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人說:“不管生兒生女,養老院是大多數人最終的選擇。”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總的來說,人老了,沒有那麼多人來照顧你,關心你,社會節奏太快了,年青人的壓力也大

自己老去吧,慢慢挪


飛花逐葉3


是的,老人養老最好是去養老院。

我同學的爸爸原是一個鄉的黨委書記,他的大兒子是縣組織部長,次子是一個鎮的副鎮長,兩個兒子都在縣裡有房。可是我同學的爸爸老伴病故後他退休直接去了養老院。他說在老養院生活,讓他更快樂,能多活幾年。因為他是幹部退休,在養老院裡沒有誰看不起誰的問題,而老年人跟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語言,說話十分的投機,而各種健身器材應有盡有,能更好地鍛鍊身體,延年益壽是肯定的了。

而如果跟孩子住,吃喝得看孩子們的眼晴,年輕人愛吃半生光熟的飯菜,而老人愛吃熟透含爛的飯菜。而年輕人天天洗澡洗頭換衣服,老年人隔兩三天才洗一次澡洗一次頭,臭老人味,孩子雖沒出口但心裡是很不舒服的呢。

所以老人老了去養老院是最好選擇。


明明說農村事


我每天早晨6點半,在小區毗鄰的敬老院打拳,多年來親看到許多老人陸續離世,感嘆不已,住院期間,孤獨寂寞難耐,日度三餐,夜度一忽(覺),等吃等睡等拿養老金"三等公民”,一次幾個老人各自表白兒女種種優秀,門衛聽不慣了,大聲呵斥,你們怎麼來敬老院的?老人個個相視不語,心知肚明,有的因住房因難,有的小輩結婚剛需,有的照顧不周,送老人敬老院,老人說,兒子好,女兒好,不如養老金好!



王方顯才


不管生兒生女,老年生活進入養老院確實是大多數人最終的選擇;好多老人進養老院不是因為兒女不孝順,而我他們怕拖累兒女的生活自願選擇的。

我村上83歲老人,3個兒子都有出息也很孝順,都願意輪流來照顧他,他自己缺偷偷坐車進城裡養老院交了錢,怎麼說都不願意回家裡來。

這位老人是老師(教書40多年),在我們村上威望很高的,大家也很尊敬他;他有3個兒子也有出息,一箇中學學校校長,一個公務員,還有一個在鄉政府上班;那時候農村的小孩都有文化的很少,所以確實跟老人的教育分不開的,3個兒子都很孝順,由於工作原因,3個兒子都不在村子上住,照顧老人只能離開村子上去他們那裡一起生活,每個兒子那裡呆一段時間,三兄弟也都很和諧,都隨他自己想到哪個家裡住就到那個家裡住;但老人自己過慣了農村這種熱鬧的氛圍生活,呆的不是很自在,時不時兒子會帶他回村子住住,這樣確實也不方便,他自己也有感覺得到;後來他讓兒子帶他去養老院,3兄弟都不同意,因為在農村這種行為被認為是很不孝順的,可後來他自己偷偷一個坐車去養老院交了錢,就再打電話他兒子叫他們把衣服生活用品拿去養老院,幾兄弟拗不過他就在養老院住了下來;這樣反而很好,養老院很多年齡相仿的老人一起聊天解悶,反而讓老人很開心,每年過年他都會回農村看看,一起熱鬧熱鬧。

人到老年養老院真的是最終選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好的選擇,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又多,一個家庭要照顧4個老人,要陪著他們那是多麼的不易,所以老人們去養老院,裡面都是同一輩人,交流起來也很好,現在養老院的設備和服務也越來越好,老人們想兒女了也可以回來看看,這樣反而更親切。



閒人熊四正


有錢也買不來親情的陪伴。我認識一對老夫妻,女的退休醫生,患了老年痴呆,男的退休高知,住大別墅,家裡請了兩保如母,但過得並不快樂!他什麼都不缺,只缺親情。兒女都是博士,在美國定居,生活優渥。原本女兒早早年承諾退休了就會回來陪伴父母。好不容易等到女兒退休了,一個越洋電話打來,告訴父母不要家裡的錢,也不回來了。父親失望極了!


向月亮向星星向太陽


這道題面對老人,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這不能簡單地認為子女不孝,而是老人的內心在想什麼,子女根本不知道,所有局外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瞭解情況,就不能亂髮言。

我的父親八十多歲時,也曾經想去養老院。多次對我提出這樣的願望,使我很鬱悶。父親有三高,多次住院,住院掛的屬高危。但是他心態很好,關鍵他脾胃好,儘管住院,胃口極佳,仍然能吃。他按時服各種藥,基本上控制了病情。身體仍然健壯,每天多次外出散步。生活自理,步行十多里沒有問題。

我懂一點中西醫,給他調理。年紀大了,我每天將他服的藥按早中晚分成三包,寫上字。他也是老師,認得字。我自認為是個孝子,每天上班下班都從父親那兒經過,觀察他。以便及時瞭解他的身體狀況,父親與我大兒子兒媳住在一起,他們很聽老爺子話。我幾乎每天都與父親見面,與他談心,買報紙買書給他看。父親喜歡買彩票,我與他交流買彩票的經驗。他還中過一次體彩二等獎,6千多元,我自愧不如。

我未退休時,每天上下班都經過父親那兒,覺得沒有什麼問題我才離開。放寒暑假,我也是三天兩頭地去看他。那年那場大雪,我仍然如此。公交車沒有,打的,來回五六十元一趟。父親最後走的那天,在家,身體無異常,是摔了一跤,沒有痛苦,很安祥地離世,八十九歲,也算高壽了。如上所說,父親在我這樣對他,他的退休金也不少,我根本不用他的錢,從不查問他的養老金怎麼使用。想吃什麼,他自己去菜市場買,本人也會烹飪,我下廚還是學的他的。這樣,他仍然有去養老院的想法,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

父親對我說想去養老院,我也帶他一道去了多家養老院,讓他自己親身感受一下養老院老人的待遇。他的退休養老金去本市的比較高檔的養老院也夠了。看了幾家養老院,我這才勸說有效。他後來再不提去養老院了。老人老了去養老院是迫不得已的事。我的父親在家威信極高,說一不二的。頭腦一點不痴呆,說話有條有理。我六十多歲,很多事,我仍然聽他的安排。根本不存在子女孫輩不孝,虐待的事。

我也七十多了,目前身體健康。老伴也身體健康。子女都還聽話,關鍵是我不向他們要一分錢。我的退休養老金夠了。問題是有不少老人不拿錢,或者拿的退休金少,又體弱多病。去養老院經濟承受不了,子女們又各有各的家庭,也得養家餬口。一旦生災害病,子女們都頭疼,服侍又沒那麼多時間,請人的工資也高。有不少老人不拿錢,的確比較受罪,親眼所見的。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很難有一個完美的回答。老人有個伴,互相照顧,是最好不過的了。老了完全指望子女照顧,並不很現實。走到哪算哪,還是身體健康為第一。為什麼那麼多的老人,熱衷於聽保健講座,這裡應該有了答案。


笨笨潮爺1


68歲的我,雖然有錢,我老了,決不進養老院,老婆能伴我終老更好,不能的話,自己—個人過,最後的日子也順其自然,我父親也是自理至94歲走的,最後十多天我們兄弟伴在他身邊,安祥的離開,我現在兩人過,不打擾兒女,將來也如此。


—針見血


不管你成人不承認,我覺得現實生活就是這樣的,我們50後這代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成家立業,夫妻二人怎麼來給四個老人養老,不是孩子不孝,是他們確實沒有這個能力,現實生活中他們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來照顧我們,這不能怪罪孩子不孝,我們應該理解,我們這輩人,兄弟姐妹多,可面對我們的父母也有著諸多的無奈,現代人生活好了,醫療進步了,大多數老人都長壽,我們也都步入了70的行列,也是多病的老年人了,面對九十高齡的父母,在照顧上也感到有時力不從心,可我們兄弟姐妹多,相互理解,共同照顧,我們還在延續著中華傳統的美德,養兒防老,可多少人能夠理解這當中的付出,艱辛,和無奈,所以我們獨生子女的父母應該理解,養兒是不能防老的,,自己心裡要有數,我是不會和兒女住在一個屋簷下,討生活,即使自己能活到80以上,也不會和兒女住在一起,能自理就在家居家養老,不能自己照顧自己,請保姆,如果和保姆合不來,我就進養老院,用我的積蓄,和房產,住條件好的養老院,因為不能自理了,生命也會很快走到盡頭,完全不能自理了,需要依賴別人時,我不會再就醫治療來延長無畏的生命,安靜的離開這個世界,老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自己要有主見,不能聽信兒女或其他人的話,絕不會拖累孩子,我是一個一生很獨立果敢的人,經歷過生死磨難,所以學會自強自立,能扛的自己扛,不能扛的慢慢扛,我們這一代人超堅強,超有韌勁,在生與死麵前從不畏懼,在無奈面前從不後悔,在寂寞孤獨面前從來都從容!自己為自己點一盞常明燈,有光的地方就有生命力量,一生都要讓自己堅強的活著。



美麗草原石平


有人說“不管生兒生女,養老院是大多數人最終的選擇”,我贊同這句話。

生活中,確實以後需要去養老院的人很多。從80年代開始,國家就施行了優生優育,大家都響應國家號召,每個家庭生育一個兒女,每個子女成家後都要照顧四個以上老人,有的長壽家族,甚至要養6一8個老人。

社會上以後的趨勢,老年人大多數,都得去住養老院。

我到老了以後,能動就自己做著吃,不能動那天就去住養老院,我已經想好了。

等我們的孩子成家以後,他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有了自己的孩子。本身年輕人在工作上的壓力就大,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來照顧家裡的老年人。

老年人到了年齡越來越大,體質就越來越弱,身體各機能下降,作為聰明的老年人不能給兒女身心增加負擔。

再說了兒女也沒有分身術,顧及不了太多,有的家庭最少四個老人以上,有的長壽家族甚至6一8個老人,年輕人身體負擔太重。為了給年輕人減壓,我是決定不能自理那天,我會主動選擇去養老院。

養老院的級別不同,根據自己的生活條件來選擇養老院。

養老院現在配套設施都很齊全,都比較人性化設計,比如:棋牌室、畫畫、書法、廣場舞班、美聲等。現在養老院的級別也不同,高、中、低檔。到老了退休後,要根據自己的養老金的多少,來決定不同級別的養老院。

養老院的配套設施都很現代化,是根據老年人來設計的。

養老院現在都醫養結合,配備了醫生護士,老年人生個疾病都能及時得到治療,配備了適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飲食都根據老年人的飲食習慣來搭配的食物。有專業的護工,老年人最怕孤獨,去了養老院每天都能有人嘮嘮嗑,不知不覺的就過了一天,感覺不到孤獨,心情也會好起來。

所以不管生兒生女,養老院是大多數人最終的選擇。我決定了,我到老那天我會選擇養老院,不給兒女增加負擔,兒女有時間就會定期去養老院看看,這樣他也會放心的去工作,放心的去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樣雙方都能過上舒坦的好日子。圖片來源於網絡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雪蓮愛生活


要說養老院是大多數人的最終選擇,應該是對的。我們這樣想一下,現在八十歲左右的老人,其子女大多是五六十歲的人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受到的教育還比較傳統點,目前也基本上退休了,在家兩個任務,一是照顧八十歲的老人,二是忙於帶帶孫輩。如果不是子女不孝順或無子女了,八十多歲老人在養老院的還是少數。

而現在五六十歲的老人,再等十年或二十年,他們的子女還不到退休的年齡,從時間上就沒有時間在家照顧他們,如果再加上子女不孝順的話,他們也只有選擇住養老院了。

目前我國五六十歲的人,是最多的人口,也使我國花十年二十年後步入老年化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家也十分重視老年化發展趨勢,在思想人力物力諸多方面將會加大投入,現在正在推行養(老院)醫(院)一體化,也是為將來養老院發展模式奠定基礎。現在的養老院是個盈利性的,人性化管理還摸索階段,但在費用方面還是低於請保姆的。等到養老醫療一體化全面推動後,養老院將會變為服務性的公益性的。所以,到那時住養老院者出資一些,國家補助一些,養老院將會是老年人最終的選擇,就是老年人沒有固定收入或子女負擔不起養老費用,國家也會向現在對特困戶那樣,將老人收進養老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