡,這個殿是幹嘛的,專門給道士作法事用的,那結果呼之欲出了,朱高熾也有吃丹藥的毛病,一天在欽安殿煉丹吃藥,毒性發作,暴斃。


圖文繪歷史


一個正直壯年的皇帝,為何剛剛當上皇帝9個月就暴斃而亡?關於朱高熾駕崩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傳言,但是都沒有得到史學界的完全認可,當然了,傳言也分準確度高或者不高。

因此小太陽整理了三個朱高熾死因贊同度最高的三種說法與大家一起探討,當然了我最認可的是第三種說法哦。

一、朱瞻基謀害說法

有一些學者通過對明史的研究,提出了是朱瞻基害死自己親爹朱高熾的說法。

這些學者提出這種說法的依據是:當時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但是卻不得朱棣喜愛,只不過因為朱瞻基的原因,再加上朝中大臣的聲音,這才沒有撤掉朱高熾的太子之位。而朱瞻基也從小就開始以大明王朝未來的掌權人自居。

朱棣去世之後,朱高熾繼位,朱瞻基自然成為皇太子,當時的朱高熾就察覺到朱瞻基並不安分,因此經常有勸誡之意,但是朱瞻基卻不以為然,甚至會認為是自己的父親不想讓自己接受皇位,從而對自己說一些勸導的話語。

洪熙元年,朱高熾命朱瞻基去鳳陽的皇陵和南京的孝陵去祭祖,朱瞻基在4月14日離開京城,當時在朱高熾身邊侍奉的太監名叫海濤,這個海濤是朱瞻基的心腹,在朱瞻基離開京城之後,海濤按照事先預謀好的時間,在5月13日加害朱高熾。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朱瞻基在離開京城之後沒有按照之前的行程前行,而是直奔南京,後來我們知道,朱瞻基是在南京回北京奔喪的。但是奇怪的是,在朱瞻基離開南京城之前,南京就有傳言說仁宗去世了。要知道,那個時候,北京還沒有發喪,何況離得那麼遠的南京了?那個時期可沒有現在的手機等通訊設備能夠實時的傳播信息。可見朱高熾龍馭上賓是在一些人的預料之內的。而這些人指的是誰呢?就是以朱瞻基為首的一些官員了。

還有就是朱瞻基返回北京之後,有大臣勸誡說,人心洶洶,不可掉以輕心啊。沒想到朱瞻基卻回答說: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這句回答顯示了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信心。

所以一些學者認為朱高熾是朱瞻基等不及要當皇帝而殺死的。

二、服食金石丹藥中毒而死

據史書記載,明仁宗朱高熾繼位之後,有大臣名為李時勉曾經上奏,奏疏上有請求仁宗謹慎縱慾得話語,朱高熾看完奏疏之後,十分生氣,當時就下令讓人將李時勉抓進監獄,並且動用大刑,刑罰之嚴重讓李時勉險些喪命。

甚至一直到朱高熾臨死之前,朱高熾還念念不忘的說“時勉廷辱我”也就是李時勉當眾侮辱我的意思。

由此可見,李時勉的勸解確實讓朱高熾十分生氣,而一個仁慈的皇帝為什麼收到大臣善意的奏疏會如此生氣呢,猜想就是這個大臣的良言逆耳了,戳到了身為皇帝的朱高熾的痛處,也就是說,朱高熾也許真的是縱慾過度甚至傷害到了身體。否則又怎麼會如此耿耿於懷呢?

再說,朱高熾在死前確實得了病,並且不容易醫治,這也是在在明代《病逸漫記》中有記載的:

仁宗皇帝駕崩甚速,疑為雷震,又疑宮人慾毒張後,誤中上。予嘗遇雷太監,質之,雲皆不然,蓋陰症也。

這段話說的是什麼呢,就是說,明仁宗駕崩的太過突然,有可能是被雷劈死,也有人懷疑說是宮裡面有人想毒殺張皇后,但是卻不小心毒殺了皇上,寫書的這個人曾經見到了仁宗的貼身太監,為他原因,太監說都不是,是陰症(陰症是什麼呢,在古代,陰症是一些治不好的病症的統稱,也沒有特指哪一種病)。

朱高熾得了陰症出自宮裡太監之口,因此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當時沒有能治療病症的藥,這個時候,一些喜歡動小心思的大臣就會蹦出來了,比如獻上一些太醫開不出來的藥方,也就是那些金丹,金石藥等等,說可以治病並且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這些金石藥丸,大多是有毒礦物質進行提煉,煉成丹藥狀,部分長期服用有害身體,其餘的甚至直接喪命)。

《明史·羅汝敬傳》中說,先皇帝(仁宗)嗣統未及期月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由此看來,導致朱高熾死亡的原因極有可能是朱高熾服用了含有毒藥的治療陰症的金丹,不治身亡。

三、心血管病+累死的

我們都知道,朱棣之所以不喜歡朱高熾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性格,朱棣性格暴躁且能征善戰,而自己的大兒子卻十分和善,第二點就是朱高熾太胖了,最胖的時期,需要兩個內侍扶著朱高熾才能走起來。

而越胖的人,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很大,像朱高熾這麼胖的人更是如此了。而朱高熾在身體狀況十分不好的情況下就開始監國,國家大事基本都是他在處理,後來朱棣去世,朱高熾更是把持全國朝政,每天忙裡忙外,熬夜,操心,身體更不好了。

而且朱高熾還時不時的就縱慾後宮,身體被拖垮也是正常的事情,而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掌管”票擬“,”批紅“的司禮太監,因此朱高熾可以說是一個人負責所有的朝廷大事。

因此認為朱高熾心血管病突發,導致朱高熾暴斃,也不是沒有可能。

你們覺得呢?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明仁宗朱高熾繼位不到10個月暴死了,關於他的死因,有的人猜測是被兒子朱瞻基害死的;也有人說他是死於縱慾過度。我個人傾向於後一種說法。通過梳理相關的史料可以得出明仁宗從病到死的過程,縱慾引起陰症,服用金石藥導致暴死。

01.勤於政事的明仁宗有一個不良嗜好——喜歡美女。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期間,多行仁政,後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將他和兒子朱瞻基統治時期成為仁宣之治,和漢初的文景之治媲美。人無完人,他也有缺點,這個缺點就是極度好色。從哪裡看出來呢?

在仁宗繼位不久,翰林侍讀李時勉上書,提了4點建議,其中一點就是節制慾望,他說,聽聞陛下從各地選侍女進宮,百姓人心惶惶,皇帝妃嬪的數量自古就有規定,你這麼做過分了,再說了先皇剛剛去世,你還在守孝期間,皇后還沒有冊立,您這麼做有傷風化,也會令大臣們對您失望。

仁宗嗜慾的缺點從朱瞻基繼位後對李時勉的態度得到印證。

李時勉勸阻朱高熾節制慾望,遠離美女的建議惹惱了仁宗,他當即命侍衛“ 撲以金瓜” , 李時勉的肋骨被打斷。仁宗還將其貶到了交趾道做御史,要求他每天審一件案子,交一份議政報告。時勉上奏了幾次,仁宗又把他關進錦衣衛的監獄一年多。

宣宗朱瞻基即位不久, 聽說李時勉曾經“ 得罪” 過先父, 大怒,派人把他抓來當面審問,後來有命令王指揮直接把李時勉在西市斬首,不用帶來相見了。不巧的是這兩撥人錯過了。李時勉被帶到朱瞻基面前,朱瞻基說:“你這小臣膽敢觸犯先帝,你在奏疏中說了什麼?快說!”時勉叩頭答道:“臣說在居喪守孝期間不宜親近嬪妃,不宜讓皇太子遠離於左右。”朱瞻基聽完後,怒氣消了些。隨後李時勉又介紹了上書的其他內容,朱瞻基為之嘆息,稱讚他忠誠,恢復了他侍讀的官銜。

李時勉當著宣宗朱瞻基的面說仁宗“近嬪妃”,作為兒子的朱瞻基不僅沒有反駁,反而稱其“忠”。可見仁宗之慾是毋庸置疑的。

02.明仁宗朱高熾暴死是縱慾後引起身體虛虧服藥不當所致。

仁宗的暴死在當時就有人懷疑,有的認為是被雷劈死的,有人說是宮裡有人想毒死皇后,結果把皇帝給毒死了。陸釴就這些傳聞向宮裡的雷太監求證,雷太監說,沒有這些事,大概是死於陰症。

《明史· 羅汝敬傳》則明確說仁宗的死亡是因為吃金石藥,“先皇帝(仁宗) 嗣統未及期月, 奄棄群臣, 挨厥所由, 皆憸壬小夫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確切地說, 明仁宗是服奸邪小人所獻金石之藥而死的。事情已很清楚, 明仁宗從病到死的過程是: 縱慾過度引起陰症,有人獻金石藥給皇帝,服用後導致暴死。

明宣宗時期的一件事間接證明這一說法。朱瞻基當皇帝后的第三年,親自寫了一部《御製帝訓》,為後世子孫借鑑,其中有一篇《藥餌篇》,提到,清心寡慾能長壽,肆情縱慾會損害生命;藥能治病,但不能常吃。特別是金石藥雖然能提高情慾,但是有劇毒,不可不戒。

宣宗朱瞻基作此文應該是有感而發的,他提到了“肆情縱慾”的危害,又提到“金石酷烈”導致“喪身”的結果。古人都有替尊者掩飾的習慣,朱瞻基自然不能直白地說父親明仁宗的不是,但後人還是從中瞭解一絲真相。


閔不克


不請自來,我是昊濤說史。朱高熾——明朝第四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但在朱高熾登基第十個月就突然死亡。那麼明仁宗朱高熾究竟怎麼死的呢?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而明仁宗朱高熾的死也一直都是個迷。但是朱高熾突然死亡必然有所蹊蹺,民間也出現了很多傳聞。


其中一種說法是:疾病死亡。朱高熾登基之前,朱棣就曾數次對次子朱高煦暗示太子多疾之語,這也是朱高煦最後不甘心,以至於造反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說明他確實 是有病的。而且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是在位期間發展生產、與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開始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日日夜夜的操勞也使得朱高熾積勞成疾。而且考究了《明史》、《明實錄》和《永樂文化志》也有明確記載: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於南京。 帝不豫,就是不舒服,疾病復發,死亡。


還有一種說法是:朱高熾因為貪圖美色,嗜慾過度而死的。瞭解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朱高熾是一個貪圖美色之人。有一次,大臣李時勉上奏勸誡朱高熾不要縱慾過度。朱高熾看完奏摺後大發雷霆,立刻下令對李時勉動用大邢。而且《病逸漫記》也曾記載“仁宗皇帝駕崩甚速,疑為雷震,又疑宮人慾毒張後,誤中上。予嘗遇雷太監,質之,雲皆不然,蓋陰症也。”“陰症”一說,是從朱高熾的貼身太監口得知的,應該比較可靠的。古代的醫學並不發達,那時的“陰症”應該是沒有辦法治癒的。


另外的說法是這樣的:朱高熾是被自己的兒子謀害的。雖然善良仁慈,但是他貪圖享樂愛好美色,生性懦弱。這也讓朱棣一直對朱高熾很不滿,一心想著廢掉朱高熾的太子之位。而且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卻和父親正好相反,朱瞻基英勇善戰、懂兵法謀略,有膽識,是一個很好的人才。朱棣在世時很喜歡自己的這個孫子,處處都偏愛。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寵愛,於是心裡便有著非分之想。根據《明朝那些事兒》記載:“時朱瞻基遠在南京 ,朱高煦為了爭鬥帝位就在他回北京的必經之路上設伏。”於是朱瞻基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自己稱帝,稱為明宣宗。


這三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至於說朱高熾死亡的真正原因,我們現在也不是十分明確。但我更偏向於第三種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