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戚家軍有多強?看看戚家軍的最後一戰有多悲壯

歷史上,戚家軍的最後一次露面,是在天啟元年(1621年),在遼東瀋陽的渾河南岸。

薩爾滸大戰結束後,後金攻佔瀋陽。

原定計劃增援瀋陽的三支明軍得知消息後,仍然執著地向著瀋陽開進。

這支明軍包括川軍與浙軍,其中川軍7000人、浙兵3000人,合計人數不到萬人,幾乎都是步兵。

另外有奉集堡、虎皮驛的三萬遼東明軍也奉命增援。

而當時後金軍隊人數估計達到8萬。

明軍遠道而來,而後金在瀋陽城以逸代勞。

後金軍隊還有裝備優勢:還能用瀋陽城上的大炮居高臨下射擊明軍。

雖然結局早已註定,但明軍仍然不畏強敵,讓佔據了一切優勢的八旗付出了“死傷亦相當”的代價。


戚家軍有多強?看看戚家軍的最後一戰有多悲壯


7000川軍由明末著名女將秦良玉率領,因所用長矛皆以白木為杆,因號“白桿兵”。

“白桿兵”過河向瀋陽而來,後金軍隊馬上報告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馬上調戰鬥力頗為強悍的正白旗對其進攻,想趁著這支明軍立足未穩之際一舉殲滅。

然而正白旗一連數次衝鋒都被擊退,八旗將士被白杆川兵的長槍戳的人仰馬翻,並且一旦落馬,川兵便拔出腰刀一陣亂砍,這些女真人還從來沒見過這麼打法的明軍,很快正白旗就敗下陣來。

努爾哈赤立刻又派出了他親自掌握的正黃旗,但很快又遭到了正白旗同樣的敗績,兩輪攻擊竟使後金軍傷亡了兩千多人。打瀋陽城也沒傷亡這麼大,八旗軍上下震驚。

但身經百戰,並經受過嚴酷訓練的八旗軍並沒有氣餒,接二連三的發動進攻,雙方激戰多時,卻仍然難分勝負。

川兵的陣地絲毫沒有鬆動的跡象,反觀此時八旗軍士氣低迷,軍心不穩。

就在滿清兵要崩潰,努爾哈赤一籌莫展的時候,漢奸李永芳稟報說,他已經用重金收買了幾名被俘的瀋陽城明軍的炮手,從瀋陽城頭髮炮,完全可以覆蓋整個白桿兵的陣地。

努爾哈赤看到了希望,命令後金軍再次衝鋒。

此時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朝炮手,親自解開捆綁,人賞千金,用來攻擊川軍,發炮無不立碎者。

經過激烈交鋒,川軍堅固的陣勢難以抵擋瀋陽城內的大炮轟擊,川軍終於在飢餓疲勞與大炮的雙重打擊下,大部被殲滅。

殘軍退回渾河南岸,入浙軍大營,繼續堅持作戰。


戚家軍有多強?看看戚家軍的最後一戰有多悲壯

此時,戚家軍也在與後金軍隊處於惡戰之中。

3000浙軍由總兵童仲揆和戚繼光的同族宗親——副將戚金率領。

努爾哈赤命令後金軍隊不惜一切代價,輪番向浙軍大營發動飽和進攻,在兩輪近乎自殺式衝鋒的攻擊下,戚家軍陣地被攻破。

雙方短兵相接,展開一場惡戰,戚家軍結成鴛鴦陣對抗八旗騎兵,一向勢不可擋的八旗軍在戚家軍的陣勢面前絲毫不佔優勢,反而被打的紛紛敗退,九名八旗戰將戰死。

兩輪進攻之後,後金兵墜馬傷亡者達三千多人。

這可是騎兵打步兵,而且還是在騎兵佔有優勢的平原作戰,可見戚家軍的戰鬥力有多麼兇猛。

戚家軍終因連續兩天的急行軍、寡不敵眾、加上激烈戰鬥造成體力不支,因而不斷倒下,年近七旬的老將陳策在斬殺了十幾個敵人後,也倒在了血泊裡。

此時,總兵童仲揆想趁亂撤離戰場,副將戚金一把拉住他的馬大喝:

"大丈夫報國就在今日!”

童仲揆立刻和戚金一起又轉身殺入戰場。

傍晚,僅存的幾十名戚家軍戰士將戚金和童仲揆圍在當中,他們的鴛鴦陣依然不亂,暮色中,後金兵四面團團圍定。

此時的後金兵內心是懼怕的,深深地被這支明軍的戰鬥力所震撼,他們已經失去了引以為傲的近戰肉搏的勇氣,不敢再和戚家軍短兵相接。最後,他們萬箭齊發。

戚家軍最終除極少官兵倖免回外,主將童仲癸、副將戚金、將領袁見龍、鄧起龍、張名世、張大斗等大小將校共120多人全部義無反顧、悲壯殉國。他們用鮮血浸染了戚家軍的軍旗。

至此,戚家軍這隻千里赴援遼東的明軍最精銳的部隊全軍覆滅。


戚家軍有多強?看看戚家軍的最後一戰有多悲壯

在戰鬥打的難捨難分之時,另一路援兵,也就是袁應泰、李秉誠、朱萬良率領的三萬明朝遼東軍已經進至白塔鋪,這裡離渾河戰場僅有不到二十里,對於騎兵來講,這二十里不算什麼,浙軍急派人求援。

可這些本地的遼東軍閥,卻在擊敗二百八十名八旗軍的偵察騎兵後就不再進兵了。

右翼的皇太極利用這個機會,迅速抽調軍隊,主動進攻遼東軍。

如果袁應泰、李秉誠、朱萬良部的明軍敢於攻擊後金軍隊,就算不前進也能讓皇太極分兵,至少能減輕戚家軍的壓力,但是這支遼東軍剛和八旗軍交手就即行潰退,沿途被皇太極一路追殺,傷亡三千多人。

要知道皇太極的目的只是為了阻擋遼東軍,他也沒想到遼東軍這麼不禁打。此時皇太極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可以全力以赴進攻浙兵了,在他眼裡,那三萬遼東軍不值一提。

此後,遼東軍竟以後金強大、派兵也扭轉不了戰局為藉口,拒不支援戚家軍。

渾河之戰,是戚家軍的最後一戰。

戚家軍在此戰中前赴後繼、奮勇殺敵,為國家和民族拋灑了最後一滴血。

讓我們後人向漢家的鐵血軍團——戚家軍致敬!

讓我們再唱一次戚家軍的軍歌: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