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戰略轟炸機、航母、核潛艇哪個應該優先發展?

大國武器大觀


這個問題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面臨這樣的選擇,那就是美俄中三個國家,其它國家即使有想法,也都沒有實力發展!下面我們就舉例說明一下世界排名前二的兩個國家,美國和俄羅斯是怎樣選擇的!

美國的選擇

而這裡面,前兩個國家都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思路,首先就是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它在戰略轟炸飛機、航空母艦和戰略核潛艇三個方面沒有選擇,而是同時發展,齊頭並進,哪個也都沒有落下!

比如說航母,美國目前是世界上擁有航母最多的國家,超過10艘,並且是清一色的超級核動力航母,一個航母戰鬥群就可以頂一個國家的海軍和空軍了。美國的航母作戰實力強大,是美國維護世界霸主最有利的武器。

它在戰爭和非戰爭時候,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平時進行武力威懾,哪裡有人不聽話了,航母戰鬥群立刻就過去了。如果哪裡需要發生戰爭,好幾艘航母就過去了,就是美國移動的的海上基地!

接下來就是核潛艇了,這是美國戰略核打擊和核反擊的重要力量,是對付俄羅斯這樣的核大國最有效的武器,核潛艇雖然在非核大戰時候,作用有限,威懾作用也有限,尤其是針對中小型國家,但是核潛艇並不可少,一旦發生核大戰,核潛艇來無影去無蹤的特點,可以非常隱蔽的打擊對手!

最後就是美國的戰略轟炸機了,這個美國自然沒有落下,世界上唯一的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就是美國的B2隱身轟炸機,雷達隱身效果非常好,已經參與了多場戰爭,證明了自己,也是美國戰略核打擊的重要組成部分。

俄羅斯的選擇

相比較美國,無論是前蘇聯還是俄羅斯,都把戰略核潛艇的發展放在了第一位,就連俄羅斯的國防部長都出來說,俄羅斯不需要發展太多的航母,俄羅斯的只要能擊沉航母就行!

而完成戰略核打擊和核反擊以及擊沉航母,最有效的還是水下力量的貢獻,所以俄羅斯即使是軍費緊張,但是對於水下力量的發展一直沒有停止,今年俄羅斯還出現了一次特種核潛艇的事故,導致14名俄羅斯海軍工作人員犧牲!

而出事的那艘核潛艇,也是俄羅斯的水下殺手鐧之一,下潛深度超過了6000米,可以攜帶射程超過10000公里的核魚雷,是完美的航母終結者!

同時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也是非常隱蔽的,無論是遭受到對方核打擊後的核反擊,還是出其不意的首先發起核打擊,核潛艇都是非常好的核武器的發射平臺!

所以俄羅斯才大力發展核潛艇,對於航母和戰略轟炸機,近幾十年都沒有發展更新,航母還是原來的那艘,轟炸機還是服役幾十年的圖95這樣的老式機型,更談不上雷達隱身!

所以從美國和俄羅斯來看,選擇都不一樣,這個其實也和國力有關係,俄羅斯只是沒有足夠的實力來發展航母和戰略轟炸機,如果經費足夠,誰還會選擇呢,肯定和美國一樣,三者同時發展!


資訊所長


這三者的技術性都很高,對國家綜合實力是很大的考驗,目前只有軍事大國、軍事強國: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才能同時玩得起。而其他國家由於某些方面的限制,只能有選擇的發展三者中的一兩個;那戰略轟炸機、航母、核潛艇應該如何有選擇的優先發展呢?

戰略轟炸機

美國的強項是航母,俄羅斯的優勢是核潛艇,但這兩者在戰略轟炸機上不相上下。美國的B-52、B-1、B-2,俄羅斯的圖-95、圖-160,都是赫赫有名的戰略轟炸機。與深海漫步的核潛艇以及海上散步的航母相比,戰略轟炸機具有高速度、長航程的優勢,起飛後便可直撲任務區,發射威力大、射程遠的空地導彈或核彈,然後大搖大擺的轉向回去。俄羅斯就是經常這麼幹的,圖-160和圖-95經常到美國及其盟國領空附近大展雄風,搞得幾個北約國家驚慌失措。戰略轟炸機的威懾力是明面上最強的,優先發展戰略轟炸機,向別人宣告“不要來惹我”。


圖-95和B-52同框

核潛艇

核潛艇這一深海幽靈,一旦潛入深海就意味著無處不在的威脅,艇上攜帶的潛射導彈隨時會衝出水面,要找到它就如同大海撈針。因此,很多國家都不予餘力的發展核潛艇,目前已有6國擁有核潛艇。其中五常之外的印度就花28年的時間弄出個殲敵者號,還有租借俄羅斯阿庫拉級的K-152“海豹”號;對於啥都要優先發展的印度,拿出來說沒意義。但對於沒錢的國家來說,優先發展核潛艇極具優勢;最鮮明的例子就是俄羅斯,沒錢就先發展核潛艇,遏制西方國家的軍事包圍,鞏固國際軍事地位。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

航母

當世界某地區發生危機後,美國總統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的航母在哪裡?我們有幾艘航母在戰區?從這兩句話中可以看到航母的重要性。美國在航母方面最有發言權,核動力航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很多國家還在追求5萬噸以下的常規動力航母。這從中也看出航母這一最大軍事裝備是有錢有技術的國家才能玩得起。泰國弄的納呂貝特號航母,噸位比不上我們賣給它的071E型船塢登陸艦,當初純粹就是為了面子才建造購買;印度海軍的藍天衛士號,10多年還沒成,到是電腦給偷了。花著人民的血汗錢,到頭來卻沒什麼用,真心疼!


美國海軍第三代核動力航母——福特級核動力航母

總的來看,優先發展戰略轟炸機或核潛艇,航母最好排在最後。但戰略轟炸機需要強大的心臟,核潛艇需要攻克核動力裝置的技術難題;航發還可以通過購買,核動力裝置是不會有誰會賣的。所以戰略轟炸機優先發展,核潛艇次之,航母最後。


軍見


當然是核潛艇了,戰略轟炸機和航空母艦都需要擁有制空權才能發揮出作用,否則很難給對手以致命的一擊,而核潛艇則不一樣,長期在大洋中戰備執勤的核潛艇是很難被發現和跟蹤的,這樣就使本國保持了戰略核反擊的能力,即便本土的陸基核力量被敵人的突襲而摧毀,隱藏在大洋中的核潛艇也可以向敵人的本土發起核反擊,這就大大增強了己方的核威懾能力,使對方不敢輕舉妄動,這一點是戰略轟炸機和航空母艦難以做到的。

從冷戰時期的美蘇戰略武器發展就可以窺知一二,二戰結束後,美國的空軍和海軍已經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而蘇聯只有在陸軍方面佔有優勢,蘇聯海軍為了對抗美國海軍,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潛艇的研發上,組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潛艇部隊,尤其是那些搭載了核戰鬥部的導彈核潛艇,可以長期的在大洋中進行戰備執勤,保持著對美國本土的核打擊能力。雖然蘇聯也擁有戰略轟炸機,但是隻能對西歐的各國形成威懾力,而且還需要大量的航空兵為其提供掩護,在和擁有空中優勢的敵人對抗時,戰略轟炸機的作用非常有限,如何突破敵人的防空屏障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航空母艦是在遠洋實施作戰的重要武器之一,現代戰爭中制空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一方艦隊在沒有航空兵掩護下去和擁有航空兵的敵艦隊進行對抗幾乎毫無勝算。在近海作戰中,己方艦隊還可以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正常作戰,一旦進入大洋脫離了岸基航空兵的掩護,對於航空母艦搭載的艦載航空兵就非常迫切需要了。前蘇聯海軍在走入大洋的過程中越來越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也開始發展能搭載垂直起降艦載機和固定翼艦載機的載機巡洋艦,不過蘇聯的艦載機主要擔負防空作戰之用,掩護己方的核潛艇安全進入大洋,核潛艇仍舊是蘇聯海軍最主要的進攻力量。



另外,即便是擁有大量航空母艦和戰略轟炸機的美國也沒有放棄戰略核潛艇的發展,冷戰時期的美國核潛艇力量並不比前蘇聯弱多少,甚至核威懾能力比前蘇聯更強。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在各大洋都擁有大量的海上基地,依靠這一地緣優勢美國將核潛艇廣泛的前置部署,這樣就大大縮短了導彈到達蘇聯本土的時間,極大了增加了核進攻的突然性,使蘇聯位於戰略縱深的洲際導彈基地面臨著直接的威脅,蘇聯的陸基核反擊能力遭到嚴重的制約。在蘇聯看來,美國前置部署的核潛艇集群遠比那些航母戰鬥群要更具威脅,所以蘇聯海軍非常強調反潛作戰,幾乎所有的水面艦艇都擁有強大的反潛能力,甚至還建造了專門用於反潛作戰的大型反潛艦,就是為了摧毀或者逼退美國的核潛艇,增加己方的戰略安全縱深。所以在沒有能力全面發展這些武器時,核潛艇作為最致命的攻擊武器必須得到優先的發展。


戰略論


強國愈強,都那麼強,強國之間比一比,要想多出一口氣來,只有均衡發展,人有我有,人沒有的我也有,或者人有我有,我比他人更強,才能收到威懾的效用,至少能得以均衡。循著這一思路看三件重器,空中一個,戰略轟炸機,海上兩件,航母與核潛艇,說明一樣事,寸險節短,大弩止戈,遠戰出大國,戰略轟炸機都在1萬多公里的航程,經過空中加油,作戰半徑也都在1萬公里以上,但不及航母,地球表面四分之三是水,航母正是縱橫海洋的利器,集制空制海制陸反潛反艦於一身,核潛艇也可以在全球航行,只是尋常看不見,威懾也無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航母正是威懾隨時不在一利器,可以隨時隨地出現在能出現的地方,是現實重大威懾利器,我們的遼寧艦,剛剛形成戰鬥力,就有人給航母排名,給它排到最低,魂舞大漠在網上看到,討論的熱鬧,什麼技不如人呀,我們的航母發展任重道遠,等等,這又是放棄又是一種智慧的變種,支持海洋強國,勢必發展航母。要想不再受制,戰略轟炸機、航母和核潛艇,哪個也不能拉下,下面讓我們來詳細說說,看看是否如此。

▲都是燒錢的重器。此三者,沒有哪一樣不重要,也沒哪一樣不是燒錢機器,燒錢的世上自然也就少,越燒錢就越少,世上能同時擁有這三件者,少之又少,國力不濟礙難支撐,不僅僅技術不能支持。僅以美國而論,好像又不缺錢,也不缺技術,表面上看似是這樣,所以這三樣,他同時最多最強,世上無可匹敵,強者愈強,仍自不停向前發展,採購價格越來越高,空重71噸的B-2“幽靈”轟炸機,僅採購價格就高達24億美元之巨,再加上終身維護、使用成本,每架至少50多億美元,共採購22架就是500多億,這真是敲骨吸髓的節奏啊,什麼樣的國家經得起這樣折騰。新型“福特”僅採購價就在150億美元上下,再配上150億美元的艦載機和編隊艦隻,加上終生使用費用150億,這樣算來一艘就是450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大國一年的軍費,要全面取代“尼米茲”,就採購10艘的話,數字就變得非常龐大。“弗吉尼亞”核潛艇,每艘也要在25億美元左右,已經採購了15艘,也要在300多億美元。個頂個的錢老虎,這真是燒錢無遠弗屆,現在除了美國誰也玩不轉。

▲都是滿滿高科技。都是科技的堡壘,B-2自1997年入役,20年間無人能與之比肩而立;1975年開始服役的“尼米茲”級航母,誰又能逾之?何況現在更高水準的“福特”號?“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水下排水量7800噸,是第四代核潛艇,自2004年開始服役,鹹說它的高科技,無人能及。三者技術門坎之高,遠超一般國家想像,地理上有四塞之象的印度,有點不服氣,向自造航母發起了衝擊,自2006年開工到現在,已過去了13年時光,專家估計,到2030年能真正服役就不錯了,下水可下三次,入役不能交付三次。全是他人配套,渾身上下看不出一頂點的印度製造,就是航母設計,也全是外來的產物。有意思的是,印度建造費用,只有300億盧比,換算成美元是多少?4個億!我的天,4億美元要造一艘滿排水近4萬噸的航母,怎麼聽上去總覺得鬧得玩似的,到今天有人簡單算了一下子,大約已投進去70億美元,航母還只是一個半拉子,要在艦載機還沒有定下來,不知要選誰家好,航母正是一座高科技城堡,不是說誰想造便能造的。這樣造出來,又有多少國產科技含量,萬國配套,技術上能不能兼容,要知道,航母不僅僅在於建,更在於用,能否用好也是一個事。

▲一件也不能少。既然這麼燒錢,既然這麼高大尚,又是大國必須的,就一件也不能少,通過航母製造實現技術發展,拉動產業升級,正是優先要考慮的問題。現在成為中國重大而現實的問題,必也發展,轟-20、002級航母和095、096級潛艇,都漸漸露出了曦光,我們都有了一定物質和技術基礎,因此正然可期。以轟-20而言,200噸大飛機,我們有了運-20,在結構上實現自造,突破了大飛機制造的技術難關。在隱身技術方面,我們有了殲-20,在材料、隱身技術上不再是難題。發動機,我們有了“太行”大推,動力上也不再有障礙。在人力、物力方面,均有了厚實的基礎。因此,我們製造四代戰略遠轟,沒人懷疑。航母亦然,十年“遼寧”號,不但成功改造出一艘二手航母,多少下一代航母技術也得以被掌握。核潛艇方面,兩代核潛艇已經入役多年,改造型號不斷,要造四代核潛艇,無論戰略的,還是導彈型,都有了堅實的實現基礎。


魂舞大漠


首先,轟炸機、航空母艦和核潛艇都是大國實力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展現實力的重要體現,並且也是一個國家有大國轉變為強國的重要標誌。歷史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美蘇兩國作為上世紀的超級爭霸大國,都裝備著核潛艇和轟戰機、以及航空母艦,由於蘇聯在航空母艦不如美國,導致蘇聯紅海軍無法跟美國海軍在大洋中正面對抗。雖然,蘇聯後期逐漸發展出航空母艦,但日薄西山的蘇聯最終隨著解體,導致航空母艦龐大計劃無法實現。

如果前蘇聯沒有解體,或者我們能看到美蘇兩國航空在大洋中正面對抗。而航空母艦、核潛艇和轟戰機方面,而我國應該優先發展出核潛艇。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重要一環,轟炸機和洲際導彈作為投送工具都容易被發現和擊落,而且美軍一直在努力打造本國國家導彈防禦就是針對洲際導彈,而轟炸機由於速度限制很容易被衛星發現。而核潛艇作為做隱蔽的投送方式,也是相當保險,並且俄羅斯一直再加上核潛艇能力,作為第二次核反擊能力。因此,相比較前兩者核潛艇遠勝於轟炸機的作用。

眾所周知,大國之前的競爭和戰爭註定是強者之間的戰爭,而不是小規模的戰爭。這也就決定雙方必須拿出百分之百的實力進行多抗。而戰略轟炸機雖然可實現隱身突方和隱身打擊,但是攜帶的彈藥必定稀少,再加上規模化裝備很容易成為問題。因此,這導致轟炸機進攻能力不足,遠不如核潛艇的威脅直接來的乾脆,戰略核潛艇必定攜帶者洲際導彈可進行隱蔽發射和打擊,而攻擊型核潛艇可對水面艦艇,包括航母戰鬥群進行毀滅性打擊。

而作為海中巨獸的航空母艦,在進攻能力也是十分的強悍。至今美國依然服役著十幾艘核動力航母。作為進攻能力強悍的武器,攜帶幾十架戰鬥機進行作戰任務。因此,航空母艦是大國走向大洋的標誌,也是其海軍最重要的王牌武器,而航空母艦也是其武器發展的重中之重!

而轟炸機相對前兩者就差距不少,這也導致轟戰機優先級不如核潛艇和航空母艦,但是作為強國的標誌性武器,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缺少轟炸機就會顯得腿短,如果缺少航空母艦就會顯得拳頭不硬,如果缺少核潛艇就會缺少殺手鐧。因此,轟炸機如果在沒有前兩者的保護也是很難發揮作用。


沐風談兵論道


要想成為一個世界大國,除了國家本身要具備的地理人口這兩個必要因素之外,就是經濟發展程度、政治策略和武裝力量。

大國標誌性的武器裝備有核武器、核武器運載平臺/工具、戰略性常規武器。

武器平臺工具有彈道導彈、遠程轟炸機、導彈核潛艇。戰略性常規武器是指決定戰場主動權的進攻性常規武器及平臺。陸軍是主戰坦克,海軍是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和核潛艇,空軍是遠程轟炸機和戰鬥機。

陸軍的坦克發展成本最低,技術最成熟,也最普及。由於空軍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坦克已經淪為二等戰略武器。獨立使用坦克的時候已經很少了。

海軍的核心是航空母艦編隊,兩棲攻擊艦和核潛艇艦隊是次要力量。因為兩棲攻擊艦必須要航母艦隊掌握制海權才能發揮作用。沒有制海權就沒有兩棲作戰。

潛艇在水下活動,不能控制水面上的艦船活動。如果在水面航行就不是潛水艇了。而且潛水艇也要在水下才能躲避空中的打擊。航空母艦對潛水艇是可以主動防禦,開展反潛作戰。而不是被動防禦,躲避攻擊。

空軍的戰鬥機主要是起到防禦作用。在進攻中也是控制空中,不對地面目標發動打擊行動。轟炸機才是對地打擊的主要力量。

從工程技術難度來說,轟炸機和核潛艇是最難設計製造的,性能差一點就不能用。使用也不容易突破對方防禦。

航母的性能差一點也是能用的。航母的作戰手段是艦載機。只要艦載機先進,就可以彌補航母本身的缺點、不足。

從對國家的作用來說,導彈核潛艇最優先。首先它是不可替代性。沒有轟炸機可以用彈道導彈替代。沒有核潛艇也沒有其他辦法。

其次是需求的迫切性。航空母艦的需求並不急切。航空母艦形成作戰能力的時間很長,航空母艦建造週期長。航母是綜合性武器平臺,配套的武器設備種類很多。只有各個武器方面都提高了,才有可能實現先進的航空母艦編隊。航空母艦也是不可替代的。沒有就是沒有。

觀察世界上幾個主要國家的武器裝備狀況也可以看出來各種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和難度係數。

戰略轟炸機只有美俄兩國才有。俄羅斯的轟炸機還是繼承蘇聯的。

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只有中美俄三國才有。印度算是半個。

核潛艇只有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才有。印度算大半個。

航空母艦隻有美國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擁有。只有美國航母可以常年輪換,持續控制世界大洋。其餘國家的航母都是半身不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中國現在有實力發展航母,將來充當大半個席位。其餘的英法俄印只能算小半個航母國家。至於巴西、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土耳其、埃及、韓國等,除了日本有能力,也有擴大的野心之外,都是準航母國家,一隻腳剛踏進門檻。

總的算起來,

1、航母目前是一個國家,將來加半個(中國)。

2、洲際轟炸機目前是兩個國家,將來加半個(中國)。

3、陸基洲際導彈目前是三個國家,將來加半個(印度)。

4、(導彈)核潛艇目前是五個國家,將來加半個(印度)。

5、二等航母目前是四個國家,將來加半個(日本)。

6、兩棲攻擊艦目前是八個國家,將來減一個日本。

7、戰鬥機目前是六個國家,將來加兩個半個。(美俄中、歐法瑞,日本、印度)

所以對航空母艦的需求度最低,最晚。影響因素主要是經濟實力。

轟炸機介於中間,主要原因是地緣戰略形成的轟炸機使用策略。其次才是技術難度,可替代性。

最迫切需要的是導彈核潛艇,這是大國的護身符,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既然是發展戰略武器,那想來討論對象一定是新型大國了,說實話所謂戰略級別的武器發展倒還真是有個順序的,一個新型大國如果想要走上強國之路的話,那必定是優先發展核潛艇的,因為這是三種武器中唯一可以用於防禦的!



武器的發展都是由防禦型慢慢向進攻型演變的,因為只有在優先保證國土安全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去考慮後面的擴張問題,而這三種武器中戰略轟炸機和航母一樣都是純粹的進攻性武器,對於國土防衛來說,用處不大。而核潛艇的話,不僅能用於進攻,在近海防守方面,這款武器同樣具有極大的威懾力,所以如果優先發展的話,核潛艇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
排在第二位的是航空母艦,
作為地球上進攻能力最強的武器,航母在海軍艦隊中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性,強大的火力本身便是強大軍事實力的象徵。一個國家若是開始考慮航母發展,那意味著這個國家在領海防衛上必定是沒有問題了,那這種時候建造航母這種能真正走向遠洋的艦船便是武器發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擁有航母艦隊,那這個國家才能真正算是強國。
戰略轟炸機是這三種武器中最不急著發展的,轟炸機本身飛行速度就不快,如果沒有隱身性能的話,那還需要大批戰機進行護航,這對空軍的要求極高,世界上沒幾個國家能做到這一點的,因此也就沒幾個國家有。當然了戰略轟炸機超長的航程與載彈量使得其在跨洲際進行火力傾瀉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但如果沒有解決前幾個問題的話,發展戰略轟炸機可以說毫無意義!所以也就不急著發展了。
最後說一句,在這些武器之前其實還有一款武器的,那就是彈道導彈,在非對稱作戰的情況下,大量的導彈對敵軍艦隊有著極大的震懾力,這是拒止作戰的最佳選擇,所以導彈才是優先發展的對象。


飛豬漲姿勢


三者都是大國需要擁有的最重要的戰略性的威懾武器。但航母還有些不同,是否發展航母要跟一個國家的海洋戰略和需求密切相關,如果需求不大,那麼發展航母就不是最迫切的。而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之間則有可比較性。

通常來說,一個核大國的核打擊能力是由陸海空三方面組成,也就是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陸基核力量主要指的是洲際彈道導彈,海基則是戰略核潛艇,空基則以戰略轟炸機為主。如果把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做比較的話,那麼毫無疑問,一個國家的戰略核潛艇重要性遠勝於戰略轟炸機,二者之間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對比。

首先從打擊威力上看,戰略核潛艇的打擊能力遠超戰略轟炸機,以美軍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為例,二者的代表分別是B-2戰略轟炸機與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一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可以攜帶24枚三叉戟IID5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每一枚該型導彈都能攜帶最多12枚分導式核彈頭。也就是說一艘美軍戰略核潛艇最多可以攻擊288個目標,這相當於對一個大型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

然而一架B2戰略轟炸機最多隻能掛載16枚AGM-129型巡航導彈,或者是掛載16枚同級的核武器,例如16枚B-61核炸彈。相比之下,一艘戰略核潛艇可以打擊的目標是戰略轟炸機的18倍之多,因此核潛艇的破壞力要遠比轟炸機更強。

而對於一個國家的核力量來講,二次核反擊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在遭遇先發制人核打擊之後,能否保留足夠的反擊力量,成為了這個國家核力量的關鍵指標。而相對於陸基核力量而言,戰略核潛艇的生存性能無疑是非常好的。由於潛藏在深海之下,加上現在的核潛艇一般都有相當好的靜音性能,核潛艇是最難以被捕捉和消滅的目標,大洋反潛幾乎是大海撈針。所以現在世界各國都把戰略核潛艇,當成是自己二次核反擊力量的基石。

而戰略轟炸機如果沒有預先起飛,在空中待命的話,留在機場上的戰略轟炸機是最好的攻擊目標。所以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常年都有戰略轟炸機執行空中核值班任務,絕對不會出現所有戰略轟炸機都停留在地面的情況,即使如此,如果失去制空權,也很難保證戰略轟炸機的安全,因此戰略核潛艇的生存性能無疑要更好一些。

最後在全球打擊能力方面,核潛艇和轟炸機平分秋色。戰略轟炸機普遍具有全球打擊的能力,其龐大的航程結合遠程導彈武器基本上可以實現全球打擊。而地球上70%多的面積都是海洋,核潛艇裝備的導彈射程基本都在1萬公里以上,實現全球打擊也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在全球打擊能力上,陸基核力量不能和空基以及海基核力量相比,後兩者是基本持平的。

總的來講,戰略核潛艇比戰略轟炸機有更好的生存性能以及更強大的打擊威力,前者的重要性要遠勝於後者。從俄羅斯軍隊的態度就能看出這兩種武器之間的差異,普京曾經說過,就算把克里姆林宮賣掉,也要搞出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可見在他們心中,核潛艇比戰略轟炸機重要多了。


科羅廖夫


戰略轟炸機、航空母艦、核潛艇都屬於軍事強國才擁有的戰略性武器裝備,而且研發的難度都很大,不同的國家在選擇優先發展的方向上也是不同的,這個和國家的軍事戰略有關係,也和國家的實力有關係。

圖為俄羅斯海軍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俄羅斯發展核潛艇用的力量比發展航母大得多,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核潛艇都在俄羅斯。

比如說俄羅斯,他就會選擇優先的發展核潛艇,至於航空母艦倒是其次了。這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現在經濟力量不夠,發展航母這麼昂貴的兵器實在也是造不起、用不起,所以也先只能放一放。另一方面也因為俄羅斯畢竟海區分散,互相無法支援,而且孤懸於世界的最北邊,不凍港也不多,本身發展海軍的條件就不夠成熟,所以優先發展核潛艇還能做到戰略打擊和破壞敵人的制海權,優先發展航母只能是花錢又沒用。

圖為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俄羅斯海軍發展航母的力度比發展核潛艇要小的多,唯一一艘航母還是繼承自蘇聯。

比如說,俄羅斯的北方艦隊往北是北冰洋,往南下大西洋則需要繞過英國和冰島之間的海域,在這個航線上有英國海軍的阻擋,還有挪威、瑞典等國岸基兵力的阻撓;俄羅斯的黑海艦隊更慘,要出黑海先得通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非常狹窄,除非土耳其允許,否則怎麼也出不去,就算出去了,也要面對歐洲南翼的意大利、法國、希臘等國的阻攔,而且整個地中海也處於歐洲岸基部隊的打擊範圍,就算是要出地中海,就還要出直布羅陀海峽,可真是怎麼也出不去了,反倒是核潛艇還能隱蔽的出入。

上圖為俄羅斯海軍亞森級攻擊核潛艇,下圖為俄羅斯海軍阿庫拉級核潛艇。

但是如果是美國,則要優先的發展航母。因為美國是一個海洋強國,美國的全球軍事霸權實際上是建立在海洋霸權之上的,對於美國而言,他們獨立於全球而存在,整個北美洲除了美國的盟友加拿大和威脅不到美國的墨西哥。古巴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有實力的國家,美國東西兩邊靠著大西洋和太平洋,對於美國而言,只要能夠拿穩了兩洋制海權,就能穩坐釣魚臺,靜觀世界大局變化,因此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威脅到美國本土。

圖為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對於美國而言,再沒有什麼比拿下制海權更重要的軍事任務了。

對於美國而言,拿下兩洋制海權就能穩穩的壓制歐洲和亞太地區,而這兩個地區恰恰是世界歷史上大國競爭最為激烈的區域,只要美國能夠發揮離岸平衡的戰略,就能夠居於大國競爭中左右勝局的決勝地位。因此,美國必須發展航空母艦,而且必須發展強大的海軍,必須要把拿下制海權作為美國軍事發展的第一要務。所以,我們也看到美國發展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母力量。

圖為我國海軍的核潛艇,如今我國優先發展航母的同時,核潛艇也在迅速更新換代。

而對於我國而言,則需要優先發展所有的力量,因為我國是一個海陸並進的大國,處於東亞地區,周邊鄰國很多,其中也不乏俄羅斯、印度、日本這樣在世界軍力排名前十的軍事大國,如果要在這個地區確保安全和發展,就必須要從陸地、空中、海上進行全面的發展。何況我國如今是第二大經濟體,也有海上貿易線和陸地貿易線需要保護,必須有足夠的能力確保發展利益。所以我國也是同時發展了航母、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雖然三者都沒有達到世界第一,但是也都在第一梯隊。

圖為我國海軍遼寧號航母及其戰鬥群。

所以說,不同的國家發展這三種戰略裝備的優先級不同,完全要從國家的軍事戰略需求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從經濟力量上去看。


海事先鋒


其實三者都屬於戰略威懾平臺,如果從工程化難易角度來看的話,明顯戰略轟炸機更容易一些,核潛艇和和核動力航母對國家工業加工能力要求太高,尤其是核動力系統,本來就已經攔住極大一部分國家了。
▲小型艦船核動力系統本身就是個巨大的難題。

而且我們不僅要看三者本身的建造難度,還要看與其配套的武器、打擊平臺的要求,核潛艇與核動力航母僅是一個戰略威懾平臺,真正起打擊作用的還是其配套的艦載機、洲際彈道/巡航導彈,而戰略轟炸機的配套打擊武器要求就簡單的多的,說白了有遠程巡航導彈就行。

並且戰略轟炸機還可以一機多用,不僅可以用作戰略威懾,還可以用來做戰術打擊,更新換代也相對較慢,使用成本也相對較低,所以一般來說應該會是優先發展戰略轟炸機。

當然,以上都是基於一般條件下的分析,特殊情況不在此列,你像蒙古國,它倒想發展潛艇跟航母它也發展不起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