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跨境電商會成為下一波造富運動嗎?

佛學書志


跨境電商能造富?現在很多推電商的VOLOG和視頻,問答,感覺欣欣向榮。可現在不是賣家賺錢的時代,是平臺賺錢的時代,哈哈哈,因為做跨境的人越來越多。

說實話外貿能賺錢的時代在2014年前已經結束了。外貿電商賺錢的時代在2016年前基本結束了。所以跨境的大神,現在都是維護的階段,幾套房早就已經買了,甚是安逸。

現在不是造富,是洗錢的好時代。當然對於一些小工廠,也是創立自己品牌的好時代,前提是你要有一定的資本。倍思,anker等等都是幾年間成長起來的跨境電商公司,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過的很好,像價之鏈已經外欠幾億貨款了。有一個道理大家都要懂,人多了,競爭就大,東西就越透明,你能賺的錢就會越少。此時要賺的利潤,那就得投入越多的資本才能贏的這個競爭遊戲,而反過來就是平臺賺錢的好時代。

跨境電商難做的幾大特點:

1,現在需要註冊公司品牌的基本要求,公司註冊維護都要成本。

2,文化差異,跨境訂單的評論和刷單不好控制,成本高,老外喜歡說實話也喜歡投訴。

3,風控不一,經常會有訂單欺詐。產品熱銷後,有仿賣或者專利投訴。

4,回款極慢,一般訂單週期一個月,提現回款一起,至少資金流動在兩個月。意味著你有30萬的訂單,必須要有60萬的本來支持,不然很容易資金斷裂。所以搞不好你10萬的訂單,最後看你的銀行流水有三十多萬。

5,平臺多數為國外平臺,政策和不可控力量,時有發生,全世界對電商的管控會越來越嚴格,至於怎麼發展,現在還有不確定性。

歡迎評論關注。


星辰一點


你想多了。。。。。。話題有點沉重,但真相是你來晚了!

我的一些渠道商客戶就在做wish,速賣通,ebay,亞馬遜等,遍地撿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日子是撅起屁股撿鋼鏰的打鐵時代。

尤其在過去一年,去亞馬遜開店的中國賣家短期就有有30萬家,行業涉及,箱包,帽子,圍巾,連衣裙,內衣,泳衣,毛衣,牛仔褲,太陽鏡,服飾配件,手機配件……各種類型,你想美國一共才2億多人口,供求關係失衡,一下變成紅海市場,這時候你再去開店,即便你是自帶流量的大IP品牌商,也要準備好殺敵一千自損百八。 wish發展緩慢,eBay市場份額低,而且那裡也是一片紅海,一堆賣家,你想,你現在才去開店有湯喝麼。歐洲也是一樣的,都是中國賣家。

順道說一句,在跨境行業盈利艱難的今年,中小賣家的焦慮情緒也開始蔓延到跨境衍生行業,比如做二線電商平臺的,今年招商會特別多; 貨代的,廣告發的更加多。比較佩服的是做跨境電商培訓的,之前都是培訓亞馬遜操作,今年轉培訓獨立站,我問過一個培訓圈內的朋友,我說:“獨立站培訓請的那些大賣老師為什麼不去運營店鋪去賺更多的錢,卻花時間天天刷微信解答學員問題呢? ”  朋友說:“獨立站好做的話,他們會自己不去做麼!”





浦記耳機產品部張朔


朋友,你知道的有點晚哦!

跨境電商確實有過一波的造富狂潮,並且造就了很大一批創業者,但這一波造富運動已經結束。


我是從15年初才瞭解到跨境電商的信息,那時候關於跨境電商的消息其實是比較閉塞的,很多人沒有聽說過,或者即使聽說過,也只會覺得是一個比較神秘的東西。但是那時候的跨境電商卻是發展最為蓬勃的時候,那一階段好比是淘寶上線初期,只要鋪貨就能賣出去。那段時間是中國跨境電商野蠻生長期,也是第一階段的造福運動。在義烏、廣東,無數的跨境電商先驅者賺了個盆滿缽滿。


2018年的數據統計顯示,銷售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賣家佔比2.5%,銷售額超過250萬美元的賣家佔比22.5%。跨境電商已經造就了眾多的億元銷售公司,第一批賣家已經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

到了16、17年,隨著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的人群越來越多,導致競爭越來越激烈,淘汰率不斷提高。所有人都在喊:跨境電商難做了,跨境電商紅利期已經過了,進入紅海了。


其實,到了這個階段,可以說,跨境電商仍在紅利期,但是已經到了轉型期。如果類比中國的電商發展史,現在的跨境電商和當年天貓的誕生、發展、壯大,何其相似。如今,各大跨境電商賣家紛紛由C2C向B2C轉變,由雜牌像品牌轉變,開始成立公司、組建團隊、打造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海外庫,設立海外駐點。一切都向著專業化、品牌化轉變。


現階段,跨境電商頭部大賣已經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他們在跨境平臺上的優勢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第一波的造富運動已經完成。


雖然第一波吃螃蟹的人已經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但並不是說後來的就一點機會也沒有,隨著創業條件不斷優化,國家的支持,以及各種培訓班使跨境電商的入門門檻大為降低。而且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與之配套的其他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比如各類支付平臺、運輸轉運供應鏈公司、海外倉業務等等。這些配套行業的發展,給初入跨境電商行業的創業者提供了極大便利。

隨著全世界範圍內的電商平臺的不斷髮展,各個國家不斷出現屬於他們自己的電商品臺。這就給中國賣家提供了跨境銷售的機會。比如東南亞比較有名的LAZADA,非洲的Jumia等等。不斷開放的國際性市場,將會成為跨境電商的另一片藍海。


跨境電商第一波造富運動已經結束,下一波造富運動也已經啟動,如果你想以後投身於電商行業,跨境電商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希望每一個跨境電商創業者,能夠將中國的商品賣遍全世界。


市場擺渡者


15年做速賣通的時候,賣的工藝品,剛開始賣的時候發現速賣通上價格很混亂,有的賣家價格低到根本不可能存在,後面慢慢才研究出其中的道道,在這裡不詳細說,怕斷了別人財路;後來經過辛勤的摸索銷量慢慢增加,但隨之物流的問題又來了:國際運輸貨物破損率達到了30%!加上那一段海關又在嚴查敏感物品(假耐克阿迪之類)包裹幾乎是個個都被拆,拆了又不給你好好封回去,幾乎單單重發。但更為重要的,就是發現這個品類在速賣通上的流量實在太小,排名即便在首頁,一天也出不到10單,做了一年果斷放棄,最後算了一下虧了十幾萬。

我身邊做亞馬遜的賺到大錢的有,賺小錢的沒有,一個朋友做亞馬遜硬虧了4年,最後被他摸到道道了,那就是一飛沖天;另外一家我瞭解的公司,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從10年開始做的亞馬遜,現在人家一年賺5-6個億是有。做亞馬遜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但你真的瞭解人家是怎麼做成功的嗎?人家的成功真的可以複製嗎?像我這種虧了的人更多,很多事情並不是你們表面上想象的那樣。

1.0時代,靠的是敢於抓住機會

跨境電商的初始階段,互聯網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人們的觀念還是相對保守,這個時候,敢於衝上去首先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就能吃上肉,因為沒什麼競爭對手,你只要有產品,懂點運營知識,就能超越絕大多數人。

2.0時代,靠的是品牌和供應鏈

當大家都知道跨境電商能賺錢的時候,你再上去分一杯羹,可能已經晚了。為什麼?就好像股票一樣,當菜市場的阿姨都在談論某隻股票的時候,這隻股票基本上沒什麼機會了——既然人人都知道能賺錢,為什麼錢會掉在你身上?


生活小叮噹


這個事情不是說有沒有可能成為下一波造富運動,而是已經產生了一批不錯的公司和創業者。

我們有一個朋友,之前是早前做對外貿易的,她是在去年加入了跨境電商。短短一年,她在亞馬遜售賣的視頻監控設備,已經在亞馬遜,同類視頻監控品類中排名前三,在美國黑色星期五,也就是相當於中國的雙11那一天,單品的銷售額達到了70萬人民幣,不過據說做得好的公司和團隊,一年下來,銷售額能達到10億人民幣。

在深圳坂田,一個創立3年的跨境電商公司,一年下來已經賺了30個億,公司準備申請IPO了。據說,在跨境電商出口行業裡,收入體量20億的公司已經在5家左右,過億的企業已經有幾十家,剩下的多是小賣家。跨境電商公司誕生了一些不錯的公司,有棵樹被34億元收購。環球易購是一家專注於跨境出口零售的電商平臺,環球易購從2011——2014年銷售額分別為798萬、1.98億、4.66億、14.7億已在A股上市。

很多生意看上去還挺好賺,其實也是一個迷信,一個行業,不可能所有人都好掙。好比很多人說互聯網創業其實掙錢,但也不是說所有做互聯網公司掙到錢, 2014年開始做亞馬遜的時候,網上掛個什麼東西就能出單,但現在不一樣了,商家要上Listing的話,要優化標題,要找美工拍照,做圖,如果是小語種國家,像歐洲站,除了英國以外,德國法國意大利跟西班牙,都是需要小語種翻譯的,不可能直接全部都上英文,因為那那樣的話你肯定是沒有銷量的。

做生意永遠都是二八定律,甚至一九,更多是看熱鬧和賠錢的,和這個炒股一樣。


南七道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其紅利期,紅利期的時候最容易出現你所說的“造富運動”,而跨境電商,目前還算是處於這個紅利期之中。

跨境電商簡單來說分為三個階段吧,1.0、2.0、3.0

1.0時代,靠的是敢於抓住機會

跨境電商的初始階段,互聯網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人們的觀念還是相對保守,這個時候,敢於衝上去首先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就能吃上肉,因為沒什麼競爭對手,你只要有產品,懂點運營知識,就能超越絕大多數人。

2.0時代,靠的是品牌和供應鏈

當大家都知道跨境電商能賺錢的時候,你再上去分一杯羹,可能已經晚了。為什麼?就好像股票一樣,當菜市場的阿姨都在談論某隻股票的時候,這隻股票基本上沒什麼機會了——既然人人都知道能賺錢,為什麼錢會掉在你身上?

這就需要你有獨特的優勢了,要不然就是供應鏈非常強大,質優價廉,要不然就是靠品牌取勝。

3.0時代,靠的是渠道能力和運營能力

當大家都扎堆在跨境電商亞馬遜,ebay等平臺的時候,大賣越來越強,小賣夾縫中生存。平臺對於賣家的要求越來越高,差評、產品不符等隨便一個失誤就有可能被封店,在這種情況下,發掘新興的藍海平臺,著手多平臺佈局才是制勝的關鍵。

什麼意思?

中國商品質優價廉,品類豐富,在世界市場的是很有競爭優勢的,比如國內10塊錢成本的東西,在亞馬遜上就能賣30刀,出去一些其他的成本費用,利潤也還相當可觀。

但現在主流的跨境賣家都集中在亞馬遜ebay等平臺上賣,中國人跟中國人競爭,賣家的利潤就比壓縮得越來越小,就像淘寶一樣,有些價格低到你都懷疑賣家究竟是靠什麼賺錢的。

怎麼解決?很簡單,用中國的產品去跟外國人競爭。用我們的長處去跟別人競爭,別自己擠佔自己的利潤。

舉個例子:在上個月,新西蘭氣溫突然暴增,於是他們開始搶購風扇,但是沒過幾天就被售罄了,一臺風扇的價格一度被炒到700美金依然買不到,因為沒這麼多貨源。但是,如果是中國賣家在新西蘭的trademe平臺開店的話,我們背後能調動的資源就非常之多。

具體怎麼操作?也很簡單,就是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本地電商平臺上開店。

其實每個國家或者地區都有自己的電商平臺,比如

法國 Cdiscount、Priceminister、Fnac

美國 Walmart、Rakuten、Newegg、Opensky、Tanga,

新加坡/韓國 Qoo10

東南亞 Lazada

拉美 Mercadolibre

俄羅斯Yandex

德國Rakuten

印度Paytm

意大利eprice

但是,這些平臺一般不對外開放,不單獨接受外國人去他們的平臺開店,只能通過一些值得信任的公司比如“ESG集團”幫他們進行賣家的資質審核,審核成功後才能入駐平臺。


想要申請這些外國的本地電商平臺,直接註冊ESG的會員就行了,註冊會員是完全免費的,註冊成功後,如上圖,點擊申請平臺就行,註冊鏈接:https://www.eservicesgroup.com.cn/register?aff=toutiao

至於這波造富運動會不會比80、90、00年代更瘋狂,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一定會,因為現在是成熟的互聯網時代,機會和潛力遠比你想象的要大。


跨境電商ESG


跨境電商造富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迎來了新時代,造負時代!

還記得2013-2015年的跨境電商行業的黃金髮展期嗎?特別是賣3C類電子產品的,高額的利潤,巨大的銷量,加上相比較而言低廉的運營成本,一年賺一千萬的不在少數,賺幾百萬的那更是數不過來了,看準商機的企業家們爭先恐後的入駐其中,就為了分一杯羹。

但是現在2019下半年了,外貿電商為什麼越來越難做了,這問題太複雜了。從個人體會講,也深深感受到了。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也想過這個問題。一起探討下。

其實影響外貿電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平臺,成本,營銷需求,所經營的產品特點等。其中有一些因素是不曾改變或者改變不大的,個人認為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成本。

A.中國在轉型,產業在升級。什麼是升級,我理解就是從最低級的代加工升級到自主高科技產業。在這個升級的過程中,所有成本一路高升。以前散亂汙是掙錢的標配,現在成了淘汰的標準,環保設備動輒幾十萬,不是每個小企業家庭作坊能承受得住的。更別提一刀切了。切的都是小企業的肉。

B.中國的工資水平與消費嚴重不均衡。大家手裡的錢不值錢了,原本一個月3000就可以活著,現在一個月5000還得省著花。工廠漲工資,帶來的結果就是產品成本上升。這一點近幾年尤為突出,東南沿海地區輕工製造業還有跨國企業已經陸續從中國遷往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菲律賓。原因就是成本低,遠低於中國。我身邊就有好多福建那邊的同行到越南開廠了。每當聽到這種消息,真的深深地感受到一種危機感,我們作為製造業大國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在一路高歌淘汰落後產能,要藍天白雲的同時,不知道國家能否感受到小企業和民眾深深的憂慮。藍天再藍,吃不上飯了又有什麼用。

扯遠了,拉回正題。

問題這麼多,怎麼幹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思來想去,別無他法,只有降低成本。新聞裡說的產業升級啊,提升產品質量啊,那都是太空了,作為小規模外貿電商從業者,沒有資金,也沒有能力去產業升什麼級,只能加大力度控制成本,控制成本無非是房租,人員,水電,這幾方面個人認為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產品成本。

打個比方,做手機殼。正常來講,外貿電商無非是依託幾個合作比較好的工廠,拿貨,賣貨。或者初級者去市場上批發,然後再賣。這些模式在以往會有效果,但是目前可能就費勁了。因為大家成本都一樣。如果你拿著原材料,找幾個訂單不多,質量還可以的工廠,跟他們談給加工,這樣的工廠,一般不會多收加工費因為原材料不佔用資金,況且訂單也不多,維持生產也好。但是如果你讓他們自己買料生產,各個環節他們的加價就多了。所以說,我感覺,繼續深入找到源頭,就會降低成本。

所以在綜合環境都不好的情況下,產品失去了核心競爭力,這才是我們做跨境電商越來越難做的原因。


愛生活在深圳


實際上跨境電商已經成功的打造了一批企業與優秀的品牌。

曾經也有一批賣家只是在1688上“搬磚”到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就已經大賺特賺了


但是跨境電商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原來隨便什麼產品,搬過去就大賣的時代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發展極為迅速,跨境電商平臺上,產品同質化如今已極為嚴重,所以現在的跨境電商更注重品牌化發展,研究更具有創意的產品,研究更精妙的運營方法。

看到很多朋友說跨境電商如今競爭激烈,不好做,但是現在有什麼是好做的。如果只是想輕輕鬆鬆搬幾個國內的產品上去賣就想賺到錢那當然是極少的,但是跨境電商對於用心做產品、做品牌的賣家來說,有幾個極大的優勢。

1 在國外,大部分企業、個人創業者,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國外消費對你的產品你的品牌的認知為0,那麼只要你產品確實好,遵守平臺規則,研究平臺運營手段就可以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 美國、英國等國家,跨境電商平臺上中國賣家非常多,而且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加,而這些國家的電商市場,競爭力度非常大,不僅要與本土賣家競爭,大量東南亞賣家,中國賣家等同樣是你的競爭者,但是說起歐洲大家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英國,實際上歐洲其他國家目前還是一片藍海,當然,歐洲互聯網普及率高,線上交易也非常成熟了,所以對於產品、服務、物流等要求也都很高,如何解決這些也是一大難點,但是市場在那裡,怎麼抓住,就看你的產品能力運營能力了,很多人覺得現在做跨境電商難,但是難並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在國內電商這樣成熟嚴密的市場下,小紅書,拼多多不也成功了;在淘寶上很多以前沒有聽過的品牌現在也做的風生水起,因為現在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所以現在的品牌提高知名度反而比過去只有紙媒和電視廣告的時候付出要少的多

3 除此之外,東南亞、非洲、中東等都是一片廣闊的待開發的電商藍海,雖然目前來說有著各種各樣的難點,例如政策、物流、支付等等等,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這些遲早是會解決的


華翰物流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點跨境電商這個領域並不是今年或者去年剛剛開始,早在2014年左右,這一領域就已經有人踏足了,甚至可能還是更早。在那時,海關總署接連出臺的《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和《關於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就給予了很多跨境購物稅收上的優惠。可以說,在那個時候,競爭者少,競爭壓力與現在相比沒有那麼大,確實是有一部分跨境電商因此獲利的。

而現如今,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跨境電商這一領域,已經在先前的積累下,成功的打造了一批企業和優秀的品牌。也就是說,發展到現在,人們對於跨境電商的瞭解早已不是原先的懵懂,而這一領域的門檻也逐漸在提高。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的發展極為迅速,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想要有所突出,就要比以往更注重品牌發展,研究更具有創意的產品,研究更精妙的運營方法。

因此,對於跨境電商會不會成為下一波造富運動這一問題,個人覺得,在這一領域依然是有利可收的,也就是能夠“造富”,但並不是只要進入就能成功的。


沙漠西湖ik


首先來看為什麼跨境電商在這個時間節點火了!


先來看下現在電商界面!

從上面三個平臺可以看出,9.9包郵、1元購、0元購。這些都是在反應一個事實,這些平臺都在爭取對方的客戶,挖掘下沉市場。

國內電商興起於淘寶,淘寶2019年雙11創造了2684億的驚人銷量。

現如今,國內電商平臺雲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集聚了大量的平臺,平臺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新客成本!!!

淘寶顯示一個店鋪的新客成本每百元達到12元的新客成本。

淘寶平臺流量是巨大的,如果說淘寶的獲客成本都達到10%,其他平臺可想而知。

跨境電商目標市場是海外用戶,其中存在稅差,稅差利用好,賺錢自然也會好很多。

國外電商沒有中國發達,國外刷單、買流量、退貨、以及一些潛規則都不會有國內電商這麼瘋狂。

所以,在能控制運營成本的情況下,把原本有的產品,疊加到一個新的平臺上,對於商戶是百利無一害的。

跨境電商對於國內很多電商玩家來說有把他看做:增量的也有把他看做主營的,不過不論如何,在國內電商血拼的時候適時的找個機會拓展一下新的絲綢之路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