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國紛爭陰影下的印巴核武器角力史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敵對有著很多的政治和歷史原因,而排在最上面的現實根源是克什米爾衝突。克什米爾是印巴分治之後的最後一個土邦,現在印度佔據其中的五分之三,巴基斯坦佔據其中的五分之二。在南亞這塊大陸上,就有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個核大國。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印度在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中失敗於中國,1964年中國進行了核試驗,而印度馬上產生了巨大呼聲,支持自己研製原子彈,而巴基斯坦敗於印度十年後,印度的核試驗也刺激了巴基斯坦的核開發計劃。

大國紛爭陰影下的印巴核武器角力史

1972年英迪拉甘地開啟了地下核試驗的綠燈,而印度政府當時還不知道巴基斯坦總統布托在1972年1月已經做出決定開發自己的原子彈,1974年巴基斯坦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早在1961年美國國務秘書迪恩就建議美國政府幫印度開發原子彈,以便平衡亞洲的中國。但是這個建議並沒有被採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在1974年訪問中國的時候就向中國建議幫助巴基斯坦裝備一件核武器,阻止印度的霸權主義。荷蘭前首相證實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巴基斯坦核彈之父阿普杜勒卡迪爾汗關係密切,由此可見美國對於巴基斯坦的核武器開發關係密切。

大國紛爭陰影下的印巴核武器角力史

1978年巴基斯坦從歐洲秘密購進了鈾,美國同年通過了一部反對核武器擴散的法律,而美國對於巴基斯坦的核武器開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作為回報,巴基斯坦向當時美國支持的阿富汗武裝提供了援助和基礎設施,用於對蘇聯的入侵的軍事鬥爭。

2001年布什政府上臺,對於中國快速發展的國力,如果不承認印度的核大國戰略,勢必亞洲不再平衡,同時中印兩國龐大的人口和市場,對於化石能源的巨大需求還有由此帶來的巨大碳排放。承認印度的核大國地位可謂一石多鳥,從而使得印度加強民用核能開發,節省能源需求,減少環境汙染,平衡地區軍力。

大國紛爭陰影下的印巴核武器角力史

2003年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曾經向印度建議,在南亞解決克什米爾地區之後,建立一個無核區,但是印度回覆說中國也應該參加裁軍從而保證取得實質效應。當時印度擁有約50-120枚核彈頭,巴基斯坦有30-70枚核彈,另外兩國的運載火箭均大於2500公里。同時美國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有美國的核設施。可以說印度洋作為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這次印巴空軍交手帶來的危機最終還是暫時會以和談告終,但是這一地區仍然是世界高危地區,在這地區可以說世界上多條文明大河流的出發點,一旦源頭性的冰山被核汙染,人類至少40%多的人口將面臨核汙染帶來的水源汙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