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徐向前與閻錫山不為人知的關係

在山西為數不多的河流中,滹沱河算是一條大河了,她彎彎曲曲地繞過五臺山,川流不息,穿過了兩岸數不盡的村莊,在中游的拐彎處,有兩個村莊,隔河相望,一個叫河邊村,一個叫永安村、就是在這兩個村子裡,先後哺育出兩個名人:閻錫山和徐向前。

徐向前與閻錫山不為人知的關係

在血雨腥風的年代裡,這兩個山西“老鄉”為了追求各自的理想和信仰,不時地碰撞到一塊,在五臺山下演繹出一幕幕的歷史活劇。

1、徐向前投“師”閻錫山

徐向前在年紀上比閻錫山小18歲,不過說起來,他也算是閻錫山的學生,1911年10月29日,在日本留過學的閻錫山(字百川)響應武昌起義,率領所部殺死太原巡撫,掌握了山西政府的軍政大權,為日後平步青雲的軍閥生涯鋪平了道路。

之後,閻錫山為了實現其軍國民主義和擴張主義的野心,大辦學校,以培養人才,積蓄力量,他先後創辦了“進山”和“川至”兩所中學,又於1919年創辦了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正是這所學校,首次將徐、閻二人聯繫到了一起。

當時,徐向前正在河北省阜平縣“廣光隆”店號當學徒,哥哥徐受謙從老家捎信告訴他太原辦起了師範學校,而且公費,問他去不去,徐向前得知這個消息後,興奮得一夜沒能睡著覺,恨不能立刻插翅飛到太原,但是由於他學徒未滿,所以師傅是不會放他走的。

為了自己的前途,徐向前生平第一次說起了謊話,他對師傅說:“家裡給說了一個媳婦,讓我回去完婚。”本來在師傅眼裡,徐向前就很老實,聽說要去結婚,哪有不放的道理,於是他就答應了,還囑咐道:“辦完婚事早點回來,這裡離不開你”,離開阜平,徐向前就直奔太原而來。

經過考試,他順利地成為這個學校招收的第一批學生,由於第一期屬於試辦,所以叫做山西省國民師範學校速成班,學制二年,學生是官費,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統一著軍制服,也學一些軍事課,教官由閻錫山派遣晉軍部隊營級以上的軍官擔任,學校的校歌也充滿著軍事味,歌裡唱道:“談兵術,投筆從戎,奮精神,作中流砥柱,公道愛群……”

閻錫山非常重視這個學校,他任命和自己一塊兒鬧革命,曾擔任過山西都督公署參謀長、第四混成旅旅長的趙戴文任校長,他本人雖然沒有兼職,但每週必來學校檢閱和訓話,不過,當時在讀的徐向前並沒有在其腦海裡留下什麼深刻印象。

正是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徐向前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開闊廠視野,同時還接觸到一些與政治形勢有關的書刊,什麼“蘇維埃”、“勞農政府”這些新鮮名詞,徐向前都是從看過的報刊中知道的,他知道了列寧這個名字,而且曉得他是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

學習期間,正值“五四”運動,徐向前參加了國民師範的學生遊行,閻錫山對學生的革命害怕得要命,以殘酷的手段鎮壓學生運動,在督軍府門前,設下三層“護衛”兵士:

第一層叫“皮帶兵”,每個土兵手持皮帶,準備抽打學生;

第二層叫“矛子隊”,每個士兵手持長矛,準備刺殺衝來府門的學生;

第三層叫“手槍隊”,就是準備開槍鎮壓的。

看到閻錫山只准學生規規矩矩,而不準革命,徐向前不禁對閻錫山的做法產生了疑問,畢業後,在家鄉已算高材生的徐向前兩度當小學教員,但都好景不長就被辭退,這使他徹底看清了閻錫山的黑暗政治和假革命的真實面目。

於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徐向前離開了山西老家,到了南方,考入黃埔軍校,並在共產黨的影響下,逐步走上一條與閻錫山完全相反的路。

2、威震山西王

黃埔軍校畢業後,徐向前因不滿南北軍閥的爭權奪利,離開軍隊再度南下,輾轉反側到了武漢,並在這加入了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之後,隨著形勢的發展,由於他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不久就成為鄂豫皖根據地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

在他的指揮下,蔣介石派來“圍剿”紅軍的王牌主力軍,一個個被打得落花流水,在著名的黃安戰役中,徐向前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殲滅來犯之敵15000餘人,其中俘敵近萬人,並活捉了敵軍第六十九師師長趙冠英。

在後來的蘇家埠戰役中,紅四方面軍再次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取得重大勝利,這次戰役歷時48天,共殲敵3萬多人,而且還活捉到敵人的大頭目——敵皖西“剿共”總指揮厲式鼎。

紅四方面軍一連串的反圍剿作戰的勝利,使得徐向前聲威大震,而此時的閻錫山卻在與蔣介石的軍閥混戰中連連敗北,不得不悄然下野,逃往大連,在日本人的保護下,過起寓公生活。

在此期間,他通過山西出版的各種報紙和全國性的《大公報》等,瞭解到所關心的許多問題,也從楊愛源、趙承綬等五臺鄉親的口裡得知了永安村徐懋淮的兒子徐向前在鄂豫皖當了紅軍第四方面軍的總指揮,把蔣介石的王牌部隊打得落花流水,這些老鄉們繪聲繪色地向閻錫山描繪了徐向前的戰法和戰績。

閻錫山聽了半信半疑,連自己都不是蔣介石的對手,這個同鄉後生竟能把蔣介石的軍隊打得大敗?他不禁自言自語道:“秀才的後代是個軍事家”,但他的手下是不敢騙他的,看來這是真事。

在蔣介石這個共同的敵人面前,閻錫山開始對這個同鄉後生產生了一絲敬佩之意,禁不住對他的同鄉將領們說道:“我倒想什麼時候,親眼見見這位徐向前,和他攀談攀談。”

3、相聯手樹抗日旗

1937年,徐向前和閻錫山真地見面了,而且就在山西,當時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確定聯共抗日,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徐向前被任命為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師長劉伯承),而閻錫山也乘蔣介石無力西顧之時在山西已重振旗鼓,恢復和鞏固了其“山西王”的地位。

由於徐向前與閻錫山同是山西五臺老鄉,徐向前又在閻錫山創辦的山西省立國民師範讀過書,憑著這種鄉親和師生的“特殊”關係,他跟隨周恩來,在山西太原、大同等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同閻錫山的談判活動。

1937年7月,當他們到達太原時,閻錫山正在雁門關以西的嶺口部署與日本侵略者的大同會戰,所以周、徐與閻錫山的真正首次會面是在嶺口,閻錫山也可謂備加熱情,他春風滿面,笑臉相迎,表現出一副積極抗日的姿態。

周恩來首先對閻錫山積極抗戰大大讚揚了一番,閻錫山則半開玩笑地對周恩來說:“周公來山西也真會選人才呀,把我們五臺同鄉、又是我的學生徐向前帶來與我會見談判了……你這次來山西,除了商談合作,共同抗日,再沒有別的用意吧,可不要帶徐向前來刨我的牆角啊!”說罷,又向徐向前笑了笑。

周恩來說:“百川先生把話說到哪裡去了,我這次和向前一塊來,是因為他是山西人,要他給我帶路的,同時,向前又是百川先生二戰區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以後是你的部屬了,特來拜會你的。還要請先生多多關照哩!”

閻錫山說:“我閻某人,可不是個不通情理的人!”又面向徐向前道:“徐向前,你我老家是鄉鄰,回去問問父老,有沒有對不住他們的地方?我可不是蔣介石,他除了派人來你家問長問短,還特別提醒我注意你徐向前的行蹤哩!”

周恩來又說了一些共同抗日的話,最後說:“我們也瞭解百川先生的為人,承蒙先生對向前家人的關照。”閻錫山此時恐怕還想不到,最後挖他牆角的還就是他眼前這個徐向前,而且還不是一個牆角,是把他閻錫山的整個老窩都端掉了,這是後話。

總體上來看,徐向前、閻錫山二人抗日期間的合作是有效的,使日軍在山西的作戰中遭受了很大損失,一直到日軍投降也沒有能夠佔領山西全境。

4、徐向前和閻錫山決戰山西

如果說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還算積極抗日的話,那麼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的反動面目便暴露無遺了,他不但頑固不化,堅決與人民軍隊為敵,還以各種殘酷的手段迫害老百姓,不知有多少革命同志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

解放軍決定剷除這個在山西為害多年的土皇帝,率領隊伍攻打閻錫山的,正是閻的五臺同鄉——徐向前,兩個山西同鄉看來真是有緣了。

1947年10月和12月,徐向前帶領部隊在陳賡太嶽縱隊一打運城失利的情況下又兩度攻打運城,取得了首戰勝利,次年3月又攻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臨汾,為最終解決閻錫山反動部隊掃除了外圍障礙,但這些並未讓閻錫山正感到害怕,因為他還有自己的精銳部隊和蔣介石以及美國人撐腰,相信憑藉太原險要的地勢能夠使徐向前的部隊有來無回,但徐向前在打下臨汾以後不久就讓閻錫山感到了切膚之痛。

1948年6月,徐向前的剛成立不到一年的8縱與閻錫山的王牌“親訓師”和“親訓炮兵團”在汾河灘上不期遭遇了,徐向前抓住這個戰機,命令部隊迅速將其就地殲滅,雖然閻錫山的這支王牌部隊裝備優良,但卻在硬碰硬中像豆腐渣一樣只用兩個小時就被全部殲滅,只逃掉帶傷的少將師長陳震東。

閻錫山聽到這個消息,差點暈倒在地,連連長聲哀嘆:“我閻百川白活了六十五,讓個鄰村的鄉親後輩徐向前整的好苦。”不過,閻錫山沒想到更慘的結局還在後面呢!

1948年10月5日,我華野第一軍團在徐向前的指揮下發動太原戰役,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了太原地區,閻錫山極度悲觀地逃到了南京,後來又飛逃臺灣,過著所謂“十年隱居,十年著作”的生活,與人民為敵的大軍閥最後落了個屍骨無歸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