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浅析6要点!看了不吃亏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浅析6要点!看了不吃亏

一、施工现场布置原则

(1)施工总平面布置上应遵循阶段性、适用性、灵活性的原则,并根据施工总体安排的需要充分合理规划用地,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期间的人、机、材的合理调配,同时还须满足安全、消防、整齐、美观、环保的要求,以最有效地利用场地,减小投入。

(2)合理、独立地布置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区等,并明确划分施工区域、材料堆放区及加工场地等,减少各工种之间的干扰,以便有针对性地管理施工现场,提高施工效率。

(3)施工材料堆放应尽量设在垂直运输机械覆盖的范围内,以减少二次搬运的发生,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速度。

(4)合理地组织运输,以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并尽量减少场内运输费。

(5)拟建工程平面和施工主材堆放场地须控制在塔式起重机的工作范围内,尽量减少死角,且在群塔布置时,须考虑相邻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距离,且塔机大臂与相邻建筑物应保证不少于2m的安全距离,而电线间应保证不少于2m的安全距离。

(6)施工电梯应尽可能布置在靠近建筑物中部有大开间阳台、窗口的地方,以便于施工电梯上下料,并减少墙体的留槎,同时须充分考虑建筑物后期的裙房、雨篷、挑檐,以避免施工电梯妨碍构件施工。

(6)临时设施的布置的搭建须不损坏测量控制网以及其他需要保护的警示标志,且办公用房应靠近施工现场,福利设施应在生活区范围之内,以便于施工人员的工作及生活。

(7)根据交叉施工原则,须进行分阶段布置,即随着工程施工进度布置和安排现场平面,同时须与该阶段的施工重点相适应,以减少对施工的影响,提高场地利用率。


二、施工现场道路布置

铺设临时道路时,应在满足方便施工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同时还须在修筑的路面标高处预留面层做法,以保证主体施工结束后,可经过路面修整将其与后期的永久道路重合。与外脚手架保持距离,防止吊装物体发生碰撞。

铺设前应先进行场地清理,保证路面无浮土,各种垃圾以及有机质及腐殖质等存在,且还应做好相应的防排水措施。随后根据石料强度、级配、石料压碎值等选择材料铺设至路面,并按照“先轻后重”的方法将其分层压实。然后进行路面支模,并从基槽底部按垫层宽度分层浇筑混凝土。最后须每间隔6m布设1道伸缩缝,并使缝顶高度与路面平齐。

此外,铺设道路对于铺设好的临时路面应采用浇水、覆盖草袋、喷撒养护剂等方法进行养护,且养护期应不少于7d。若在冬期施工需注意,应做好路面防寒保暖措施,以防出现路面裂缝。

三、垂直运输机械布置

  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直接影响仓库、料堆、砂浆和混凝土搅拌站的位置以及道路、水、电线路的布置等。它是施工平面布置的核心内容,必须首先考虑。
  (1)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的布置
  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包括井架、门架、桅杆式起重机等,它们的布置主要根据其机械性能,建(构)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大小,施工段的划分情况,起重高度,材料和构件的重量,运输道路等情况而定。其目的是充分发挥起重机械的能力,做到使用安全、方便,便于组织流水施工,并使地面与楼面上的水平运输距离最短。固定式起重运输设备中卷扬机的位置与井架、门架等距离要适中,以使司机能够看到整个升降过程。井架、龙门架的数量要根据施工进度,垂直提升的构件和材料数量,台班的工作效率等因素确定,其服务范围一般为50~60m。井架应立在外脚手架之外,并有一定距离为宜,一般5~6m。


  (2)自行杆式起重机的布置
  布置自行杆式起重机时,要考虑其起重高度、构件的重量、回转半径、吊装方法、建(构)筑物的平面形状等。对于装饰工程一般只考虑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最小起重臂长的影响,避免臂杆与已建结或构件相碰撞。自行杆式起重机的开行路线要尽量的短,尤其是对汽车式或轮胎式起重机,尽量使其停机一次能吊足够多的构件,避免反复打支腿影响吊装的速度。
  (3)塔式起重机的布置

  塔式起重机,既可以进行垂直运输也可进行现场的水平运输,它分为固定式、轨道式、内爬式、附着式四种。

  布置塔式起重机的轨道时要结合建(构)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四周的场地条件综合考虑,要使建(构)筑物平面尽量处于塔臂的活动范围之内,避免出现“死角”,要使构件、成品及半成品、堆放位置及搅拌站前台尽量处于塔臂的活动范围之内,同时,做好轨道四周的排水工作。布置塔吊时还要注意安塔、拆塔是否有足够的场地,尤其是拆塔。同时还应注意塔基是否坚实可靠,双塔回转时是否有重合碰撞的可能等。

  固定式塔式起重机不需铺设轨道,但其作业范围比有轨式塔式起重机小。附着式塔式起重机占地面积小,且起重高度大,可自升高,但对建(构)筑物作用有附着力。其塔基多为桩基或厚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塔基,塔基的施工与结构基础施工尽量同步进行。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布置在建(构)筑物内侧,且作用有效范围大,适用高层建(构)筑物的施工。两种机械的布置均应在满足起重高度和起重量的前提下进行,使拟建建(构)筑物在塔吊半径的回转范围之内。


四、施工现场生产设施和仓库布置

加工设施布置

(1)与垂直运输机械的关系:材料堆场—加工设施—半成品堆场—垂直运输机械。

(2)加工设施最主要考虑钢筋加工棚、砂浆搅拌机。

(3)加工棚宽度5m左右,长度15m左右。

(4)加工设施中间或不影响加工过程一侧设置配电箱。

(5)加工设施处地面需要硬化。

(6)加工设施上方应设置双层防护棚。

(7)加工棚不设置围护。

仓库和堆场布置

(1)仓库布置:水泥仓库地势较高、靠近搅拌机;大宗材料仓库应靠近加工场地;油料仓库、乙炔仓库应封闭,且保证与办公、生活用房的安全距离。

(2)材料堆场:对于施工材料堆放区域,应根据材料使用时间长短,用量大小,供应与运输情况等确定,且施工材料应分期分批进场,以减少设备堆放场地的面积,同时多余的材料应及时放置到相应的库房区域。此外,对于材料堆放区域应进行场地硬化,即先采用振动式压路机进行压实,再用碎石铺垫,然后硬化地面,同时未硬化场地应进行场地绿化及密目网覆盖处理。

(3)构件堆场:在场地允许时,构件拼装或堆放应在安装位置的下方,便于起重设备吊装;采用井架运输的,尽可能靠近井架布置;小型构件堆放在塔式起重机的回转半径范围内。

五、施工现场水、电布置

临时用水

临时用水包括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给水、排水等系统的设置应严格遵循平面图,并根据综合施工现场情况合理布置。如沉淀池应布置在混凝土地泵及砂浆搅拌机处;排水沟应沿施工场地便道两侧布置,并保证排水沟内的通畅等。


临时用水组织

计算用水量、选择供水水源、选择临时供水系统的配置方案、设计临时供水管网和设计供水构筑物和机械设备。


供水要求

(1)力求管网总长度最短。

(2)常用用水总管管径为100mm。

(3)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高层建筑每层设消火栓口,并配备消防水带、水枪。

(4)排水管道需考虑排水坡度。


供水系统配置

管网布置形式有环状、枝状、混合式。

临时供电布置

施工临电布置应沿外围墙内侧或施工道路边侧埋地敷设。各用电点应设有二级配电箱,并在办公区和各施工用电接口设分配电箱,且每台用电机械设备各配备一台配电箱,同时电箱配置还应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用电做相应减少及增加。

临时供电组织:用电量计算、电源选择、变压器确定、供电线路布置、导线截面计算。
用电线路:10kV输电线路→变压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插头→机械运转
(1)基本要求:

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系统;

2)变压器一般设置在围墙外侧,总配箱一般设置在靠近变压器的围墙内侧,分配箱有多个,一般设在主要用电设备(塔式起重机、人货梯、井架、钢筋加工场,办公与生活用房);

3)线路敷设采用架空或埋地,一般采用后者;

4)供电线路与建筑物、塔式起重机需保持安全距离。
(2)配电线路的安排:

分为环状、枝状及混合式3种,一般采用枝状。导线选择一般根据计算的电流强度选择。

六、施工现场生活和办公临时设施

(1)生活区与办公区分离。

(2)与作业区和架空高压线保持安全距离。

(3)场地安全可靠,地面高于施工场地,排水通畅。

(4)面积与工程规模、分包、施工进度有关。

(5)搭设标准需满足相关的部门规章要求。

(6)食堂、厕所标准应满足卫生部门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