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覺得農村裡最讓你難忘的食物是什麼?現在還能吃到嗎?

冒藍火的小農民


農村裡認人難以忘記的食物有很多種,特別是小時候吃過,更是讓人難以忘記,有山裡的野果,有地裡的野菜,有家裡做的飯菜和各種特色小吃,比如農友小時候吃過豬油拌飯,鍋巴,冰糖,烤紅薯,豆腐丸,酸棗糕,老冰棍等等,這些都是難以忘記的童年美食。



一、豬油拌飯

豬油拌飯是農友小時候常吃的,那時候沒什麼菜吃,裝一碗飯加點豬油,加點醬油拌在一起,就這麼吃,可香了,不知你們有沒有這樣吃過,但現在有時也會用豬油拌飯吃,吃起來就是沒有小時候吃的那種味道,還是很懷念小時候吃的豬油拌飯。



二、鍋巴

這鍋巴不是米飯粘鍋的鍋巴,而是用米磨成漿後,在大鍋攪拌成粿時鍋巴,在鍋巴里麵包上筍乾,糟菜,香菇,肉絲等,非常好吃,那時過節時,一般都會做這種鍋巴吃。



三、烤紅薯

紅薯在農村裡是很常見的,基本上每家都會種點,那時沒什麼零食吃,到了紅薯收穫後,就會拿幾個紅薯,在做飯時,放到土灶裡去烤,烤熟後的紅薯那個香啊,現在想起來還想吃。

在農村裡,小時候吃過的各種食物,現在想起來都是好吃的,有些小時候吃過食物現在已經沒有了,有些食物現在還有,有時還會做來吃。在農村裡,你吃過哪些難忘的食物呢?


農友君


豬肉燉白菜。我出年於七十年代,家裡很窮,一年很少吃肉,最盼望吃的就是豬肉燉白菜了。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臨近過年了,把養了一年的黑年豬殺了,活著殺的時候也就一百八九十斤,殺了以後也就是百十來斤的豬肉。放學以後,就去看村口的殺豬,盼望著什麼時侯殺豬的才能安排到我們胡洞來殺。一年沒吃過豬肉對殺豬的渴望可想而知,終於輪到我們家殺豬了,心中很興奮。

殺豬後,父親叫上幾個親戚在家喝點酒。媽媽叫上鄰居大嬸切下豬肉的血廠脖子,切成一大片一片的。然後,從肉膘比較多的地方切一小塊,切碎。放入一個大鐵鍋中先熬油,我那時就負責抱柴禾,有時幫忙燒火。等熬出些油,再放入切好的血脖子肉,放入蔥段、薑片、花椒及大料袋,放點醬油,當肉片七八成熟時,放入切好的白菜,蓋鍋蓋燉肉。看著冒著熱氣,大片大片的肉,我們小孩子的眼都看直了。

燉好後,先盛給喝酒的人。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吃著肉,邊談著今年以來糧食的收成,評論著今年誰家的豬殺出的豬多。先後酒席散了,盛上米飯放上些豬肉燉菜,由我來小孩去給街坊四鄰去送。送完後,我們幾個孩子才貪婪的吃起豬肉燉白菜,是我們一年中很少能吃撐的幾頓飯之一。記得有個鄰居家的小哥哥,他們家特窮,一次吃殺豬菜時,吃了五六大碗,把他肚子撐的圓圓的,外面青筋暴露。撐的只叫肚子病,都把大人給嚇壞了。






五月冰河


看到這個問題真是勾起了好多兒時的回憶。小的時候一年有那麼一兩次機會,可以跟著媽媽、外婆回農村看望外曾祖母。對於小孩來說,農村可真是一個天然的大遊樂場,和當地的小朋友一起去捉泥鰍、黃鱔,摘草莓,爬到樹上摘毛桃子,偷偷拿家裡的香腸臘肉到野外燒烤……玩兒到飯點才回家,一進院子旁邊就是廚房,很大一個土灶臺,鍋也特別大。外曾祖母小小的一團身影,坐在灶臺邊上往裡添柴,外婆就揮舞著鍋鏟,給我們忙活好吃的。



那時吃過些什麼菜現在已經記不清了,但印象很深的是飯的做法,四川這邊叫“箜飯”,一般有豆角箜飯,土豆箜飯,豌豆箜飯。就拿豆角箜飯來說吧,做法大概是提前把米用清水浸泡半天,柴鍋裡倒油,油熱後爆香薑片蒜片,倒入豆角翻炒,接著往鍋裡倒入一些清水,水不能太多,和豆角持平差不多,然後把泡好的大米鋪在豆角上,蓋上鍋蓋慢慢悶。等柴火差不多燃盡了,飯也差不多熟了,揭開鍋蓋,香味撲鼻而來,有米香,油香,豆角的清香,底部的豆角有些會發焦,所以還有獨特的焦香味。撒上鹽,翻炒均勻,一碗一碗的盛出來遞給每個人……



許多年以後,記憶中的農村已經消失了,但記憶中的味道常留心間。我也試過自己做箜飯,做過很多次,都不是記憶中的味道。都說城市裡的天然氣沒有農村的柴火做飯香,想必就是少了那炊煙裊裊的“人間煙火氣”吧!



願以食會友,你來或不來,小希都在這裡,期待你的關注。


小希愛廚房


我的老家,在魯西南,距離黃河不遠,無山有水卻有美食,記得小時候發生過,許多許多地事,回想起那是,特別的得勁,朋友們若是有興趣呀,和我一起回憶回憶小時候的美食。

榆錢

原來家家戶戶基本都有榆錢樹,在青黃不接的58年,榆錢兒就是窮苦人的救命糧,雖然我們85後感受不深,但作為小的時候的美食也留下深深的印象,小時候吃榆錢的季節,家裡都蒸上一鍋,做成榆錢饃,或者用大蒜汁伴著吃,現在都想得很,現在算算有個十幾年沒吃過啦,每當看到老家人微信朋友圈發的照片,真是羨慕啊。

槐花

槐花具有淡淡素雅的清香,它不僅可以觀賞,也可以食用,小時候,最喜歡和小夥伴用竹竿綁個鐮刀,鉤槐花吃啦,生吃甜甜的,蒸著吃和榆錢飯一樣好吃,槐花一串串,晶瑩發亮,看著都很美。現在的做法好像很也多,可惜沒到吃槐花的季節,都不能回家,還是吃不上。

金蟬

金蟬,老家叫“杜拉龜”,“爬叉”,有唐憎肉的美稱,營養價值很高,皮還是一種中藥材。小時候,夏天都去摸爬叉,摸了之後去買,那是的零花錢就會賣爬叉得來的哦。現在越來越貴,要1元一個,人工養殖的也很多,想吃飯店裡面也有賣,網上可以買到,每次回家帶的特產也是金蟬,但很多外地人不敢吃。

馬炮瓜、茅針草、烤地瓜、烤玉米、燒小麥、燒毛豆、燒螞蚱....還有哪些已經忘記的叫什麼的野果野草,都是兒時快樂的源泉,都深深的埋藏在記憶裡,揮不去,又找不到。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長大,讓那過去的美食都留在記憶裡,抖擻精神一起走向美好的新時代。


蓉漂大齡青年


我兒時的記憶中好吃的東西很多,如麻糖其中有一種是用糯谷不去穀殼放在蒸籠上蒸熟曬乾後用鐵鍋大火暴炒成花,把穀殼分開後加熬好的紅糖和炒香的芝麻加工成麻糖片,味道美極了,至今難以忘懷。後來我多次回家,店鋪買的都是爆米花和油炸花生凍米糖,看不到那種谷花麻糖,因這種麻糖加工複雜一點,現在的人追求間單快速。還有就是用雪裡紅加工的乾菜,記得初中時住校,一碗乾菜可以吃一星期,那時候農村落後,生活困難,乾菜只能放點辣椒,沒有油,只有乾菜的香、辣味,就這間單味道,終身難忘。這種梅乾菜農村還保留,我毎次回去都會帶些回來,幾十年來一直如此。用幹萊加工扣肉、紅燒肉,這味道是大飯店高擋菜沒有的。老家的美味多,用古老土法加工的紅糖買到幾十元一斤,比其他地方產的紅糖貴許多,而且往往是有價無市,不是關係很難買到真宗的。又如金華火腿,實際是老家義烏和東陽生產的,名氣很大。我對這些沒有什麼留戀,唯獨對谷花麻糖和梅乾菜情有獨鍾,雖然它們都普通低端,在我心中比大酒店中山珍海味更好更適合自己。


龔愛民6965


農村裡最讓我難忘的食物

我是80年代出生在江南農村的。現在還清晰的記得。那時的天是藍的,水是清澈見底的。河水,井水提上來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所有蔬果都是綠色有機的,家禽是放養的,空氣是沒有汙染的,夏天很熱,冬天很冷房簷上結冰凌那是常有的事。

那時最叫我難忘的食物,就是每到夏天,用縫紉針做成魚鉤掛上蚯蚓,用種水稻拉直線用的尼龍繩系鉤,去到小河邊石頭縫中釣---痴虎魚(真實學名真不知道叫什麼,我們農村都這麼叫它。)

這種魚很好釣,一會功夫就可以釣上一盤。記憶中痴虎魚。永遠長不大,最大的也只有手掌那麼長,2兩左右的就算是巨物了。此魚,肉嫩,多汁。魚身少刺,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

特備適合清蒸,紅燒。放雞蛋一起蒸出的那個味道真叫人永生忘懷。

現在這樣的魚,在我們這裡基本已經絕跡了。現在市場上賣的都是人工飼養,它對水質要求特別高,非常不容易養。現在我們這裡賣到90一斤,而且還很少見。


媲如朝露


在我們農村,小時候的零食真的是微乎其微。給我最大印象的是我們當地的特產貢糕,記得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到親戚家拜年,也就一條貢糕加一點酒肉,酒肉也是一點點。對於貢糕是我們兒時最想吃到的零食,可是到串門,一條貢糕要跑好多家親戚,“注:我們帶貢糕過去,親戚回禮也是貢糕。”

等到親戚都跑完了,這條貢糕也差不多要過期了,這個時候媽媽會給我們做油煎貢糕。放一點點菜籽油,將貢糕兩三片一煎,煎到兩邊金黃色就好了。那個味道非常的香,咬在嘴裡嘎嘣脆,因為貢糕是甜食,所以是又香又甜,真的是愛不釋手。小時候,一盒貢糕真的不夠我和我弟弟兩個人吃,有時候都搶著幹架!真的是回味無窮,饞涎欲滴,太值得回味了!

現在我們當地還在生產這種貢糕,因為它歷史悠久,相傳此糕在大明永樂年間曾做為貢品上貢給皇帝朱棣品嚐,因此得名為"貢糕"。貢糕色澤潔白,軟綿酥鬆、香甜可口,糕片具有厚薄均勻、搓推似牌、曲捲如紙、點火即燃之特點。屬貢糕之精華,是饋贈親友和招待賓客之珍品。現在我們過年送親朋好友都是貢糕開頭,其含義步步高昇,高情厚誼,什麼喜事都有貢糕!

現在很少做那種油煎貢糕了,但我今年做過一次,味道不減當年,好吃的很啊……








徽鄉靜靜


我出生在80年代,當年農村特別窮,農民住的也基本都是瓦房,生活中基本沒有零食,連吃個糖都是奢望,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吃肉是最幸福的事情,但是讓我最難玩的食物不是糖果,也不是肉。

楊梅

可能大家覺得很好奇,楊梅有什麼好難忘的,因為當年我的零花錢都是自己賺的,自己去撿一些熟料袋、熟料瓶換幾毛錢,然後就去買楊梅吃,一毛錢一小包,有十多個小楊梅,大小僅有跳珠的一半大小,現在的楊梅個頭跟荔枝有的一比,另外裡面還放了很多鹽,又酸又鹹,有一點點甜味,但是小時候的我卻特別喜歡吃,試問這也叫零食?這簡直就是丟地上的垃圾,這種垃圾食品現在肯定吃不到了。

玉米杆子

在我們南方這邊種玉米的比較少,普遍都是種植紅薯、花生、豆子之類的,有個別人會種一些玉米,小時候因為沒什麼零食吃,像甘蔗、蘋果、橘子這些想都不用想,這些是過年才可能吃到的東西,因此看到有人種了玉米,去外面放牛的時候,就去找玉米杆子吃。那種又大又粗、底部發黃的玉米杆子有一定的甜味,吃多了嘴巴容易起泡。玉米杆子現在雖然能吃到,但是肯定也沒人去吃了。

紅薯

小時候農村窮,平時家裡很少會買肉吃,白米飯平淡無味,而小孩吃東西又比較挑剔,不好吃就少吃,而農村的紅薯卻不同,紅薯有種特別的甜味,關鍵是紅薯還能吃飽肚子,因此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吃紅薯,也不等父母去田裡挖,自己拿著鐮刀就去田裡撬紅薯,然後放入土灶裡烤,烤紅薯特別香甜,至今難忘。

不過現在農村都不用土灶了,沒地方烤紅薯了,還有就是現在的生活方式也變了,對紅薯已經提不起興趣。







宋總行走鄉村


我小時候居住的地方,屬於城鄉交匯的地方。因為靠山所以這裡的人,基本家家戶戶都在山上開墾荒地,種植玉米和地瓜。

最喜歡每年十月,玉米豐收的季節。因為這時候的玉米地裡有很多,非同一般的“美味”!說一說那時候最難忘的幾種美味:

一,烤玉米

一到玉米變黃幹葉的季節,也是一年最忙碌的時候。一般都是全家老少齊上陣,趁著天氣晴朗,把玉米棒子掰回家。然後分攤晾乾,用螺絲刀穿下一排玉米粒,剩下的拿兩個玉米棒一搓,就把玉米粒脫下來。留著磨麵食用。

我最期待的就是收割玉米的季節,因為可以和大人一起上山,這時候可以挑幾個用手指能掐動的玉米。找幾個碎石頭,壘個簡單的灶,撿點枯枝點著了。把玉米用棍子一穿,架在上面烤。烤到表面黑黑的,玉米粒爆開了。就可以享用了。

那個具有最原始味道的烤玉米,嚼在嘴裡咯嘣咯嘣的特別的香甜,尤其是那“煙熏火燎”的味道,真的是入口難忘!常常吃的小嘴“墨黑”!

二,烤螞蚱



收苞米的時候,苞米地裡的大“扁擔溝”是最多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揪一個狗尾巴草。把抓到的“扁擔溝”從脖子後面一穿,一會就會抓上一大串。

“扁擔溝”母的大肚子那種,肚子裡面全是籽。架在火上一烤,滋啦滋啦的冒油。不加任何調料,吃上幾隻那個香無法用“語言表達”。

要是趕上大人高興,把抓回家的“扁擔溝”,揪去腦袋、剪掉翅膀,然後用鹽水浸泡一下。用家裡的小勺裡面放點豬油,把“扁擔溝”放裡面炸一下,那個香、脆,多少年不曾遇到那種美味了!

三,“烏米”

玉米的身上有時候會長一個大包,裡面都是黑黑的象面一樣的東西。這個吃起來面面的,而且有甜味,但是又不太甜。有一種說不來的味道在裡面,但是真的很好吃。我們這裡叫“烏米”,倒是挺形象的,不知道別的地方叫什麼?也不知道吃這種東西,對人體有沒有害處,反正小時候我是吃了不少,現在也好好的沒事!

這三種東西,是我小時候在農村吃的最難忘的食物,現在也經常去農村的親戚家,但是這幾種東西除了玉米,剩下的基本絕跡了!

聽親戚說,現在除草劑用的厲害,所以以前滿山的螞蚱、蟈蟈、螳螂,已經很少看見了。現在的玉米倒是有的是,但是幾乎沒人會去烤著吃了。

最可惜的“烏米”,現在的苞米基本不生這種病了,所以基本是看不見了!即使有,估計現在我也沒有勇氣去吃這黑黑的東西了!

以上這些就是我小時候在農村吃過的最難忘的食物,估計現在即使能吃到,也吃出那時、那地、那味了!全當回憶了!


73神牛


老鳥是在農村長大的,老家是山區農村,小時候雖然生活條件比較差,但有很多原汁原味的食物吃,除了野生生長的,還有自家種的,吃著特別的開心,最讓我難忘的食物是桑葚和黑豆白豆油飯,我已經多年沒有吃過了。

桑葚

桑葚是桑樹上面結的一種水果,成熟的桑葚是黑紅色的,汁多,沒什麼籽,好甜;以前家裡沒錢買磚頭砌圍牆,後面媽媽就種桑樹來圍成圍牆,樹上長的桑葉可以拿來餵豬,小時候也拿來當衛生紙用過呢;而桑葚可是我最喜歡吃的。

家裡窮,平時都很少買肉吃,更別說水果了,而除了野外生長的捻子、野地瓜等水果可以摘來吃,家裡除了種有毛桃,就是桑葚了,出了家門口就能吃到,可以說是隨摘隨吃了。

每一年的春夏季就是桑葚成熟的季節,可以隨便摘來吃了,不過4月初,好多的桑葚還不是很成熟,吃得有些酸,但小時候還是經常摘來吃,現在想想還是覺得懷念呢;這兩年媽媽種桑樹養蠶,也是有桑葚可以吃的,不過我都不在老家那邊生活也沒空回去,都吃不到了。

黑豆白豆油飯

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大魚大肉才是好吃的美食,不過鄉居小菜從小就不太喜歡吃肉,反倒是喜歡吃偏素的食物;除了野外長的、媽媽地裡種的瓜果蔬菜,各種豆類也是我喜歡吃的,像炒黃豆就是一種好吃的食物,但炒黃豆一般是當零食吃了,而黑豆白豆油飯是可以當主食來吃的。

鄉居小菜的媽媽特別勤勞會持家,木薯地、花生地除了套種長豆角,也種有黑豆、白豆;秋天收回來的黑豆白豆曬乾了放到瓷罐裡,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先洗乾淨然後泡水兩個小時這樣然後放高壓鍋裡煲水煮,煮熟之後,打開鍋蓋,放入淘洗乾淨的自家種的適量香米(放糯米也可以),放入一些油鹽,蓋好鍋蓋煮熟就可以了。

煮出來的黑豆白豆油飯是鹹的又香,可以直接當主食吃,有時候幹活回來累了,簡單炒樣青菜,吃黑豆白豆油飯就是晚餐了;而吃不完的黑豆白豆油飯留到第二天早上吃,因為有油有鹽,吃著比較耐餓,吃兩碗飽了就出去幹活。

而像冬天天冷,早上七點多我們就要去上學了,媽媽有其他農活忙,沒空弄炒飯給我們吃,又不想我們吃白飯去上學,所以經常是前一晚煮好黑豆白豆油飯,第二天早上起來我們就可以直接吃了;爸媽年紀老了,這幾年都沒種黑豆白豆了,倒是種豆角平時煮菜吃。

小時候經常得吃的這兩樣食物,現在吃不到了,也只能是回憶;像現在這個季節就是桑葚成熟可以吃的,想著都流口水了,小夥伴們想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