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人均一分田的窮山村變身全縣首富新農村,這是用鋼釺撬出來的財富

從倒數第一到全縣首富,我的家鄉恭城縣,

就有這樣一個農村,實現了這樣華麗的逆襲。如今更是成了全縣最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之一,成了新農村建設的觀摩學習勝地。

剛開始到底有多窮?

讓人抬不起頭的民謠: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外村傳唱的民謠讓大嶺山村的村民無法釋懷:有女莫嫁大嶺山,吃水也要打算盤,出門三步山坡陡,紅薯玉米度三餐。

數據為證,年收入少到令人咂舌:大嶺山村是縣城有名的貧困村,1992年人均純收入不足200元。路不通,田地少,無水源,是其貧窮的主要原因。村民常年以紅薯、玉米充飢。

怎麼富起來的?

村幹部給力:年僅23歲的鄒存亮被村民推選為村民小組長,他想常人不敢想,說幹就幹,頂著巨大的壓力,帶領幾個小年輕在滿是石頭的山上種桃樹,終將荒山變果園,成為村裡第一位“萬元戶”,給猶豫中的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團結修路:在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全村人東拼西湊了2988元,鄒存亮將組長補貼和當年賣果的全部收入全部貢獻出來修路。修路佔用的臨村土地,就拿自家田地來交換,正是這個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團結,終於讓汽車能開進村,辛苦種植的紅花桃能走出山溝。

愚公移山精神:山上到處都是亂石,種果樹談何容易,刨果坑用的工具是鋼釺,甚至是炸藥!手起血泡、起老繭是常事,甚至連鋼釺都擰成了麻花!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天,有時只能刨2個果坑,真正的一顆桃樹一噸石!


人均一分田的窮山村變身全縣首富新農村,這是用鋼釺撬出來的財富

一顆桃樹一噸石,鋼釺撬出來的財富


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大嶺山人硬是用雙手,在山裡刨出了1300畝果園,平均每戶30畝桃園。如今桃園裡沿著石縫盤根鑽地的桃樹,彰顯著大嶺山人的精神。


人均一分田的窮山村變身全縣首富新農村,這是用鋼釺撬出來的財富

十里桃花的意境,是用鋼釺撬出來的


如今的大嶺山村

統一規劃的新農村:發了財的大嶺山人,依舊團結,全村統籌規劃,早在2002年,全村統一規格,統一規劃建起了小洋樓、建好了敬老院和幼兒園,自費修起了水泥路。


人均一分田的窮山村變身全縣首富新農村,這是用鋼釺撬出來的財富


綜合利用的新農業:大嶺山人沒有就此贊贊自喜,而是依託自己的千畝桃園,以十里桃花為資源,做起了生態農業旅遊,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車水馬龍,來賞桃花的、求桃花運的、體驗民俗的、帶領村幹部來參觀學習的,絡繹不絕。


人均一分田的窮山村變身全縣首富新農村,這是用鋼釺撬出來的財富

恭城大嶺山桃花節已聲名遠揚


大嶺山的小夥,從沒人想嫁,到人人想嫁,華麗麗的轉身!

結語:

大嶺山人的故事告訴我們,財富無處不在,請向勤勞要,向團結要,向堅持要,只要艱苦奮鬥,無論起點高低,終將實現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