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風口浪尖的交行:社保減持與可轉債發行擱淺

風口浪尖的交行:社保減持與可轉債發行擱淺


1、社保減持謎團

4月2日晚間突發利空:社保基金會將在六個月內累計減持不超過14.85億股,即不超過本公司當前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2%。截至2018年末,社保基金會共計持有本公司A股和H股109億股,佔本公司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14.71%,為本公司第三大股東。

風口浪尖的交行:社保減持與可轉債發行擱淺

看到這個消息,老夏是有些慌的,第一感覺是,我的260萬融資盤懸了?

馬上翻看交行的股本結構,看到前十大股東佔比達到78.52%,持股如下:

風口浪尖的交行:社保減持與可轉債發行擱淺

結合財報披露的信息,我們發現社保持有的股份集中在圖中我用紅色圈注的位置,即4.42%為直接持有,另外的約10%登記在香港中央結算公司處。本次減持的部分是4.42%中的2%,在未來6個月內視市場情況減持完畢。

老夏之前研究過交通銀行,基本面是沒有問題的,估值按2019Q1的淨資產,推算也就在0.71PB處,這個位置減持不知道社保作何考慮,感覺是減在了地板上。而且減持的消息一出,股價更低迷了,可轉債還要不要發了?社保是實實在在的長期戰略投資者,銀行股是其難得的優質分紅來源,而且它的定位不像證金匯金等“炒股者”,根本沒有高拋低吸的動機,這個減持的動作著實詭異。

難道是為了以後擴大外資佔比讓路?我特意又去看了它的第二大股東匯豐銀行的情況。

風口浪尖的交行:社保減持與可轉債發行擱淺

這家銀行之前瞭解的不多,只知道其股權結構分散,股東也是非常的多,業務遍佈各大洲,第一大股東貝萊德(black rock)持股6.8%,第二大股東中國平安(詫異吧?)5%,第三大股東摩根大通4.8%。

風口浪尖的交行:社保減持與可轉債發行擱淺

又是摩根大通!業內稱為小摩,區別於大摩(摩根士丹利),結合前幾天摩根大通參股設立首批外資券商的消息,巧不巧?交行是不是會大幅提高外資控股比例?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測。

真實的目的,只能是在未來幾個月慢慢揭曉了,也不是我們一眾小股東能左右的。我只能說,從公司經營狀況和財務指標上看,交行非常便宜。至於我的260萬融資盤,目前浮盈2.2%,明天只能硬吃一刀了,聽天由命吧。

這裡還是想講講可轉債配售的邏輯,先從交行為什麼要發行可轉債說起吧。


2、為何發?

交行這麼急迫地補充資本,原因何在?這個話題說起來會比較大,詳情可以翻看我發在雪球的另一篇關於TLAC規則的帖子,原貼鏈接:

https://xueqiu.com/1062170191/117268349

從交行目前的資本充足情況來看,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16%,一級資本充足率12.21%,資本充足率14.37%,看起來都還不錯,但是對比四大行就差一些了。如下圖:

風口浪尖的交行:社保減持與可轉債發行擱淺

我們對比剛搞了千億定增大事件的農行,三率分別是11.55%,12.13%,15.12%。在資本充足率的部分差了將近一個點,發600億的可轉債正好可以補足。發完可轉債,交行三率略有提升,滿足巴塞爾III的標準是綽綽有餘了,但下一步,它極有可能被國際金融理事會FSB,評為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G-SIBs。一旦戴了這麼個頭銜(不是什麼好事兒),馬上就要添加一套新規則,新的緊箍咒套上,就是我之前提到的TLAC規則。

簡單的說,這個規則的目標是,如果發生金融危機,銀行在破產清算的時候,要求其能通過減記或轉股方式吸收損失,把風險自我消化,而不會蔓延到其他金融機構,降低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這個TLAC規則對金融體系是大好事一樁,但對我國的銀行卻是沉重的負擔,具體原因大家可以自己分析,這裡不再細說。

從這個角度上,我們看到雖然交行的資本充足率已經夠高了,但離FSB新規的要求還差的遠,未來還需要在優先股、二級資本債、可減計債券、永續債等項目上繼續加大發行力度才行,按我的估算,資本缺口在2000億左右。而這些工作,需要一步一步來,發可轉債就是第一步。

所以現在,交行發債是上升到了政治任務的高度,時間緊任務重。發完了可轉債,趕快再繼續安排發各種TLAC工具,不能託大。若交行的可轉債拖著不發,後面還排著浦發和民生呢,他們怎麼辦?大哥不往前走,小弟們寸步難行,這些股份行可是嗷嗷待哺,急需補充資本的。

綜合以上判斷,交行可轉債的發行是箭在弦上。

3、何時發?

可轉債發不出來,導致分紅預案都擱淺了,這個事情還真是活久見。按理說這麼大的銀行,政策執行的一致性應該會比較強的。交行又是AH兩地上市,第一大股東財政部佔股26.53%,第二大股東匯豐銀行18.70%。它的管理機制非常成熟了,包括這次換董事長,影響其實很小的。

我們先看一張近年來交行分紅比率的圖:

風口浪尖的交行:社保減持與可轉債發行擱淺

從2012年開始,其分紅比率就是鐵打不動的30%。也就是說交行每賺1元,分紅3毛,這個政策堅持了6年,說變就變?不可能的,據此判斷,今年分紅比率大概率還是30%。

交行2018年的紅利發放日在7月16日,2019年十之八九也在這個時間點,那可轉債就必須提前發出來,最晚也要在二季度發。

參與可轉債配售,很難搞成持久戰。

4、套利空間

決定參與本次可轉債配售,我的判斷基於以下三點:

1)短期可轉債發行可能引起資金的搶籌效應,使估值水平被動提升約5%。由於交行是超級大盤股,如果是其他股票,這個提升在10%以上了,我給5%的保守估計。

2)短期參與可轉債配售可為正股持倉附加1.5-2%的額外收益。這裡AAA級的交行轉債上市,一定不會破發,疊加牛市預期,看盤至少在107-108的價位。

3)若不幸可轉債發行失敗,則該部分持倉轉為長期持倉,未來幾個月至一年內伴隨牛市的到來,估值水平提升10%,疊加內涵價值的上升10%,累積獲得超過20%的收益,這還是保守估計,遠遠大於我的融資成本6%。

基於以上三點判斷,我於29日前果斷融資買入260萬交行正股,成本6.14,目前浮盈2.2%,詳情見交行隔壁帖子,我也會持續在該貼直播套利情況。

社保減持的消息確實是出乎意料,算是一隻小小的黑天鵝,打亂了我的節奏,不過不影響大局。

明天我不會賣出一股交行,這個價位,是割在地板上,太虧了。堅持一下,大不了做長期股東了,這個估值水平,想虧損太難了。

利益相關:老夏持有交通銀行股票260萬,以上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