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世間所有矛盾都是善與惡,適合與不適合,利人害己,對嗎?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人世間所有矛盾都是善與惡,這句話還差不多,利人害己不一定對,即然已經利人了,就證明你對別人有好處,就給了別人方便,怎麼能說害己呢?有句話說於人方便,與己方便,對別人施於好處,別人是不忘你的,你自己的心中也會得到愉快感和幸福感。

實際上,在人世間人與人之間有時會產生一些矛盾,這些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數觸犯了自己的利益了,一般情況下,無非有幾下幾種,一個是金錢利益,誰得多,誰得少,或借錢沒借你,而產生怨恨,第二點是情仇,你搶佔人家媳婦或未婚夫等,第三點是話語不合,話不投機半句多等等。

總之,在人世間產生矛盾的況下很多,那怎麼辦呢?一個字忍,兩個字讓,佛中有句話叫“大肚能忍,忍盡天下難忍之事”,但有的情況下有的人是越忍越上樣,遇到這樣的人只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別無它法。

總之人世間處處是坎,辦啥事要特別小心,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平平安安過一生。


遼北老代


這個問題是深奧的,我看了這個問題,審題了很久,久久不能落筆。我想對這個說法寫下自己的見解。

“善與惡相對,生與死相峙,罪人也與虔敬人敵對,請看至高者的一切化工,無不兩兩相對”

陰陽太極

聖經裡面寫到世界萬物,都由矛盾組成。放眼萬物,你看,山有山的巍峨挺拔,水有水的婉轉千回,風有風的萬千飄逸,雨有雨的纏綿細膩。這時間,本就是一種陰與陽、剛與柔的相攜相愛。

人世間存在矛盾,而造成矛盾的往往是善和惡。我想大家會說,你這樣講很空很泛,其實造成矛盾的善惡例子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好比我們在公交車上坐著,到站來了一個老人,我們的內心心理就非常糾結,一方面我們希望老人去別人位置站著,不想拱手相讓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位置;另一方面,我們會想老人這麼老了,萬一司機急剎車老人摔倒了怎麼辦?在讓座前有這樣的一個心裡矛盾過程。這樣的矛盾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心裡的矛盾

而對於善與惡的理解,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

凡是有益於人,有益於社會,都是善,打他罵他也是善。

凡是有益於自己就是惡,巴結人諂媚人,那種也是惡。

當然這種去惡存善的想法很多人做不到,包括我自己,但我們可以向這樣的去惡存善觀念靠近。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普通人做到這一點,就會大大減少這人世間的矛盾。

善惡一念間

范仲淹是北宋傑出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改變了無數人,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出汗、流血這是大善。

所以,雖說人世間所有的矛盾都是善與惡,利人害己,但是如果人人都獻出自己的一點愛,愛護身邊的人,這世間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謝謝你的閱覽!我是喬云云,一個樂觀開朗的女生。喜歡我的問答,請關注和點贊,有不同的想法我們可以留言討論,謝謝!


喬云云


不要想那麼多,你又不是哲學家。

只要按照你認為是對的,就去做,不要管別人怎麼樣。

你也管不了別人。

矛盾失去了對立面,也就不能稱其為矛盾了[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我就是俗人一個


人世間的事就如同自己本人一般。說只有矛嘛好像還需要個盾一樣,太剛反而會容易折斷。就如同自然中存在著陰陽一樣。心的貪慾越大,身就會努力去實現一樣,有點小聰明的人呢會明著對別人說貪不好會使人墮落,但卻在暗裡偷偷去要。有時總是想笑別人出醜,殊不知自己的思想最醜。有時自認為讀書多文憑高,殊不知連對老祖先的留言還理解不對,回到家鄉還裝著清高,殊不知自己卻是嘴上的孝子或是為了當孝子名聲而假做孝子一樣。哎,我這個人有時候真該打幹嘛這麼複雜矛盾!哈哈。


萬事皆緣1983


對,宇宙中無處不充滿著矛盾,人世間的矛盾分為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從大的方面講,傳統文化,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發展道路,這些大多是國與國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是結構性的,只能達到利益平衡,無法徹底解決。善與惡,合適與不合適,利人與利己這些矛盾大多數是日常生活中的利益紛爭,是非結構性矛盾,當各方利益達到平衡時,矛盾自然消失。但是,矛盾永遠不會消亡,舊的矛盾解決之後,新的矛盾再次產生,它們不斷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進步。


亮劍3549


善是概念化的利益,惡是具體化的利益。

人們所理解的世界是碗口那麼大,結果這個世界有鍋口那麼大(比如),這時你如果跟康熙大帝說你可以用一個盒子與千里之外的人說話,而你又拿不出證據,那朝野上下就會將你視為瘋子惡魔,同時你也就變成了公眾之敵。反之,你告訴康熙皇帝用碗吃飯比用杯子好用,那你肯定會容易成為善人。

換句話說,人們的一切慾望和需要,不管是可見的還是不可見的,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一定源於人們對萬物的理解,而每人每時每地的理解又各不相同,所以你如果用一個饅頭來滿足你給了一輩子兩個饅頭的人時,他會接受不了,他會恨你,哪怕你不是真心的。就像三歲小孩看到李逵模樣的人一定認為是壞人、一定會害怕、一定想消滅他一樣。更像科幻片一定要基於目前現實的人類認識一樣,否則科幻到復仇者聯盟變成了一碗水還在打架就沒意思了。

所以碗口裡面的善惡是人類的經驗和具體道理,它很多,但有數。而碗口外面的更多而是善惡的根本與原理,人類卻瞭解的很少。而一旦瞭解的少或瞭解不了時,便可能將真的善理解為真的惡。

而一旦這個理解上升到一定程度時,那善惡已不再重要,因為真假才更為重要。就像你說你自己是一個善人,但你也做過很多惡事,甚至是一些不經意的惡事,而你怎麼證明你是一個善人,或惡人?

用努力、工作、付出證明?用財富、權力、地位證明?用表演、練習、熟悉證明?用施捨、幫助、成全證明?…但這些善惡兩者皆可證明,但也皆不可證明。

但重要的是那個善惡的中心點是不是你自己。就像有人害你家破人亡時,你還能不能清楚的去分辨善惡和認識善惡?呵呵[大笑]


思考得豬



李華能443


人性的善惡美醜可以用以下六項概括:一、公:公而忘私

二、惡: 損人利己

三、善: 利人利己

四、蠢: 害人害己

五、偽: 利人不利己

六、私: 利己不利人

…… 因為人❤️複雜、所以、以上六類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她們會相互滲透融合或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聖賢中


我覺得矛盾在於立場不同,而不是隻有天生對立才會產生矛盾。

不僅僅是善與惡,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

即便是超人和蝙蝠俠,也會因為立場不同產生矛盾而幹架,你說是不是。他們可都是超級英雄。

有矛盾是正常的,才會產生出世界上那麼多精彩紛呈的故事,如果說整個世界思想統一,萬民和諧,所有人不再有痛苦,那恐怕是類似火影世界裡的無限月讀了。


小銘的溫暖窩


社會是複雜的,尤其人作為高級動物更復雜。用非此即彼的方法看待分析一件事或一個人,都是不對的,太簡單化了。由於每個人所持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對同一件事、一個人的看法就不同。比如對甲的看法,由於乙與甲有特殊關係和感情,或甲有恩與乙,甲即使不好,乙肯定認為甲是好的。反之,甲與丙關係不好,即使甲再好,丙也可能認為甲不好。因此,分析一件事、一個人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不能有偏見。這種客觀公正的觀點不是短時間形成的,也不是個別人的觀點。“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要待七年期”。因此對善與惡、適合不適合、利人害己的判斷,不能非此即彼,要客觀公正,長時間考驗和大多數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