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現在農村有些30以下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而不喜歡務農呀?

小飛volg


現在全國各地基本上也都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分為2方面:

1方面是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很急躁的,或者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是都是急於求成,急躁的一部分人,都想去掙快錢、。

2.就是寧願在外地扎著脖子,一個月掙3000,4千塊,除去開支,消費,剩餘的錢寥寥無幾,也不想在農村去做農業,都有一種心理,(虛榮心太強了)!


撩劇八小妹


首先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再一個我現在也不在老家,出門打工了。

我出來打工有20年了,現在也從打工的城市買了房按了家,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先說說為什麼出來打工,因為自己從農村出生長大,從小就開始幫家裡幹農活,其中的艱辛一清二楚,我們那裡是丘陵地區,農活的主要勞作方式都要靠人力完成,大型的機械化用不上,舉個例子:秋天下蘋果的時候,由於蘋果樹長在山上,路鬥,車上不去,所以蘋果都是靠果農一筐一筐扛下來的,好多的地方就是用小推車推下來。而且一年下來家裡也剩不下什麼錢,每次學校要求交學費之類的,媽媽都要滿大街找領居去接,我的心裡非常難過。

那時候最多的想法就是快快長大,我要出去打工,賺錢,一個月三百就好,然後高中畢業我就真的出來打工了。當時的想法就是再也不會回去面朝黃土背朝天了。

到現在20幾年過去了,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反而想念起了兒時的時光,雖然累,但是簡單,但是再也回不去了,經常幻想著等有一天自己老了,回到家鄉,買一個找房子,安安靜靜的養老,不知什麼時候會實現。

不想待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山東春雨


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願意出來打工,也不願意呆在農村。90年代除了我國最富裕的村子就只有華西村。雖然現在大家都富裕起來,基本上農村都通上了公路,但一些相對偏遠山區的農村,那裡的田和地還是離公路比較遠的。在那些山區的農村的田畝的小都是梯田,無法用大機械作業,人工投入成本比較大,不是挑就是扛,工作效益很低。

我出來打工有20年了,現在也已經在城裡買房安家,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先說說為什麼出來打工,因為自己從農村出生長大,從小就開始幫家裡幹農活,其中的艱辛一清二楚。我們那裡是丘陵地區,農活的主要勞作方式都要靠人力完成,大型的機械化用不上,舉個例子:秋天蘋果收成,但由於蘋果樹長在山上,路太難走車上不去,所以蘋果都是靠果農一筐一筐扛下來的,好多的地方就是用小推車推下來,一年下來家裡幾乎沒有存款,生活非常拮据。

那時候最多的想法就是快快長大,我要出去打工賺錢一個月哪怕只賺幾百也好,只要能幫家裡分擔一點。之後我畢業後就去了省城打工,當時的想法就是再也不會回去面朝黃土背朝天了。

到現在20幾年過去了,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反而想念起了兒時的時光。雖然累但是簡單,只是再也回不去了,經常幻想著等有一天自己老了,回到家鄉,買一個找房子,安安靜靜的養老,不知什麼時候會實現。

以前還沒有打工的時候,一家人都在家務農,一年到頭也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而且有的家庭種植的方法不對,一年到頭,還所剩無幾。現在可以出來打工,就拿兩夫妻做建築一個月他們也有1萬塊錢收入。所以現在進到農村看看那些水稻田都荒了,特別是水田,都已經長滿了茅草和樹根。

而對那些平原的農村來說,就比山區農村好一點。他可以承包一大片土地,或者以機械做工。最起碼工作效率比較高。所以現在隨著國家對農村政策的扶持,很多平原農村的人都已經回鄉創業了。為什麼這幾年說招工難,就是因為有一大部分的農村人回去了。但是這些農村政策的准予還不能說讓每個農村都富裕起來,每個村莊都能收入大幅提高。因為條件的缺陷,很多村莊看上去還是沒有多大改變,雖然有些建了新房,但那些多數都是出去打工掙來的錢蓋的房。如果還是在農村,連個新房可能都蓋不了。

過上好生活是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的,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城市化範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農轉非出現,所以農村人出去打工依舊將會個不變的趨勢。


一家春夏


現在,

農村基本上已無地可種。

大部分都已承包了出去。

再說,

農村機械化程度很高,

機耕,機種,機收,

跟本用不著人工。

就是用人工,

家中六七十歲的老人,

完全有這個能力種地。

種地不掙錢,

一畝地一年的

純收入不過兩千元。

小夥子外出打工,

學徒工每天最低工資二百元,

管吃。

技工每天二百五六十元,

焊工,工段長,

每天三百多元。

這是在我單位施工的職工。

現在,在農村種地,

別說養家湖口,

孩子上學,蓋房,

就是小夥子

連對象都娶不上,

非打光棍不可。

這就是年輕人

不在家種地的原因。


仙湖居士666


我就是個農村人,現在出來打拼幾年,已經在城市買房紮根了。30歲的農村人,為什麼都願意出來打工,也不願意呆在農村。以前中國除了華西村還有哪個農村經濟是比較富裕的?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了,雖然說村村通公路了。而對於那些山區的農村,那裡的田和地還是離公路比較遠的。而且那些山區的農村那些田是比較小的。都是梯田,用不了大機械作業,人工投入成本比較大,不是挑就是扛,工作效益很低。

以前還沒有打工的時候,一家人都在家務農,一年到頭也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而且有的家庭種植的方法不對,一年到頭,還所剩無幾。現在可以出來打工,就拿兩夫妻做建築一個月他們也有1萬塊錢收入吧。在農村哪來掙那麼多錢?所以現在你進到農村看看那些水稻田都荒了,特別是水田,長滿了毛草和樹根。

而對那些平原的農村來說,就比山區農村好一點。他可以承包一大片土地,或者以機械做工。最起碼工作效率比較高。所以現在隨著國家對農村政策的扶持,很多平原農村的人都已經回鄉創業了。為什麼這幾年說招工難,就是因為有一大部分的農村人回去了。但是這些農村政策的准予還不能說讓每個農村都富裕起來,每個村莊都能收入大幅提高。因為條件的缺陷,很多村莊看上去還是沒有多大改變,雖然有些起了房子,那些都是出去打工掙來的錢起的房子。如果還是在農村,連個房子可能都起不了。更何況現在村村通公路,家家都想買個車,沒有錢去哪裡買車?必須出去打工掙錢才能買到車。雖然這是一種攀比,但是,過上好生活是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的。所以農村人出去打工,在目前的中國政策來看,在目前中國的國情來看,還是依然存在的,而且會長期存在。





睿智之眼


因為現在留在農村務農很沒有前途,不論是前途,還是錢途都沒有,很多人寧願到外面去賺點現成的工資也不願意回家種那一畝三分地,這就是現在大部分農村的現實情況;只有留在村裡的老弱病殘,才會想著種點莊稼 ,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了外出務工的能力,只能在家裡種點莊稼才能維持得了日常生活。

作為一名新生代的90後農民,我的觀念與我父親他們大不相同,我寧願在外面賺3000-4000的工資也不願意回到家鄉去種地;因為從小在從村長大的我深知幹農活的辛苦,真的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的家鄉在丘陵地帶,雖說不是原始的農耕,但是機械化程度也不是太高,所以說很多的農活都得依靠人力來完成,這樣的勞動量很大,而且相當的辛苦。就這樣收穫到家的糧食,價格還是非常的便宜,從播種、到田間管理、收割、晾曬到最後能變現,可能一年也就賺個3萬左右,可是這得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勞動才能賺到3萬。而且這樣的話大部分的精力都得花到農作物上面,拋開種子、農藥、化肥,還不計算人工成本,就已經是很虧的了,人還特別的累,蒼老的也快。

在我們算完了種植糧食的收入以後,我們再來算算外出務工的收入,一個月3000,最低的工資水平,一年保底也有36000,再不濟也能有30000,但是這三萬元賺取的難易程度可比種糧食要輕鬆太多太多了。按時上班,準點下班,有自己的業餘時間,也不用風吹日曬雨淋,3000的工作相對還是很輕鬆的,如果是在建築單位,雖然會辛苦很多,但是收入也是很可觀的,可以達到種糧食翻一倍還多,工作強度相比務農要輕鬆。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再去種植莊稼的原因,還有一點是新生代的農民,他們作為家裡的寵兒,很多人從小都沒下過田間地頭,自己也完全不會種植莊稼,也完全吃不了這份辛苦。所以說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回去種莊稼,這也是現在農村的真實情況,可能在以後的將來,農業現代化以後,農民會真正的成為一種職業,科學化的種植、管理,會讓農民成為一種讓無數人都羨慕的職業。

我相信這一天終將會到來,而且不會太遠,你們覺得了?現在讓你們回家種田,你會種嗎?



鄉巴佬話三農


農村的年輕人喜歡進城打工而不喜歡務農,總得來說是有兩種原因:一是現在在農村種地掙不到多少錢,不足以支撐生活開銷。


二是想到大城市裡追夢,想在大城市裡打拼,讓自己的生活更好,也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以有很多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城打拼了。


但是也有一些沒有高學歷,不想給人打工看人臉色的年輕人留在了老家。


我小孩叔叔就是這樣。他學習不好,初中畢業後打過幾年工。因為學歷低,乾的工作工資都不高。


二十二歲的時候,他回到老家學習養豬,九年過去了,他的豬場一年能出欄六七百頭生豬,有賠錢的時候,也有行情好大賺一筆的時候。


不管怎麼樣,他都認為這種自己做主的慢生活才是適合他的。他絲毫不羨慕那些在城裡打工生活的朋友。


大多數的農村年輕人喜歡進城打工,也有少數不喜歡打工看人臉色的存在。


貧農希蒂


先計算一下一畝小麥(北方旱田)的成本和收入

1、種子費用

小麥一般下種量為30-60斤/畝(不同地區播種量不同),每斤按照2元,種子費用是60-120元。

2、整地費用

整地包括:犁地、旋地、耙地,另外播種費另算,一般找個拖拉機,一畝地需要150元左右。

3、化肥費用

一般情況下是兩遍肥,一是底肥,二是追肥,底肥選擇常用的複合肥,有好的和一般的,價格在100-150元都有,追肥的話,尿素就可以,一畝地大概需要30-50元,這樣算下來,肥料需要150-200元/畝。

4、農藥費用

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有的還打控旺劑,除草劑選擇禾闊雙除的,一畝得15-20元,一般小麥需要打2-3便,費用一般在50元左右。

5、澆水費用

澆水一般集中在年前的越冬水,以及年後開春時期,不過這點不是都需要的,有些區域墒情好的,就不用澆水,乾旱的話,就需要了,費用一般在30-50元(還要看澆幾次)。

6、收穫費用

收穫的話,現在大部分都是選擇聯合收割機收,,方便省事,收完晾乾就可以入庫了,我們這邊收一畝地是70元,估計這個價格會有差別。

綜合以上,一畝地從種到收大概的成本在500左右,當然有比這高的,也有比這低的,這還沒算人工,一般自家的地也不需要僱人。

我們再來算算一畝小麥能收入多少,在華北平原地區,一般每畝收900-1000斤算是收成不錯的,而小麥的價格按1.2元/斤(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的價格不一樣),總收成是1200元,刨除掉成本500塊,每畝能賺700元,看著似乎還不錯,但其實還有許多隱藏成本(吃飯、路費、油費等等)。

在北方,一般是兩季農作物,小麥過了是大豆或玉米,我們那種大豆的比較多,大豆的成本一般在400元左右,收成400-500斤(天氣不好比這少的有很多,也有比這多的),價格1.8元/斤,則收入在900-1000左右,刨除掉成本利潤在500元左右。

總的看,一畝地在風調雨順的季節,一般能有利潤1000元左右就算很不錯的,如果攤上收成不好的年歲,別說賺錢,賠本都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再者現在農村基本都是50年不動地政策,許多人沒有地,哪拍父母有地也就幾畝地,靠種這幾畝地能吃飽飯都是問題。

現在年輕人在外打工做的好的,可能幾天就掙回來了,這也是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務農的原因,就如我家,還有近15畝地,父母年歲大了身體又不好,我又在外地工作,我們家的地就包給同村的村民,400元/畝,上次回家,父母說地人家不包了,說不掙錢,價格講到200元都沒人願意種,許多在外務工村民家裡的地,要麼壓到不到200繼續讓別人包,要麼就給親戚朋友種了,還有的就撂荒了。我家的地實在沒辦法了,就想著不要錢給我姑種,不要錢我姑都不種,後來就免費給我舅種了,我舅騎著電瓶車十幾裡地到我家說,要不是看著我媽身體不好,他才不願意種我家地呢(他說自己的地都不想種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農村的生活條件沒有城市好,衣食住行娛樂都不方便,許多年輕人都願意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待在農村也很容易被村裡人認為沒出息。

現在還在種地的大部分都是年歲大的,帶著孫子孫女留在農村種點地,80後以後基本都不種地也不會種地了,土地流轉或者實行農場承包制是未來的必然,我們國家的可耕種土地面積和美國差不多,但我們的產量和效率卻比美國差的多的多,主要在於美國的農耕模式,我們的小農經濟模式已經不適合高速發展的當今了,只有改才會變,只希望未來農民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


被風吹的沙子


為什麼現在農村30以下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而不在家務農

大家好,我是關山,持續輸出三農視頻,記錄農村,喜歡的記得點關注,謝謝!

第一點:在家種幾畝地能養活一個家庭嗎?那我們當地來說,每家分到的田地就幾畝,算上租的工二十幾畝,每年種三季,兩季蔬菜一季玉米。玉米差不多能保租金,五百塊錢每畝每年。兩季蔬菜如果都能賣出去,一畝地一年能淨落2000塊。二十幾畝地一年也就五萬元,孩子要上學,家庭要開支,種這麼多地家裡起碼要有三個勞動力,也就是三個勞動力一年掙了五萬元。要是其中有一季蔬菜賣不出去,旋耕在土地,基本平本,請人工多的甚至虧本。在家做三農自媒體走訪中聽得最多的就是,種田靠運氣。出去打工的話,一個人一個月淨落三千沒問題吧,畢農村人出去打工很少消費。那一年一個人就是三萬六,三個人也有個十來萬。為了滿足更好的物質需求,村裡人都選擇出去打工了。

第二點:國家富強,交通發達,人們對社會認知的提升,也是導致出門務工的關鍵所在。說現在種地收入低都不想種地,想出去打工,可是再怎麼收入低也低不過八幾年九幾年吧。那時候為什麼沒有這麼多人出去打工呢?

一個是交通,那時候想要出去打工,先等幾個小時班車,再等幾個小時火車,碰到火車中轉的,甚至等到第二天才能上車。記得我08年左右從湖北去新疆,在襄陽上火車,等火車的時候睡著了,醒來一看,都過了發車點兩三個小時了,跑去找工作人員問,他說沒事車還沒到,晚點十幾個小時再去休息會。那時候去一趟新疆都是用天計算時間的,算上西安中轉怎麼不要個兩三天。而且火車都是綠皮火車,滿車廂的腳臭味,可以開窗戶的那種,沒有空調,頂上有電扇。而現在去新疆,不說坐飛機當天到,就是坐火車也只要三十幾個小時了,交通的發達帶動了出門務農。

再一個就是人們對社會的認知在提高。以前農村人瞭解社會的渠道就是黑白電視和一些道聽途說。那時候電視只能收看幾個附近的電視臺,對社會的播報也不是很全面,記不太清是每週幾還停臺。再看看現在,手機各種五花八門的app,即使在農村,也能瞭解到整個中國,甚至整個世界的樣子。人們對未知本能的有一種恐懼,對社會有了認知以後,再出去心裡就有底,就不怕。所以更多的農村人出去打工了。

村裡有一個出去了,第二年就帶更多的人出去,特別是工地上,一個村就能去上十個人,年輕人來說就不願願意留在家裡種地了,而選擇出門打工。


關山大表哥


這個話題在“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裡已經出現了好多次,因為務農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產出效益低,在風調雨順年頭還多少有點收成,如果遇上旱災、水災就要賠本,再者現在外面掙錢的門路很寬廣,就連60多歲的老人,只要身體健康,都去打工了,不願種地了,別說30歲以下的青年人。

比如種植一畝小麥,前期從平田整地、運輸農家肥,撒化肥、撒種子、到開始播種,如果全是人工進行,至少得化6個工。後期從除草、到澆灌、噴灑農藥、收割、往家裡運輸、打碾,至少得化7個工,也就是說種植一畝小麥至少得13工,再加上種子錢、化肥錢、農藥錢,打麥機錢,一畝小麥的成本得1600多元,而一畝小麥平均畝產就按500公斤計算,摺合現金(500公斤X2.4元)是1200左右,倒跌400元,現在在當地建築工地打小工,工資每天是150元,大工、技工每天是200元,而且有時還招上不上工人,想想看,誰還願意務農呢?

再說現在的農村,年輕人跟著父母務農,掙不到錢不說,還穿著樸素,人家會說你沒出息,沒什麼作為,流利活不會說,連對象找不到,而外出打工,人也變得聰明瞭,穿著也時髦了,回到村子裡,人也有禮貌了,說不定談對象時就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