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人格和尊嚴都沒有了,那麼你認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用戶90653946278嘉玲


人格被踐踏?尊嚴被蹂躪?活著便成了最大的意義。

有幾個人不是一邊憋屈的要死,一邊堅強的活著?

活著就有希望。只要你活著,努力,努力的活著,夠努力,活得夠久,踐踏你人格的人終將被你踐踏,奪走你尊嚴的事必然一定會被你改寫。這一切的基礎,首先你得活著。

不僅要活著,還要活好,活出屬於你自己的一片天。這就是活著的第二重意義。

成功了,可以拿回屬於你的一切,證明你行。失敗了,你可以再次開闊你的心胸,即便是你不行,也要勇敢的接受你的不行。我就是不行,你不服?

人格和尊嚴很重要,重要的大如天。人格和尊嚴也很卑微,卑微的可以扔到爛泥裡無人過問。

時代不同,環境不同,際遇不同,對人格和尊嚴的理解也不同。可唯獨相似的就是,只要活著,一切都還可以重來。

活著的最大意義就是:我連死都不怕,還害怕活嗎?

送你一首打油詩:

餘生很長不要慌,暫把挫折擱一旁。

人格尊嚴去復來,東山再起更輝煌。

加油。



文美人懶


這話難說,有的人活著,把人格和尊嚴,看的比生命還重,而大千世界,什麼人都有,有許多人,掌握自己的人生信條,好死不如賴活著,所以社會上就出現了無賴,潑皮,只為自己活,不管他人生死,我有一鄰居,他父親曾經當過大隊書記,而當他父親不能動的時侯,不管不顧,當他父親去世時,卻大車小輛風光一把,活著不孝,死了亂叫,他父親去世後,就把母親趕出家門,在這之前,和妻子離婚,倆女兒歸妻撫養,他把屬於自己名下的房子,家用電器全買掉,二萬多元,一星期所剩無幾,趕走母親後,侵佔了父母的房子,拆遷時,因不是他產權,一分未得,現在背個袋了,四處揀垃圾維持生活,一天到晚,也沒看到煩惱,人格尊嚴在他面前,己蕩然無存,現今社會他只是一例。


正必壓邪


人格和尊嚴都沒有了,一般說來都是自己作孽,自作自受。佛說:自作業,不可活!我有兩個親戚,一個長輩,一個平輩,到處借錢,騙親戚,騙朋友,騙到手就是爹,久而久之,親戚朋友見到他倆就象見到老鼠。還談什麼人格尊嚴呢!


手機用戶50442390051


人如果長期失去人格和尊嚴,活著就是行屍走肉,就是一具失去靈魂的驅殼。活著對他來說就是苟且偷生,一日三歺的維持生理的需要。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而言己無太多意義。毛澤東為什麼偉大,被世人祟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堅定不移的人格尊嚴。在不可一世的強敵面前,他無私無畏,以特有的勇氣和智慧與他們進行舌戰筆戰槍戰。大聲疾呼,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不是西風壓倒東風而是東風壓倒西風,大聲疾呼,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相反,汪近衛為什麼為世人不恥,就是因為他在大敵當前時畏首畏尾膽小如鼠,將大好河山拱手相比,沾汙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人格與尊嚴對個體對國家對民族都是不能喪失的。


流廣深


買不起房,有病不敢去醫院,孩子上不起學。出來打工,討薪不敢說硬話,衝動一動怕拘留。進城賣點菜怕城管,還有什麼尊嚴,就是個活著,談不上意義!


3262說


如果一個人的人格和尊嚴都沒有了,那麼,活著只是行屍走肉,苟且偷生,只是像動物一樣的本能的生存,甚至還不如動物,因為有些寵物還得到主人的精心照顧愛護。


天馬行空80476


大多數人不是為自己活著的,為了家而忍氣吞聲,只有光棍才能底氣十足,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我是光棍我怕誰?


落地繡才


人格和尊嚴,是做人的底線

人不能出賣自已的人格和尊嚴求取榮華富貴,這是人必須堅守的防線。

在法制社會中,當本人的人格和尊嚴受到侵犯時,堅決地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這是做人的權利,也是法律公正性的體現。

但在強權社會中,在君要臣死,人不得不死的封建制度中,人是沒有維護自己人格和尊嚴的權利的,與官僚統治者無理可講,那隻能忍辱負重,踡伏爪牙忍受。借用電影芙蓉鎮的一句臺詞“活下去,象狗一樣活下去!”只有活著,才能有翻身的希望,所受的寃屈才能得到昭雪,才能看到作惡者的可恥下場。

孫賓受割膝之刑而著兵法,司馬遷受腐刑而寫史記,韓信受胯下之辱而最後成一國統帥。如果人格和尊嚴受奇恥大辱後一死了之,那就不會有曠世大作傳世,不會建功立業,也無人再還他們一個清白。

審時度勢,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在受到奇恥大辱後,苟活著,忍受著,人死都不怕,還會怕活受罪嗎?

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東山再起,實現抱負理想,雪恥報仇。











瀛洲青松


別再給普通老百姓講什麼人格尊嚴了,我們早就沒有這些了。不是嗎?隨便一件事,不許你發言,你還有尊嚴嗎?你的衣著差看門人不讓你進入,你還有人格嗎?尊嚴和人格永遠是體面人的話題,不關老百姓的事。不過面對金錢名利和死亡,他們很多時候也就丟掉了尊嚴和人格,和我們一樣苟活著。一切都是假的,唯有生命是真的。


晨練人643


人格和尊嚴只是一個認知度的概念,沒有嚴格標準的定義。人格和尊嚴不是從孃胎裡帶來的,是在生長生活中,通過家人的教化和社會的傳授而感悟到的,並且每個人的認知度和感悟都不會完全相同。由於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帶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對活著的意義認識就不同。有的人很看重人格和尊嚴,將人格和尊嚴與生死掛鉤,認為沒有人格和尊嚴的活著就沒有意義。有的人卻並不看重人格和尊嚴,在遇到有辱人格和尊嚴的事時,他們往往是逆來順受,不會感到有什麼過不去,也許他們一輩子會一事無成,但是他們也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他們的人生目標;還有一些“名人”在公共場合大講愛國主義,私下卻拋棄生她養她的祖國加入了外國籍。因此,所提問題不能一概而論。當今社會為了一己私慾不要人格和尊嚴的大有人在。以上僅是個人浮淺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