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將來有一天我們老了,你們選擇的歸宿在哪裡?

ZXZ我心永恆


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本人過了40不惑的年紀,周圍朋友彼此歲數都相差無幾,大家聚在一塊,也經常討論這個話題。我的態度很明確,就是時而獨居時而去養老院,按照自己的意願怎麼過得舒服,就在哪裡呆,但肯定不會跟兒女們住在一起。一是現在子女面對社會競爭工作生活壓力都非常大,我不想過去給他們添麻煩,讓他們分心。二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怕住在一起大家生活習慣不一樣,反而相互受影響,日久產生矛盾。為啥獨居和養老院我都要選擇,最重要原因是因為天氣。秋冬季節,老年人怕冷犯病最多,過冬都非常辛苦。所以12年我就跑到海南買了一套小海景房,就想以後自己老了可以過來小住,空氣清新,氣候暖和,小區還有溫泉配套和伙食團,吹著海風晚上在和鄰居們跳跳老年迪斯科,多倦意。春夏季節,我就回到家鄉住養老院,和老夥伴們約住一堆敘舊情,喝小酒,也方便家裡人慰問。只要兒女有心有空,能抽時間看望下我就行了。



天天麻哥哥2


各人有各人想法,但我老了,還是想和老婆回農村,把老家房子收拾成小院落,溫馨幹靜一點,種些花草,蓋個魚塘,養幾隻小貓小狗,看狗兒在院子裡撒歡,看窗明淨幾月兒亮,晚上聽蛐蛐叫,斜躺在藤椅上,吹著秋風,安詳的睡著~





只是杯咖啡


關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從出生到17歲是在山東日照的一個農村生活的,後來85年到現在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安家定居在北京,老家沒有人並且老房子也賣了!通過這麼多年在北京的打拼,感覺還是三四線城市的生活節奏要慢得多,民風淳樸,尤其是山東半島的海洋性氣候更宜居,養老,所以在前年我跟哥哥又選擇在煙臺海陽靠海邊各自又買了房子,準備老了去那養老生活,北上廣深大城市適合年輕人打拼,創業,畢竟機會多,但是不適合養老!


WHJ流水無情


這個問題應該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回答,我的回答是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在有兩年就六十歲了,耳順之年瘋言冷語軟話硬話基本就不是很在乎了,而感覺恐怖的卻是真的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雖有心就是力不及。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百樣的家庭也是各有各的狀況,我自以為我的家庭教育還是成功的,基本上能做到聖人要求的父慈子孝,孩子結婚後的幾年也感覺婆媳關係很是和諧,我和老伴的收入在兒子兒媳就近的小區附近租一間安身的房子也能有餘,這樣也不會影響兒子兒媳的私密生活,

況且隨著孫子的到來,育兒,接送孫子上下學估計也都是我們倆份內的工作,以我們兩口子的身體狀況也是能夠完全勝任的,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估計有很大一部分的國人會是和我一樣有這樣的選擇吧。


923老石油


我們的老祖宗留下來一句話,金窩銀窩不如我的狗窩。很榮幸我成功的接受到老祖宗的傳承,北京天津再好再大不是我家,上海深圳再繁華再燈光璀璨也不是我家,有生之年有人問我,這些好地方你去過麼?我可以很肯定對他說,我去過,簡此而已。開闊了眼界學到了知識,可以以自己的所見所學來建設自己的美麗家鄉,家鄉好才是真的好。落葉歸根,到時老了你可以想象一下,住在自己付出過心血和汗水而建設的美麗家園那將會是多麼的美好,生我這片天,葬我這塊地!


在職農民論文學員


我是一個孤獨的人,我喜歡一個人宅在家裡做白日夢。哪裡對我來說都一樣。找一個乾淨的地方,有乾淨的街道,乾淨的環境,煲煲劇,煲煲湯,睡睡覺,多好呀!現在的地方對我來說也挺好的,是我想住的地方。

好好的活著,以為一輩子很長很長……


浴之鳳凰


現在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已經很累,老了那也不想去,想回到小時候長大的地方。再做一些以前做過的事。

一: 買一頭牛去田野裡放養,而我躺著草地上看著藍天白雲。

二: 和一堆泥巴做一個小灶,去別人家的田裡挖幾個馬鈴薯放在上面烤

三 : 去到那條熟悉的小溪裡抓幾隻螃蟹,把它們放在大石頭上曬太陽

四: 去山上爬一顆低矮的柿子樹,摘下幾顆帶回家放在抽屜裡等他們慢慢變熟。

小時候每天都做得事反而現在成了現在的願望,好可笑[淚奔][淚奔][淚奔]


五指空空


當你老了,你的歸宿在哪?你的依靠是誰?是你摯愛的子女,還是相依為命的伴侶?

如何才能“老有所依”,或許沒人告訴過你這個問題的真相。

都說“養兒防老”,可是未必所有孩子都有良心,把養老完全寄託在孩子身上,是非常不靠譜的。

當生命走向最終場,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1.

曾經有一位教授受一家機構委託,讓他的學生們幫忙填寫一份問卷,問卷一發下來,只有兩道題目:

1. 他很愛她。她細長的瓜子臉,彎彎的娥眉,面色白皙,美麗動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車禍,痊癒後,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醜陋疤痕。你覺得,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

A、他一定會

B、他一定不會

C、他可能會

2. 她很愛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穩,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產了。你覺得,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

A、她一定會

B、她一定不會

C、她可能會

一會兒,同學們就做好了。問卷收上來,教授一統計,發現:

第一題有10%的同學選A,10%的同學選B,80%的同學選C。

第二題呢,30%的同學選了A,30%的同學選B,40%的同學選C。

教授笑了, “做這兩題時,潛意識裡,你們是不是把他和她當成了戀人關係?”

“是啊。”同學們答得很整齊。

教授似有深意地看著大家,“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第一題中的‘他’是‘她’的父親,第二題中的‘她’是‘他’的母親。

讓你把這兩道題重新做一遍,你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

教室裡忽然變得非常寧靜,一張張年輕的面龐變得凝重而深沉。

幾分鐘後,教授再一統計,兩道題,同學們都100%地選了A。

教授的語調深沉而動情:“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無求;不因季節更替。不因名利浮沉,這就是父母的愛啊!”

2.

有位作家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不管走多遠,飛多高,父母永遠在後方守望著子女,哪怕看到的只是一個背影。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是一種本能的順應;孩子愛父母是人性,是一種需要領悟的超脫。

當守望孩子的父母,被殘忍地拋下之後,留在晚年的他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快樂老人報》讀者,湖南長沙71歲的李安華女士,就是這樣一位被子女拋下的母親。

她對記者說:“希望我的故事能點醒一些人,不要再苦自己。”

退休前10年,我對自己的投資幾乎為零,所有的錢和時間都給了兒女。

我退休沒多久老伴便去世了,我把房子租出去,輪流在兩個子女家幫忙帶孫子。

當時,兒子和女婿嫌上班坐公交辛苦要買車,我各資助了5萬元。

每年,我還要給孫子外孫零花錢、買玩具、打紅包。

如果記賬的話,可以寫本書了,幾十萬是花出去了。可我呢,幾年沒買過一件新衣。

我在兒女家住了9年,買菜做飯搞衛生一人承包。

買米,提大件玩具,都是坐公交搬回家,坐小車的福都沒享過。

2010年,我患上了高血壓等四五種病,卻依舊得不到關懷和體恤。

我跟兒女說:“我想回自己家住了!”

搬回家後,我花了好幾個晚上才想通:

既然出力不討好,不如自己照顧自己。

第一件事,我把房子重新做了裝修。刷上牆漆,換了新家電傢俱,讓自己住得更舒服。

第二件事,學習。2012年,我去老年大學報了3個班,唱歌、畫畫、手工。在那,我結識了閨蜜,上課之外,我們相約一起逛街、互相幫助。

第三件事,旅遊。用了兩年時間,我將國內走了個遍。2014年,我做了一個更瘋狂的決定:花兩萬元去美國玩了一個月。

經歷完這一切之後,我退出了兒女的生活,萬事依靠自己,很輕鬆,很自由。我也是在這時才明白,活好自己,生活才會對你好。

2.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王堂生說:多數老年人都受“子女好,自己就好”的影響,窮養自己,富養子女兒孫,卻適得其反,累死累活討不著半點好。

孩子對你孝順,是福分;若孩子不夠孝順,我們也強求不來。做父母的,千萬不要抱著老了靠子女的想法過活。

說到底,養老真的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硬朗的身體,靠自己內心的充盈:

1. 多收集一些“老伴”。

老伴絕不會從天上主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

在麻將桌上話話家常,通訊錄裡的老同學,也別冷落了。

參加幾個興趣社團,寫寫書法,畫畫國畫, 喝茶下棋,看書作詩,跳廣場舞、晨練……不用多久,呼朋喚友的熱鬧日子就來了。

2. 不糾結、不瞎操心,快快樂樂每一天。

想得多的人,往往睡不好,睡眠對我們來說可是珍貴至極。別操心,別瞎想,兒女們早就成家立業,遇事有他們自己的主意。

也不要和別人比名利地位、兒孫如何有出息等等,而要比誰活得更愉快、健康、長壽!

3. 財富規劃要做好。

銀行卡里的錢夠用就好,即使一個月1000元也可以過得很不錯,反正坐公交車免費了,到老年大學一年繳幾百塊錢,就可以過得開心又充實。

剩下的日子隨時可能病倒,你要留夠醫藥費和看護費。剩下的日子不多,臨走時什麼都帶不走,所以你也不必過得太節省。

4. 一定要有醫療保險。

不要怕麻煩,跑趟腿就能辦好。自己搞不懂流程,可以讓兒女幫忙辦。

如果突然生病住院,醫療保險會幫很大的忙,還是未雨綢繆來得好。

5. 要有小病也不扛的意識。

年紀大了,有點小毛病很正常,可別諱疾忌醫。每年定期體檢,小毛病拖大了,不僅給自己找罪受,更是給子女添麻煩。

4.

那些正從中年邁向老年的朋友,也需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和朋友們約好,固定時間段鍛鍊身體,散散步,身體保持得棒棒的,將來可以在一起抱團中安度健康的時光,儘量不做失能老人,至少,要讓那一時刻晚一點到來。

利用自己還有奮鬥的能力,為自己的未來多攢一些錢。

那時候,可是有多大資本,享受多高的待遇。

這些,才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養老寶典。

願你,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安度餘生。


影千愛


常言道:人擇一城而居。年輕時我們為了事業奔波,五湖四海,天下為家,所以,只要是你感興趣的工作,在哪個城市,和誰生活在一起,只要心情愉悅,選擇什麼樣的歸宿都無大礙,因為年輕,能吃得苦,受得罪,最重要的是能自理。而將來老了如何選擇自己的歸宿是擺在每個老年人面前必須回答的問題。如何選擇呢?要我說,這不僅要結合自己的性格和習慣,而且要允分徵得老伴和兒女的意見以及尊重兒女的生活習慣。如果你喜歡熱鬧而怕寂寞,兒女又樂意和你生活在一起,哪你就選擇和兒女生活;如果你喜歡安靜而且能自理了,哪你就選擇獨處;如果你喜歡熱鬧,而兒女又不願意和你生活在一起,哪你就選擇養老院為好;如果你不能自理,兒女又不願意和你生活在一起,哪你就找保母居家或進養老院。總之啊,在自己能自理的情況下,最好不要麻煩別人,選擇的時候還要換位思考,理解別人,這樣,你的老年生活才能活得自在,老了啊最好少管他人閒事,多做事,這樣,無論何種歸宿的選擇,矛盾才會少,麻煩才會少,做一個明事理的老人難,而做一個瑞智的老人更難。所以,全社會要形成尊重老人,敬愛老人的風尚,讓養老更貼心更和諧。


匆匆哪些年


人一生中會走許多條路,但魂牽夢繞的只有一條路——回家的路。無論走得多遠,心頭牽絆的永遠是記憶深處的家。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人老了,一定要在家鄉有套房,因為那才是真正的家。對許多人來說,在外的房子只是住的地方,家鄉的房子才是永遠的“家”。

無論離家多遠,只要家鄉的房子還在,人生就有退路,累了、倦了、想回家了,就永遠有個安頓的歸宿。

在古代,無論再富裕無論官當得再大,一定會在家鄉留套宅子,這樣無論遭遇什麼變故,至少還有一條退路,子孫後代也有條活路。

如果家鄉的房子沒了,就彷彿無根的野草,不知道歸宿在哪兒。家鄉有套房,人生有退路,古代如此,如今亦然如此。如果你在遠方的城市無法立足,家鄉永遠有個家等著你回來。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即便走到千里之外,最終還是要回到家鄉,因為家鄉是我們的來處,也是我們必然的歸途,那裡有我們的祖先,有我們的童年,有人情的味道,有血脈傳承的脈脈溫情。

落葉歸根,是每個中國人心底裡抹不去的情懷。故人難捨,故土難離,當你老了,一定要在家鄉有套房,有房才有家,有家才能落葉歸根。

家鄉在哪兒,家在哪兒,靈魂就在哪兒。奔波忙碌了一輩子,當你老了,應當迴歸家鄉,回到生命開始的地方,迴歸心靈寧靜的地方。

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後,請求告老還鄉,回家鄉青田養老,他寫了一首退休詩:

買條黃牛學種田,

借間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無多日,

且向山中過幾年。

為吏為官皆是夢,

能詩能酒總神仙。

世間萬事皆增價,

老去文章不值錢。

回家鄉養老,閒來在院子裡喝茶,看書,聽蟲鳴鳥叫,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過著詩酒田園的神仙生活,人會更長壽。

家鄉有套房,老年有所依。我們的生命在家鄉開始,也要在家鄉終老。家鄉,是每個人生命的來處,只有明白了自己從何處來,才能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

當你老了,一定要在家鄉有套房這是我們疲於奔命時最溫馨的退路,是我們孤獨彷徨時最溫柔的依靠,也是我們年老時最溫暖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