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


劉邦開創漢朝,已是不世之功。黃仁宇曾經總結過:中國皇朝存續,只在“第三代接班人”。來看漢朝:劉邦死後,呂后掌政,中間惠帝在位僅7年,換言之,親政16年的呂后,可視為第二任皇帝。第三任皇帝,漢朝迎來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加上第四任,開創了「文景之治」。總之,漢朝的國粹,至少西漢的國粹,是奠立在「劉邦+呂后」兩人身上,可進入長治久安,則是文景兩位皇帝之功。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這是因為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其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且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公元前206年四月,劉邦進入巴蜀任漢王。劉邦一進巴蜀,就在當地又召募了許多當地人加入漢軍,這些少數民族的人,他們的特質是,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且勇猛兇悍,戰鬥力極強。

同年八月,劉邦將精兵足,便決定奪回關中。劉邦的士兵們聽說要打回老家去,各個鬥志昂揚,激情澎湃,一個個如狼似虎地嗷嗷叫喚著:“誓死打回老家去。”

有韓信這樣的將,還有一群這樣士氣雄壯的士兵。劉邦對奪取關中更是躊躇滿志,志在必得。

韓信第一次用兵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一面假裝重修棧道,不時的還有逃兵逃入章邯軍營,這些逃兵還在章邯的兵營裡廣泛地散佈說:劉邦限我們四個月內修好棧道,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每天又苦又累。實在是難以忍受,所以有很多士兵都在逃跑。

章邯見劉邦修棧道,每天還有許多逃兵實在是暗爽,他覺得劉邦實簡直是幼稚可笑。章邯以為只要調用重兵,把守好出入巴蜀的唯一通道褒鈄道,即可萬事無憂。

他正暗自自得地等著看劉邦的笑話。其不知此時的韓信已帶上當地招募來的兵,打前鋒沿韓信來漢中時,走過的那條小路正一步步地逼近陳倉。

韓信在前,劉邦大軍隨後。等韓信的大兵到了陳倉,已經兵臨城下時,章邯才如夢初醒。慌亂中急速調兵迎戰。然而此時的陳倉真的虛弱不堪,韓信沒費什麼勁就拿下了陳倉。

章邯退兵右扶風好寺再次兵敗,一路退至廢丘。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本來就是舊秦降將,見章邯戰敗,沒做什麼抵抗就投降了。

本來嘛,投降對他們來說不過是輕車熟路的事,只需要放下武器,舉起手來就可以了。

同年12月,關中的大多數地盤就落入了劉邦的囊中。劉邦僅僅用了四個月“還定三秦”。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


項羽大封諸候後,便一把火燒了秦皇宮,這場大火史記上記載是整整燒了三個月,雖然有些誇張,但是火燒皇宮確有其事。(史記)裡有記載:“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原本分封諸候王的事,應該是懷王來封,但是項羽鉅鹿之戰後,以懷王無功為藉口,把懷王架空成義王。自己來分封諸候,又在封諸候時偏心他自己的心腹。這就更激起一些被他忽略了的諸候不滿。

項羽本來就用的是短暫而暴力的手段滅的秦,根基不穩又不得人心,所以他剛封完諸候。田榮便在齊國開始挑事。

說到田榮和項羽的恩怨還有一段挺長的故事。反秦初期,田榮和堂哥田儋就率兵起義反秦,兄弟倆攻佔齊地後,田儋自立為齊王。在救魏時被章邯所殺。章邯又乘勢率兵圍攻東阿田榮。是項梁率兵大敗章邯,救出田榮。

章邯兵敗向西逃竄,項梁率兵乘勝追擊。就在這時,田榮聽說齊人趁田儋戰死,又新立了舊齊王建的弟弟為齊王。於是田榮扔下項梁帶兵打回齊國。將新立的齊王打敗,新立的齊王逃往楚國,齊相、將逃往趙國。田榮又重新佔領了齊國。

項梁則因入敵太深,被秦軍重重重兵圍剿,項梁萬難之時向田榮發出求救通告,希望得到田榮的支持。本來項梁、田榮的共同目標就是滅秦,更何況,項梁還剛剛從章邯兵下救出田榮。那麼田榮回救項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卻不料田榮趁項梁危機向楚懷王提出要求,讓楚、趙兩國交出齊王田安和齊將相田都。楚趙兩國都沒答應。結果田榮不肯出兵救項梁,項梁戰敗被殺。從此田項兩家結下國恨家仇。

因為國恨家仇,所以項羽在封王時,將田市封為膠東王,齊將田都參與救趙並隨項羽入關,被立為齊王;原齊王建的孫子田安投靠了楚國,被封為濟北王。結果沒田榮什麼事,田榮震怒。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


公元前206年,五月田榮率軍攻打齊王田都,田都敗,再逃楚國。六月田榮殺田市。七月田榮擊殺濟北王。田榮獨霸了整個齊國,自立為齊王。

這個齊王不一般,自己造反也就算了,他還要鼓動,聯合其他對楚霸王不滿的諸候王們一起鬧事。

田榮第一想到的是彭越。彭越昌邑一漁民,後淪為“群盜”。陳勝、吳廣起義時,就有哥們鼓動彭越起義。彭越見大家只是為了湊熱鬧,便不肯起兵,一年餘,當地聚集了數百人,大家又請彭越出山當起義軍領袖。

彭越見時機到了,大家已經有誠意推他為領袖便說:好!大家既然推舉我當頭領,那麼就要聽令於我。明早集合,誤時者斬。結果到了第二天,就有十幾個人遲到。

彭越說:昨天我已發出了第一道軍令,誤時者斬。今天你們就有十幾個遲到的。怎麼辦呢?都殺了是不可能的,但既然是軍令,一個不殺也不可能。那麼就殺最後一個遲到的吧。

下次再有敢違反軍令者立斬。說完話手起刀落,把最後一個遲到的那個人給斬殺了。這一斬反倒斬出了千餘人追隨彭越。

劉邦在西入秦關時,彭越也曾助力過劉邦,但沒打下來,劉邦洛陽戰敗後南下繼續西進,彭越帶著他的兵馬在鉅野一帶潛伏。打打殺殺的到秦滅時他手下已經有萬餘人了。

但因為他沒有歸屬於誰,也沒有追隨過項羽滅秦。所以項羽在封王時,根本就沒有想起他,自然也就沒給他封王。

這倒讓田榮找到了機會。他派人給彭越送去一枚將軍印,並鼓動他在梁地起兵反項羽。此時的彭越正如沒孃的孩子呢,見田榮欣賞他,給他送來了將軍印,二話不說就地起兵反項羽。項羽立派蕭縣縣令(蕭公角)前去應戰,結果被彭越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還沒等項羽沒玩轉田榮、彭越、劉邦呢,地逢裡又專出個陳餘來。這個陳餘乃趙地名人,反秦功臣,項羽聽說他是個賢者,便也給他分了三個縣。但陳餘認為自己在滅秦時,是有大功之人,只給他三個縣,沒給他封王很不公平。

陳餘見田榮、彭越在反抗項羽,於是派人來聯繫田榮,希望田榮能贊助他一些兵,幫他趕走常山王張耳,以恢復趙王歇的地盤。並許願,事成之後趙國願做齊國田榮的屏障。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


田榮鬧事,劉邦折騰,彭越起兵,陳餘虎視眈眈。項羽該是先擺平誰呢?就在他舉棋不定之時,項羽接到了張良的兩封信。

一封是張良寫給項羽的。張良說:劉邦東進無非是為了尊懷王之約,取回他的關中王的地位而已,劉邦是絕不敢東出的。第二封信則是田榮、陳餘寫給各諸候王的公開信,聲稱齊王要和趙王聯合滅楚。

張良的兩封信不得不使項羽審時度勢。從地緣政治上說,田榮近在身邊,如果項羽西進,田榮聯合眾諸候,取了他的彭誠怎麼辦?關中不管怎麼說還有章邯在做抵抗,所以項羽決定先平田榮後定劉邦。

讓項羽萬萬沒想到的是,雖然他一舉大敗了田榮,田榮在逃退的路上被當地人殺死。但他在一路向北收復齊地時,一路上燒殺搶掠激起民怨,引發了平民暴動。百姓又重新聚集起來抗楚。項羽被迫陷入泥淖戰爭中,分身乏術。已經顧不上關中了。

劉邦趁勢迅速奪回關中,各路諸候見勢也紛紛投向劉邦。

其實,從軍事上說項羽應該先平劉邦,再定田榮。因為當時關中的章邯還在堅守著廢丘,如果項羽先平劉邦的話,他們還可以裡應外合,那麼劉邦可能很快就被收拾了。

項羽之所以鴻門宴上沒殺劉邦,這次平亂他也沒有先平劉邦,這些決策不得不說是項羽的失誤,可是項羽為什麼會一錯再錯了呢?其實說到底還是他從心底裡沒有瞧起劉邦。

項羽貴族出身,從小便開始習文練武。小小年紀就跟著猛將叔叔項梁久經沙場。劉邦在四十多歲前不過是個泗水亭長的混混,起兵前連什麼叫兵書,兵法都不知道。

項羽雖然也處處提防著劉邦,那也不過是以“君子提防小人”之心而已。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所以在後代傳說中,人們還在同情項羽,讚歎項羽。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劉邦的出身不如項羽。

然,天道不管出身,有志者事竟成。劉邦堅持了他的初心,“大丈夫就當如此”。所以劉邦笑到了最後


公元前206年四月,劉邦進入巴蜀任漢王。劉邦一進巴蜀,就在當地又召募了許多當地人加入漢軍,這些少數民族的人,他們的特質是,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且勇猛兇悍,戰鬥力極強。

同年八月,劉邦將精兵足,便決定奪回關中。劉邦的士兵們聽說要打回老家去,各個鬥志昂揚,激情澎湃,一個個如狼似虎地嗷嗷叫喚著:“誓死打回老家去。”

有韓信這樣的將,還有一群這樣士氣雄壯的士兵。劉邦對奪取關中更是躊躇滿志,志在必得。

韓信第一次用兵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一面假裝重修棧道,不時的還有逃兵逃入章邯軍營,這些逃兵還在章邯的兵營裡廣泛地散佈說:劉邦限我們四個月內修好棧道,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每天又苦又累。實在是難以忍受,所以有很多士兵都在逃跑。

章邯見劉邦修棧道,每天還有許多逃兵實在是暗爽,他覺得劉邦實簡直是幼稚可笑。章邯以為只要調用重兵,把守好出入巴蜀的唯一通道褒鈄道,即可萬事無憂。

他正暗自自得地等著看劉邦的笑話。其不知此時的韓信已帶上當地招募來的兵,打前鋒沿韓信來漢中時,走過的那條小路正一步步地逼近陳倉。

韓信在前,劉邦大軍隨後。等韓信的大兵到了陳倉,已經兵臨城下時,章邯才如夢初醒。慌亂中急速調兵迎戰。然而此時的陳倉真的虛弱不堪,韓信沒費什麼勁就拿下了陳倉。

章邯退兵右扶風好寺再次兵敗,一路退至廢丘。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本來就是舊秦降將,見章邯戰敗,沒做什麼抵抗就投降了。

本來嘛,投降對他們來說不過是輕車熟路的事,只需要放下武器,舉起手來就可以了。

同年12月,關中的大多數地盤就落入了劉邦的囊中。劉邦僅僅用了四個月“還定三秦”。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


項羽大封諸候後,便一把火燒了秦皇宮,這場大火史記上記載是整整燒了三個月,雖然有些誇張,但是火燒皇宮確有其事。(史記)裡有記載:“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原本分封諸候王的事,應該是懷王來封,但是項羽鉅鹿之戰後,以懷王無功為藉口,把懷王架空成義王。自己來分封諸候,又在封諸候時偏心他自己的心腹。這就更激起一些被他忽略了的諸候不滿。

項羽本來就用的是短暫而暴力的手段滅的秦,根基不穩又不得人心,所以他剛封完諸候。田榮便在齊國開始挑事。

說到田榮和項羽的恩怨還有一段挺長的故事。反秦初期,田榮和堂哥田儋就率兵起義反秦,兄弟倆攻佔齊地後,田儋自立為齊王。在救魏時被章邯所殺。章邯又乘勢率兵圍攻東阿田榮。是項梁率兵大敗章邯,救出田榮。

章邯兵敗向西逃竄,項梁率兵乘勝追擊。就在這時,田榮聽說齊人趁田儋戰死,又新立了舊齊王建的弟弟為齊王。於是田榮扔下項梁帶兵打回齊國。將新立的齊王打敗,新立的齊王逃往楚國,齊相、將逃往趙國。田榮又重新佔領了齊國。

項梁則因入敵太深,被秦軍重重重兵圍剿,項梁萬難之時向田榮發出求救通告,希望得到田榮的支持。本來項梁、田榮的共同目標就是滅秦,更何況,項梁還剛剛從章邯兵下救出田榮。那麼田榮回救項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卻不料田榮趁項梁危機向楚懷王提出要求,讓楚、趙兩國交出齊王田安和齊將相田都。楚趙兩國都沒答應。結果田榮不肯出兵救項梁,項梁戰敗被殺。從此田項兩家結下國恨家仇。

因為國恨家仇,所以項羽在封王時,將田市封為膠東王,齊將田都參與救趙並隨項羽入關,被立為齊王;原齊王建的孫子田安投靠了楚國,被封為濟北王。結果沒田榮什麼事,田榮震怒。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


公元前206年,五月田榮率軍攻打齊王田都,田都敗,再逃楚國。六月田榮殺田市。七月田榮擊殺濟北王。田榮獨霸了整個齊國,自立為齊王。

這個齊王不一般,自己造反也就算了,他還要鼓動,聯合其他對楚霸王不滿的諸候王們一起鬧事。

田榮第一想到的是彭越。彭越昌邑一漁民,後淪為“群盜”。陳勝、吳廣起義時,就有哥們鼓動彭越起義。彭越見大家只是為了湊熱鬧,便不肯起兵,一年餘,當地聚集了數百人,大家又請彭越出山當起義軍領袖。

彭越見時機到了,大家已經有誠意推他為領袖便說:好!大家既然推舉我當頭領,那麼就要聽令於我。明早集合,誤時者斬。結果到了第二天,就有十幾個人遲到。

彭越說:昨天我已發出了第一道軍令,誤時者斬。今天你們就有十幾個遲到的。怎麼辦呢?都殺了是不可能的,但既然是軍令,一個不殺也不可能。那麼就殺最後一個遲到的吧。

下次再有敢違反軍令者立斬。說完話手起刀落,把最後一個遲到的那個人給斬殺了。這一斬反倒斬出了千餘人追隨彭越。

劉邦在西入秦關時,彭越也曾助力過劉邦,但沒打下來,劉邦洛陽戰敗後南下繼續西進,彭越帶著他的兵馬在鉅野一帶潛伏。打打殺殺的到秦滅時他手下已經有萬餘人了。

但因為他沒有歸屬於誰,也沒有追隨過項羽滅秦。所以項羽在封王時,根本就沒有想起他,自然也就沒給他封王。

這倒讓田榮找到了機會。他派人給彭越送去一枚將軍印,並鼓動他在梁地起兵反項羽。此時的彭越正如沒孃的孩子呢,見田榮欣賞他,給他送來了將軍印,二話不說就地起兵反項羽。項羽立派蕭縣縣令(蕭公角)前去應戰,結果被彭越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還沒等項羽沒玩轉田榮、彭越、劉邦呢,地逢裡又專出個陳餘來。這個陳餘乃趙地名人,反秦功臣,項羽聽說他是個賢者,便也給他分了三個縣。但陳餘認為自己在滅秦時,是有大功之人,只給他三個縣,沒給他封王很不公平。

陳餘見田榮、彭越在反抗項羽,於是派人來聯繫田榮,希望田榮能贊助他一些兵,幫他趕走常山王張耳,以恢復趙王歇的地盤。並許願,事成之後趙國願做齊國田榮的屏障。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


田榮鬧事,劉邦折騰,彭越起兵,陳餘虎視眈眈。項羽該是先擺平誰呢?就在他舉棋不定之時,項羽接到了張良的兩封信。

一封是張良寫給項羽的。張良說:劉邦東進無非是為了尊懷王之約,取回他的關中王的地位而已,劉邦是絕不敢東出的。第二封信則是田榮、陳餘寫給各諸候王的公開信,聲稱齊王要和趙王聯合滅楚。

張良的兩封信不得不使項羽審時度勢。從地緣政治上說,田榮近在身邊,如果項羽西進,田榮聯合眾諸候,取了他的彭誠怎麼辦?關中不管怎麼說還有章邯在做抵抗,所以項羽決定先平田榮後定劉邦。

讓項羽萬萬沒想到的是,雖然他一舉大敗了田榮,田榮在逃退的路上被當地人殺死。但他在一路向北收復齊地時,一路上燒殺搶掠激起民怨,引發了平民暴動。百姓又重新聚集起來抗楚。項羽被迫陷入泥淖戰爭中,分身乏術。已經顧不上關中了。

劉邦趁勢迅速奪回關中,各路諸候見勢也紛紛投向劉邦。

其實,從軍事上說項羽應該先平劉邦,再定田榮。因為當時關中的章邯還在堅守著廢丘,如果項羽先平劉邦的話,他們還可以裡應外合,那麼劉邦可能很快就被收拾了。

項羽之所以鴻門宴上沒殺劉邦,這次平亂他也沒有先平劉邦,這些決策不得不說是項羽的失誤,可是項羽為什麼會一錯再錯了呢?其實說到底還是他從心底裡沒有瞧起劉邦。

項羽貴族出身,從小便開始習文練武。小小年紀就跟著猛將叔叔項梁久經沙場。劉邦在四十多歲前不過是個泗水亭長的混混,起兵前連什麼叫兵書,兵法都不知道。

項羽雖然也處處提防著劉邦,那也不過是以“君子提防小人”之心而已。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所以在後代傳說中,人們還在同情項羽,讚歎項羽。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劉邦的出身不如項羽。

然,天道不管出身,有志者事竟成。劉邦堅持了他的初心,“大丈夫就當如此”。所以劉邦笑到了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