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廣東紫金縣鄒氏宗支概況,快來看看你是不是這一支系

紫金縣位於廣東省東中部河源市東南部,全縣八成以上為山嶺、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紫金地域,遠古屬百越地,秦代起屬南海郡博羅、龍川兩縣地,隋唐為歸善、興寧兩縣地,宋元為歸善、長樂兩縣地。明隆慶三年(1569年)設置永安縣,屬惠州府。民國3年(1914年)改名紫金縣。


廣東紫金縣鄒氏宗支概況,快來看看你是不是這一支系

鄒氏各宗支入籍紫金年代不一,宗支派系複雜,而且由於歷史原因,有些宗支祖系旁移,張冠李戴,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聯修族譜過程中通過深入調查考證,才逐步摸清各派祖源,理順了裔系,證實紫金鄒姓與福建、廣西及本省大埔、興寧、龍川、五華、揭西、南雄、惠東、博羅等縣市的鄒人同宗共祖。


紫金鄒氏兩大宗支

遷入紫金的鄒姓主要有兩支,分別是北宋鄒希堯和南宋鄒應龍的後裔。

一宗支鄒應龍,南宋狀元,任端明殿大學士樞密院士,生十三子。宋末元兵入閩,擾民亂世,鄒氏子孫又一次南移北遷。分三路進入廣東:鄒一郎經閩南入歸善(今惠州);渢四郎裔孫經江西進入南雄珠璣巷;鄒二郎、鄒三郎、鴻五郎、毅六郎、殷七郎、殿八郎、鄒恕、鄒惠、鄒恭志等派系,先後由福建長汀四堡遷入廣東大埔,第四世以後經興寧、龍川、五華遷至紫金。


另一宗支鄒希堯進士,北宋大觀年間(1100年),任江西吉州知州,後裔鄒孟敬於明天啟年間遷居龍川,後裔轉入興寧,傳至十三世以後逐步遷居紫金。


鄒希堯世系

廣東紫金縣鄒氏宗支概況,快來看看你是不是這一支系

北宋大觀年間(1100年),鄒希堯為官江西。後裔經龍川、興寧,傳至第十三世裔孫逐漸遷入紫金。


1、十四世鄒三仁明隆慶四年(1570年),由興寧吳田遷居義容黃洞,以後分居中興、大新、坪輋、東平、石下,以及古竹下洞、德慶等。十六、十八世以後,又有後裔外遷博羅、龍門、鶴山、增城、歸善(惠陽)等地。


2、十五世鄒宇貴明隆慶年間,由興寧吳田遷居義容塘豐村。十七世鄒仁部分外遷龍川。


3、十五世鄒宇富明隆慶年間,由興寧吳田遷居古竹欖溪村。


4、十六世鄒尚維明朝後期,由興寧遷居附城白溪村,部分外遷江西吉水,福建。


5、十七世鄒廷環明隆慶年間,由興寧吳田遷居柏埔南昌村,部分外遷惠東白花,博羅坪圍。


6、十九世鄒國灼清初年間,由龍川遷居古竹留坑村。


7、二十世鄒尚志清初年間,由興寧吳田遷居九和留塘村,十八世鄒成林外遷香港。


8、二十世鄒尚德清初年間,由興寧吳田遷居瓦溪下賴村。


鄒應龍世系

南宋淳佑年間至南宋末(1242~1278年),鄒應龍第八房後裔鄒德寵、鄒德俊和鄒德宏等,避亂遷居廣東大埔,後分遷各縣到永安(今紫金)。第四房後裔鄒文勝由江西奉新遷入南雄(今紫金縣古竹鎮),經惠州到紫金古竹開基。


廣東紫金縣鄒氏宗支概況,快來看看你是不是這一支系

1、五世孫鄒皎明隆慶元年(1567年),由廣東南雄珠璣巷遷居永安縣古竹派魁溪、孔埔村,部分外遷南洋新加坡、深圳、惠州等地。


2、十二世鄒天倫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五華華陽遷居中壩。部份遷廣西梧州、桂平、平南及賀縣等地。


3、十四世鄒昌號明朝後期,由五華華陽遷居今紫城安良圩。


4、十六世鄒章隆明朝後期,由五華華陽遷居紫城(現附城)黃花村。十八世鄒宗輝、鄒宗耀,二十二世鄒金奎外遷四川省。


5、十七世鄒登啟明朝後期,由五華華陽遷居古名都黃沙約(今九和)芫芬嶂下,部分裔孫遷肇慶、高要、九坑,廣西北流等地。


6、十八世鄒宗輝一支,是由五華華陽遷居中壩,再由中壩遷九樹椒坑村。部分裔孫外遷廣東連平,廣西及柬埔寨。


7、二十四世鄒清水明朝後期,由五華華陽遷居今藍塘百沐洋村。部分裔孫遷惠東。


8、二十五世鄒雲開民國18年(1919年),由興寧吳田遷入今九和芫芬嶂下村,後裔部分遷居義容黃洞村。


9、二十五世鄒亞水明朝後期,由五華華陽遷居今藍塘百羅村甘水塘。部分裔孫外遷鶴山、台山、東莞、寶安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