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蒙古大汗蒙哥為什麼會死在釣魚城?蒙哥親征南宋,為何會死在合川釣魚城?

歷史茶坊


大汗蒙哥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兒子。13世紀時蒙古汗國如龍捲風一般從亞洲中部興起,席捲了整個亞歐大陸,金國、西夏、西遼、阿拉伯、羅斯、花刺子模等強大國家紛紛被征服,蒙古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四大汗國。當時的歐洲人將蒙古人的征服叫做上帝之鞭,在蒙古興起的幾十年,幾乎是無敵的。然而,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卻在釣魚城之戰後駕崩。

蒙哥汗得以在庫裡臺大會上成為大蒙古國的大汗,來自窩闊臺大漢後裔和察合臺系的反對者為數相當多。在血腥鎮壓諸反對派勢力後,一貫以戰功卓越的著稱的蒙哥汗,急於取得戰場上的輝煌,來鞏固自己的汗位。在相繼派出親兄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分別在遠征大理和波斯建功後,蒙哥汗更是不可遏制的要以親征完成滅宋大業。

經過多年對宋川中作戰後,蒙古軍已經基本適應了巴蜀地區山高水低的地勢特徵。

公元1258年,蒙哥大漢正式下詔三路伐宋。第一路左翼軍,以荊襄地區為攻取目標。第二路右翼軍,由蒙哥大汗率領主力進攻四川。第三路則以雲南兀良合臺本部軍組成,進攻廣西、湖南、以襲擾宋軍後方。三路的計劃是在湖北一帶完成會師,順江而下,攻擊臨安。

釣魚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縣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上,其山突兀聳立,相對高度約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南、北、西三面環水,地勢極為險要。這座要塞是南宋名將餘玠創建的山城防禦體系中的核心堡壘,並經過現任守將王堅的進一步完善。城分內、外兩城,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城牆都繫條石壘成,堅固無比。外城之外還修建有一字牆。

城內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竭的豐富水源,周圍山路也有許多可耕田地。可謂外有天險可抵禦大軍強攻,內有糧秣可供長期接受堅守。

釣魚城本就兵精糧足,由於此次大汗蒙哥親征,來勢兇猛,西北淪陷區的陝西、甘肅、四川軍人百姓紛紛投奔釣魚城。釣魚城聲勢大震,軍人百姓加起來有十幾萬,士氣高漲,可謂萬眾一心。

大汗蒙哥統帥大軍到了釣魚城的時候,正是夏季,蒙哥親自督戰,誰知這一仗打了五個多月,蒙古軍損失慘重,釣魚城紋絲不動。

到1259年正月,蒙哥派南宋投降的將領晉國寶到釣魚城勸降,王堅把晉國寶放入城來,押送到練兵場,當眾砍了腦袋。蒙哥大汗非常的生氣,一場慘烈的攻城就此展開了。

釣魚城物資充足,士氣高漲,無論蒙古軍如何的強攻,釣魚城仍安然無恙。

到了七月,川東酷暑,天氣越來越熱,蒙古人已經難以適應四川高溫的天氣,軍中出現了大量的暑熱、瘧疾、霍亂等疾病,隨軍醫生也控制不住。與此同時,南宋的救援部隊成功突破了蒙古防線。蒙哥汗的惱怒和焦躁也一天天積累。蒙軍主將皆有歸的意思,但忌憚蒙哥汗的情緒,無人敢提。

大汗蒙哥下令製造大量的攻城器械,準備進行最後的攻堅戰。又在城外搭起了高臺,瞭望城中的形勢。

在現場督戰的蒙哥汗“被炮風所震,因成疾”,終於下令撤離釣魚城。這裡的“被炮風所震”是不是是被炮火擊傷的,無法確定。而拉施特《史集》裡說蒙哥汗自進入六月已經生病,且日漸嚴重,退軍後蒙哥仍繼續拒絕班師,意欲繞過釣魚城直接攻打重慶,但其實病已嚴重,在路過金劍山溫湯峽時,蒙哥汗駕崩。

不管咋樣,蒙哥究竟為何折鞭釣魚城下,是因炮風震傷而死,還是因為得病而亡,尚未有定論。

大汗蒙哥臨終且留下“若克此城,當赭城剖赤

,而盡誅之”的遺詔。蒙哥駕崩之後,為爭奪汗位,各路蒙軍紛紛回到草原。這使得南宋的歷史又延續了20年,也使得蒙古西征的高潮至此終結。








淺談古今歷史


釣魚城,位於現在的重慶市,它的地勢極其特別,古人有言:“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請徙諸此,若任得其人,積粟以守之,賢於十萬師遠矣,巴蜀不足守也。”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給釣魚城定個義,它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只要城內有充足的糧食,一般是打不下的。的確,蒙古鐵騎在此碰了壁,甚至他們的大汗也死在了釣魚城。


1258年,蒙古大軍兵分三路攻打南宋,這三路分別是蒙哥、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臺,蒙古主要是攻打四川地區,在蒙哥的領導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都被蒙古軍隊征服,不過蒙哥在釣魚城遭遇了他的坎,因釣魚城的地勢特殊,加之宋朝軍隊的支援,蒙古軍隊難以攻克釣魚城,而這個時候,蒙哥死在了釣魚城。

關於蒙哥的死因,歷史上有多種說法,主要分疾病致死說、箭傷或砲傷致死說、戰死說三類,不過蒙哥“中砲而死”的說法更為靠譜,因為劉克莊(南宋末期的詩人)寫的《蜀捷》裡面借用了金國大將蕭達覽揮師進軍澶州,被宋軍以弩擊中身亡事件,以此來指代蒙哥在攻打釣魚城的戰役中被擊中而亡,而且據當時蒙哥身邊的耶律鑄的親眼所見作的《述實錄•四十韻》記載,基本上可以推斷蒙哥是在釣魚城外指揮作戰時,不小心被宋軍發射的武器擊中,由此重傷而亡,這就跟努爾哈赤一樣,也是被武器射中受傷而死。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蒙哥大汗逝世於不知名的四川釣魚城下,既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首先,蒙哥汗得以在庫裡臺大會上成為大蒙古國的大汗,存在著一定的軍事政變的因素,因此來自窩闊臺大汗後裔和察合臺系的反對者為數相當多,在血腥鎮壓諸反對派勢力後,一貫以戰功卓絕而著稱的蒙哥汗,急於取得戰場上的輝煌,來鞏固自己的汗位。在相繼派出的親兄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分別在遠征大理和波斯建功後,蒙哥汗更是不可遏制的要以親征完成滅宋大業。

其次,在經過多年的對宋川中作戰後,蒙古軍已基本適應了巴蜀地區山高水急的地勢特徵,尤其是在剛剛發生的馬湖江水戰中,成都蒙軍都元帥紐璘率領張威、石抹按只、完顏石柱等將,組成了多達200艘戰艦的水軍,一舉突破南宋水軍在馬湖江上設置的防線,活捉宋軍主將張實。至此,蒙古水軍開始控制長江上游水面,順流直下可直接威脅重慶。

於是公元1258年春,蒙哥大汗正式下詔,三路伐宋:第一路左翼軍,由貼木格斡赤斤後裔塔察兒王為統帥,東道諸王也松格(哈撒兒次子)、察忽剌(合赤溫後裔)、忽林池國王(木華黎後裔)、納陳駙馬、帖裡幹駙馬、怯臺千戶、察罕那顏、及張柔部漢軍等隨徵,號稱三十萬,實則五萬餘人,以荊襄地區為攻取目標。第二路右翼軍,由蒙哥大汗親任統帥,窩闊臺系宗王也可—合丹、禿塔黑、察合臺系宗王忽失海、阿必失合、納鄰—合丹、拖雷系宗王穆哥、阿速帶等隨徵,其它各路應詔而來的部隊,還包括:甘肅蒙軍八里赤萬戶、君不花駙馬部、探馬赤軍脫歡部、拔都兒部、阿答赤部、乞臺不花部、維吾爾亦都護馬木剌的斤部、四川利州蒙軍汪德臣、趙阿哥潘、李忽蘭吉部、成都蒙軍紐璘、劉黑馬部、漢軍史天澤、董俊、嚴實各部等,號稱六十萬,(波斯拉施特語),實則七萬餘人。第三路則以雲南兀良合臺本部軍組成,進攻廣西、湖南,以襲擾宋軍後方。

以如此強大軍力被後盾的蒙哥大軍,不想入蜀作戰一開始就頗不順利,在苦竹隘就屢攻不克,甚至在放出此前被俘的宋將張實以作遊說投降的使者後,還遭到了張實反戈一擊,反倒去鼓勵守將楊立的堅守之志。當最終苦竹隘因斷糧被攻陷後,惱羞成怒的蒙哥下令肢解張實、楊立,屠滅全城軍民。

之後,蒙哥大軍以汪德臣部為先鋒,沿嘉陵江南下,一路連克多城。另以宗王穆哥為主將、輔以史天澤、史樞父子,掃蕩渠江沿線,也是所向披靡。到了1258年底,蒙哥與穆哥準備分進合擊川東重鎮重慶,卻不想在路上的合州釣魚城被阻擋住了前進的步伐。

釣魚城四面險要,三面臨江,且經過了多位南宋將帥們的先後修葺,早已成為宋軍在川東防線上的重鎮。此時,釣魚城守將統將是王堅,其曾是宋軍名將孟珙的部下,與金軍、蒙軍有過多年作戰的經驗,早在蒙哥大軍伐蜀的消息傳來之時,王堅就已經開始做好了守城物質和糧食的儲備,此時的釣魚城可謂眾志成城,決心與入侵者做殊死搏鬥。

公元1259年春,蒙哥大汗集合眾將歡度新年並商議軍情,會上探馬赤軍將領札剌亦兒部的脫歡,認為川東初春的氣候與軍不利,建議主力暫且北撤,留下少量軍隊襲擾宋軍防線。但立刻遭到八里赤萬戶、紐璘等大多數將領的痛斥,認為強弱懸殊,此番進軍必取重慶後,東出荊襄與左翼軍會師。這時,又傳來了奉蒙哥汗之命,前往釣魚城勸降的降將晉國寶,已被王堅下令斬殺,蒙哥汗大怒,曉喻諸將,必以武力征服釣魚城,於是,一場慘烈的攻城戰就此展開。

按照蒙古軍的部署,穆哥、史天澤、曳剌禿魯雄等陸續攻取渠江沿線各城鎮、堡寨;降將楊大淵攻陷合州舊城;而以紐璘督率水軍襲擾重慶、忠州、夔門等釣魚城下游諸城,並在房州擊潰了湖廣宋軍的水軍王登部。這一切都是為了徹底切斷釣魚城可能的外援的出現。

2月,進攻釣魚城的戰鬥正式展開,蒙古水軍將領李忽蘭吉、怯裡馬哥以戰船200艘攻打釣魚山下宋軍沿江船隻和外堡,取得大勝。其後,即以八里赤、汪德臣等蒙漢軍精銳,直接攻打釣魚城之鎮西門和護國門,但由於守軍憑險堅守,連續數日苦戰,蒙軍失利而退。三月,蒙軍諸將對釣魚城進行全線圍攻,但還是一無所獲。四月,由於出現連續二十多天的大雷雨,只好暫停攻城。四月二十二日,雨停後,蒙哥汗親自督促探馬赤軍強攻護國門,被宋軍擊退。二十四日夜,蒙軍董文蔚率“鄧州選兵”,繞道攀爬懸崖,一度攻上城頭,但隨後遭到宋軍敢死隊反撲,竟被打垮、敗還。五月,屢攻不克的蒙軍士氣開始不振,反觀釣魚城的宋軍卻是越戰越勇,王堅甚至幾次組織精兵夜襲,給圍城蒙漢軍以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時,釣魚城軍民英勇抗敵的事蹟,已傳到臨安,宋理宗頒詔公開嘉獎王堅的功績為“在蜀列城之冠”,並催促在襄陽囤集重兵的呂文德擇機入援釣魚城。

五月下旬,呂文德率舟師萬艘大舉援蜀,以曹世雄、劉整為先鋒,在涪州水戰中,擊潰紐璘部將火尼赤、阿八赤軍,順利進入重慶城。但在隨後沿嘉陵江而上增援釣魚城的行動中,宋軍水軍曹世雄等部,被蒙軍李忽蘭吉部水軍阻擋,激戰正酣時,蒙哥汗與史天澤部夾江助陣,宋軍遭到兩岸蒙軍雨點般的箭矢攻擊,終致大敗而潰。此役後,呂文德遂固守重慶,不再試圖救援釣魚城。

進入六月,暑氣漸起,蒙軍中多有病倒者,前鋒大將汪德臣連續派人對宋軍進行招降,但毫無結果。汪德臣激憤之下,竟然單騎進逼城下,大喊:“王堅,我來活汝一城軍民,宜早降啊!” 不想城上飛石擊來,汪德臣重傷而還。蒙哥汗一向很器重汪德臣,急遣良醫診治、並護送去縉雲寺養傷,但當月二十一日,汪德臣還是傷重不治。蒙哥汗聞訊,“撫髀嘆惋,如失左右手”。

汪德臣戰死後,蒙軍上下相顧奪氣,已無鬥志。王堅則趁勢主動出擊,但由於李忽蘭吉、劉黑馬等蒙軍水陸將領們的嚴防,也沒有取得多少戰果。到了七月,川東酷暑,蒙軍諸將皆有歸意,但忌憚蒙哥汗的情緒,無人敢提。軍中疫情開始暴起,出現了類似霍亂的傳染病,隨軍醫生也控制不住,蒙哥汗煩躁下,竟下令以酒治疫,戰鬥力進一步衰落。相反,釣魚城裡卻糧草豐足、水源充沛,為羞辱蒙軍,王堅還發炮、投擲出鮮魚、麵餅等至城外,揚言再守十年也無問題。

蒙軍既無力攻城,礙於面子,蒙哥汗又始終拒絕退兵,只好加強圍困。某日,蒙軍築造高臺,想窺測城中虛實,被宋軍炮彈擊中崩塌,在現場觀戰的蒙哥汗“被炮風所震,因成疾”,終於下令撤離釣魚城下。這裡的“被炮風所震”是不是指被炮火擊傷? 已無法確定。而拉施特《史集》裡說,蒙哥汗自進入六月就已經生病,且日漸嚴重。退軍後蒙哥仍拒絕班師,意欲繞過釣魚城直接攻打重慶,但其時病已嚴重,在路過金劍山溫湯峽時,蒙哥汗駕崩。



史海悠遊閭春暉


朋友,你好,對於你說的問題,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到你。

蒙哥(1209年1月—1259年8月),全名:孛兒只斤·蒙哥,大蒙古國的大汗,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廟號為憲宗,諡號桓肅皇帝。他曾帶領蒙古騎兵揮軍直下,一鼓作氣佔領了歐亞大陸無數江山城池,使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領土最為廣闊的時期。

南宋寶佑六年至開慶元年,即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1258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親率御營親兵10萬,分三路進攻四川,連克南宋許多州縣,兵臨釣魚城下。宋將王堅及副將張珏扼守釣魚城(今四川合川東釣魚山上)抵抗蒙古軍進攻。

對於你說的“蒙哥親征南宋為什麼會死在合川釣魚城?”這個問題,其實是分為內外因的:

外因(讓戰事持久不下,促使意外發生):一是釣魚城下有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三面環水,易守難攻,擅長帶領騎兵打戰的蒙哥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長處。二是餘玠入蜀主政後加強了釣魚臺的防禦體系建設,將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城牆繫條石壘成。城內開荒種糧,修建倉庫、水池(水井)、火藥廠、閱兵場等設施。

內因(蒙哥自身原因):

一是蒙哥得病而死。蒙軍久屯于堅城之下,合川6月又值酷暑季節,而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溼,加以水土不服, 導致軍中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據《元史》、《續資治通鑑》記載,蒙哥汗於六月患上了病,而拉施特的《史集》更明確說蒙哥是得了痢疫,後因醫治無效而死。

二是蒙哥中箭而死。據《馬可波羅遊記》及明萬曆的《合州志》等書記載,蒙哥汗負了傷。且現存於四川省合川縣釣魚城舊址釣魚山忠義祠內,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合州所立的《新建二公祠堂記》石碑碑文也說蒙哥是“中飛矢而死”,由此可見蒙哥之死是因飛矢射死。

三是蒙哥因炮風震傷而死。1484年,明朝四川巡按謝士元在《遊釣魚山詩序》記載著蒙哥是遭“炮風致疾”而死。清代《古今圖書集成》中的《釣魚城記》一文中也說蒙哥是在架設望樓窺視釣魚城時,遭到城內宋軍的炮石轟擊,蒙哥為“炮風所震,因成疾。班師至愁軍山,病甚……次過金劍山溫湯峽而歿”。但是,也有說法是因炮石擊中因傷勢過重致死,但不管是炮石擊中還是炮風所傷,都是與炮石有關而致死。

不論如何,蒙哥究竟為何折鞭釣魚城下,尚未有定論,我們還是以史學家們的考證與相關史料記載、證物為準。謝謝


蟄龍動山




蒙哥其實本不應該去釣魚城的。因為在蒙哥擔任大汗的時候,西征的事情已經交給了三弟旭烈兀,漠南的統領勸則交到了二弟忽必烈手裡。不出意外寫,蒙哥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釣魚城的。



讓我們先從忽必烈說起。忽必烈是蒙哥同父同母的親弟弟,他們的母親就是那位了不起的克烈部公主。這位克烈部公主知書達禮寫,克恭克順,從小就十分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所以忽必烈除了像所有的蒙古人那樣學習了騎馬和射箭的技術,還學習了漢族等各民族的文字、禮儀、文化。忽必烈也成了眾兄弟之中最文明最博學的一個。而蒙哥則顯得有些有勇無謀。



忽必烈統領漠南之事,不僅將自己的瞎地管理的僅僅有條,還不費吹灰之力的打下了大理國。這個在唐宋兩代已經存在的獨立國家,由於享受了太久的和平,完全喪失了戰鬥力。面對強大的蒙古鐵騎,只能如同砧板上的魚一樣,任人宰割,毫無招架之力。征服了大理國之後,忽必烈為自己建設了王城,名為開平。儘管忽必烈將王城的選址選在了金中都以北十天路程的地方,但是當蒙哥汗的使者,進入開平後巡查回到漠北之後,還是在蒙哥的面前不懷好意的添油加醋了一番。這位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大汗自然無法容忍這些。於是派出了欽差大臣到忽必烈的封地開始進行審計。而審計的人員也“不負眾望”,居然羅列出了忽必烈一百多條的罪狀。



好在軍師姚樞挺身而出,建議忽必烈趕緊收拾家眷回到漠北向蒙哥請罪,只有這樣多疑的蒙哥才會放心。忽必烈回到漠北之後,兄弟二人抱頭痛哭。蒙哥汗假意惺惺的訴說著二人的兄弟之情最後不出所料地解除了忽必烈總理漠南軍事之權。而這一次蒙哥決定自己率軍南下,親自攻打釣魚城。為的是佔據長江上游的有利地形,為以後順江直下奪取杭州而做準備。卻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釣魚城折戟沉沙。釣魚山因為三面環山,釣魚山上的釣魚城更是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蒙哥用了整整五個月的時間也沒能攻下釣魚城。最後一命嗚呼,死因不明。有人說是生病,也有人說是負傷,還有可能是兼而有之。總之,在那個炎熱的夏天,蒙古大軍,帶著蒙哥的遺體,和傷員病員是踏上了迴歸的路程。




三七的歷史書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蒙古大汗蒙哥肯定是是在釣魚城下,但死因至今沒有定論。

說法有這麼幾個:

第一,中了飛石。

《合州志》記載,當時釣魚城有一些遠程投石器,不過在很遠距離就沒有精確度。

蒙哥在釣魚城外觀戰,特別站在安全距離。

期間,釣魚城發現有大汗的旗幟,就用投石器朝這裡亂射。

結果恰好有一枚飛石擊中蒙哥,這是意想不到的事件。

蒙哥重傷6天后醫治無效,最終死亡。

第二,死於傳染病。

蒙古人進入中原以後,遇到了很多傳染病。

尤其四川重慶釣魚城這裡非常潮溼,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非常不適應,患病者很多,死亡也多。

《元史》記載蒙哥患上了嚴重的痢疾,在沒有青黴素的當年是絕症,最終蒙哥因此病死。

第三,染病加受傷。

《中國史綱要》記載“蒙古軍因軍中痢疾盛行,死傷極多,蒙哥汗又為宋軍的飛矢射中身死”。

也就是說蒙哥是染病後,又受了傷,兩樣夾攻,最後才死了。


無論什麼原因死的,根本原因在於久攻釣魚城不克。

蒙哥的死亡對世界有著重大影響。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開始爭奪大汗寶座,雙方激戰。忽必烈打贏了以後,毒死了阿里不哥。

其他四大汗國中的3個汗國,認為忽必烈是篡位和謀害皇帝,同忽必烈決裂,雙方甚至開戰。

忽必烈設法打垮了窩闊臺汗國,吞併了其中大部分領土,由此蒙古帝國實際分裂。

而因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政權,唯一支持忽必烈的伊爾汗國大汗旭烈兀率主力東返,導致剩下的蒙古軍隊只有一二萬兵力,在巴勒斯坦被埃及馬木留克騎兵擊潰,停止向非洲的入侵。

由此,蒙古帝國基本停止了向外擴張。如果旭烈兀沒有率領主力返回,馬木留克騎兵哪裡是蒙古人的對手,非洲至少北非地區也會被蒙古人佔領。


薩沙


元憲宗蒙哥是託雷的長子,忽必烈是託雷的第四子,兩人是同母兄弟,都是莊聖太后所生。蒙哥生下來的時候,被人稱讚日後必定大貴。窩闊臺在潛邸的時候,收養蒙哥作為自己的兒子。等到託雷去世後,窩闊臺讓他回去繼承託雷的領地。等到窩闊臺和他的長子去世後,蒙哥被蒙古貴族推為皇帝。

蒙哥為何攻打釣魚城

蒙哥繼位後,召開宗室和百官大會,確立了兩個新的進攻方向,即南宋和西亞。西亞由蒙哥的弟弟旭烈兀親自統領,征討南宋則由蒙哥親自統領。當然,蒙哥給南宋安的罪名是“違命囚使”。蒙哥、忽必烈、兀良合臺兵分三路,征討南宋。

蒙哥進入四川以來,連連獲勝,這使得他信心大增,認為釣魚城也可以很快攻下。可是,從公元1259年開始,大半年的時間內,蒙哥在釣魚城下毫無進展。而令人疑惑的是,在7月份的時候,“帝崩於釣魚山,壽五十有二,在位九年”。


蒙哥為何死在釣魚城

《元史》中對蒙哥的死因諱莫如深,只是6月份“帝不豫”,然後7月份便駕崩,甚至都沒來得及指定繼承人,導致後面蒙古統治階級為了皇位大打出手。史書中向來有為尊者諱的習慣,那麼,大汗蒙哥為何死在釣魚城?主流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第一,被宋軍用箭射死。蒙哥中飛矢而死,這也是最流行的一種說法。現在釣魚城舊址的明代石碑上,也是記載的蒙哥被飛矢射死。

第二,醫治無效死亡。這個說法是蒙哥得了瘧疾,醫治無效而死。蒙哥自己就說過這樣的話:“今在宋境,夏暑且至,汝等其謂可居否?”蒙古士兵到了南方水土不服,但戰事又一直膠著不下,許多士兵都得了瘧疾。等到6月份的時候,蒙哥也被傳染,最終醫治無效去世。

第三,憂憤致死。蒙古鐵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蒙哥在攻打釣魚城大半年的時間裡,多次被宋守軍挫敗。這讓蒙哥憂憤萬分,最終死在軍中。南宋黃震編寫的《古今紀要逸編》中,採用的是這種說法。

第四,船被鑿空而死。這種說法記載於《海屯紀年》中,蒙哥乘坐的戰船被宋軍鑿穿船底,蒙哥落水而死。

第五,被炮震死。這種說法是蒙哥在望樓上觀察釣魚城的情況時,被城內士兵趁機發射石炮所傷。清代《古今圖書集成》中,記載的是蒙哥被石炮的炮風震傷,治療無效後死亡。另一種說法是蒙哥直接被石炮擊中,重傷而亡。

蒙哥死後的影響

蒙哥的死因,因為古代要為尊者諱,死因不被史官明言,所以現在還是存有爭論。但不論是哪種原因,蒙哥的死亡是非常迅速的,以至於他都沒時間立下繼承人。他死了之後,開啟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長達四年的皇位爭奪,變相地延長了南宋的壽命。也使得原先西征的軍隊脫離了掌控,成為一個獨立的汗國。在蒙哥死後,原先龐大的蒙古帝國也開始逐漸四分五裂,走上了各自的發展路線。

所以,蒙哥死在釣魚城,其誘因是因為釣魚城的險峻形勢,使得蒙哥長攻不下,這才有了後面蒙哥駕崩。雖然蒙哥的死因尚不明確,但無疑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曾經的“上帝之鞭”,也有失效的時候。


飛熊說歷史


自己作死,以為親臨前線鼓舞士氣就能拿下,但釣魚城的城池不是那個年代技術能拿下的,加上蒙哥倒黴,被打死了。

打死蒙哥其實沒啥驕傲的,對南宋而言不過是苟延殘喘。

多米諾骨牌一樣 蒙哥死了,蒙古歐洲、埃及的軍隊紛紛撤回,再無力西征,摧殘了阿拉伯文明,卻打醒了歐洲,大航海時代到來。

如果蒙古人繼續西征,不說打下,就是與西歐和埃及那些人有了交流的話,日後中國閉關鎖國的幾率也會大大減少(鄭和下西洋,看了一圈窮國,感覺大明這麼強,幹嘛和他們玩兒?啪!大門鎖死)


以理觀史and以情嘆史


大汗蒙哥,是被南宋軍民設下埋伏至死的!不是電視劇裡演的,讓楊過殺死的!


劍驚風


在蒙古帝國最為鼎盛的時期,這個帝國的首領名叫蒙哥。當他執行成吉思汗的遺願滅宋時,卻被阻攔在四川的一座小城——釣魚城。最終蒙哥死在了釣魚城之下,整個蒙古帝國也因為大汗的去世導致分崩離析。這段故事稱得上是可歌可泣、振聾發聵。往往被世人所說的“弱宋”並不軟弱,更有人言“崖山之後無中華”也是無稽之談。

760年前世界的中心,不在腐敗衰落的南宋中原王朝;也不再籠罩著宗教黑暗的中世紀歐洲;更不在還未被文明發現美洲大陸,世界的中心是在草原的深處,鄂爾渾河畔的哈拉合林。當時的蒙古像是上帝之鞭,抽打在整個亞歐非的大陸上。

當我們打開十三世紀後期這張地圖,大家無不會被史上最龐大國家的版圖所吸引。這就是著名的蒙古帝國。

然而在這地圖上並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四川盆地的邊緣,一個無名城塞,卻剎住了狂野的蒙古鐵騎,它也改寫了歐亞大陸的歷史。這就是發生“上帝之鞭折戟”的地方——釣魚城。

蒙哥攻宋計劃路線圖:(虛線紅圈為預計會合點)

760年前(1258年),一直蒙古大軍從哈拉合林啟程,開始了滅宋的戰爭。大軍千里迢迢穿越大漠草原,由陝西進入中原。當時的蒙古帝國大漢是成吉思汗之孫蒙哥。這次進攻的目的和原則更加清晰,並不像過去更多單純的攻城擄掠。而是要三路並進,一舉滅宋。

蒙古對四川的入侵,斷斷續續已經有20多年了。蒙滅西夏後便派出偏師“順道”攻略了南宋的利州路,攻破階州(今甘肅隴南)。進軍四川,四川守軍驚慌失措,放棄五州之地,蒙軍乘機搶掠財物,屠殺平民,史稱“丁亥之變”。宋蒙戰爭正式開始。

山城大多都是紅層方山,山勢峭壁陡立,但山頂相對平坦,可耕地充足,還可以鑿井取水,要塞屯兵住民

1242年,新上任了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開誠心布公道,選賢任能。採納謀士冉璡、冉璞的建議以江為線,以山為點。在四川全境構建起獨特的山城防禦體系。

(南宋四川山城防禦圖,來自南方週末)

餘玠苦心謀劃的山城防禦體系,到了1259年初面對洶湧而來的蒙古的大軍,在宋軍大本營重慶以北只剩下孤零零的釣魚城一座要塞。

釣魚城的位置在嘉陵江的北面,俯瞰著合川城古城合州。涪江就是在這裡匯入嘉陵江,渠江也在這裡匯入,合川人稱三江匯流。這時的釣魚城守將是王堅。

1259年的農曆二月,蒙哥把御營設在城東的石子山上,隔著天澗溝眺望這座渺小的山城。在他看來釣魚城只有投降或者被攻破,他的目標是重慶。勸降的降將晉國寶被宋軍處斬,蒙哥決定懲罰敢於螳臂當車的釣魚城。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肅殺和緊張瀰漫開來,釣魚城的守軍在城外開始拆除了棧道上的木板。這座山城四邊都是懸崖和陡坡,沒有棧道就沒有了通往山城的道路。城下泥濘不堪會極大地遲滯進攻的速度,只能沿山勢攀爬,這對攻城者增加了很大麻煩。但是蒙古軍隊與生俱來的好戰激情卻遏制不了。

經過幾代蒙古軍隊的滅國之戰,蒙軍已經非常熟悉攻城戰的戰法。城南嘉陵江岸的東山都元帥史天澤在此駐紮,封鎖住嘉陵江面。城下江面之上李忽蘭吉負責造江上浮橋,便於調動江面部隊。城西征蜀先鋒汪德臣負責攻打鎮西門一線。城外山下還有由鄭溫率領專門負責巡邏機動的4000輕騎,以防宋軍突圍逃走。釣魚城如鐵桶般飛都飛不出去。

花剌子模和阿巴斯王朝的眾多名將已經深深領教了這種場面的恐怖,看似固若金湯的城池在蒙古大軍的面前不過是能支撐多少天的問題。鋪天蓋地的工程機械、巨大的拋石機、高聳的樓車等等。如果是其他守將早已心亂如麻。

但這位釣魚城的守將王堅,卻無比自信的看著薄霧中江對岸的蒙軍大營。

王堅在元代編著的宋史裡沒有給他立傳。不像餘玠、張珏等人,還能得到敵人的幾句正面評價。王堅早間追隨南宋一代名將孟珙與金和蒙古作戰。在宋史中好像毫不顯眼的王堅,卻學會了孟珙在彈性戰略防禦的嫻熟運用,作戰風格也十分靈活多變,而且習慣特種作戰,身先士卒。

面對蒙哥十幾萬大軍即將展開的攻勢,王堅統領的釣魚城守軍,兵不足5000人。而且還是川北失利後撤下來的四個戎司中的興戎司的士兵,但好在這確實四川宋軍剩下來的精銳。

除了士兵,還有北川逃入城中的百姓。等到夏秋蒙古軍退去時,王堅便帶領百姓抓緊時間在山上山下搶種搶收,囤積糧食。蒙軍攻來時,百姓就積極加入守城,幫助準備器械搬運物資,人數最多時加起來達到十餘萬人。

不僅如此,備戰時的宋軍還把城內一處寺廟改修成兵器工作坊。除了常規冷兵器,還有工匠在此生產火藥,鑄造鐵雷藥彈,打造各式火器。現在還可以在遺址處看到留下的密密麻麻石槽和碾制火藥原料(硝石、硫黃、木炭)的“鍋”狀凹坑,這座兵工作坊又被叫做“九口鍋”,在當時世界上可謂首屈一指。

1259年農曆2月3日(第一天),蒙哥汗下達進攻命令。第一次進攻實際上就是為了瞭解守城的情況,瞭解不同區域的守軍士氣、戰鬥力、防禦裝備等情況。幾聲信號炮後,戰鼓擂響,一切按部就班的蒙軍展開全面進攻。雖然釣魚城各個城門都依山修築,城門外地勢狹窄難以展開重型攻城器械,但各門還是遭到了猛烈攻擊。

釣魚城與外界連接的唯一通道是城南的南水軍碼頭,這裡連接著釣魚城與嘉陵江。這裡也成為蒙軍重點攻擊的對象。碼頭已經被宋軍修築了東西兩道一字城和南外城相連,還在高聳的護牆上修建很多敵樓射臺。

負責進攻的是蒙軍先鋒汪德臣,聽名字好像是漢人但實際上是汪古族人。他是一名猛將,已多次入侵四川,攻陷過成都府等多地。他從城西出兵和史天澤合兵,水陸齊發,多方夾攻南水軍碼頭。宋軍雖然有戰船和碼頭相互掩護,但由於碼頭屬於一個突出位置,承受著三面攻勢,防守壓力非常大。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1259年農曆2月7日(第五天),連續四天的持續進攻,蒙軍的箭雨傾盆而下,這時情況發生了變化,一名南宋年輕軍官被一箭射倒,城頭上的守軍頓時出現了混亂。高烈度戰鬥中,失去指揮官就意味著各自為戰,無法組織力量,只能面臨失敗。這時蒙軍步兵趁機,爬上了西一字城牆展開肉搏,由於宋軍基本只有麻衣沒有護甲處於劣勢。城頭激戰過後,宋軍守兵傷亡殆盡,汪德臣部拿下了西一字城牆。之後蒙軍順勢佔據了整個南水軍碼頭。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這時的釣魚城也就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唯一的外部通道也給徹底被切斷了。如果換做其他的城市,守軍士氣必遭打擊,但釣魚城的獨特體系讓守將王堅並不擔心。釣魚城內部被分成內外等五六個區域,彼此相互被地形和城牆相隔。所以蒙軍佔領的也只是一個小區域,他們依然要面對高聳的城牆和溼滑的斜坡。

1259年農曆2月9日(第七天),修整了一天的蒙軍乘勝開始第二輪攻擊。

蒙軍將領汪德臣轉變目標開始主攻鎮西門。但是鎮西門修建在絕壁之上,平常也只能使用棧道通行,甚至很難多人並行,而如今門前只有狹窄的斜坡。斜坡上長滿了荒草泥濘不堪,身披重甲的蒙軍行動都十分費力,而且城樓上宋軍還在使用大量的箭矢礌木,還有拋石機擲出的石彈。一時之間蒙軍像是一群螞蟻搬的被宋軍屠戮,石彈砸向密集的人群又沿山勢翻滾,砸向後方的人群。

當時餘玠和冉氏兄弟再設計山城體系時,就充分利用山勢建設城牆。釣魚城的外城牆大多都在絕壁之上,而且內外城也多有隔離就像潛水艇的內艙一樣。即便攻入某一處也無法解決整個戰鬥,困難的戰鬥必須反覆進行。城內地面還與城頭齊平,不用爬城牆梯,軍隊和物資就可以直上城頭,讓守城者時刻都能保持一定的戰鬥力。

城牆上寬闊的平面可以設置各種投石機械,但城下的斜坡和懸崖距離又長又陡。因此宋軍大量使用人力投石機,這種自戰國時期開始流行的機械已經被反覆改良。這時的機械已經可以投出火藥彈、毒彈,而且操作動作標準精準度越來越高。反觀蒙軍,從中亞學習來的大型配重投石機在此地根本無法展開使用。

釣魚城鎮西門及門前狹窄山路

蒙軍的人海戰術在宋軍面前根本無效,一波波的士兵倒在城下。巨石、火藥、雷石傾瀉在城下的士兵身上。王德臣面對這位老對手王堅,自己入川多年曾經攻下了成都府,紫金山城,苦竹寨,卻從沒有打敗過王堅,看著自己的士兵一個個的倒下顯得有些有心無力。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接下來,連續20多天蒙軍從四面發動攻擊,但都毫無進展。宋字的大旗仍舊飄揚在城門之上。汪德臣、劉元振、紐璘所部初期的銳氣已經受到挫折,進攻開始時斷時續,休整的時間不得不越來越長。

圍城之戰持續了幾個月之餘,期間蒙古大軍嘗試各種方式猛攻,宋軍王堅更敢於出城偷襲,還差點殺掉蒙哥。這讓蒙哥決心要踏平這塊小小的彈丸之城,絕不能讓窩闊臺那一撥後人看了笑話。這關乎他蒙古戰士的榮譽,也關乎他大汗的威名。

雙方一直都沒有太多實質性的進展。蒙古部隊士氣已經開始下降,甚至有人建議繞過合州(釣魚城)直接打重慶但被駁回。更嚴重的還有痢疾盛行,士兵不斷有人病倒。

1259年農曆6月初,釣魚城已經被圍4個月。

圖中黃色為蒙古軍控制區,紅色為宋軍控制區

這時,從重慶發來了援軍,準備救援釣魚城。宋軍300艘戰船停在黑石峽東,以50艘輕舟為先鋒,逆流北上,向著釣魚城而來。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蒙哥大汗對此消息相當重視,一旦包圍圈被宋援軍打開缺口,意味著釣魚城可以得到物資兵力的補充,宋軍士氣將越發高漲,圍城戰也就會無限期的拖延下去。

宋軍部隊因逆水行船,全靠水手人力划槳,但蒙軍的阻擊部隊卻是順流行駛天然的優勢將救援部隊擊敗。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地圖為上南下北

隨後,農曆6月蒙軍汪德臣很可能開掘了地道偷襲西北外城,直擊釣魚城的軟肋。王堅拼死抵抗,最後負傷,蒙軍佔領了了西北外城之內很大一片區域,和內城的宋軍對峙。

蒙軍認為王堅已經山窮水盡,下一次進攻就可以解決此城。汪德臣向蒙哥大汗表示,自己願意前去勸降。汪德臣來到內城下,並呼喊王堅投降保城。但等來的卻是城頭忽然飛下橫木礌石,躲避不及汪德臣被

砸到在地,雖被救回但因傷勢過重身亡。釣魚城未得就痛失先鋒大將,可以想象蒙哥大汗該是何種震怒。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宋軍的頑固抵抗,讓蒙哥更為惱火。但這是的蒙古各營得赤痢的士兵越來越多,甚至蒙哥本人可能都出現了症狀。 必須進行決戰了。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1259年農曆7月21日,諸事齊備。蒙哥大汗進行了傳統的占卜並號令全軍進攻。蒙軍為了更好的偵察城內情況,在馬鞍山上修建了一座很高的望樓,方便及時反饋指揮。蒙哥大汗也來到這裡,親自擂鼓助戰。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蒙軍來勢洶洶,大汗親自敲響的戰鼓聲聲催促,所有將兵都心知肚明。哪怕是肚痛腹瀉,嚴酷的蒙古軍法也會讓士兵們強忍著前進。無數螞蟻般黑壓壓密麻麻的蒙軍士兵正在慢慢地往上爬。

宋軍在城上把橫木,滾石,震天雷不住地往下扔。百姓們不間斷地挑著膽子把九口鍋兵工廠剛造出來的火藥彈石彈箭矢給守軍送來。蒙軍的瘋狂讓宋軍出現了缺口,但王堅早有準備,他讓後備部隊前往堵住缺口。

釣魚城內不論士兵、民兵、百姓但凡一息尚存者全部投入戰鬥。他們有的鐵甲鋼刀,有的布衣鋤耙,有文質彬彬的冬學先生,有目不識丁的鄉野老農,城裡每一個人都成了戰鬥力。雙方就在這城頭不記死傷的激烈搏鬥,屍首堆滿了巴掌大的地方,戰局僵持住了。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見戰況膠著,蒙哥心急如焚。他一邊讓探子上望樓偵察,一邊自己在望樓下擊鼓。探子剛剛爬上望樓,一聲巨響,宋軍拋石機的石彈火藥彈一齊飛來,霎時把望樓打得粉碎,探子飛出百步開外,當場摔成肉泥。原來王堅見蒙軍在馬鞍山上設置望樓,就早早準備拋石機,提前預瞄,就等蒙軍進攻時把它當場打掉,以打擊蒙軍士氣。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歷史就是這樣,無數偶然的事件會悄悄改變了它原本的走向。

王堅這時可能並不知道蒙哥大汗正在望樓下擂鼓助戰,只看到砲石和火藥彈的爆炸覆蓋了山頂。然而,宋蒙雙方都很快注意到大汗雄壯的戰鼓聲突然停了,其後再也沒有響起。

圖片來源央視釣魚城紀錄片

史料記載對蒙哥大汗的死有分歧,蒙方認為蒙哥大汗是患病而死,宋方認為蒙哥大汗是中了砲風或飛箭受傷而死。以當時宋軍的火力來說,如果擊中望樓會造成不小的傷害。

農曆7月22日,蒙軍沒有出動。王堅在城內撈出兩尾30多斤的大魚,附上一封信件拋向蒙軍。信上寫著:”爾北兵可烹鮮食餅,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

1259年農曆8月11日,蒙哥大汗去世。其他各路入侵蒙軍聞訊也先後返回北方,南宋國祚又延續了20年。

接下來由於蒙古汗位空虛,蒙哥的兩個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立即爭奪汗位,蒙古帝國陷入連續的嚴重內亂。經過汗位之爭、海都之亂忽必烈無法完全擊敗草原上他眾多的反對者,只能做起了中原的皇帝。

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等汗國不能形成一個公認的蒙古大汗,龐大的蒙古帝國分裂了。蒙哥變成最後一個公認的蒙古大汗。從他以後,蒙古帝國無法再組織起過去那樣駭人的西征大軍。

蒙古帝國的第三次西征在旭烈兀準備入侵埃及之時,蒙哥大汗去世的消息傳來,他不得不趕緊率部東歸以參加傳統的忽裡勒臺大會。蒙古大軍最後一次西征匆匆結束,歐洲和非洲被命運從毀滅的邊緣被拉了回來。

圖為蒙古帝國西征路線

王堅並不知道自己改變了什麼,但已經腐爛的宋依然無法改變命運。在忽必烈決定漢化後,集中全力開始滅宋。蒙軍吸取教訓,一改過去以四川為主攻方向,兵指荊襄。1279年,崖山海戰來臨,宋軍敗,陸秀夫背小皇帝投海,楊太后等均自盡,宋亡。

那場釣魚城之戰過去了20年之後,1279年正月連年的旱災導致釣魚城周圍顆粒無收,不得已當時的守將王立決定開城出降,條件是不得殺害城內百姓。

元帝國鑑於濫殺太多,為了避免激起更大的反抗,忽必烈違背了蒙哥的遺願,城內百姓沒有被屠殺。將百姓被遷回合州,城內防禦設置和一些城牆被蒙軍拆毀。

距離宋蒙戰爭開始61年,釣魚城陷落9年後,1288年最後一座還在抵抗的山城,四川宜賓興文縣的凌霄城被蒙軍攻破,全城軍民死難。戰爭開始前四川的1300萬人,只剩不到80萬人。或許這只是幾個冰冷的數字,但或許也隱含著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延續至今的一個原因吧。

1259年宋蒙釣魚城之戰簡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