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當今信息經濟時代,還有多少人每天坐在書桌前讀書呢?對此你怎麼看待?

教育感悟與自主學習


當今信息經濟時代,還有多少人每天坐在書桌前讀書呢?對此你怎麼看待?

說是信息經濟時代剝奪了人閱讀紙質書的權力。不如說是手機、電腦等網絡媒介搶奪了書桌前讀書的習慣。也就是說網媒正在攻城略地,紙媒壓力好大。但事物總是有它的兩面性,許多事情不需要做非A即B的選擇。網媒和紙媒可以共存,榮辱與共。

我們不是不閱讀,只是我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改變。時代的發展,要改變一些東西,甚至盪滌一些東西。比如,我們曾經熱衷的傳呼機、大哥大。都以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上。我們不能絕對地說新事物的產生是百分之百的進步,但總體來講是進步的,否則不會稱為新生事物。所以今天,許多人都放棄了閱讀紙質書的習慣,也很難看到書桌前讀書的身影(做作業的孩子除外)。因為手機和網絡的方便快捷,讓大家願意選擇更順手的閱讀。你可以在手機上閱讀經典,搜尋起來更快更有效。你還可以用手機當“作家”,比如頭條、百家號。平民寫作,讓有些神秘而神聖的寫作變成了一件普通的事。

網絡閱讀有一定的短板。一是網絡作品水平參差不齊,淺閱讀俘虜了更多的年輕人,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需要深邃的思想和深度的思維。從長期形成的產生方式來講,紙質書的內容更精準,閱讀意義更大。但不可否認,網絡寫作和網絡閱讀都在進步,比如頭條推出的“青雲計劃”,就是要讓更多更好的網絡作品呈現在網絡閱讀一族眼中。二是閱讀認容易受干擾,小小的手機可以承載成千上萬的訊息,就像一個大型超市,你可以很快被隔壁櫃檯的眼花繚亂吸引。而紙質書更容易讓人靜下心來。

紙質書有獨有的美感和價值,不可替代。對熱愛紙質書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悲傷的話題。我們喜歡裝幀優美的封面,喜歡油墨的清香,喜歡檯燈下手不釋卷的安然和沉醉。那些靜默在書櫃裡的每一本書,都像自己的老朋友,優美靜雅,獨立存在。而手機的閱讀模式完全不一樣,被閱讀的內容都是裝在匣子裡等待被選擇的,更容易被忽略,被淘汰。

我們可以有讀書的背影。在未來,好的閱讀和學習內容,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承載,網絡的,紙質的。很多經典的書籍既有各種版本的實體書,也有電子書。許多優秀的雜誌都在走多媒體的路,優秀作品可以通過網絡和紙質兩種形式輸送出來。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閱讀永遠是獲取知識最廉價的方式。不論何時何地,讀書,讀好書。


李糖


當今信息經濟時代,競爭無處不在,人們未敢停下匆匆的步履,生存的壓力刻骨銘心,往往會忘卻詩和遠方,很少人心裡會安放一個寧靜的書桌。就拿我個人來說吧!上有父母需要瞻養,下有兩個上學的孩子需要撫養。盡人子之義,要時刻照顧父母的冷暖。做人父之舉,要時刻掛念孩子的成長。所有這些要耗費我很大的心血,雖然很辛苦,但累並快樂著。

快樂往往很短暫,這個世界誰沒有苦惱?要學會自我釋放。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我不是聖人,不會看淡一切,我還得掙錢,很簡單,沒錢誰給你房子?沒錢醫院也不會給你治病,沒錢孩子也上不了大學,還有很多的人情債同樣需要用錢來還。

我記得馬雲曾在一檔節目中說,靠讀書是賺不了錢的。就拿我個人的體會來說,我自認為書沒少讀,但沒賺到錢。不過有很重要的一點,讀書能明理靜心,能緩解內心深處的精神焦慮。 也許有人會說,拿著手機也能閱讀啊!其實這不過是在瀏覽網頁,很難稱得上是一種深度閱讀。如果每天能擠出一點時間,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打開一本散發著墨香的書,徜徉其間聆聽作者的心音,那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溪上明月


在大多數人的書房裡,書桌都已經變成了電腦桌,一切以電腦為中心,兩邊放上一些書。這樣的桌子自然是沒有讀書的氛圍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現在即使讀書,也是拿著手機,Ipad或者Kindle,愜意的躺在椅子、沙發甚至床上。

電子書的發展使得看書再也用不著書桌了。

2. 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也不用著靜下心來仔細讀書,只要百度一下,所有的書籍簡介、情節總結和書評,都一目瞭然。可以快速的得到書籍信息。

3. 而且像《樊登讀書》、《十點讀書》等節目,可以很快的使自己得到知識,而不用自己花很多時間去看書。

就像我們吃飯喜歡叫外賣,吃快餐一樣。現在也進入了知識快餐時代。

但我倡議,在自己的家裡,永遠要擺放一張古色古香的書桌,上面擺上筆墨紙硯,旁邊就是滿滿的書櫃,每到夜深人靜的夜晚,坐在書桌旁,給自己沏上一杯茶,慢慢的細讀,情到深處,拿出紙筆,寫下自己的感想。

書中自有黃金屋,願大家能夠堅持在書桌前讀書,謝謝!



美映生活


承邀回答, 當今信息經濟時代,能夠有多少人每天坐下來安靜讀書?

我認為能夠每天坐下來安靜讀書的,那便一定是有福之人。這些人並不是一定是閒人,有人即使再繁忙,他也能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有人即使每天無所事事,他也想不起來讀書。能夠每天抽出時間來讀書的人,那一定一天中最美的最愜意的時光。

能夠掃淨地,泡一壺茶,焚一支香,清清淨淨,已經是有福了。沒福的人驚驚惶惶,顛倒妄想,總有百種理由讓他清淨不住。靜坐之餘還能讀讀書,才讀一兩句話,就覺得受用無窮的人,何等有福呀!

身心有個棲泊處,生命有個安頓處,以書來養心,當然有福氣。如果身體既健康,溫飽又有餘,資質也不太愚,再能加上前後是兒女繞膝,左右是高雅的圖書,天天正常順利地過活,老天賜下的福還有比這更大的麼?

所以每天讀讀書,享受一下生活,那便是有福的。


CharmJohn


當今信息經濟時代,確實很多人沒有耐心坐在書桌前讀書,就是有讀書的都是在電腦,手機上讀電子書籍。我認為在如何時代,如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紙質書籍,讀書確實能給我們帶來知識,帶來啟迪。古語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英國哲學家,作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的《談讀書》把讀書的方法、讀書的種種益處詳細寫到: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算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此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當今信息經濟時代我們應該每天抽出時間靜下心來,細細品閱,不僅是學習知識,也是陶冶情操,增長才幹。


醉眼觀花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方式的確發生了改變,紙質閱讀以中小學生、想成為學者的大學生研究生為主,還有一小部分是習慣養成的上了年歲的學人。大多數人則停留於碎片化的電子閱讀。

但不管哪一種閱讀方式,誰都不願成為無知者,這是社會發展至今的人類共識。只是,最近四十多年來中國社會更重物慾的需求,可謂物慾橫流,讀書也成了一種很功利的追求,是為學歷,謀職,職稱的硬件條件的武裝需求而為。卻鮮有為修身養性和精神充實而愛好讀書。讀書有用,書生無用。

浮躁是普遍的。因為國人首先要為生存而奮鬥,雖說國家GDP總量已達到全球第二,政府能夠動輒幾十億幾百億美元外援國際社會,但中國社會文明還尚未達到如日本、德國、瑞典、加拿大等國那樣,國民可享受從嬰兒到墳墓的福利保障,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子,還大有人在,條件稍好的,也都成了房奴車奴。在社會普遍處於這樣的層面,若非功利目的,僅僅出於愛好和喜歡捨得把時間耗在讀書之中,確實是相當奢侈的,不是大多數人能企及的。

我是一家小小的人文書店的店主,已有二十年光景。因為愛書,也愛閱讀。二十年讀書販書的感歷,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書,可以說是每個人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它是一個人知識的鏡面,認知的窗口,靈魂的營養,想象的羽翼,思辨的媒介,心靈充實的伴侶。但在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書的意義也不再那麼神聖。甚至可能會消失。但閱讀仍將延續。

不管社會環境怎樣變化,哪怕斯文掃地,知識貶值,書生無用武之地,每個時代總會有那麼一些人,堅守執著於知識和真理的追求,以探求知識和真理為樂,以思想為劍,走向未來……


秋雨書苑黃洪明


在當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十分便捷。在海量信息的衝擊下,讓人無所適從。於是,閱讀變得快餐化、碎片化。雖然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去閱讀,但過後確又好像什麼也沒有讀,沒有什麼收穫,反而浪費了許多時間與精力。

人們好像踏上一列高速飛馳的時代列車,拼命地抓住扶手,好像一不留神,就會被拋下車去。正如一首歌唱的:“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尋找一片淨土,安放自己的心靈,可能是一個夢想,一種奢望。

在某個夜晚,獨自一人坐在書桌旁,硬著窗外皎潔的月光或飛舞的雪花,一盞孤燈,一壺清茶,手捧著一卷書,慢慢的品讀,面對書裡的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或慷慨激昂,或悲傷感動,或靜思凝想,或拍案叫絕,這是讀書帶來的愉悅,是精神食糧。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經常閱讀經典,不但能改變人的氣質,還能淨化心靈,使人保持頭腦清醒,不至於迷失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為自己的心靈保留一片淨土。

記錄生活點滴,分享人生感悟。


愛爬樹的老貓


當今信息經濟時代,還有多少人每天坐在書桌前讀書呢?

能堅持這種傳統讀書方式的人,現在可能極少,除了學生和科研、文案等有工作需求的人外。

為什麼呢?

一是便捷。當今是電子信息、電子書籍時代,快節奏的生活,人的對信息的閱讀也是快節奏的、碎片式的,車上、床上、沙發上、甚至走路時,大部分人眼睛都盯著手機看,每天看到大量信息,但多數過目就忘,只記住少數關鍵詞,每天都讀書,但每天幾乎不知道讀些什麼?記得些什麼?

二是便於攜帶。一機在手,閱遍天下,特別是對常出門在外的人極為方便,手機裡可下載N多部自己喜歡的文章,隨時可讀,和厚厚的書籍相比,方便不少。

三是免費。不是全部免費,現在多數網上的讀書不收費,內容多,但質量未畢高,泡沫式、肥皂式的文字多,要學會選擇,網上讀書少花錢買書,尤其年輕人喜歡。

電子書籍有優點,缺點也明顯,沒有坐在書桌前,體會翻開書那淡淡的油墨香,沒有邊看邊勾劃、還做筆記的愉躍,坐下來,用心去讀一部長篇,你會走進書中,走進人物心裡,去感受故事的悲歡離合,這需要時間慢慢沉澱、慢慢體會,這是快捷的電子書籍難以體會的。

查信息,網上方便,做學問,還是得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才好,現在看到那些還能青燈伏案做學問的人,令人欽佩!

信息時代,讀書方式選擇更多了,各取所需,如要靜心讀書、做學問,我還是認為坐下來,手捧書籍,靜心閱讀更好!


巴適哥品生活


書是信息的載體

書是經驗的總結

書是那個時代的信息科技

……

否則

讀書就是本末倒置,就是為了消遣,就是為了裝樣子,就是為了浪費時間。


秦讀社聽風者


經過書山題海對書本有著天然排斥,國人實用主義勝行,不為工作又有幾人翻書。生活不易,忙忙碌碌家成旅館,幾時有閒,一杯茶一騰椅一本書,奢侈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