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太“黏人”,是陪伴太多還是不夠?

朋友小安來和我吐槽:孩子太黏人了,一眼見不到我都不行,連玩玩具的是時候都要叫上我一起,我去倒個水的功夫,他都能從追過來喊

“媽媽,陪我一起玩!”

其實,這種孩子還真不少見,做飯要跟著、出門要跟著,就連上廁所都要在外面不停敲門生怕媽媽“不見了”……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太“黏人”,是陪伴太多還是不夠?


孩子為什麼“黏人”沒有獨處能力呢?

說倒孩子太“黏人”,很多家長都覺得是因為家長的陪伴不夠,孩子的“安全感”得不到滿足,所以就會格外注意“媽媽去哪了?”

尤其是3歲之前,孩子對家長有天生的依賴性,所以一旦“安全感”得不到滿足,就會表現出很“黏人”、不自信、內向、害羞等狀態。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太“黏人”,是陪伴太多還是不夠?


但是,還有很多全職寶媽每天都在家,幾乎24小時陪在孩子身邊,為什麼我家的孩子也那麼“黏人”呢?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個現象:

假如你在家來了訪客,開門一看是爸爸帶著孩子,這個孩子一見你就對你笑,然後自然地主動的跟你打招呼:阿姨好,奶奶好,這個孩子一看就是家裡有很多老人,帶他的人很多;


如果孩子一開門看著你愣愣的,媽媽讓他喊人他閉著嘴巴不說話,但是他不怕人,這往往說明孩子平常是爸爸媽媽兩個人帶,爸爸可能帶的少一點;


如果這孩子一看見生人,就往媽媽身後鑽,你和他說話他會低頭扭臉的躲著你,這一般就是媽媽一個人帶大的孩子。

這說明,孩子“黏人”不一定是因為家長的陪伴太少,還有可能是因為

家長的陪伴太單一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太“黏人”,是陪伴太多還是不夠?


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和媽媽在一起,孩子沒有從爸爸或者爺爺奶奶身上得到安全感的經驗,所以將“媽媽的陪伴”和“安全感”劃上了等號。所以就會

將所有安全感的來源鎖定在媽媽身上,孩子就會格外關注媽媽的動向,害怕媽媽離開自己的視線。

而當孩子身邊有很多家人時,孩子往往底氣就會更足一些,媽媽不在可以找爸爸、爸爸不在可以找爺爺奶奶,孩子的安全感來源很豐富,自然就不會專門黏著媽媽了。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太“黏人”,是陪伴太多還是不夠?


因此,陪伴孩子不能成為媽媽一個人的事,孩子的安全感也不是靠媽媽一個人就能給足的,如果其他家人真的不能時刻陪在孩子身邊,也可以多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和孩子溝通。而且要教會孩子如何“獨處”。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太“黏人”,是陪伴太多還是不夠?


孩子不會獨處怎麼辦?

還有些孩子,總是找媽媽或者家長陪著玩,其實是缺乏“獨處能力”,不會自己找樂子。這種情況下,家長不妨多教孩子一些自己就能玩的遊戲,然後一開始是家長看著孩子玩、慢慢過度成讓孩子自己玩的狀態。

這種遊戲最好能選擇孩子感興趣,而且既需要動手又需要動腦的,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免得孩子總想到“媽媽在不在?”。


“媽媽,陪我一起玩!”孩子太“黏人”,是陪伴太多還是不夠?


佳佳給大家推薦一套《專注力訓練288圖》裡面包括288個帶有生動插圖的小遊戲,內容覆蓋顏色認知、規律認知、塗色、推理、連線等豐富多彩的遊戲類型,孩子可以開動大腦獨立完成,同時也鍛鍊專注力。

另一套《德國全景腦力開發紙板書》書中雖然文字不多,但卻有豐富、密集、細緻的插圖,而且畫面的邏輯嚴謹,細節繁多,寶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斷髮掘搜尋,可以鍛鍊專注力、思維能力、觀察力、想象力、認知能力等多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