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忽如一夜“冬風”來,新冠病毒在人間大爆發。然而,比“病毒大爆發”更戲劇化的,竟是關於病毒起源的種種傳說。


1月23日,武漢封城,一小撮網友開始討論:“這是不是美國搞的鬼,當年SARS不也傳說和美國有關係?”


1月31日,一位印度學者在論文中表示,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中,出現了4節與HIV病毒相同或相似的基因片段,這可能是人為“基因編輯”的成果。


2月初,國內輿論的矛頭指向了武漢病毒研究所,認為實驗室發生了“生物洩露”,才導致“超級病毒”爆發。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國內的專家闢謠一輪後,國外的專家也坐不住了。


來自全球8個國家的權威公共衛生專家,在《柳葉刀》上刊發聯合聲明——抵制關於新冠病毒“人為製造”的陰謀論。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我們這個寫科普的“研究所”,一開始也在觀望,擔心越講越亂,現在是時候說說這事兒了。


今天會講到3個問題:

第一,國際專家們是怎麼闢謠的。

第二,病毒能否“人為製造”。

第三,為什麼瘟疫爆發的背後,陰謀論一定不會缺席。


專家很生氣


認為這是一種侮辱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在醫療行業外的朋友,有些可能沒聽說過《柳葉刀》?柳葉刀是一種手術刀,而這本雜誌是享譽國際的頂尖學術期刊。


它到底有多權威?借用知乎網友@戒律守護者伊芙的評價:“如果你有一篇柳葉刀,隨便去國內普通的三甲醫院,人家會把你當神供著的。”


這話是有一丟丟誇張的成分,不過可以看出,正是“同行的認可”奠定了這本期刊的地位。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在這本有口皆碑的雜誌上,27位專家聯名刊發了一篇通訊稿,就為了說一件事:


“來自世界各國的科研工作者已經對引發該疾病的病原 SARS-CoV-2 的全基因組進行了分析,並公開發表了結果,這些結果壓倒性地證明了,該冠狀病毒和其它很多新發病原一樣,來源於野生動物。”


此外,他們還補充了一個超綱的知識點(不屬於醫學範疇):


“陰謀論除了製造恐慌、謠言、偏見、損害全球共同抗擊該疾病的工作外,別無它用。”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為什麼大多數專家學者,都認為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結果”,並非“人造的產物”?


這是因為,他們和那位比腰椎間盤還突出的印度學者不一樣。


這些能登上《柳葉刀》的專家,可不敢在沒有進行任何實驗室研究的基礎上,僅根據測序報告,就盲目斷定這是人為合成的病毒。


印度學者的論文稱:新冠病毒有4節基因片段,和HIV病毒存在驚人的相似,這不太可能在自然界偶然發生。


然而,一位名叫 Trevor Bedford的病毒學家親自測序後發現,新冠病毒和很多種病毒對比,均出現了這樣的重疊片段,

而且和HIV的相似度,並不在對比排名的前列。[1]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注:Trevor Bedford是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病毒學家,主要研究病毒的進化。


但這位印度學者卻單單列出了HIV的數據,還下了“不太可能偶然發生”的結論。

這種做法,非蠢即壞。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此外,專家還發現,新冠病毒的結構,並不是由已知的“病毒模板”改造而成的,新冠病毒的結構在“人為改造”的門檻之外,我們現在的科研水平壓根跨不過去。


在科幻文學中,“人為改造”的門檻很低,人類常常能創造堪稱“鬼斧神工”的傑作,導致我們對現在的科研水平持有過高的信心。


這問題可以這麼想,在小說裡,人類可以操控“仿生人”,在獵戶星系的懸臂上替人類戰爭,可實際上,人類從未飛出過太陽系。


病毒研究所造出病毒


這不挺合理的嗎?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我相信,很多朋友看到“病毒研究所”這5個字,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生化武器”。


在這次事件中,十年難得一遇的病毒,爆發地點竟然和我國唯一一所P4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病毒研究所,在同一座城市,令人浮想聯翩。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有人說:這病毒傳染力那麼強,很可能是研究所的“生化武器”洩露了。


也有人說:這說不定是“故意洩露”的,研究所可能收到了西方的干預。


可事實上,病毒研究所的工作就是“研究病毒”,剖析其性質、傳播途徑、傳播效力等,還沒到“利用病毒”的層面。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你想想,從18世紀第一支疫苗誕生(天花)到現在,人類一共才開發了幾種疫苗?在這些疫苗的保護範圍之外,投放任何一種病毒都有遭受“反噬”的風險。而且,風險的到來迅雷不及掩耳。


新冠疫情剛剛在湖北省爆發時,就有網友稱:“感染的全是中國人,一個外國人都沒有”,並發表看法:“新冠病毒是針對中國人的生物武器”。到今日,國內形勢好轉了,可全世界卻處於疫情大流行的邊緣,謠言不攻自破。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因此,大多數以“病毒危機”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中,都設定了一個有自殺傾向、不害怕反噬的大反派。無論是組織或個人,只要缺乏大反派那種“豁出去”的精神,就不敢動“利用病毒”的念頭。


而且,“研究病毒”本身就是大工程。這個工程的目的,就是為下一次的病毒大爆發,儘可能做好充足的準備。


大家都知道,SARS是一種來自蝙蝠身上的病毒。為摸索這一類病毒寄生、傳播的規律,研究人員每年都會到深入蝙蝠洞穴,一次又一次地採集裡頭的病毒,帶回病毒庫研究。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科普影片:《追蹤SARS的源頭》(2018)講解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石正麗


病毒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狡猾的微生物之一。它是一種類似於生命的存在,只有很少的幾個基因,但它掌握了一個基本生存技能——入侵細胞。


對於病毒而言,細胞相當於一個“生化工廠”,它能把自己的基因和嵌入細胞內,操控細胞為自己工作。比如讓細胞瘋狂增殖,hpv病毒就是這個套路,讓被感染的宮頸上皮細胞增殖成腫瘤。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但是,真正令科學家顫抖的,是病毒的另一個技能——突變,病毒能把宿主本來的基因,嵌到自己身上。


以新冠病毒為例子,病毒入侵野生動物後,便嵌上了該動物的基因。當它成功感染人類時,體內就擁有了2個物種的基因。打破了種族界限,突變十分成功。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對於結構完整的生命體而言,突變是一種威脅。癌症於人類而言就是一種突變,所以我們體內有一種專門糾正突變的酶,讓我們體內龐大的基因組能夠比較穩定地複製。


但是,病毒不Care。它體內沒有這種酶,因此突變的速度極快,某些情況下甚至比我們快上千倍。[2]


這也是為什麼,冠狀病毒這個大家族,十多年前能引起了“北京萬人空巷”的非典,今年又能讓我們集體“放寒假”的原因。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這就是病毒的生存之道,病毒研究所主要就研究這個,試圖從病毒的爆發中摸索出一些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既是大自然的密碼,又是我們製作疫苗、藥物,甚至是預測下一波疫情的基礎。

不過,這都是幕後的事。相比起科研成果,“陰謀論”能給予我們普通老百姓更強大的力量。

疫情越可怕

我們越需要陰謀論?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我們一直都很需要陰謀論,尤其是瘟疫大爆發的時候。

公元7、8世紀,天花肆虐歐洲國家。感染了天花的人,會出現致命的呼吸道症狀,皮膚上還會長出很可怕的皰疹,但是隻要僥倖活了下來,之後便不會再感染。

這個現象被解讀為:上帝審判,審判一個人是否有資格活著。

起初,這麼理解無傷大雅,直到“種痘”這個能有效防治感染的方式出現,此說法就成了拯救生命的絆腳石。一個城市的教會若搬出了“別干預,請接受審判”這個理由,城裡多數居民就等於被判了“死刑”。

這是比較古老的陰謀論,對於現代人而言,它太過於荒誕了。

可是,現代的陰謀論難道就不荒誕嗎?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艾滋病病毒,一種由大猩猩傳播給人類的病毒。有觀點認為,這是叢林部落的居民和大猩猩“雜交”的產物。實際上,狩獵而生的部落居民,只要被兇悍的大猩猩咬上一口,咬出血後,病毒便足以通過體液感染人類。

SARS病毒,十多年前從果子狸傳播到人類。有觀點認為,這是美國人投放的病毒。為什麼“投放”這個舉動不靠譜,前文已經講過了。不過可以看出,我們寧願相信一個強國的敵意,也不願承認一個微生物的可怕。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H1N1甲流,也叫做豬流感,當年很多朋友甚至一度不敢吃豬肉。不過由於防控得好,HIN1並沒有嚴重擾亂我們的生活。以至於,有觀點認為這是世衛組織收了藥廠的錢,刻意誇大疫情。

這些觀點是不是乍一看,似乎還挺像那麼一回事的?這就是陰謀論該死的“魅力”了。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為什麼之所以需要陰謀論,是因為在瘟疫這種級別的危機到來時,我們迫切需要能“壯膽”的信息。


就以新冠病毒為例,為什麼爆發於華南海鮮市場、為什麼動物身上的病毒能感染人類,為什麼感染後一點症狀都沒有……這些問題細思極恐。


雖然官方給出了“都是吃野味惹的禍”這個解釋,但這個簡單的解釋,很多人一時間難以接受。


表面上,我們在朋友圈裡發著“偷吃野味,病床C位”、“蝙蝠燉湯,棺材反光”的段子,但心裡頭很不服氣,別人的飲食習慣,憑什麼讓自己陷入生命被威脅的困境。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困境其實是一場有預謀的迫害……”你是不是就比較“服氣”了?


支撐我們相信陰謀論的,其實是一種心理機制:

我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心理上的“安全感”會下跌,這會促使我們尋求“複雜解釋”。[4]


“有預謀的迫害”必然比“飲食習慣弊端”更復雜,更能給到我們一種對事態的“控制感”。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注意了,這不是真正的“控制”。我們作為老百姓,雖然對於控制事態無能為力。但是,行動上做“矮子”沒關係,我們可以成為語言上的“巨人”。


接受“複雜解釋”能帶來一份安全感,傳播“複雜解釋”能帶來兩份。畢竟,我們不需要真正去到前線,不需要真正的“膽量”,我們只需要“壯膽”。


反陰謀論者:什麼年代了,還開這種無中生有的玩笑?

陰謀論者:什麼年代了,你還察覺不到暗度陳倉的這盤棋!

吃瓜群眾:我真的在棋盤上嗎,這到底是不是一個玩笑?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為啥陰謀論總能俘獲人心?


不過,段子歸段子,故事歸故事。


對於抗疫的一線工作者而言,不負責任的陰謀論,確實會對前線的工作造成困擾。這就像一個很會唱、跳、Rap的明星,一旦緋聞纏身,大眾便會忘卻TA的才華。


更何況,抗疫工作者的才華是用來救命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