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石開:依賴傳統、捍衛傳統,肯定沒有出息


石開:依賴傳統、捍衛傳統,肯定沒有出息

幾十年讀書法理論,有古代的,也有當代的。但多數不上心,原因是寫字大部分是技巧性的,屬手藝;理論是主導心靈的,而心靈如果不先被文化滋養得胖大海似的,那枯燥的理論根本就潤蝕不進去。反之,如果心靈已如靈犀一般通透,水晶玲瓏樣的,不進理論也罷。這樣說,絕不是自己的心已似水果罐頭樣的水靈,只是理論雖能穿透心靈,卻未必左右手感。書法既與文化是一回事,又不與文化完全一回事。直到年過半百,我才確切地明白:書法是純粹個人化的藝術,它所欲表現的只是書寫者的精神面貌,說大了或是生命狀態而已,任何擴大其意義的想法和試驗,不是將之異化,就是不得要領罷了。


石開:依賴傳統、捍衛傳統,肯定沒有出息


如果你較好地掌握了書寫的技巧,如果你的手感還行,你的正常書寫其實就是你生命狀態的“心電圖”,所有有關你個人的氣質、性格、修養、情緒等,基本都一覽無遺。說得玄一點,其中也不無你人生命運以及壽相的信息。所謂“書如其人”的說法雖然老套,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假如僅此停留在這個層面,那書法與藝術是有些距離的。所謂藝術,是將美感與個性附加於正常書寫,使這種書寫既是個人精神面貌和生命狀態的表達,又同時是技巧、意識、才華和想象的展示。如果這兩者結合得恰當而完美,那你的藝術表現就如魚得水、成熟有望、發達有望了。如果你藝術表現的手段方式不與你自身的生命狀態相和諧,那麼可以預見的必然是停滯和局迫。藝術手段及方式的選擇異常重要,但這種簡單的裁衣要量體的道理,卻往往不被人重視。


石開:依賴傳統、捍衛傳統,肯定沒有出息


因為書寫技巧主要來之於傳承,所以在書法界對傳統就異常的迷戀。在學習階段繼承傳統是必須的。傳統作為概念來認識則比較簡單,而具體到傳統的某個派別某種技法,立刻就複雜起來,甚至相互冰炭不容也不奇怪。所以,真正的繼承傳統實際也只能觸摸其冰山一角。我覺得對待傳統的態度,可以尊重,可以崇拜,如果說繼承,最好只在學習階段繼承。當進入創作階段,傳統是作為參照系存在的,與其虔誠地繼承,不如深刻地理解。如果你有幸進入創作的高級階段,傳統又是供作標尺讓你超越和打破的。真正的藝術家只尊重傳統、理解傳統,如果依賴傳統、捍衛傳統,肯定沒有出息。


石開:依賴傳統、捍衛傳統,肯定沒有出息


書法的許多理念,實則與漢民族普適的辯證思想相關。舉共性與個性的關係為例:書法的整體傳承以共性為法度,以中庸的法則鼓勵個性的張揚,又糾偏個性的畸變。以傳統為概念樹共性之權威,而又肯定個性的無上價值。因此,所產生的優秀創作,永遠是個性的天才與老成博大之間的整合。又因為共性代表常態,個性代表非常態,這樣的整合就意味著智慧與靈光的共存,恆久與衝動的互補,從而使這門藝術生生不息。而這,正是書法與其它平面藝術非常不同之處。


石開:依賴傳統、捍衛傳統,肯定沒有出息


書法的元素構件,就是結體與點畫。結體又有大結體與小結體。大結體為字距與行距的章法,小結體為字形結構。結體之間的變化和差異,是構成作品風格不同的最主要因素。三千年漢字形體的演化與歷代書法家的書體變化,看似已窮盡,但實際仍無止境。在張揚個性的時代,對結體的變形是理所當然的,而變形的幅度大小將取決於書寫者對共性與個性關係的認知。當然,變形的強度無形中還受時代審美的制約。


石開:依賴傳統、捍衛傳統,肯定沒有出息


此外,點畫還擔負著防偽的功能。因為書寫者長年功力之所聚,提純著點畫的質量和難度,很難為他人所模仿。如果造詣精深,則更難被模仿。這正是構成書法藝術魅力和價值的主要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