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龐貝 一座千年“死城”的未解之謎

龐貝 一座千年“死城”的未解之謎

俄國畫家勃留洛夫的帆布油畫《龐貝末日》(約1830—1833年),普希金評價此畫堪稱“俄羅斯畫壇的初日”。

庞贝 一座千年“死城”的未解之谜

《龐貝:一座羅馬城市的生與死》

版本:後浪|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9年10月

庞贝 一座千年“死城”的未解之谜

來自龐貝古城“貞潔戀人之家”麵包房的繪畫。

自18世紀重見天日以來,龐貝這座被埋藏逾千年的古城就一直令世人矚目。近年來,一系列新的考古發現,更是掀起了新一波的龐貝熱,如今,龐貝已成為熱門的旅行地。國人對龐貝的興趣由來已久,朱自清在1932年的遊記中便對龐貝(他稱之為“滂卑”)有過詳細描繪,近年來國內還多次舉辦過龐貝文物展。

不過,在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古典學教授瑪麗·比爾德的《龐貝:一座羅馬城市的生與死》(下稱《龐貝》)中譯本問世前,還很少有哪本書能既通俗,又不失學術性地向中國讀者全面介紹這座古城。毛烏的《龐貝的生活與藝術》偏重考古,而安傑拉的《龐貝三日》偏重災難場景再現,比爾德的《龐貝》無疑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古城的來歷與未解之謎

對大多數人而言,龐貝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從布爾維-利頓的小說到勃留洛夫的畫作,龐貝出現在形形色色的文學和藝術作品中,但大多數人對它的瞭解,僅限於那是一座曾被掩埋的意大利古城。為此,比爾德首先對龐貝的歷史進行了系統梳理。

龐貝城的起源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在羅馬人到來前,埃特魯里亞、希臘和薩莫奈人先後在此統治。公元前4世紀,羅馬人擊敗薩莫奈人,龐貝和坎帕尼亞的城邦紛紛加入羅馬聯盟,但仍然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地位,由當地政府管轄,在外交和軍事等方面則需要聽從羅馬的指令。公元前91年,同盟戰爭爆發,龐貝也是參戰的意大利盟邦之一。戰後,龐貝人獲得了羅馬公民權,但也成為羅馬的殖民地,官方語言變成了拉丁語,並改用羅馬的政治制度,開始每年選舉雙執法官。

公元79年,龐貝遭遇滅頂之災,維蘇威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灰,掩埋了它與附近的赫庫蘭尼姆、奧普隆蒂斯和斯塔比亞等城市。小普林尼的兩封書信記錄了這場災難,他當年17歲,是火山爆發的見證者。在隨後的歲月裡,除了掘寶人的偶爾光顧(一所大房屋的門上留下了“此屋已鑿”的字樣),龐貝被世人遺忘了上千年。

直到1592年,人們在挖掘運河時發現了帶有古代壁畫的牆壁,以及刻著“龐貝市議員”字樣的石碑,這座城市才陸續被髮掘。從18世紀末開始,發掘進展大大加快,不斷有新的重要建築被發現,龐貝城的面貌開始逐漸展現在世人眼前。

今天,龐貝的城市佈局已經相當清晰。根據考古學家朱塞佩·菲奧雷利的描繪,城中的每棟建築都有了獨立的編碼,即便有的還尚未被命名。龐貝位於羅馬以南240公里,在古代,普通旅行者從首都前往那裡可能要花費三天,而信使騎快馬可能只需一天。它所在的那不勒斯灣,在羅馬時代就是貴族精英的度假勝地,許多名人在那裡擁有別墅,比如愷撒就曾帶領大批侍從造訪政治家西塞羅的宅邸。通過貿易和羅馬擴張帶來的財富,龐貝成為一座繁榮的城市,建有圓形競技場、兩個劇場和四個浴場。龐貝還發掘了大量精美的壁畫和工藝品,不僅體現了城市的富庶,更是古羅馬時期生活的重要見證。

不過,仍有許多看似基本的問題並未得到解答,比如,城中的人口到底有多少?為何在公元79年遭遇滅頂之災時,城中的許多建築處於毀損廢棄的狀態,比如,只有一家公共浴場是完全正常運行的?要知道,此時距離公元62年的那場大地震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理應有充足的時間完成修繕。事實上,就連火山噴發的具體時間都存在爭議。就像比爾德所說,我們對龐貝的瞭解既比想象中要多,又比我們所自認為的要少。

龐貝的政治生活和城市管理

書中,比爾徳詳細考證了龐貝的城市起源,也對古城的日常生活、社會治理、街區功能、公共活動、文化習俗等做了全景式的考察。

在“街道生活”一章中,比爾徳向我們描繪了與平面地圖截然不同的景象——阿波坦查大道,可能不像大多數人想象的那樣是主要交通幹道,在它與斯塔比亞大道的交會處,路面突降超過30釐米,任何車輛都無法通行。比爾德認為,此處可能是從廣場到劇場,或是從劇場到朱庇特神廟的宗教遊行線路的一部分。龐貝祭典的細節和日期已經無從考證,但這條線路的痕跡留了下來。

從斯塔比亞大道到薩諾門的坡度很陡,還設有許多路障,比爾徳推測,它們可能是為了阻擋衝向城市較低區域的水流,將其通過阿波坦查大道和薩諾門排放出去。此外,城中的許多道路只容一輛車行駛,有學者提出,當時存在一套單向街道系統,可以保證車輛來往自如。比爾德則提出異議,認為龐貝交通的系統化程度很高的說法十分可疑,因為某些地方明顯自相矛盾。但她也覺得,如果遵循約定俗成的路線行駛,可以更有效地避免交通堵塞。

龐貝的政治生活和城市管理方式,也被部分破解。龐貝城中有超過2500幅選舉海報,生動地捕捉了年度選舉的氛圍。它們被塗抹在房屋外牆上,一層蓋著一層,因為每到新一年的選舉,選舉海報就會將上一年的覆蓋。

在同盟戰爭之後,羅馬元素與原有的龐貝特色相互融合,不僅將羅馬的洗浴文化引入龐貝,還對當地的政治生活和宗教信仰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政治上,龐貝此前的說奧斯坎語的執政官,被經由公民選出的雙執法官、營造官所取代,兩者的任期均為一年。選舉海報表明瞭某個個人或團體對其候選人的支持,參加選舉的公民可能按照不同區域來劃分,分別上交其地區的選票。能夠贏得大多數地區支持的候選人,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有趣的是,從公元71年到79年,每年都只有兩人競選雙執法官,即候選人數與職位數相同。雙執法官掌管法律事務,還可能要擔任宗教職責,如進行腸卜,而營造官的職責與城中的建築和道路網有關。當選官員需要進行公共捐助,出資舉辦角鬥或鬥獸表演。在財富、權力和影響力上,雙執法官、營造官和市議員位於龐貝社會的最頂端。他們共同組成了當地的統治階層。

作為考古遺蹟而永存

龐貝發生了人間悲劇,是一座死亡之城,城市的狀態定格在被火山灰掩埋的瞬間。不過,當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此保留了下來,為今人瞭解古羅馬文明提供了直觀參照。

19世紀,發掘者在已經固化的火山灰中充入石膏,填滿肉體和衣物分解後留下的空洞,將受難者最後的樣子固定下來,令今天的遊客動容。同樣觸動人心的畫面,還保留在大量壁畫和塗鴉中,前者大多被藏入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留在原址的大多已經斑駁褪色,但遊客仍然能想象到當年的華麗場面,而後者則是對平民和奴隸思想的生動反映。

龐貝的壁畫包括靜物、風景和神話等題材,有的主題反覆出現,表明它們在當地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例如,米孔和佩蘿的故事出現在至少四幅畫作和兩個陶俑中。老人米孔遭到囚禁,即將餓死,女兒佩蘿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他。在“弗隆託之家”的一個臥室裡,畫面還配上了一首詩,既表現女兒的羞怯和孝順,又表達了父親對女兒身體的尊重和虔敬。事實上,這幅畫描繪了不同家庭成員應有的美德,強調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置身於這個房間,我們彷彿走進了羅馬家庭生活的一個瞬間。

龐貝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也被定格在壁畫中,那就是公元59年發生在圓形劇場的騷亂:在一場角鬥表演過程中,龐貝人與努科利亞人發生了流血衝突。事件發生後,元老院下令十年內禁止龐貝舉辦角鬥表演,此事因為塔西佗的記載而為後人所知。畫面上呈現的正是騷亂的高潮時刻,對圓形競技場的刻畫非常細緻,從樓梯、遮陽棚到場外的貨攤都清晰可見。

塗鴉研究在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學者們不再將其視作某種鄙俗和不合語法的拉丁語,而是把它們看作日常文化和口語的重要元素。從塗鴉的位置、形式、內容和材料,我們可以發現龐貝生活的諸多細節。

龐貝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比爾徳在紮實的考據基礎上,為我們還原了古城兩千年前的日常生活畫面,讓人如臨其境。她推翻了此前的諸多假說,同時又構建了許多假說,她的所有場景描繪都從考古證據出發,體現了專業學者的嚴謹。在沒有定論的問題上,她都會採取不確定的口吻,或者用問題代替結論。《龐貝》為我們呈現了古城的全景,既讓我們對古羅馬文明有了更多瞭解,也留下了諸多待解的謎題。

□王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