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熱評丨拿什麼紓解“貧困生無法上網課”難題?

日前,有媒體報道,我國西部某縣一名幹部告訴記者,經排查,僅他們縣因無智能手機、無電腦、無網絡等原因無法上網課的學生,就有2000多名。

當前,“停課不停學”正在全面推進,給學生上網課已是全國各地的制度安排。對於城市來說,學生上網課不是問題,而在貧困地區,特別是貧困家庭的在讀生,連必需的智能手機都沒有,他們怎麼上網課?

熱評丨拿什麼紓解“貧困生無法上網課”難題?

此前,一張學生在村委蹭網學習的圖片刷屏。據報道,事發地為河南省洛寧縣上戈鎮劉墳村,照片中的孩子名叫郭翠珠,是一名初中生。從1月31日起,郭翠珠每天都到村委蹭網學習,父親每次都陪同。如今,當地政府協調通信運營商為郭家裝了寬帶,還送了免流量費的手機。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據瞭解,在該村,像郭翠珠那樣為了省流量費到村委蹭網學習的學生還有一些。那麼在全國範圍內,有多少無智能手機、無電腦的貧困生?又有多少用不起手機流量的貧困生?在平時,智能手機並不是學生的剛需,但在這個階段,學生無智能手機或無電腦就上不了網課。

近些年,儘管農村互聯網有了長足發展,但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仍是短板。為此,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讓農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互聯網,刻不容緩。

熱評丨拿什麼紓解“貧困生無法上網課”難題?

其實,早在兩年前,工信部印發的《推進網絡扶貧的實施方案(2018—2020年)》就提出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國12.29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寬帶網絡覆蓋比例超過98%。其中包括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具體措施是,配合教育部門加強遠程教育應用推廣,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貧困地區的共享應用。

從一些地方的學生因無智能手機、無電腦、無網絡等原因無法上網課看,網絡扶貧的成效仍有提升空間。就目前而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個是加快4G網絡覆蓋進程,另一個是推出優惠網絡資費。此前就有媒體報道,江蘇省南通市的一名初中生,因老家位於山區,網絡信號不好,只得每天晚上在母親的陪同下爬到山頂上網課,一待就是3個多小時。此外,還面臨上網費用較高的問題,這也需要相關部門協調解決。

針對當前部分學生用戶反映個別農村偏遠地區信號弱、貧困家庭用網支出壓力大等問題。工信部辦公廳日前發佈通知稱,鼓勵基礎電信企業重點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推出特惠流量包等精準幫扶舉措,減輕困難學生用網資費壓力。此舉深得人心,及時推進、落實落細,讓困難學生儘快享受到政策善意是當務之急。

熱評丨拿什麼紓解“貧困生無法上網課”難題?

貧困生上不了網課,值得我們進一步思慮。當前,脫貧攻堅正在“啃”最後的硬骨頭,現在看來,無論“輸血”還是“造血”,無論扶智還是扶志,都需要關注農村的互聯網問題。如果農村錯過互聯網發展的“紅利”,鄉村振興就會受到影響。如果農村孩子在使用互聯網上慢了一拍,恐怕也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如今,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教育是獲取知識、促進起點公平的關鍵,“互聯網+教育”可以讓貧困地區孩子也能聽到好老師的講課,開拓眼界,增長見識。

從這個角度看,貧困生上不了網課是一道必答的考題。儘快改變一些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落後、農村孩子上網難的現狀,貧困孩子才能更好地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實現出彩人生。(文丨秦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