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我原以為的下墜,是遭逢不幸,尚有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的可能;沒想到真實的下墜,是趁你病要你命,我死了你也好不了的互相陷害!人心若此,豈不悲乎!!!難怪有人說:當一場瘟疫降臨的時候,最不可怕的就是疫病本身。


有人說:寫舉報是時代變壞的開始

但若是認真回顧這幾年的商業新聞,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時代不是在開始變化,而是已經變的很壞。郭德綱說的明白:只有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因而我們不能因為多聽了幾句眾志成城的口號,就忘記了現實:在我國,企業之間的相互舉報是早有先例的。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2019年6月,格力電器舉報奧克斯生產銷售不合格空調,向國家發改委舉報,在空調行業丟下一枚深水炸彈。隨後奧克斯發表申明:“對於格力的不實舉報,奧克斯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向司機機關提出訴訟”。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這邊格力與奧克斯塵埃未定,同樣在2019年6月,伊利官方公眾號舉報蒙牛的文章,又開始在朋友圈刷屏。


2019年的經濟大環境是個什麼光景,大家都是親歷者,無需贅言。但越是大環境不好,企業之間互相舉報案件就越頻繁發生卻已經成為了客觀規律。


這樣的客觀規律形成的原因也很簡單:大環境的凋落,意味著增長紅利的褪去,大家要保增長就只能陷入更殘酷更白熱化的存量競爭。


畢竟,市場上的訂單就這麼多,有我一口吃的就沒有你的,而一旦陷入每一口吃的都必須從同行手裡搶來的境地,衝突也就自然而然的不斷升級了,最極端的表現方式就是如格力奧克斯這般的互相舉報。


雖然,從目前來看很難說格力與奧克斯,伊利與蒙牛的互相舉報導致了多麼嚴重的後果,行業內的討論也大多都停留在對公權力的濫用,對市場規則的破壞,會長遠的傷害整個行業的範圍之內。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但我認為企業的相互舉報,不是一個惡性競爭事件的結尾,而是一個惡性競爭事件的開端!在經歷過這樣的互相結仇之後,雙方企業的不斷對抗,不惜損害自身來打擊對方的行為才會愈演愈烈,最終將整個行業拖入泥潭。


總體而言,企業之間的互相舉報,一方面是對行業規則的破壞,導致競爭關係不斷惡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個商業體系對話&協調體制的失效,讓原本同業之間既在存在“競”又存在“合”的健康關係變成了純粹的不死不休的過度競爭。


2020年屬於中小企業的“地獄模式”

元宵節後第一天,由新冠病毒帶來的第一個14天封閉期結束,“復工問題”就成了懸在企業主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如今疫情雖然得到了控制,但離徹底勝利,接觸封鎖尚有距離,目前不少行政單位,如學校都已經推遲到了3月以後再推行復工,最樂觀的估計也是要到3月中下旬才能順利開展教學,而需要上下游結合的複雜產業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不復工則要面對2-3個月的0收入及人員,物資,房租等各項成本,以近日清華大學朱武祥教授發佈的調研報告來看,85.01%的中小企業現金流不足以支撐三個月;而一旦選擇復工,企業主則有可能要承擔一系列的法律風險。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近日,不少企業主在向所在社區提出復工申請的時候,都會在提交企業之餘,被要求填寫一張

“企業確保不出現疫情承諾書”


對此不少企業界的朋友有所微詞,認為:讓一個既不能生產疫苗,又沒有權利限制員工人生自由的企業來確保不出現疫情,是不合理的。


但現實中,有關部門的管理邏輯就是:你要麼承受經濟損失,不要復工;要麼就是你就用盡所有的辦法保證不會出事,而如果出事了你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企業最初作為一個以盈利求存為目的組織,卻在特殊時期不得不肩負起社會所要求多重義務,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些諸多小微企業的不可承受之重。


而在這樣的狀態之下,第一批企業已經因為現金流開始倒閉了,就更無論於在這個時候再遭受同行舉報的重壓。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如果說,過去在經濟下行期的商業舉報只會加劇競爭,造成行業的損失的話,那麼在疫情漫然的特殊時期,混合著政治&社會&商業的同行舉報則有致命的危險。

比業績負增長更可怕的是:企業間的互相舉報

但幸運的是,這一次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相互舉報,雖然也是生髮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之下,但目的並不是追求將對手消滅,而只是希望對手不要搶先開工而已。


而對於風雨飄搖,前途未卜的2020年的中小企業來說,企業間互相舉報必是彼此不可承受之重。


而究竟能不能有序發展,有賴於我們能不能在這場疫情中展開思考,我們需要思考:在忽然慢下來之後,未來的競爭該如何展開?同業之間該如何相處?關注企業的未來時,行業的未來又當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