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90後被訪“若國家不限制,輿論不牽制,家人不干涉,想要幾個娃”

轉眼間,2020年已經步入第三個月份了,這不僅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同時也意味著,不知有多少20後的小寶寶相繼出生了。

而當這些小傢伙以全新一代“接班人”的身份,在爸爸媽媽的期望中,手握沉甸甸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時,曾經青春年少、懷揣夢想的90後們,也陸續踏上了成家立業的“正軌”道路上,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早已為人父母,擔負起了培養下一代的責任。

90後被訪“若國家不限制,輿論不牽制,家人不干涉,想要幾個娃”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漸漸發覺,生活的壓力遠比想象中要“難纏”得多。

一方面,身處現實的大背景下,各路壓力紛紛集中靠攏,另一方面,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不管是具體的人生規劃,還是日後寶寶的成長和生活環境,都被他們考慮進了對未來的規劃中。

就這樣,不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的年輕人,出於對自己、對另一半,也是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在要不要寶寶的問題上,都顯得尤為慎重

90後被訪“若國家不限制,輿論不牽制,家人不干涉,想要幾個娃”

90後被訪“若國家不限制,輿論不牽制,家人不干涉,想要幾個娃”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訪問,採訪主題比較特別,討論的是“倘若國家不限制,輿論不牽制,家人不干涉,僅憑自身意願,你想要幾個孩子?”而面對鏡頭的受訪者,則是一批再普通不過的90後

當被問及這樣一個複雜的問題時,每個人秉承的觀點自然存在不小的差異。

90後被訪“若國家不限制,輿論不牽制,家人不干涉,想要幾個娃”

路人A:如果真的沒有外界各種因素的插手,我可能會選擇不要孩子。作為獨生子女,轉眼就要到而立之年了,父母沒沾過我一天的光,看著他們一天天變老,可我自己的日子還過得一團糟,再要一個孩子,真是想都不敢想。

路人B:我是獨生子女,老婆那邊還有個哥哥,我們結婚五年,孩子三歲。這些年沒存下什麼積蓄,反倒借了五萬多的外債,還有房貸要還,感覺每天過得都讓人喘不過氣。為了照顧寶寶,老婆換了工作,工資低了點,好在離家比較近。

如果回到過去,我會選擇不要孩子,起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不希望我的寶寶生下來,卻沒有好的成長環境。

90後被訪“若國家不限制,輿論不牽制,家人不干涉,想要幾個娃”

路人C:我和老婆都是91年的,現在有一個兩歲的寶寶,我們希望可以再要一個,最好是個女寶寶,如果到時候經濟條件允許,三個寶寶是最好的。

我們覺得作為普通人,還是有血脈親情的好。當然,如果是一個孩子,將來要面臨道德、心理和人生等風險的概率會比較大,對孩子自己和整個家庭來說,可能也不是什麼好事。況且我們都很喜歡孩子,都覺得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比為人父母更幸福的事了。

路人D:我選擇要一個寶寶。就自身而言,我內心是非常渴望做一個媽媽的,但就現實考慮,能好好地把一個孩子養育成人就已經非常不易了。

90後被訪“若國家不限制,輿論不牽制,家人不干涉,想要幾個娃”

就這一代人而言,在照顧孩子的道路上,要承受哪些艱辛和壓力

1)經濟上的壓力:養娃花銷可不少

不同的家庭有不一樣的生活條件,在養娃這件事上,經濟實力肯定是基礎性的因素,畢竟,從孕期養胎到寶寶出生,再到未來十幾年的養育生活,僅僅一個孩子要花費的就不是一筆小數目。

雖說人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但與此同時,大家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從基礎的穿衣吃飯到精神層面的跨越,幾年中就呈現出質的變化。

更何況,不少年輕夫婦還面臨著贍養、房貸、事業,和各種計劃外支出的多重壓力,再想提供給寶寶,和同齡人一樣的成長和生活環境,談何容易。

2)時間上的壓力:養娃人力缺不了

現如今,普通家庭通常選用兩種帶娃模式。

一種是秉承女主內男主外的觀念,老公在外打拼,老婆則負責照顧好寶寶。基於此類情況,部分媽媽選擇就近找一份清閒的工作,但這也意味著薪資要低很多,有些媽媽則乾脆辭職在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和家庭上。

另一種帶娃方式,比較符合現代人提倡的女性獨立觀念,夫妻倆都有自己的事業,寶寶交給老人,或者專門請阿姨照顧。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不是面臨著經濟的匱乏,就是出現忽視寶寶成長,對孩子陪伴較少的現象。

90後被訪“若國家不限制,輿論不牽制,家人不干涉,想要幾個娃”

3)放棄自由、重整人生的壓力:養娃重心要偏移

有了孩子就有了一生的牽掛。隨著寶寶初入世界的第一聲啼哭,爸爸媽媽的生活重心,必定會出現極大的偏移,想和朋友約了飯局?想和彼此看場電影?想和閨蜜一起逛街?那還要問問小傢伙同不同意。

可以說,寶寶的降生,也是爸爸媽媽必須要面臨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