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

用戶5547770233


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

現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為別人的意志會比你的更強。

讓一個人發狠讀書,是努力加強外在的推力,而真正讓對方“發狠”“用力”去做一件事的,一定來自於他本人內心的激發。


從某種程度來講,我們接受的教育幾乎一直是“威脅性的教育”。因為父母在給你從小設定目標的同時,也給你設定了一個恐懼,你要是不上那樣的學校,你將來就考不到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學,你就只能去幹什麼,而不能幹什麼。所以,一個“好孩子”,他的目標就是:考試取得好成績,進入好學校,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然而,這些都是短期的階段性目標,而且是外在驅動的目標。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威廉·戴蒙教授,通過長期研究發現, 優秀的、真正有創新潛力的學生,學習動機往往不是由階段性目標外在驅動的,而是由內在目的驅動的。

內在驅動最難培養,沒有經驗可以傳授,沒有課程可以考核。因為千人千面,即使是同宗同族,也各有各的人生。所以,動力無從選擇,更無法給予。



它來自於個人信仰、理想、強烈的認同感;它來自某種熱愛、使命,哪怕僅僅是想讓愛的人過的更好這樣樸素的理由;它沒有任何既定步驟,可能出自一刻頓悟,又或者發端於一場事故,甚至乾脆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它讓你去看到、聽到、感受到,要麼身邊有這樣的榜樣,要麼實地接觸,除此以外,沒有其他方法,讓你產生強烈的願望,是時候必須、馬上要“發狠”地去做些什麼。


1 發狠讀書的動力來自社會比較,目標就是你身邊的同齡人。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凡的社會微環境中,身邊沒有一個特別優秀的人,要找到一個方向並不容易。努力在任何時代和階層都是美德,但記得要跟隨一小組優秀的人,找到可以接觸到的最近的榜樣,不能停留在信息底層,而要儘量讓自己牢牢穩在可以用力的最高處。

你十六歲了,卻只有八年級的水平。如此下去,你會順著一個下降的螺旋到一個更糟的地方,你斷了每一條路,拒絕了每次機會,你會令所有曾經信任你的人都失望。

這段尖刻的評價出自電影《風雨哈佛路》,劇中的女主角利茲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裡,她的母親患有精神分裂症,並且酗酒和吸毒,在她15歲那年,母親因患艾滋病過世。她的父親在需要照顧女兒的時候卻避而不見。她進過收容所,後來被外祖父短暫地收養過,也曾經跟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靠偷竊和乞討為生。


生活最殘忍的一面似乎一直在利茲生活中展現。但隨著成長和不斷受到挫折,利茲意識到,讀書可能是改變自身命運的唯一機會。她開始奮發努力,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同時還要打工維持生計。她努力申請各類獎學金,最終獲得《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並進入了哈佛大學。

這部電影並不是憑空杜撰的,而是根據莉絲·默裡(Liz Murray)的自傳改編而成。她獲得了“白宮計劃榜樣獎”、奧普拉·溫弗莉(Oprah Winfrey)特別頒發的“無所畏懼獎”等獎項,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接見過她。她出版了一本《風雨哈佛路》,書中就介紹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正如劇中利茲在回答記者提問是說:

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因為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2 見識與經歷,是獲得讀書動力的重要來源。

當一個人見得少,自然眼界狹隘樂趣淺薄,當思維上不知反省、觀念上不知檢驗,才會導致意識形態單一。創造機會,讓自己多出去走走看看,增長見識的廣度而不僅僅侷限於信息的密度。

與頂尖的同齡人相處、於頂尖的智力密集區域感受生活,這種心理衝擊是巨大的,不是父母老師的那一套價值觀可以影響到的,當你身在現場,親身感受,熱血上湧內心震撼,內心的夢想可能會被激發出具象的畫面,讓你重拾發狠讀書的念頭。

2019年出版的現象級暢銷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韋斯特弗因為這本書被評為《時代週刊》2019年的“年度影響力人物”。愛讀書的比爾·蓋茨說,它是自己2019年最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贏得了無數光環的書是作者塔拉的自傳,也是她的處女作,英文名字叫Educated。曾經有人把這個名字翻譯成“教育改變人生”,塔拉是一個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女孩。17歲之前,她一直生活在大山裡,從來沒有上過學,因為她的父親拒絕現代教育。


某種意義上說,塔拉的家就是一個“文明的死角”。在上大學之前,她真的相信世界末日會來臨,一夫多妻制是上帝的旨意,女孩子穿著暴露是罪惡的……父親那些極端、偏執的想法,在她看來都是真理。

幸運的是,塔拉在哥哥泰勒的鼓勵下,靠自學考上了大學。

來到大學之後,塔拉覺得自己跟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甚至一度想要逃回家裡。塔拉就像一個失去平衡的人,是非、善惡、美醜,這些基本的價值判斷全亂了。直到一些無可辯駁的事實讓她明白,原來父親的教誨很多都是錯的,她才慢慢醒悟過來。


從那以後,塔拉下定決心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像個普通人一樣生活。她搬到小鎮的另一邊,換了新的教堂,交了新朋友,還談了一場戀愛。她一路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考上了劍橋,讀到了博士。

塔拉說:

我曾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內心裡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直到我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可能。


3 發狠讀書的動力更有可能來自崇高目標的激勵,是一種人生的崇高美學。

偉大的人物可能引起崇拜,在一個人成長中遇到世界級的或中國一流的科學家、思想家、工程師、企業家,受其人格魅力感染,會以之為目標,不斷前進。因為人的動力來自情緒、激情、感性,而不是理性、分析、計算。

很多人都聽說過“三個石匠”的比喻:

一個人遇到三個石匠,問他們在幹什麼?其實他們三個表面上乾的活都是一樣的,但是三個石匠的回答很不一樣。第一個石匠說,我終於找到了一個不錯的飯碗;第二個石匠說,我做的是方圓幾十裡數一數二的石器活;他問第三個你在幹什麼?第三個說,我在建大教堂。

在這解釋一下什麼叫大教堂,大教堂跟一般的小教堂不一樣的是,它從開工之日到完工之時,往往要隔一兩百年甚至兩三百年。科隆大教堂建了好幾百年,巴塞羅那聖家族大教堂從1892年開始建,建到今天還沒有建完。


所以有一個詞叫“大教堂思維”,指的就是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哪怕自己看不到這件事的完成,但是你知道自己做的這件事,是跟一個宏偉的目標連在一起的,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帶著這種使命感讀書的人,孜孜以求熠熠生輝,他們,是整個社會的脊樑。


小小蘋果頻道


這是我老師告訴過我的一個故事:一個高中生,他很討厭學習,天天翹課,他父母也沒辦法,後來父母往各種學校求助,可是再怎麼求爹爹告奶奶也沒辦法,於是父母想了個辦法:帶他去體驗那些差學生的打工地,於是他暫時輟學,他剛開始打工還覺得“嗨,這比學習好多了”。可一個星期之後他就有點煩,有點累了,一個月後,他終於快瘋了,哭著求父母送他回學校,父母想盡了辦法,他終於又回了學校,不過他再也不偷懶了,於是他好好學習,最後上了個不錯的大學

很多家長有時候會跟孩子說:“孩子你知不知道我真的好想回到讀書時代”

其實也就是這樣

當你真正的去工作你才發現在學校讀書真的一點也不苦,所以

珍惜學校生活



抖音Minecraft百亦君


讓一個人發狠讀書?只憑說教是不頂用的,我說說幾個實例供大家借鑑吧!

案例一:十幾年前,高三的時候班裡來了一個插班生。這個學生學習比較認真,但看著年齡比其他同學年齡大一些。高三複習的時候,有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經常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交作業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這個插班生就主動地和這些同學聊天。我發現跟他聊過的同學,學習態度普遍的都有好轉。好奇驅使我與他深談了一次。原來他以前也很厭學,後來休學兩年。在外面打工兩年,小小年紀,打工的酸甜苦辣,讓他又重新回到學校。他非常的珍惜重回學校的學習機會,每當班裡出現不好好學習的現象時,他就以他親身經歷說服同學。他的親身經歷比老師的說教要頂用的多,他和同學們進步是飛快的。


案例二:高三時,有一男生自詡為高富帥,學習積極性不高,比較頹廢。同學們嘲笑他是矮窮挫,他倒也不在乎。有一天,航空公司宣傳招空保,老師建議他去報。他說自己長得醜,學的也一般,連面試都過不了。其實他長的不錯,體育也好,只是因為平時太高調了,大家故意笑他的。老師鼓勵去報考,說她有實力。結果他面試和體測都通過了,最後就是看高考成績了,尤其是對這個英語有特別的要求。他本來就不太愛學英語,但在這之後,再也不用人催了,拼命學習英語,最終如願的走進了大學。


案例三,有一年水平測試前,突然發現一個學生最近複習特別的賣力,成績是蹭蹭上漲。叫來詢問,問他吃了什麼神丹妙藥,給同學們也介紹介紹。結果他說他媽媽給金錢刺激。承諾他如果要是全a的話,買一個他嚮往已久的高級籃球鞋。家長獎勵分好幾個層次,從總分、名次、單科的進步到全a,都有不同的獎勵。獎勵到位了,這個學生信心滿滿地向他的獎品衝擊了。也許很多人說物質刺激不好,但至少這個時候對這個孩子起作用!

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管是什麼方法,一定是能觸動他心靈的東西,老師和家長的簡單說教作用不大!


知足者常樂66


我發狠讀書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1.逼得我生不如死,只有讀書這條路

無路可走,凡是上課,不再浪費一分鐘,聽懂每一個知識點。我把初中的歷史書每一頁只要看一眼就能背下來,所有的文科算背誦,理解記憶,數理化90%都能理解,參加全年級考試,12個平行班,每個班70多人,半學期從慢班考到快班,考進全校前100名,之前可能是底子也還可以,但我自己也逼了自己一把。

2.為了證明自己

從小到大,總會有人看不起你,說你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麼說你的人你難道要自甘居於人下,我不會,從小有多少人不看好我,我不為了給他們看,我就是要證明自己也可以很優秀,所以這一路從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工作,我都努力做好自己。

3.為了自己的理想

我喜歡旅遊,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學好地理好去其他地方,我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掙錢,給自己有一個實現理想的經濟基礎。





上官逸風


我總結了一下,不外乎有以下四種狀況,看看哪種適合你。

1.說反話。

我兒子就比較適合這種方式對待他出現的問題。他學習還可以,這個方面我倒是不怎麼擔心。

他報的架子鼓課,每個星期五的下午,從學校出來馬上又去上這個課程,用他的話說有點太趕了,因此就有了抱怨的情緒。

上課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有一次,都上課10多分鐘了,他也沒仔細看群裡的上課通知。

我隨口就說,今年交的是年費,明年你就別上了。沒想到他說,以後我一定要好好上。我自然很高興。

做什麼事情都半途而廢,不能很好的堅持,那一生他將一事無成。

2.急於求成,看不到希望。

我註冊頭條後,每天都堅持回答問題。一個多月了,一分錢的收益也沒有,不免失去了信心和動力。

孩子讀書也是如此,有的孩子短時間內很用功,就希望月考的時候,有個好成績,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學習是一個每天都要持續做的事,短期內看不到效果。要有持致以恆的態度才行。

3.有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有的孩子他不是不想好好學習,而是他功課落下了,老師講的實在是聽不懂。

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找找原因在哪裡,家長如果會的話,自己輔導。不會的話,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孩子能聽懂了,也會做題了,也就有信心,並且能好好讀書了。

功課落下太多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持續較長的時間比較好,否則前功盡棄。

4.對孩子多些鼓勵。

有些孩子在遇到難題或成績下降時,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如果這時父母責罵或者拿別人家的孩子貶低他,這時,他就不願用心讀書了。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一句鼓勵的話,它就象星火,也可以燎原。他也為會這句話努力找原因,下狠心好好學習。

總之,不願發狠讀書都有具體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問題。他自然而然就會好好讀書了。

我是@往後餘生zcx,三個孩子的媽媽,與你一起探討成長路上的難題。





往後餘生ZCX


我自己的親身感受吧,雖然我成績不是特別好,但我經歷過從學渣到所謂好學生的過程。有2段經歷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段是高中。我初中學習屬於中等偏上,但因為有一定的藝術特長很受老師喜歡。畢業後以藝術生的身份考入了重點高中,那是我們那最好的高中,同學都特別的努力,但我以為混混日子還能像初中一樣。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學、物理、化學都在40分左右。我很震撼,因為在初中時,好歹也算個好學生,怎麼成績變這樣。之後在父母壓力下也試著努力,但每次都好像是喊喊口號,沒沉下心來,一直到高二分文理。我當時不知道選啥,有點心灰意冷,但班主任的一句話刺激到我,他說你們這種藝術生,成績也就這樣。刺激到我的不是後半句,是前半句“你們這種”。我一直覺得我跟大家一樣,但其實到現在我已經跟大家產生了很大距離,而自己不自知。也很感謝那時班主任沒放棄我,我最後選了理科,沉下心來,每天晚自習回來後再學習一個小時,然後睡前躺在床上回想今天每門課學習的內容,就這樣一直堅持到高考,雖然成績不是特別拔尖,但最後還是考入985學校。

第二段是考研。為了考研努力學習,就有點自己逼自己上梁山的感覺。因為我大學成績還可以,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保研,但當年學校有一些政策可以讓一些人從其餘途徑保送,佔用了一些名額,最後保送到我前面一個。當時就鬱悶了,其實當時手上也有幾個不錯的offer,但我意識中從來沒覺得我上不了研究生。於是在考研前最後幾個月在學校附近一個小山上租了個房子,每天下山從食堂打一次飯回去吃2噸,唯一的娛樂就一個收音機,太孤獨了就下山去街上看看人。

從我自己的經歷我認為,讓一個人發狠讀書絕對不是別人逼出來的,而是自己真實意願。自己意願來源於哪,就是來源於 1、自己認識到現狀絕對不是自己想要的;

2、自己目標很明確,不會給自己其它退路。

以上是我自己感受,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希望可以給你參考。


倩小倩來電啦


能讓一個人發狠讀書,那就要讓讀書對他有極致的誘惑。能真正知道知識能改變他的未來!這讓我想起了讀書時候走遇到的對我影響很大的同學!


一、初中女舍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出身農村。從小就跟著父母下地幹活,收玉米,種蔬菜,假期還要一起去賣菜。風吹日曬,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她痛苦不堪。她說,很多次在夜裡咬牙對自己說:我一定好好學習,逃離這裡,靠知識改變命運!直到此刻凌晨一點樓道燈下那瘦小的身影還像刀子一樣刻在我的腦海!現在看來那些時光可能已經變成了她的精神財富。


二、大學男同學

後來得知他家庭背景一般,母親保險員,父親基層公務員,業餘靠寫作有些收入。大學四年,專業課永遠第一,獎學金拿到手軟,在學習上自律到讓人吃驚,最後達到他的目標華中科技的研究生!記得他說過,我爸爸告訴我,知識能改變生活,因為他靠寫作的副業得到了很多同齡人沒有的東西!可見父母的引導,尤其是身體力行的指引,讓孩子對知識的認知會有很大改變!


三、對生活的思考,可能會從內心改變他對知識的渴望!

網上有個說法,帶不愛學習的孩子去三個地方看看,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看看出入這三個地方的人有什麼不同,可能會對刺激他思考,改變對學習的看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他親身體會下可能更有幫助!

還有龍應臺的一段話,讓很多人感觸頗深!如圖


viki姐姐


說一個我小時候唸書的故事。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家裡很窮,父母辛辛苦苦耕田種地,外出打工,賺來的錢還是入不敷出。在我很小的時候便要幫助父母插秧割稻子,早出晚歸,日曬雨淋我都經歷過,我的手指上還有被鐮刀割到的一條疤痕,特別長,半塊肉都掉下來的那種,裹了很久的布條才又長好的。所以我從小便知道當農民的辛苦,也暗暗發誓長大後絕對不要當農民。

上學後,我從一年級開始便保持著班級前列的成績。其實在農村裡的學習條件並不是很好的,回家了根本沒有寫作業的時間,因為你要幫忙做飯洗菜,餵雞餵鴨,各種各樣的家務活等著你幹。所以我都是在學校寫好作業才回家,所幸一二年級也沒有什麼作業,所以寫作業的事情也不怎麼困擾我。

雖然家裡農活家務活多,但我仍然堅持好好學習,保持自己的名次。我抓住了很多向上爬的機會,一次是小學三年級考取鎮中心小學的機會,此後我便寄宿在小學宿舍裡,每週回一次家,學習的時間也多起來。鎮中心小學的同學也是鎮子裡各個小學的精英,和他們一起學習,加快了我成長的速度。這個時候我的目標仍然是保持成績年級排名前列。因為我怕一掉下去就回不來了,我媽也和我說過,只要我能考上自己喜歡的學校,她肯定會供應我讀書。但是考不上的話絕不會花錢買學位去給我讀。所以我只能自己努力。所幸我又抓住了一次機會,小升初的時候考取了市裡的重點中學重點班。

年級300左右,我考進去的成績的前50,我覺得不滿足,不滿足於自己目前的名次。此時的生活狀態仍然是住在學校裡,一週回一次家,甚至兩週回一次。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因為這樣就沒有太多的事情來妨礙我學習。在市裡的中學,我進步得很慢,排名總是在三四十左右徘徊,那時候也有些懈怠了,但是我並沒有放棄。終於在初三的時候擠進了班級前幾,年級十幾的排名,直升了本校高中。競爭從來沒有減少,高中更甚,但是我始終堅持自己的保持前列的信念,雖然成績起起落落,但也沒有太大的退步。高三的時候進入了前39的尖子班裡,那時候便將自己的目標定了某985高校。雖然最終沒有考上這所985,但是考取的學校也不差,讀了個不愁就業工科專業(那時看來)。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只有當一個孩子心中有要為自己的未來奮鬥的信念時,他才會去好好讀書,認真讀書。像我一直的信念就是想擺脫農民的身份,跳出農村,那麼我只有好好唸書,考上好大學才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把大的目標轉化為小目標,每個階段的小目標,每次都要保持名利前茅。

如果想讓孩子愛上讀書,需要幫忙他去尋找自己心中真的的理想,那種非成功不可的理想,然後告訴他通過讀書學習才能達成這個理想。這樣或許能解決孩子不愛讀書的問題。

----------我是正經的分割線--------------------

迴歸正題

可能現在很多父母都有這樣一個難題:怎麼才能讓自己家的孩子愛上學習,認真學習?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我認為來自父母言傳身教很重要,有的父母自己都不愛讀書,一回家就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打遊戲,孩子自然有樣學樣。很多孩子潛意識裡覺得父母做的就是對的,他們看見父母在空閒的時候都是在娛樂,自然他們也會跟著父母去做相同的事情。所以我認為在開始教孩子學習的時候,便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把手機扔到一邊,認真靜心地陪著孩子度過學習的這兩三個小時,你可以陪著他看自己的書,或是做你自己的工作,把你自己認真做事的一面表現出來,讓孩子從內心去認可你,學習你的行為。這便是最好的讓孩子愛上學習的辦法。在現在即時信息爆炸的今天,放下手機兩三個小時很難,但是家長們必須要做到。


杜仲杞子


每當家長對孩子說,你要認真讀書,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才能賺大錢,才能成才,父母每天苦口婆心的說,孩子反而不以為然,有的可能根本聽不進去,愁啊,愁壞了父母。

有時候我們要經常反過來想想,我們當年不好好讀書的時候,父母是怎麼說我們的,有沒有效果,我們自己是不是還在用他們曾經的模式呢,既然對曾經的我們也沒有效果,何況這一代呢,他們更加的聰明。

有時候一件能夠觸動他靈魂的事情有可能會震撼他,讓他從此奮筆疾書,刻苦學習,記得我有個表哥就是這樣的,在八十年代的時候能夠讀到初中已經很不錯了,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但是由於資源缺失,他們成績也就那樣,那時考個中專學校是讀書唯一的出路,因為根本不可能上高中,還記得初中考了兩年都沒考上,你說他不努力嗎,估計也不是,就是內心的潛力沒有激發出來,正是那一年,他的爸爸是民辦小學教師,被放掉了,多麼痛的領悟,正是這件事讓他發誓要爭口氣,從此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學習非常的自覺,就像工人加點加班的幹活一樣,終於在那一年,他考上了師範學校。

用事情激勵更為重要,說一千遍不如做一遍,你得掌握孩子的特點,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優點,發現它,發揮他的優勢,找到自信,更容易成功[愛慕][愛慕]





孩子與夢想


你說的“讀書”指的是學習吧?是不是孩子讀書不用功,一時半會想不出辦法了?

如果是這樣,我覺得可以試試讓孩子假期去打打工(名為“社會實踐”)。收入歸孩子本人支配。時間持續不少於半個月。打工期間要結合語文老師佈置的作業,寫寫打工日誌或隨筆。

我的孩子讀初中時,有段時間學習不太努力,暑假前我聯繫了一家企業,讓他與幾個同學一起去打工,名之為“勤工儉學”。

一個月下來,孩子寫了兩萬多字的“打工隨筆”,描述了打工的辛勞,收入的微薄,還說什麼“資本家心真黑”(這個觀點不對,我當時與孩子討論過,給予矯正),賺錢不易,做工人真辛苦等。

此後,孩子讀書開始發憤。現在有了收入較好的體面的工作。

父母苦口婆心是沒用的,還是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選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