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非常時期,不止出門戴口罩那麼簡單

2020年才剛剛開始,新型冠狀病毒就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原本張燈結綵的春節變成了史無前例的冷清。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好像被強行按下了暫停鍵。

這個春節,口罩君做夢也沒想到有天自己也能上天,不怕貴了10倍20倍,就怕30倍也搶不到。今天資管君就和大家聊一聊,“一罩難求”背後都藏了哪些經濟學知識。

非常時期,不止出門戴口罩那麼簡單

供需失衡導致價格飛漲,原本口罩只是基本醫療物資,一般只有醫護人員才用,但新型冠狀病毒使得口罩一下子變成了大眾保命用的生活必需品,這才導致需求量躍升。那些哄搶糧油米麵的大媽們根本就沒弄清楚這個邏輯。

非常時期,不止出門戴口罩那麼簡單

從需求端的角度來看,全國14億人口,每天十個人有一個出門,一天就需要1.4億個。除去那些可以禁足在家的不算,剩下的包括全國醫護人員1100萬左右;截至2月1日,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共3.39萬;另外還有大量保障人員,包括水電供暖設施、物流、醫院後勤、環衛、交通等,一天至少需要1200萬。

從供給端的角度來看,2019年我國平均每天生產大約1300多萬隻口罩。假設春節期間只有50%的工廠開工,則每天可以生產685萬隻。不夠醫護人員用一天。供不應求的局面導致口罩成了稀缺資源,數量非常有限卻又無可替代,於是價格一漲再漲,最後就變成了戰略物資,由工信部統一調度。

口罩需求激增已經擾亂了市場,各路電商、微商、代購紛紛各顯神通,但都彌補不了巨大的缺口,唯一的辦法是節流並擴大生產。

恰逢春節假期,口罩生產商想開工也難,即使工資加倍也只能請到部分工人,而濾紙、熔噴布、耳帶、包裝袋、包裝箱等原材同樣匱乏,

整個生產鏈條分工精細,環環相扣,缺了誰都不行。所以春節期間乖乖蹲家裡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非常時期,不止出門戴口罩那麼簡單

政府和企業到現在都沒有大力新建生產線,是因為這些投入都是固定成本,而且新冠疫情過後可能就得作廢。口罩的緊俏在短期內很難有根本性的緩解,那麼企業就不可能都順利開工,畢竟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這種傳染性強、潛伏期長的狡猾傢伙,企業承擔不起這種風險。

於是就有部分企業開始改建生產線,紛紛轉向生產口罩,例如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集團、中石化,以及一些紡織服裝、鞋甚至紙尿褲廠家。自產自用,多的還能補上國家缺口,何樂而不為。

那麼,疫情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從宏觀角度來看,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在於消費的短期萎縮,從微觀層面看,影響卻是全方位的,每個人都身在其中。

春節期間正值新冠疫情暴發期,所有娛樂場所、旅遊景區、旅行社、電影院均暫停營業。外面人跡寥寥,春節檔電影紛紛撤檔,旅遊、住宿、餐飲、交運和娛樂消費這些準備在春節大賺一筆的行業可謂損失慘重。

非常時期,不止出門戴口罩那麼簡單

但同時新冠疫情對消費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爆發出了一些新的商業需求,催生了一些傳統商業的迭代升級。例如互聯網醫療平臺、醫藥電商O2O、傾向內容植入的新網紅經濟、在線教育平臺、線上辦公軟件等。如果新冠疫情控制樂觀,一定會有大批“憋壞了”的人跑向全國各地,把被遏制的消費需求釋放出來,帶來消費的報復性反彈。所以一季度由於新冠疫情衝擊導致的消費下降會得到一定補償。

總而言之,這次新冠疫情影響甚廣,全球關注,衝擊了短期消費,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方式,也必將帶來新的商業需求和消費的報復性反彈。熬得過這個冬天的,春天必不會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