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股價上漲的三種不同動力及對策

經濟學家在分析通脹原因時,一般歸結到三個方面:一是成本推動,二是需求拉昇,三是外部輸入。根據造成通脹的原因不同,提出相應的政策主張。事實上,推動股價上漲的因素也很複雜,但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個:一是業績增長,二是資金推動,三是技術牽引。儘管這些因素有時候相互交織,但一般來說,總有一個因素是起主要作用的。我們應當冷靜判斷在各種推動股價上漲的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到底是什麼,並根據這種判斷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1)長線投資重點是尋找基本面的上漲動力。

如果計劃做長期投資,或者判斷市場已步入長期升勢,選股應當重點從基本面下手,並通過長期持有來分享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帶來的收益。長期投資的收益,從表面上看也是通過價差來實現,但歸根到底還是來自於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

首先要在景氣行業中尋找機會。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從基本面入手選股,首先就是選擇行業的問題。怎樣的行業是景氣行業呢?一般來講,可以從老百姓的錢花在哪裡,或者政府的錢投在哪裡這樣的角度去做行業分析。20年前,老百姓賺了錢,就是為家裡添個彩電,買臺洗衣機。結果20年前四川長虹、青島海爾成為了大牛股。2008年金融危機,政府提出4萬億投資計劃,結果煤炭和有色股成為稀缺資源,這兩個板塊當年成為黑馬集中營。老百姓把錢消費在哪裡,景氣行業就在哪裡;政府把錢投在哪裡,景氣行業也就會產生在哪裡。

其次是在景氣行業中落實具體上市公司。

一般來講有兩個思路,一個是選擇景氣行業的龍頭股,另一個是在景氣行業中選擇產能有提升潛力、行業毛利率水平較高的企業。這裡講的業績,不是簡單的每股稅後利潤的概念,而是指行業地位、穩健性和成長性,畢竟股價高低不是完全按市盈率高低進行排隊的。

總之,長線投資的選股思路應當立足於從基本面入手,分享業績增長帶來的股價上升機會。這裡說的長線,短則三個月、半年,長則一年、兩年,甚至更久。低於三個月的投資,連一季報的跨度都沒有,根本談不上基本面的變化和成長。舉一些國外的例子,像可口可樂、微軟,甚至這幾年的蘋果電腦這樣的公司,推動其股價上漲的主要動力來自於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這種動力帶來的投資機會,通常是長線和戰略性質的。

(2)中線投資重點是尋找資金面的推動動力。

300~500點行情或者1~3個月的投資,都屬於中線操作的範疇。資金是水,股價是船。資金不斷流入,股價必然上漲,而資金不斷流出,股價必然下跌。

如果計劃做一箇中線投資,就應當從資金流入的角度入手選股。行業景氣狀況,或者上市公司業績、題材儘管也有影響,但關鍵因素在於資金的流進或者流出。簡單地說,如果推動股價上漲的因素主要是屬於資金推動的話,那麼這種上漲通常適合做中線的波段操作;或者反過來說,你打算做一箇中線波段的話,那麼你要尋找的股票就是資金推動型上漲的股票。

首先要找到主流板塊。

一箇中線波段,一般來講,只有一個或者兩個主流板塊。主流板塊的跟蹤,其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它可以反映在行業指數的強弱上面,也可以反映在換手率的高低上。最為關鍵的是,當大盤出現震盪回調或者整理的時候,這個板塊的個股通常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晚於大盤見頂、早於大盤見底,而且陰陽比狀況強於大盤,這樣的板塊通常就是主流板塊。值得注意的是,一天、兩天冒冒頭不算什麼,但如果在一段時間裡,活躍個股始終駐留在這個板塊中,那麼這個活躍板塊通常就是主流板塊。

其次,在主流板塊中選出龍頭股作為操作對象。

資金推動型行情,通常伴隨著成交量放大和換手活躍為主要特徵。所以,在主流板塊中應當以換手率作為主要指標,對個股的強弱狀況進行分析和比較。同時,兼顧啟動時間的早晚這一因素。一般來說,啟動早而且換手率高的股票,通常是板塊龍頭。

(3)短線操作重點是尋找技術面的牽引動力。

如果今天買進只是為了明天或者後天就賣出,操作週期以三天或者五天為主,那麼技術因素是選股或者把握買賣時機的關鍵因素。這個時候,上市公司叫什麼名字、屬於什麼行業、經營狀況怎樣並不重要,你買入的只是一個代碼,只要未來幾天會漲就行。所以對於短線操作來說,儘管也會兼顧基本面分析和資金面分析,但這不是問題的焦點。決定股價短線是否有機會的關鍵因素是技術因素。只要有適當的經驗和足夠的技術分析能力,對做短線來講就足夠了。

在研究技術面的牽引力時,乖離率是一個重要分析工具。向上或者向下過分偏離了正常軌跡,通常都會受到乖離率的牽引出現回落或反彈。此外,價量關係和形態也能在尋找技術性漲跌因素中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推動股價上漲的動力歸根到底來自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業績增長,二是資金推動,三是技術牽引。長線投資應當從基本面尋找上漲動力,中線投資從資金面尋找上漲動力,而短線投資側重從技術面尋找操作機會。

股價上漲的三種不同動力及對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