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他是康熙最小的兒子,和鄭板橋是好基友,康雍乾三位皇帝恩寵有加

清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春節還沒有過完,因為清朝的時候,人們往往習慣在正月十五才結束這將近一個月的傳統節日。

花甲之年的康熙皇帝,此刻正在懶洋洋地批閱奏摺,此時的他,早已沒有了擒鰲拜、平三藩、消滅格爾丹的銳氣,開始變得平和了許多。

而此時,有太監報告,後宮陳氏剛剛誕下一名男嬰。此時的康熙皇帝差點忍不住老淚縱橫,他沒想到,已經年近花甲的自己又有了一個孩子,而且,還是一位阿哥。

被“九子奪嫡”搞得焦頭爛額的康熙帝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一邊跑一邊哼著小曲來到後宮,見到了自己的第31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從康熙朝開始,皇子序齒作出規定,即早殤者不排行,僅附在最後,所以,康熙激動地喊道:朕的二十一阿哥!隨後他給兒子起名為愛新覺羅胤禧,寓意快樂成長。


他是康熙最小的兒子,和鄭板橋是好基友,康雍乾三位皇帝恩寵有加

這胤禧也確如康熙所願,雖然只活到四十八歲,卻一生無意官場,致力於琴棋書畫,風流快活,最重要的,從康熙開始,他的四哥雍正皇帝、他的侄子乾隆皇帝都對他恩寵有加,說他是清朝最得意、最快活的王爺是一點都不為過。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從雍正朝說起。康熙帝去世,胤禧才十二歲,根本沒有資格競爭皇位,最可貴的,胤禧自小就非常聰明,文思敏捷,擅長繪畫,深得幾位兄長的喜愛。別看幾位兄長平常爭皇位爭得你死我活,卻都對這位最小的弟弟寵愛有加。人心都是肉長的,更何況還是一個爸爸生的。


他是康熙最小的兒子,和鄭板橋是好基友,康雍乾三位皇帝恩寵有加

雍正當上皇帝后,對弟弟胤禧非常好。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十八日,封固山貝子。同年五月二十八日,晉多羅貝勒。這一年之內兩次受到加封,可見雍正皇帝對弟弟的喜愛。

雍正不但給予胤禧關心與呵護,還封其母親陳氏為貴人。

雍正帝還時不時讓自己的弟弟參與朝廷事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胤禧(當時已經改名叫允禧)被正式任命正黃旗漢軍都統。這都統可不是一個小官,清代共分八旗,每一旗設立一名都統為旗的最高長官,職掌一旗的戶口、生產、教養和訓練等,是二品官,朝廷大員的待遇。

看,畢竟是一奶同胞,儘管允禧無意官場,雍正帝依然委以重任,想不當官都不行!

乾隆皇帝對自己這位小叔叔更是尊敬有加。論年齡,乾隆皇帝比自己的二十一叔小八個月,叔侄二人從不會跑的時候就一塊玩,叔侄二人經常在一起玩耍,如果不是叔侄這層關係在那擺著,說他倆是發小也絕對有人信。

長大以後,一個為君,一個為臣,兩人依然感情深厚。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允禧一生無後,乾隆把自己的兒子永瑢過繼給叔叔為孫,封貝勒。乾隆三十七年,進封多羅質郡王。直到乾隆五十四年,再封永瑢為和碩質親王,對允禧可謂皇恩浩蕩。


他是康熙最小的兒子,和鄭板橋是好基友,康雍乾三位皇帝恩寵有加

即使這樣,允禧也為人很低調,他一生寄情山水,書畫在當時是一絕。《清史稿》中如此稱讚他的書畫:“筆致超逸,畫風清淡,本朝宗藩第一。”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允禧肯放下王爺的身價結交漢族文人,他和鄭板橋的一段忘年之交就被傳為佳話。

鄭板橋生於1693年,比允禧大十八歲,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一個是天潢貴胄當朝郡王,一個是窮書生小縣令,共同的愛好讓兩個人交情甚篤,成為了至交好友。

鄭板橋先後擔任範縣、濰縣縣令,兩人經常書信往來,以詩詞歌賦互訴思念之情,也是人世間難得的雅事。允禧曾作一首回答詩——《送板橋鄭燮為範縣令》:“萬丈才華繡不如,銅章新拜五雲書。朝廷今得鳴琴牧,江漢應閒問字居。”可見二人感情極好。


他是康熙最小的兒子,和鄭板橋是好基友,康雍乾三位皇帝恩寵有加

公元1758年,胤禧去世,享年四十八歲。縱觀胤禧一生,寄情山水,工書善畫,真是神仙生活。而生活在皇家的允禧,一生能與官場和黨爭絕緣而獨善其身,又是何等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