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衛為什麼沒有被殺?

用戶1729556355155


導讀:《雍正王朝》中的雍正皇帝雖然刻薄寡恩,但是不是嗜殺之輩。年羹堯、高福、高毋庸等人被殺都是雍正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穩定皇位後還是需要心腹來幫助自己的。而李衛雖然出身比較低,但是其忠誠超過年羹堯;靈活高過田文鏡;既能從大出著眼,又能從小處入手;雖然不敢僭越,但是發自內心的以子侄一般的親近和忠誠雍正。況且在與大多數官員為敵的推行新政過程中,李衛作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心腹雍正怎麼捨得殺呢?非但如此在處置奪嫡中暗下黑手弘時的時候,雍正都避諱別人諮詢李衛的意見這是多大的信任?


李衛最初和高福、小翠只是江南乞討的乞丐,如果不是當年還是四貝勒的胤禛江南賑災籌款收下了他們也許就沒有李衛的官宦青雲直上。當然過程也不會這麼艱險,坎兒(高福)也不會死。但是李衛確實憑藉這自己的忠誠、靈活乃至不按套路出牌的機靈,走上了兩江總督的高位,但是過程也是異常的兇險。


收降的過程,小乞丐初露鋒芒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發大水造成災害,戶部虧空嚴重朝廷無力賑災。四貝勒胤禛和十三貝子胤祥被派到江南向鹽商籌款賑災。在這過程中遇到了靠把式騙人的李衛三人。胤禛處於惻隱之心收下了他們,所以好心有好報在江夏鎮李衛就用幾桶開水除掉了在暗道埋伏的殺手。

在接下來的謀求《百官行述》的過程中,高福和李衛先後出場去萬永當鋪挖坑。李衛確實裝龍是龍、一舉成功,很快四爺就藉著抄贓物的機會把《百官行述》弄到了手裡。事後為了防止李衛被認出來牽連四爺府,李衛被打發到即將去四川上任的年羹堯哪裡。一來是讓李衛躲出去不被認出;二是監視三心二意的年羹堯。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李衛初露鋒芒但是絕對沒到重用的程度。


信任的建立由淺入深,甚至後來如何處置弘時也徵求李衛的意見

李衛在被派到四川后忠實的履行了監視的義務,這給了四爺胤禛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胤禛和老十四胤禔達成陝甘總督換大將軍王的關鍵時刻,胤禛從李衛的信中得知年羹堯居然偷偷的進京了。要知道四王爺胤禛安排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是所有佈局中最重要的一環,但是年羹堯居然有了向八爺胤禩效忠的心思。胤禛勃然大怒立刻拿走了任命文書,年羹堯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主子爺幫自己弄到的差事。四爺胤禛需要利用年羹堯的陝甘總督牽制大將軍王老十四,年羹堯需要陝甘總督的職位一拍即合。

胤禛真是這個關鍵佈局構成了他登基的重要一環,可以說在這個關鍵時刻李衛的通風報信是非常及時的。所以李衛這第一腳算是踢響了。

當康熙聖壽李衛回京時,李衛那句回家了和見到四爺胤禛的驚喜絕對是發自肺腑的。李衛和小翠真正把四爺府當做了家,把四王爺當做的親人維護而不是上下級的關係。之前寫信通寶年羹堯進京時自也彙報了老婆小翠懷孕說有小狗兒的消息,與親人分享喜悅的心情躍然紙上。李衛生的孩子叫李忠四爺;到四爺府時都不乘轎子走著進四爺府的衚衕以示尊敬;這都讓四爺胤禛心裡暖洋洋的,但是四爺還是通過鄔思道考驗李衛。


在李衛跟隨年羹堯去四川不久,高福就出事了。無論什麼原因、無論事後多麼內疚,但是高福為了八千兩銀子和女人把四爺出賣是事實。雖然高福被鴆殺,但是多疑的胤禛要用鄔思道來考驗與之有親密關係的李衛。李衛雖然傷感但沒有怨恨,好不猶豫的表達了四爺就是他的根本這樣樸素的道理。PS:其實李衛想的對,如果不是四王爺他一個小乞丐如何有走上官場的可能。


從布政使到江蘇巡撫再到兩江總督,李衛的官越做越大。但是他與雍正的情分並沒有減弱,在雍正晚年探望四爺的時候看到雍正只吃那麼一點真情流露都哭了。雍正在獨自相處的時候也不拘君臣之禮稱呼李衛的小名狗兒,這不光是君臣之誼還有家人的情分。甚至在如何處置在奪嫡中多次下黑手的弘時這樣敏感的皇家內幕時都在徵求李衛的意見,李衛也有擔當雖然說的很隱晦但是最終還是說出了雍正採納的意見。


不但是情分上的親近,李衛也是政治朝局上的堅定支持者。作為封疆大吏以靈活的手腕強硬的推行新政,和田文鏡一起成為雍正推行施政方針的急先鋒

當雍正登基後召回了西北的老十四,在這個時刻李衛回京覆命。李衛彙報工作時說了江蘇暫時不推行新政的理由:西北要打大杖,在這個當口上江南作為財稅重地不能亂。這種見識被雍正高度評價為“既能從大出著眼,又能從小處入手”。在雍正詢問西北帶兵人選時,李衛毫不猶豫的說出了半隱鄔先生的人選年羹堯。李衛雖然有點小聰明,但是在雍正面前從來不抖機靈。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回答心中所想,這就是心腹之臣的態度。


當西北打完仗後,李衛用自己的辦法逐漸捏住反對派的小辮子強力推行新政。不但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李衛和田文鏡一起成為配合雍正推行施政方針的急先鋒。

小結:

像毆打曾靜為雍正出氣、奉命鴆殺年羹堯等等都是李衛出手,這些都是李衛遵從內心真實情感而做的事情。也就是說李衛通過自己的真誠和能力成為雍正的心腹,繼而成為雍正首先少數能夠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這才是李衛躲過兔死狗烹,最終善終的理由。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在歷史上李衛為人放蕩不羈,也確實在朝中得罪了一些人。乾隆上臺後,大力裁撤雍正一朝的功臣元老。不過,李衛本身也有獨特的保命之道。

首先,他的資歷高,有和雍正之間的君臣知遇之情。李衛在康熙時期入仕為官,歷經多年也不過是從員外郎升為了郎中。雍正即位後,立即任命李衛為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改任命為雲南鹽驛道。雲南鹽驛道是當時的肥缺之一,很容易獲得重用。雍正二年,李衛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財政稅賦,但仍然兼管鹽務的職務。短短兩年李衛就從五品郎中直升從二品布政使。這和雍正的信任重用是離不開的,這份情分應該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雍正三年,李衛被提拔為浙江巡撫。雍正五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兼巡撫事。這樣的資歷履歷和君臣情分很好的保護了李衛之後的仕途和生命。

其次,乾隆繼位之後大力重用文臣,而李衛雖然讀書不多可是卻非常重視文人。他曾出錢修過浙江通志,建立書院,給在讀士子以豐厚的膏火錢。在雍正年間,因浙江人發生多起文字獄,雍正一怒之下停止浙江士人參加科舉考試以作懲處。 為儘早恢復鄉會試,時任浙江總督兼巡撫的李衛便經常深入下層,瞭解文士呼聲,調解各種矛盾。所以乾隆上臺之後,李衛也沒有受到清洗。

最後,李衛的問題很大與他的性格有關,他經常對朝中重臣直呼其名,有失官箴體統。但這都不是切實的利害衝突,所以李衛得以順利著陸,得享天年。


經典守望者


歷史上的李衛和電視劇中不一樣,歷史上的李衛雖然也沒啥文化,但是他可不是雍正潛邸的包衣奴才,他是正經靠他爹李土豪花錢買來的官。

歷史上的李衛算是三朝老臣吧,他爹李土豪在康熙時期靠著家裡土豪的財產幫他買了一個五品官戶部員外郎,當時還是四阿哥的雍正曾經管過一陣戶部,李衛也就是在那時期攀上了雍正的高枝。

李衛對雍正忠誠度極高,兼且李衛不像年羹堯一樣即掌握兵權,還不知收斂飛揚跋扈,李衛雖然是個大老粗,但是他頭腦非常聰明,所以對官場上這些道理明白的比年羹堯還透徹,所以年羹堯被殺了,李衛依然深受雍正信賴。

李衛在雍正時期可謂是深受信任,步步高昇,曾出任過浙江總督,這屬於非常大的官職了,李衛和當時的河南巡撫田文鏡被雍正稱為左膀右臂。這主要在於李衛在轄區內率先大力推行雍正新政,以及鐵血鎮壓反清份子,主要是天地會。

李衛在兩江一帶曾經鐵血鎮壓過反清志士,平書中鼎鼎大名的大俠甘鳳池,其實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曾經是反清份子,後來甘鳳池就是被李衛抓到了,被抓後甘鳳池立刻叛變出賣了曾經的反清同志們,李衛在甘鳳池出賣完隊友後,立刻把江南一帶的反清分子全部抓了起來,還順道把沒有利用價值的甘鳳池凌遲處死了。

李衛雖然為人粗鄙,但是他對清廷的忠心是被雍正深深喜愛的,所以李衛官運一直非常好,甚至雍正之死都和李衛有關係,李衛曾經向雍正推薦了一個江南賈道士,雍正常年勞於政務,身體透支很厲害,晚年企圖想服用長生不老丹藥以延緩生命,結果雍正吃了李衛推薦的賈道士的藥第二天就猝死在頤和園中。

不過好在乾隆比較英明沒有追究李衛的責任,乾隆為了掩飾父親晚年迷信丹藥的問題,在繼位後第一時間封鎖消息,然後悄悄把那些道士流放出去了,以至於雍正死因被後人多加揣測。

乾隆繼位後肅清了很多雍正時期的重臣,但是唯獨李衛沒有被肅清反而得到重用,被乾隆調進中央出任兵部尚書和刑部尚書,可惜李衛還是為人粗鄙,在中央經常得罪同僚,所以沒幹幾年乾隆沒辦法又把他調到地方當總督去了,最後李衛出任直隸總督病死在任上,乾隆得知李衛去世後還是非常悲傷,特賜李衛諡號為“敏達”,這個諡號在諡法裡還算是比較高的稱號,而且非常符合李衛的一生,正所謂“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李衛為人雖然粗鄙,但是人情達練的功夫絕對是登峰造極,不然他也不能深受雍正和乾隆父子兩代皇帝喜愛,始終在官場屹立不倒。


小島知風


因為李衛是個“鬼機靈”,雖然他不是正經科舉出身,但在權謀方面卻是無師自通。雍正時期的幾個寵臣,比如田文鏡、李紱、李衛等,還屬李衛的結局最好。

李衛出身、

和《雍正王朝》中不一樣,歷史上真實的李衛,並不是乞丐出身,而是出身富裕人家。只不過因為讀書不成,家裡給他買了一個監生的資格,從而走上了當官的道路。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衛已經出任兵部員外郎。

雖然在那個看重科舉的年代,李衛花錢“買官”的行為被人看不起,但李衛不懼強權的性格,卻也為他贏得了好名聲。即使是清朝的王爺,李衛也敢得罪。李衛的這種硬脾氣,傳到了還是皇子的胤禛(後來的雍正)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雍正是一位勤勞的皇帝,一心求治。只是他登基之前的勢力較小,因此便不得不破格提拔人才,野路子出身的李衛,得以在雍正朝平步青雲。

雍正的寵愛

李衛除了有一身“硬骨頭”,其權謀機變也是非常厲害。雖然他出任的是文官,但他卻非常熱愛武事,甚至一度向雍正請求去軍前效力。雍正雖然知道他勇武過人,但安撫李衛之後,仍舊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李衛被雍正安排在鹽務和抓捕盜賊上,因為這兩項工作是李衛特別擅長的。許多大鹽梟、江南巨盜,都被李衛橫掃,抓捕到獄中。此後,江南社會治安得到極大改善,出現了繁榮景象。

李衛如此能幹,自然受到了一手提拔他的雍正皇帝的喜愛。即使李衛脾氣有時很驕縱,引起同僚的彈劾,但都受到雍正的保護。甚至李衛大罵其他官員,給自己上官起外號的行為,都只是被雍正批評一頓,而沒有其他處罰。後來還專門把李衛從雲南調到浙江,怕李衛受委屈。

因為有雍正的特別寵愛,即使是同為雍正寵臣的田文鏡,對李衛也有幾分討好的意味。李衛才能、性格贏得了雍正的信賴,性命自然無虞。

李衛“會死”

李衛出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去世於乾隆三年(1738年)。這個時間段真得是太好了,讓人不得不感嘆:“李衛會生,也會死!”

李衛在康熙五十六年已經做到不小的官職,此時的他正是三十多歲。而雍正登基後,對他大力提拔,李衛先後做過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高位。這些官職,非皇帝心腹大臣,是很難被任用的。

雍正在位十三年,此時的李衛已經逐漸步入老年。新天子乾隆一生寫了幾萬首詩,自詡風流文采,因此對於非科舉出身的李衛,自然是有些看不起的。但因為李衛是先帝寵臣,才登基不久的乾隆需要鞏固自己勢力,自然不會對他動手。

而乾隆三年,李衛卻又恰巧不巧的因病去世。根本沒有給乾隆動手的機會,這也只能說是天意了。因為乾隆後來到江南的時候,看到有人給李衛立廟。乾隆對此說道:“李衛憑藉先帝對他的寵愛,性情驕縱,並不是公正純臣。現在竟然有人給他立廟,這事情大有可疑!”李衛的廟宇被乾隆下令搗毀。

從乾隆事後的態度來看,李衛如果再活得長久一點,最終結局並不好說。不喜歡李衛的乾隆即位,李衛卻很快因病去世,這是李衛得以保全的一個重要因素。

“人死為大”,只是性情驕縱的李衛,並沒有其他把柄落在乾隆手中。再考慮到雍正對李衛的態度,乾隆自然沒有必要因為李衛,去推翻雍正對李衛的評價,擔上一個“不孝”的罪名。因此,李衛得以高官一生,榮耀而死,並沒有受到乾隆的清算。


飛熊說歷史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叫做李衛。李衛這個人,也是個職場精英啊,要不然不會從一個小混混混到一個兩江總督的職位,這和他的做人是十分有關係的。和李衛一起的,是叫做高福,在劇中也就是坎兒(小說中高福和坎兒是兩個人)。我們從第一集就似乎能夠預測到,這兩個人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兩個人在一起行騙,負責騙人的是李衛,負責裝死的是高福。就這樣,李衛就能騙到錢,什麼樣精明的話都能說出來,什麼生個兒子個個點狀元,生個女兒個個封誥命。

從剛開始他們的表現,起碼能看出來李衛是個隨機應變的人,而高福是一個老老實實本本分分,聽話做事的人。這也給後來高福被殺奠定了一個基礎。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雍正殺了高福呢?這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這一套書,那就是《百官行述》,這一點我們在先前已經講過了。四阿哥胤禛得到了《百官行述》藏在了哪,也就是當鋪裡,這個時候呢,讓高福去拿著當票去換東西,結果把這事辦砸了,實際上也不怨高福。但是呢,雍正就是把他給辦了。我們來簡單的說一說,雍正為什麼要殺了高福(坎兒)。因為他去拿當票去換這個《百官行述》,結果呢,他們要求必須本人才能換,再加上當鋪是八爺的當鋪,所以呢,這個消息就一定洩露了,這就讓八阿哥肯定起了疑心,這是一點。

另外一點也是致命的,因為李衛和高福都喜歡翠兒,當然結果也知道,高福肯定沒有李衛情商高,然後鄔思道就瞞著四阿哥讓高福去辦一些事情,這個事情是鄔思道想要藉著老八的手然後廢掉太子,當然這個事情高福也是有點功勞的,但是呢,他觸及到了一些機密的事情,後來再加上李衛帶走了翠兒,然後呢就心中鬱悶,去酒館喝酒,然後呢,就被老八的人用點手段,給利用了,結果他成了在雍正府邸的一個小內線。四阿哥胤禛,知道了,當然儘快把他給辦了,雖然他也是當時跟四阿哥走過來的,但是大是大非四阿哥還是分的清楚的。所以呢,鄔思道就說了一句,殺高福者,鄔思道也。我們再來是哦一說,為什麼四阿哥不殺了李衛呢,李衛當年也是幫著他做了很多秘密的差事啊,為什麼就不殺了李衛呢?首先我們先肯定李衛這個人的能力,再加上這個人知道怎麼和主子說話,和主子一起吃飯,看到主子吃的少,自己哭的一塌糊塗。另外呢,我們能從很多細節中都看出來,就比如後來李衛做了糧道,然後呢坐轎子回京,來到京城就下轎子走路去見四阿哥。這個時候,翠兒也挺會說話,說到了家,不能坐轎子,是對主子不恭敬,然後呢,還有一個神奇的一就是給兒子取名字叫做“李忠四爺”,這四阿哥聽了,真是滿心的歡喜啊。想想讓誰誰不高興呢。

不過呢,還有一個原因是,雍正登基以後,能用的人實在太少,再加上李衛也有能力,就歷練歷練李衛。所以說,李衛這個角色,是值得推敲的,整天給四阿哥辦事,肯定涉及到一些秘密的事情,還必須和其他人打交道,所以呢,李衛這個人在職場中,也是有自己的一些方法的。《雍正王朝》這部劇,真的有太多的角色需要去細細的琢磨。這部劇精彩也精彩到每一個配角,都跟主角似的。

以上僅僅根據電視劇來寫,在劇中高福和坎兒是一個人,但是在小說裡並不是,如果你也喜歡《雍正王朝》,那麼可以關注小編。


歷史的波瀾壯闊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李衛沒有被殺,最主要的原因是李衛並沒有對皇權造成威脅,畢竟他只是雍正皇帝的寵臣,他沒有擁兵自重的權力,也沒有帶兵打仗的軍事指揮才能,更沒有長遠的政治目光,他也沒有敢於造反的野心和實力,也沒有做罪大惡極,貪汙腐敗,天怒人怨的壞事,相反做了很多大事,好事!

所以乾隆皇帝沒有殺他的理由,殺一個人也需要有法律依據,哪怕是莫須有的罪名,也需要找到相應的證據,以上事由都是李衛沒被皇帝殺掉的主要理由!


雄風吹不斷的風




導語:

這個問題有意思!因為在《雍正王朝》中,李衛從曾經一個小要飯的,到機緣巧合之下,碰到了離京在外辦事的四阿哥,從此跟著四阿哥進入雍親王府,先是從小跟班做起,讓四阿哥甚是滿意。然後悉心栽培,委以重任和重用!

可以說,在雍正參加奪嫡的大戲中,李衛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也就知道了很多見不得光的秘密!按照雍正處事的風格和手段,像李衛這種知曉他太多秘密的人是不留活口的!但是,李衛不但留下來,還做上了封疆大臣。這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李衛對雍正的忠心耿耿!

那次雍正還是四貝勒時,有次離開京城去河南辦事。

適逢河南發大水,淹滅了很多村莊,很多老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難。當時李衛不叫這個名,叫狗兒,跟著一個叫坎兒的一起逃荒!(這個坎兒就是後來雍親王府的管家高福兒)

當時發生了事端,承蒙雍正的搭救才作罷。後來見他們兩個無家可歸,信佛的雍正大發善心收留了他們還帶回來京城。

先從小跟班做起!

這個狗兒呢,人又聰明乖巧,還會侍奉人,尤其是對雍正的大福晉。幾乎雍親王府上上下下都對狗兒的評價好!

為了測試狗兒是否對自己忠心,雍正還曾經授命其他人對狗兒試探過。見狗兒對自己忠心耿耿了,雍正才讓他參加了很多秘密的大事!尤其是奪嫡的大事!



二,登基後的雍正,任命心腹李衛當了封疆大臣!

在九子奪嫡的大戲越來越殘酷的時候,狗兒的好兄弟坎兒,已叫高福兒,做上了雍親王府的管家!

可是這個高福兒,為了八千兩銀子一幢宅子和一個女人,就被八阿哥的手下收買了!

得知高福兒背叛了自己的雍正馬上召集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站在雪地裡訓話,然後當眾宣佈處理背叛主子的高福兒——直接活埋在雪堆裡,以敬效猶。

這樣一來,同樣的出身同樣的栽培,坎兒高福兒背叛了主人,狗兒李衛一直忠心耿耿,這鮮明的對比,讓雍正更加的信任李衛!

後來,雍正讓李衛做了江南巡撫,很多新政都是交給李衛在江南先試行:官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都是絕對的朝廷大事,可見信任度之高!

當然,李衛對於雍正的吩咐都是盡心盡責去辦好,這樣一來,成為了雍正的信任重臣,依仗來不及,怎麼會殺他呢?



由此可見:雍正沒有殺李衛,並不是說雍正皇帝的慈悲!而是李衛的識做,而是李衛對雍正皇帝的忠心耿耿!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我是叮噹貓遊歷史,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題主是問李衛為什麼沒有被殺?估計是根據影視劇裡的有關劇情問的。在影視劇裡,李衛是一個出身貧窮但極為機靈的人,先是受災的貧民,後成為雍正的家奴,由於忠心,最終成為雍正的得力大臣。而在真實歷史上的李衛,出生於1687年,江蘇銅山(今徐州市)人,先祖在明朝曾擔任過錦衣衛。他出身於軍人世家, 沒讀過多少書, 因而走不通科舉入仕之路, 但家中富裕,(並非電視劇中的窮困出身)於是在康熙五十六年捐資為兵部員外郎, 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是雍正時期的名臣。由於其政績卓著, 與鄂爾泰、田文鏡一起被雍正譽為“模範三總督”。李衛於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下旨祭奠, 賜諡號為“敏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衛為官的一生。

李衛能幹且性格剛硬,自述“嫉惡如仇, 敬賢如命”,這一點在其任戶部郎中時就有所體現。他任戶部郎中時, 管理銀庫事務, 有位親王對於收繳的白銀, 每千兩都要額外加收10兩作為庫平銀。李衛堅決反對, 但親王執意要收, 李衛就將銀櫃抬到廊下, 在櫃子上書寫這是某某親王的“盈餘”, 指明是非法收入。親王聞此大驚, 只得停收庫平銀。因為這件事, 他得到怡親王胤祥的推薦, 升為雲南鹽驛道。李衛於雲南任內大膽改革當時頹廢已極的鹽政, 不僅於短時間內清除了積弊, 使得雲南鹽政煥然一新, 而且還增加了食鹽的銷量, 使得鹽課由虧損變為盈餘。雍正很欣賞李衛的才能和性格, 即位後大加重用。

雍正對於李衛的倚重和信任,一是由於李衛的能幹,另一方面,也與雍正即位時面臨的複雜情況有關。

雍正即位之後, 面臨著康熙後期圍繞著爭奪皇位而形成的各種官僚朋黨集團勢力。同時, 康熙一朝, 東北與沙俄交戰, 西北有蒙古叛亂, 西南有三番之亂, 東南有臺灣鄭氏政權, 所有這些問題都被康熙解決, 國家空前統一, 而國庫也空前空虛

“各省庫項虧空動盈千萬”雍正繼承了這樣一個大攤子, 面對這兩個嚴峻的問題,雍正就從清查各地財政的漏洞開始, 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雍正的這一舉措, 一方面要解決財政問題,通過整頓吏治填補康熙留下的財政虧空, 一方面藉機清除異己勢力。為了防止科甲形成的朋黨勢力, 雍正在位時期, 多次打擊科甲出身的士人官僚, 如李紱、楊名時等人。另一方面, 雍正重用捐納出身的官僚,雍正朝最為寵信的三個大臣——鶚爾泰、田文境和李衛, 除了鶚爾泰是滿族八旗舉人出身之外, 田文境和李衛都是捐納出身。

在地方上,雍正首先把矛頭指向江浙富庶地區, 不斷大規模地打擊江浙地區的官員和士人, 不是以科舉案, 就是以文字獄, 或者清理欠稅等等, 查抄他們的財產, 懲處官員和士人。其中的原因, 第一是鞏固剛剛建立的王朝, 因為江浙一直是反清復明的中心;第二是為了開疆拓土的財政需要。清代初期頻繁用兵邊疆,而開疆拓土就需要財政的支撐, 江浙是明清兩代財賦的主要來源地, 因此歷來是稅賦最重的地區, 拖欠和抗交的情況層出不窮, 所以對他們施行高壓政策, 完全是為了維護中央集權的需要。

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李衛這樣的能幹官員去管理地方。李衛除了能幹,且非科甲出身, 從不參與結黨,沒有雍正所厭惡的科甲和朋黨習氣,他對於雍正所推行的改革措施也是大力支持, 認真推行, 所以雍正對其極為信任。

縱觀李衛為官的經歷,也的確是實心任事、忠君體國的典範。雍正三年 (1725年),李衛調任浙江巡撫後同時兼管兩浙鹽政,後雍正又專門為李衛設了浙江總督一職, 兼管江南蘇松七府五縣的匪盜案,以保證其行事不被掣肘, 可見對其信任有加。

當時江浙兩省社會秩序比較混亂, 又曾是南明小朝廷的盤踞之地, 民間反清復明勢力比較活躍, 一直是朝廷的隱患。李衛長於緝盜, 或令捕快化裝後混入匪穴, 或命投誠的盜賊暗通情報, 終於偵破了以江寧人張雲如、甘鳳池為核心的反清復明勢力。李衛還加強緝私隊伍力量, 重點打擊具有強大組織的大鹽梟。李衛通過調查發現,江浙之所以多盜賊, 原因之一就是人多地少, 無地失業農民只得以偷盜為生。為了穩定社會秩序, 消除隱患, 李衛招募百姓墾田曬鹽, 儘量減少失業遊民, 同時修築海塘、興修水利、灌溉農田、減免賦稅。經過5年的治理, 浙江東南數千裡無盜賊之警。

李衛於浙江總督任內, 不僅在浙江清理積弊, 盡職盡責, 而且還被任命兼理江蘇省的諸多事務, 一改江浙兩省吏治民風混亂的狀況,使得兩地的風氣大為改觀。因此李衛深受雍正倚重, 雍正允許他“凡天下有關吏治民生、興利除弊之事”, 但有所聞, 即可入奏, 而且即使其所奏有誤也不加罪, 可見對其品行、能力的肯定。

另外,如前文所述,李衛敢於碰硬, 不畏高官。大學士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犯法, 時任直隸總督的李衛不畏鄂爾泰的地位在自己之上, 毅然上奏彈劾鄂爾奇, 雍正只得將鄂氏革職查辦。由於李衛敢於大膽懲處地方貪官劣員, 使得地方吏治得到整肅, 這無疑符合雍正的心願,所以特別得到雍正的垂青。由於皇帝的賞識和信任, 李衛更加嘔心瀝血、勤於政事。他歷任封疆大吏14年, 直至乾隆三年病死在直隸總督任上, 年僅51歲。乾隆帝下旨祭奠, 親賜諡號為“敏達”,這個諡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衛為官的一生。

歡迎大家討論。


叮噹貓遊歷史


一、在為官期間,李衛不畏強權,又勇於任事,因此做出了許多成績極為深受百姓愛戴,十分得雍正帝所倚重,一度成為了雍正寵信的肱股之臣。

二、此外,李衛還十分善於抓捕案犯,他善於用使用潛伏手段,曾經讓捕快喬裝混入盜窩,就連二三十年前的舊案都能夠偵破。

三、李衛是雍正最為重視的心腹之人。憑藉的只是他過人的能力和手段,以及對於雍正的赤誠忠心罷了,這也使得雍正對於他一生都極其重視。



笑對人生哈哈哈zh


越是厚道的人,結果並不是太好,越是善變會說巧話的人,有好的開展。李衛這自個儘管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就事仍是比照不錯的。所以雍正就冒著壓力啟用這個潛邸的奴才,委以重任。

李衛那句 奴才的小狗叫 “李忠四爺” 就充沛證明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