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郭德綱的聰明,由此可見

郭德綱的聰明,由此可見

郭德綱的聰明,由此可見

郭德綱

疫情還未結束,但歡樂已在路上,截止3月5日,《歡樂喜劇人》第六季已經開播至第六期了,我斷續看過幾次,對於不喜歡的演員,或者看不下去的表演,一般就直接快進過去了。當然,蘿蔔白菜各有喜愛,我不喜歡的不代表人家水平就差,只是我不喜歡而已,最看不下去的有兩個,一個是白凱南,一個是孫建宏,喜歡這二位的網友莫要噴,且聽我說來,你看有無道理。

白凱南的表演,沒有一次不是用力過猛,裝傻充愣的表演越來越不受人待見,尤其是這二年,你以為這還是當年趙本山演農民,魏三扮傻子的年代?退一萬步講,即使裝二,你得讓觀眾看著合理。

不講情理和邏輯的裝二可就是真二了,所以最近一期的表演,他在舞臺上胡鬧一番,最後企圖以扮小丑表達演員之辛苦,要多彆扭有多彆扭,最後那個亮相和前面毫無瓜葛,觀眾根本沒有意識到你前面的表演是表達演員的不容易,最後來個強制性的所謂情感昇華,觀眾從心裡不接受,這就是為什麼他演的很賣力,甚至很動情,但是依然打動不了觀眾。演員不容易,那你告訴我哪一行容易?貪官也說自己不容易,提心吊膽,總擔心事情敗漏,容易啊?所以,演員最好不要賣慘。


郭德綱的聰明,由此可見

白凱南


我還是比較認同郭德綱的一個觀點,大意是在合適的場合,在合適的時間,面對合適的人,用合適的手段和技巧,表演合適的內容。這個舞臺是“歡樂喜劇人”,講得是“歡樂”,而不是“胡鬧”,也不是“熱鬧”,更不是“吵鬧”。據說白凱南是馮鞏的徒弟,說實話,馮鞏這些年的表演,我越來越不愛看了,要知道,初中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對相聲演員就是馮鞏和牛群。


郭德綱的聰明,由此可見

馮鞏


馮鞏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作品也越來越不接地氣,之所以能上央視和高大的舞臺,賣的是前些年積攢的人氣,以及這些年混出來的政治資源,牛群的表演還是比較接地氣,但是牛群沒有馮鞏混得好,沒有舞臺。馮鞏的表演,越來越誇張,白凱南應該學學早些年的馮鞏,你仔細去看白凱南和賈玲(也是馮鞏的徒弟)的表演,都非常誇張。

孫建宏的表演形式有點像方清平,如果他一個人站在那裡好好說自己的單口相聲,表演還算可以,坦白講,方清平的表演不會使人產生膩歪,但是孫建宏的表演看久了,就容易讓人膩歪。孫建宏的問題是什麼?一個演員招不招人喜歡,不單單是說你在舞臺上表演的那個節目行不行,在《歡樂喜劇人》這檔節目中,上臺前,下臺時,和主持郭德綱的對話,都是表演內容,一句不慎重就可能招致觀眾踩你。在第五期節目中,孫建宏請來什麼淘寶帶貨女薇婭來助陣,實際上可能是節目組的安排,在片花中他看到薇婭,表示驚訝,可見二人並不熟。


郭德綱的聰明,由此可見

孫建宏、薇婭


那一期的表演主題是“話題男女”,孫建宏的表演,說實在的,相當一般,既沒有發揮出自己的特點,也沒有展現出帶貨女的亮點來,完全可以用薇婭的身份來創造個情節,但是孫建宏還是以老掉牙的故事情節編排一番,對你表演的內容,觀眾如果在心裡能猜出七八分,多數情況下,我認為那就已經失敗了,除非是經典情節,比如陳佩斯的《吃麵》,趙本山的《賣柺》等,百看不厭。

尤其糟糕的是,燒餅吐槽孫建宏“跑題”和“刨活”,說“跑題”吧,確實有跑題的嫌疑,至於“刨活”,如果燒餅先演呢,孫建宏是不是也可以指責燒餅“刨活”呢?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燒餅那邊咄咄逼人的指責你,孫建宏居然說自己覺得沒跑題,對於刨活,燒餅指責他的時候,居然說,所以自己選擇先演嘛。

這個時候,孫建宏需要做的就是大肚,如果這樣說,就可能贏得人氣:“燒餅老師,對於跑題一說,我沒有思考很深,謝謝您給出的批評。對於您說的刨活,如果我表演的主題和您的主題衝撞了,我表示對不起,但我向天發誓,絕對不是故意的,因為我們彼此的排練都是保密的,我們都肯定不願意拿相同的表演內容在這裡PK。就好比,咱倆都是表演刀削麵,對於咱倆都不利,但是對於真正的高手,倒也是比較考驗功夫的。不管怎樣,咱倆主題巧合衝撞,我表示歉意。”

當然,這一切都可能是主辦方設計好的,故意引起吃瓜群眾的批評。

說到這兒,還沒說到老郭,本來是要說說老郭的,這一扯,就扯出了白孫二位的裹腳布。


在第三期節目中,白鴿和助演郭金傑演完節目下場,有三組演員挑戰白鴿,一組是張霜劍,一組是盧正雨,還有一組是來自波蘭的肢體表演團隊。讓白鴿、郭金傑挑選一組人馬的時候,郭金傑一本正經的說:“我覺得我是一箇中國人,外國人既然挑戰我了,我怎麼我也得接招。”老郭緊跟著趕緊圓場:“藝術吳國界,別說得這麼熱鬧。”


郭德綱的聰明,由此可見

郭金傑、白鴿


時至今日,國人在面對洋人時的心態,怎麼也擺不正,擺不平。郭金傑的這句話,代表著相當一部分人的心態,言辭間,掩不住的自卑和自傲,掩不住的是敵我關係。盧正雨是湖南的,難道你會說:“我覺得我是一個東北人,湖南人既然挑戰我了,我怎麼也得接招。”這不很扯嗎?

聽完郭金傑的這句話,我反思的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長期以來,歷史課本灌輸的思想就是從1840年以來,我們怎樣受欺負,中國怎樣屈辱,導致國人在面對外國人時,非常容易生出“非我族類,其心必歹”的思想。歷史從來都有兩種,課本式歷史,學者式歷史,後者要比前者靠譜一些,前者往往跟著宣傳的需要在塗抹。您各位都是明白人,咱也不在這裡多廢話了。

同樣的場景,你完全可以這樣說:“難得能夠與外國朋友一同PK,如果是我選擇的話,就選擇來自波蘭的兄弟,白鴿,您看呢?”因為這是人白鴿的主場,人家問你是客氣,您可以提建議,但不要做決定,雖然白鴿十有八九會同意你的建議,但是這個決定讓人家白鴿自己來定。這多有風度?結果你酸溜溜的說:“我覺得我作為一箇中國人……”,這個時候,你哪怕是說“我覺得我作為一個男人……”都比那要強。

你看郭德綱多聰明,他馬上意識到郭金傑這句話不對勁,所以趕緊圓場,好演員和爛演員什麼時候能比較出來?除了舞臺上,還有就是臺下,會不會說話很重要,說到底,其實是文化藝術的修養問題。說實話,演員,尤其是年輕代演員,大多數沒文化沒知識,就會拼臉蛋拼身材,狗屎運好呢,湊合有點流量,但是沒內涵,沒底蘊,尤其是沒文化,那到了再大的流量也只會變成一顆流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