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宋朝人怎樣照明3

《夢粱錄》則記載,南宋杭州的年輕人談婚論嫁,女家收了聘禮後,要在“宅堂中備香燭酒果,告盟三界”;到了迎親之日,男方派人各執“花瓶、花燭、香球、沙羅洗漱、妝合、照臺、裙箱、衣匣、百結、青涼傘、交椅”等禮品,“前往女家,迎取新人”。蠟燭顯然是宋人辦婚嫁喜事必不可少的用品。宋人生子,為孩子舉行“抓周”儀式時,擺出來讓孩子抓的物品,包括“燒香炳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翦、升斗等子、綵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其中也有“燒香炳燭”。

宋朝都城設有一個服務機構,叫做“四司六局”,相當於現在的婚慶服務公司。人家若有喜慶欲辦筵席,可僱傭“四司六局”承辦全部流程。這“四司六局”中,專設了一個“油燭局”,職責即是“掌燈火照耀、上燭、修燭、點照、壓燈、辦席、立臺、手把、豆臺、竹籠、燈臺、裝火、簇炭”,可知宋代一般平民的生活中常常都需要用到蠟燭。

在《夢粱錄》記錄的杭州“團行”(工商行業組織)中,有“修香澆燭作”,說明製作蠟燭在南宋城市已經成為一個行業。在“鋪席”(商店)中,則有“童家桕燭鋪”、“馬家香燭裹頭鋪”兩家“有名相傳”的大品牌。《夢粱錄》又載,杭州“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麵店、果子、彩帛、絨線、香燭、油醬、食米、下飯魚肉、鯗臘等鋪”,可知南宋杭州出現了蠟燭專賣店,蠟燭是市場上常見的普通日用品,不再是貴族豪富專享的奢侈品。

宋朝圖像也佐證了我們的觀察。黑龍江博物館收藏的南宋初畫院摹本《蠶織圖卷》,描繪的是江南蠶織戶從“臘月浴蠶”到“織帛下機”的全過程。我們發現,蠶織戶的傢俱當中,就有一架燭臺。

宋朝人怎樣照明3

南宋畫院《蠶織圖卷》局部

那麼宋代的蠟燭價錢幾何呢?宋史學者程民生教授的《宋代物價研究》收錄了一則蠟燭價格信息:據《宋會要輯稿》,宋神宗年間,朝廷給予官員的奠儀包括“秉燭每條四百文,常料燭每條一百五十文”,可知宋代每根蠟燭的價格為150~400文不等,相當於一個城市下層平民兩三天的收入。不過宮廷的蠟燭製作豪華,用料精細,無疑偏貴,坊間民用蠟燭的價錢應當不會這麼高。

程民生教授的高足張彥曉提供了另一條宋代蠟燭價格信息: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宋哲宗年間,定州採購的防城器具計有“松明一十四萬一千六十二斤半,樺燭一百一十四萬四千五十二條,估定合用物料價錢二萬二千九百九十七貫二十七文”。如果我們忽略掉松明與樺燭的價差,則可以計算出,每根蠟燭約18文錢,頂多是20文錢左右,相當於一個城市平民日收入的十分之一。這個價格,顯然是一般市民都消費得起的。

不過,點蠟燭的成本還是高於點油燈的。一名南宋讀書人“每夜提瓶沽油四五文,藏於青布褙袖中歸,燃燈讀書”,徹夜點燈,也才耗油4~5文錢;而通宵點燭,少說要三至五根蠟燭,即需要支出50~90文錢,是油燈成本的10~2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